<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晋城市出西门沿陵沁公路二十五里处,座落着一个享有盛名的古村落——【庾能村】。庾能村东依伊侯山靠小石家之丘,西近贺跋桥达阳阿水,南临三元井王河傍孤松西岺泉,北枕金泉岺连沙滩刘山龙脉。隋唐(公元581—618)年间“有姓庾名能者不知迁自何许”,择此人杰地灵风水宝地,垦荒耕种,伐木修建,繁衍生息,“及他姓者咸萃于是”,遂成村落,以是曰【庾能村】。</span></p> <h3>庾姓在庾能村生活了几百年,一直都是村中族姓最大户,后因战乱渐变少,一直到明嘉靖年间仅存一户。或说迁至川底乡庾(家)山(该村现住户多姓庾),亦未尚不可。如今的庾能村,大小姓氏50多个,其中周姓占50%,孙姓占29%,无庾姓。耕地面积2006亩,土地肥沃,山清水秀,生态优良,古迹林立,神话频传,人文底蕴厚重。是一个凾待进一步开发的古村落。</h3> <p class="ql-block">庾能村原东坡寺于唐代公元618年后,由庾姓建修上寺、下寺、舍利塔。现存的〔庾能寺〕,亦是由庾姓废东坡寺迁舍利塔后,于大宋祥符七年(北宋公元1014)移迁建修,于南宋约公元1201年间重建。大明嘉靖37年间(公元1558)由周姓、孙姓主持重修。该寺一进两院共四十余间,七佛殿、东四奶奶殿、西蚕姑奶奶殿,土地殿、关公殿、老君殿,殿宇金碧辉煌,塑像栩栩如生,碑记石刻完好。</p> <h3>[庾能寺]佛堂殿现存石碑——“大宋祥符七年十月日记”(北宋公元1014年)。</h3> <h3>庾能村座北朝南,整体呈“十”字格局。以中阁(观音堂)为中心,放射出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据明代公元1559年《重修观音堂》记载:“中衢直南北,东西如之,分为十字街,四居民”。这种早期即已形成,至今依然保持的格局,主衢大街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将村中的重要建筑连成一片。</h3> <h3>中阁,又名观音堂,上下三层。下层拱贯南北大街,拱券内东侧镶嵌着《重修观音堂记》石碑;中层供放观音菩萨坐骑画像一一《金毛犼》,四壁隽画《慈航拯救图》,为阳城画士李遇阳之妙绘;上层中堂塑观音菩萨像。阁顶琉璃兽脊型造奇特,斗檐飞挑,“轮奂鲜美,气象森整”。阁前桧柏一株,高数丈,三人合抱不及,树荫垂地,树干洞穴及枝杈多有鸟巢,群鸟云集,嬉戏斗艳。树下有一石砌平台,上蹲一樽醮盆,下有托盘,中有柱形托柄,青石质地,莲花图纹精雕,光洁透亮,古色古香,村民俗称“莲花盆”。2011年由两委组织村民重修,阁北侧〔祥天福地〕和南侧〔中阁〕匾额均由本土义士宋金锁题书。</h3> <h3>中阁往南约三十米处有周督堂周盘旧居。周盘,字心铭,明代兵部尚书,万历时名臣,出身贫寒,少时好学,考取进士,初任知县,以理政严谨,晋升为御史。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曾上疏直谏万历皇帝“引咎自省”。巡抚甘肃时,临阵沙场,身经数十战,威震西域,但从不邀功,人称“荩臣”。万历皇帝御笔亲赐“公正”,诰封“兵部尚书”,“官宝尚书”。</h3> <h3>周督堂故居门楼前门鼓石,花纹清晰,雕刻精细,与门槛、门框一起产生古朴典雅的艺术美感,并与门楼整体建物相辉映。门鼓石,即是彰显宅门文化的最佳语言符号。</h3> <h3>庾能村东有周督堂周盘祠堂,匾额“官宝尚书”。走进庾能,有关周督堂的故事频传,诸如“伊侯山圪针没有倒勾”;“中阁以里城岗水池蛤蟆不叫唤”;“周督堂一夜修起了一座青石桥”……说也神了,这些传说至今真为实事。</h3> <h3>南阁是方丈房,宏伟壮观,名碧霞阁,座落在钭坡上,背负庾能村,是村子的南大门。面北仰望,优显高大。拱阙深邃,拱门上嵌有“碧霞阁”匾额。山西境内极少,山东泰山有之。古代庾能碧霞元君香火最旺。碧霞阁始建于大明正德13年(公元1518),嘉靖32年(公元1686)重修;清康熙25年(公元1686)、乾隆36年(公元1771)又先后重修。建筑有五佛殿,菩萨殿,地藏殿,东西两厢有十大阎君,三间一院,阁内西牆镶有石碑一块。</h3> <h3>碧霞阁北侧东面连着一古看楼,上下三层均以三开间,中层两根青石立柱,上层木制圆柱直托木额枋,花纹清晰,雕刻精细;下端做工精细的青石条连墙体,构建奇特,非常别致。</h3> <h3>〔南阁〕对面有一古戏台,上下两层,上层戏台“围脚石”连墙体,镶嵌着一组十二幅方形石雕,动物造型,千姿百态,蹲、伏、趴、卧、蹦、踢、跑、跳,栩栩如生,动感十足。</h3> <h3>庾能舞台,座南朝北,原是[庾能寺]娱神戏台,西侧是庾能寺,东侧是戏台耳房和看楼。西侧耳房与庾能寺南端相连接,耳房下拱券与[中阁]、[北阁]拱券成一线,直贯南北大街。于1968年拆除重建。作为戏曲主要载体的戏台,它承载着庾能村远近闻名的传统上党大戏非遗文化,台下宽阔的看场,同样见证着庾能村很有名气的“跑马”、“跑船”、“儿童灯笼舞”等传统娱乐活动。庾能村每年的三月十八传统古寺会,从周盘探母起会,历史沿革至今,这里一直是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h3> <h3>由庾能寺顺街北行不远,便是庾能北阁。北阁,又名玄帝阁,供奉的是镇守北方的玄武大神,五间楼房,上下三层,拱券深邃北出,阁楼上院落,青石台阶叠加拾级而上。清乾隆22年(公元1757)重修,乾隆28年重修侧室。1998年由村民集资移迁重建。</h3> <h3>[玉虚宫]位于庾能村东,是一座道教宫观,院落座南朝北,一进两院楼房,门楼走马板木雕匾额:“登仙域”。康熙11年(1672)创建东西两侧十楹廊房,康熙14年创建三楹戏楼。东西廊房跨街,各有一处券洞一线排开,和东西大街连成一体,很有特色。</h3> <h3>[牛王殿]位于庾能村西,座北面南临大街,大门东西一线五间北敞厢房,地基很高,齐整的青石条三层叠砌而起,正中门楼,走马板木雕“惟影响”匾额,(登十几级青石条阶梯而上),两侧对称各开一圆形洞窗。院内正殿三开间,东西半回廊偏殿。正中拾级而上,深挑檐。四根方形廊柱,砂石质地,柱下墩座莲花雕刻,柱上端托顶木制额枋,雕刻精细。正殿廊下东西两侧各有一扯三间厢房。牛王殿正对面大街南侧的戏台,座落在青石条整齐砌起的两米高的台明上,两侧建有耳房,成半回廊式,面北与牛王殿相呼应。</h3> <h3>庾能村东还有山神庙、黑虎庙、祖先祠堂、周氏祠堂,村东南有奎星楼、东坡寺旧址、三眼井泉,村西有土地庙,村南有金代章宗皇妃李师儿墓、宋氏井。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毁于“文革”。2005年以来陆续恢复建修。</h3> <h3>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三大宗派之一,是耶稣基督亲手建立、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目前天主教会是所有基督教的教会中最为庞大的教会。天主教堂,亦称圣安多尼堂(圣安多尼是葡军上尉),是天主教的主要建筑,也是天主教教友的主要活动场所。庾能天主教堂1900年被焚,1904年重建,“文革”时期拆除。2004年移迁至村西“上坪头地”再建。此堂为欧式风格建筑,部分建材与装饰采用中国传统,顶盖碧色琉璃瓦、殿窗嵌五彩玻璃、高耸的钟楼、高大的圣母塑像,雄伟壮观,建筑组合给人以美感。</h3> <h3>庾能水库,位于庾能村东南王河上游,始建于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年代,2016年由县水利局重新维修。经过拓展加固、精心装点后的庾能水库,更加美丽壮观,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由大坝背水坡下盘环至坝顶,直通西岺头村至陵沁公路,道路两旁青松翠柏成行,坝顶檐角四挑的奎星楼巍巍矗立于绿色地毯中,一缕缕阳光照射下,金光灿烂,蔚为壮观。沿坝顶南行至尽头,可望“东坡寺”遗址和“三眼井泉”。夏秋季节,绿绿的水,蓝蓝的天,水天一色,更是好景观。</h3> <h3>转沟泊池,位于庾能村西,与天主教相邻。于1970年建修,称“万方水池”,为抗旱蓄水用。2017年由三支款重建,除去了污垢,净化了水源,加固了堤坝,四周装不绣钢护栏,外围植风景树,转周硬化林荫道。池水清澈,波澜不惊,蛙泳鱼跃,空中时不时群鸟翔飞,尔或云集草坪。是垂钓休闲好去处。</h3> <p class="ql-block">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名山名水似诗如画的庾能村;文昌武盛英才辈出的庾能人;古朴典雅蔚为壮观的千年古迹;源远流长凝练精深的非遗艺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院落;色彩鲜明虔诚致善的宗教文化……美丽的庾能村寄希望于古文明呼唤的今天,植入新的文化产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前景。———骄傲的庾能人,为了家乡,为了亲人,耀祖光宗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份责任,朋友,请关注点赞转发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