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湘女说)食色,性也!揭开人性万恶淫为首的真面目

潇湘湘女.徐银秋

<h3>  以史为镜,前车之鉴:食色,性也!揭开人性万恶淫为首的真面目</h3><h3><br></h3><h3> 作者:徐银秋 写于2018年5月5日</h3><h3> </h3><h3> 作者寄语::</h3><h3> 前一段时间陆续出炉了一些学术性的理论文章,文章的好坏不说,都是作者即兴之作,生活交流遇到的一些问题,以文字的形式得表论述。这些文章的论点也本应该三言两语,简短陈述即可,却洋洋洒洒几千文字,让读者们也颇为头痛。有读者留言:“这么长篇宏论,我真闲,居然给看完了”,对此我没有作答,本身这些文字我也是兴趣交流,随性而为,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到哪,听到哪。作者本人也不是学富五车,工作之余,业余爱好,只是针对某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意在交流和普及一些国学知识。有人说,你们文人真酸,有些话当面说不就好了吗?找三五好友,推心置腹。朋友说的,不无道理,只是作者喜欢文字表述,圈内人士重在交流。作者写文都是随性而为,意在文字,当然作者并不计较别人说什么,不然早就不写这些没有作用的文字了。洋洋洒洒几千文字,确实是不够精简,遭到某些读者的批判,也属于正常,长文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h3><h3> 那么今天作者要说的一个话题就是“食色,性也!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的话题 。</h3><h3> 其一:引子,总括</h3><h3> 这个话题也是偶尔遇到的一个话题,有朋友问我登高用什么句子更有意境,更能表达自己的内心。“山登绝顶我为峰,地到无边天作界”,彼此产生了共鸣。而后由山与海等古诗词的意向物延伸到了今天的这个话题。他说古人真含蓄,“食色,性也!”现代社会需要解放女性,我听后哑然。没有作过多的解释,却把自己陷入了沉思,其实这个话题,作者早些年就已经与人探讨过,平常闲聊,总有些相识或者不相识的友人发来此类话题,男女朋友都一样,对此话题争论不休,却兴趣甚浓。探讨时,双方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由此争论,没有结果,却意犹未尽。其提问者的思想和延伸他意,不必明说。</h3><h3> 那么说到万恶心淫为首的时候,很多人其实已经将这句话误传了很多年,将“淫”字理解为“淫荡”,其真相是不是真的是这个意思呢?不必多说,听者和说者第一反应就是那不堪入眼的“色”字画面,纵情性欲的臆想之中。其实这中后世人的人将这句话误传了,万恶淫为首的淫并不仅仅是淫荡之意,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过份的意思。关于这个淫的意思,待我慢慢说来。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说食色,性也。因为淫的话题是建立 的色与性的基础上展开。</h3><h3> 此篇文章有点啰嗦,你耐着性子。</h3><h3> “食色,性也”有人口口相传说是我们的伟大教育家孔圣人的名人名言,也是从古到今被人们奉为了金科玉律。有这位大教育家代言,他的话不信也信,金口玉言,有权威性。所以当一些男女,想那个的时候,脸不红,耳不赤得轻飘飘的说道“食色,性也!”也不觉得难为情。本来嘛,人也是动物的进化而来,有原始动物性的一面,既然如此,食色,性也就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生理需求,没有性,哪来的子孙后代。哪来的这地球上浩浩荡荡几十亿人口,哪来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智慧创造。那都要后继有人啊。貌似说的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也对。大圣人 孔子,说的没有错,性是人性本身的需求,生理需求。这本身没有什么开不了口的事,只是碍于一些社会人类的伦理道德,不便于公开场合辩论。不然就会扣上不正经,猥亵的标签或者帽子。那是小人,那是低级,那不是正人仁人君子所为之事。所以人类的一些行为就受到了道德伦理的约束,规范了社会管理和扶正了所谓的风气 。中国的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就有论述。</h3><h3> 但是”食色,性也!“却不是孔子本人亲口所说,而是出自于《孟子·告子上》,虽然出现的《孟子》一书中,却也不是孟子所说。而是《孟子》中的告子所说。告子是古代当时一位年轻的哲学家。孟子在他的学术里主张“人性善”,但是告子却不同意孟子的观点,他对孟子的“人性善”观点很不满意,就找上门与孟子辩论。过程中告子说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所以,我们口口相传的 ”食色,性也!“其实是告子所说,只是记录的《孟子告子上》一书中,于是被人们误传了千年, ”食色,性也!“它既不是孔子也不是孟子所说,当然,孔子在论述人性本质的时候说了一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讲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可以说在食与性上,孔子是祖师爷。</h3><h3> 孔子说:“饮食男女”,其实这里还有一句名词就是“贤贤易色”,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易色”,女色都不要了,这是显然不符合人性本能的哲学之理的,也不符合人性的常理,这又是谁说的呢?就是子夏,子夏是谁?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人,还有人说卫国人,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h3><h3> 其实说到底就性的问题,究竟先天的性或后天的性呢?以后再讨论。但宋儒解释的“贤贤易色”,为了作学问,都可以把自己的妻女或丈夫丢开,这是不通的。就像现在的的为了事业,不要伴侣和后人,显然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不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用白话文翻译:”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在家能竭心尽力地爱家庭,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家,放弃自我的私心,所谓许身为国。“如果在通常的意义上,这样解释就道理对了。好了,我们回到 ”食色,性也!“的话题上来。</h3><h3> ”食色,性也“原出《孟子》,原书原文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孟子与告子辩论,“食、色,性也”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论,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及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构成了对人性的三种认识。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h3><h3> 所以无论是谁所说,饮食男女也好,食色性也也罢,都是正常的需求和人性的本能。说到这里,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认可,却人为拿着”食色,性也“到处宣扬,作为纵情性欲为目的幌子。滥情于风流男女之间,不负责任,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导致世风日下,男盗女娼,拉良家妇女下水,劝交流妓女从良的把戏,一朵男版白莲花,一朵女版白莲花。满口仁义道德,做的尽是一些动物所为之事。</h3><h3> ”食色,性也!“本是人类人性中最基本的生理和繁衍生息的需求,却被一些假面具之人,歪嘴的和尚念歪了经。导致了过份的需求,我们就称之为淫,而不是性。这就是我们即将要讲的下一个小话题章节”万恶淫为首“。</h3><h3><br></h3> <h3> 其二:万恶淫为首</h3><h3> 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呢?古代有一句话叫“万恶淫为首”,认为“淫”是所有恶事中最恶的,甚至比sha人放火还可怕。所以当我们一说出”万恶淫为首的这 句话时,有人就第一反应联想到,淫乱污秽之事。满脑子是潘金莲和西门庆那种性欲的艳情之画面。其实这是本文最开头所说的一样我们的口口相传已经脱离了实质,这是我们在传播词语的过程中,对其中意思的一种断章取义,以文会意。而没有真正的揣摩出古语要表达的真正意思,就如我们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现在说的是爱情里共同牵手走完一生,而实质不是,而是指战士出征前发出的感叹,表达了战友之情。其实我们很多文化,已经在传播的过程中已经走歪了路,甚至成了另一个完全相反的意思。</h3><h3> 回到话题,那么万恶淫为首出自于哪里呢?这句话出自于《增广贤文》,它的后面紧跟的另一句话是: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中所的孝无后为大,所以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百善孝为先放后面再探讨。先说万恶淫为首。</h3><h3> 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很多人理解有误,说是有误,不如说是有污。宋代名臣,一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写道:“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在这里用到了一个淫字,却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淫荡之意,而是过多的意思。在岳阳楼记中的淫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也就是说过多的阴雨天气的意思。</h3><h3> 在古代朝廷禁止的淫祀,这里的淫有不正当,也有过多的意思。所以说万恶淫为首,是在说不正当的事为恶之首,是在说太过了为恶之首。拿性欲来说,性欲过多就是淫,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性。所以要有节制,另外就是男女滥情,伴侣不专一也称之为淫,这个不分男女。中国向来讲究中庸之道,凡事给自己留有余地,进退自如。排斥极端化,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也就是这个道理。凡事不能做得太绝,适度而行。所以万恶淫为首,淫也是极端的意思。古代朝廷禁止淫祭,就也是过份的相信神说,相信上帝,如王曦之的儿子王凝之就是过份相信是神,结果大军兵临城下而被sha的惨剧。这就是极端,就是淫。我们说乐极生悲,也是这个道理,当快乐到了极点,悲伤的时事就随之而来,古语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需要懂得中庸,而不要过份的淫而走极端。就拿“食色,性也”的性耿来说,过渡性欲就是淫,这是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的事情,无论哪个方面,都不应该过渡,而是要懂得节制。有朋友发消息来问我,老婆不算淫吧。这个可以这么理解,如果只是夫妻间的正常需求就是人性的生理需求人性的本能,但是不懂得节制也是淫。</h3><h3> 有些人性伴侣N个,但是有句话叫作“三精成一毒”,也就是说,伴侣过多,终将害了自己,导致身体的各种毛病。这就是过份淫乱导致最终只能自己自食其果。</h3><h3> 万恶淫为首,在性欲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乱来邪淫开始,随着西方文化的流入,更可恶的是有些在国外喝了三滴洋墨水,回来性思想异常开放,经常换男女朋友之事,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他们倒是觉得,谨守本份之人是那样没有魅力,如此老土,却不知道中国几千年存在的贞洁之道理对于自身来说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和对对方的尊重与减少伤害。现在我们出门那些妇科广告漫天飞扬,这实在是社会的悲哀,也不仅仅怪男人,女性自己不洁身自爱,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这样看来,古代未婚之前男女通常不见面,倒是有几份正能量的存在。所有的婚姻之事,都按婚姻礼仪来,未婚先孕,实在是对自己作为女性 的伤害。在现在西方文化的思想侵入国土,那些鼓吹性解放的汉子们,他们大多数是不怀好意,意在奸淫。什么食色性也,只不过是他们打着人性本能的大旗,行淫乱之事。在一夫一妻制的当下社会婚姻制度下,因为这些汉子平常最大的烦恼就是找不到随意可供发泄的女人。家中红旗不倒,门外彩旗飘飘,已经习以为常,倒是觉得红颜知己和情人越多,越觉得自己有本事,有魅力,把自己比作古代的达官贵族,三妻四妾,富贵人家,有多少女友,成了在社交圈里炫耀的资本。前几年东莞的小姐文化盛行,满足了外地慕名而来的男士,也成了东莞有名的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不少周边行业。但是自从shao huang之后,男士们已经不能出入那些艳情场所,于是到处鼓吹,食色,性也。因而勾引良家妇女就是他们最大的出路,当女人们整体堕落时,他们就如鱼得水,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食色性也,那些所谓的性学家、那些肤浅的西方文化所提倡的性解放,其实都是一些虚情假意的嘴脸,他们的真正目的就是随意方便去奸淫妇女,满足他们的占有欲,把所有的烦恼都发泄在女人身上,实在是无耻到了极点。还一朵白莲花一般,美其名曰,红颜知己,不知道他们对红颜知己的理解是不是偏离了初衷?古代的红颜自己是精神上的追求和志同道合。而现在又有几个真正做到了初衷?</h3><h3> 再回头来说,万恶淫为首, 儒家亚圣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里的“淫”就是过份,而不是淫荡。</h3><h3>所以我们连贯起来可以理解是,人类的发展,性必不可少,但是要懂得伦理纲常,懂得节制,适度就行。过份就是淫。</h3><h3> 古有西门庆与潘金莲终是精尽人亡,历史上最淫乱的皇后赵飞燕和汉成帝,赵飞燕是淫惑皇帝的代表人物,是赵氏姐妹的荒淫,最后累死了汉成帝,这些历史的故事,实则以史为镜,前车之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如果愿意那他风流的冤魂,也是你自己的选择。自古有人说红颜祸水,这不是绝对。红颜祸水今天不讨论,只是需要记着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的事望君谨记。</h3> <h3> 其三 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h3><h3> 说完了万恶淫为首,那么这句话的下一句就是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出自于《增广贤文》,什么叫“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说的是伦理关系。如果就万恶淫为首为男女关系,那么百善孝为先就是伦理关系,其实严格的来说,两个都是属于伦理纲常。</h3><h3> 什么是伦理?</h3><h3>伦理关系,其实也就是社会关系,也是社会管理的纲常。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说白了就是人治社会,帝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帝王本身是九五之尊,所以这种四海之类莫非王土 ,卒士之兵,莫非王巨的观念下,社会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社会 。</h3><h3> 也就是说维系社会和治理国家的,应该是礼教。礼教不是法律,是血亲关系下的伦理。</h3><h3> 中国古代社会有什么样的礼教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指的也是这个道理。纵观悠悠中华几千的历史长河,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就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庙号前面都有一个“孝”字。直到后来汉武帝时代,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一三纲五常就确立了下来,一本儒家的经典之一《孝经》所论述的“仁义礼智信”就成了礼与孝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一整套完整的礼教制度和个人修为要求。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开成,得益于儒家学派 的思想倡导。孔子说,就是要“克己复礼”就是要遵从礼仪,伦理纲常,所以他接着又提出了中庸。</h3><h3> 不仅仅是秦汉以来,到了清代也有著作《围炉夜话》指出了:“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h3><h3>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只於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h3><h3> 不仅仅是儒家,道家也提倡了孝道,道家《庄子·天运》孝的观念: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h3><h3> 这是庄子提出关于孝的观点。</h3><h3> 其实在西方的印度及其他亚洲地区也有提倡孝的理念 ,所以我说,不管是百家争鸣也好,中西文化也罢,所有的不管是佛家,道家,儒家,名家,农家,、、、、、、、等学派思想都是大同归一,殊途同归,说到底,大道至简。</h3><h3>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因为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h3><h3>为何以孝为百善之先?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h3><h3> 我国是一个几千年来就奉行孝道的国家,父母走后,守孝三年,到现在的一些农村,依然遵守,新春佳节不放鞭炮,不出门拜年,三年之内不兴这些。实际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的思想的体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从保持自己身体完整开始到当官光宗耀祖结束。中国历来是一个宗族势力强大的宗法专制社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政治统治,中国的统治者选择了“孝”来作为其主流价值观,同时也是社会治理中一条隐形的治理政策。历代君王以孝而治天下,就会被称为明君。孝是道德的根本,也是几千年来的伦理纲常,这个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 的生育之恩,永世难报。中国有一部《百孝经》</h3><h3>百善孝为先</h3><h3>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h3><h3>孝顺能生孝顺子 孝顺子弟必明贤,就是说孝为核心的经典。</h3><h3> 中国的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和《孝经》一脉相承。</h3><h3> 我在有一本书上看到一则故事,故事内容大概如下:有一个小姑娘和父母吵架后离家出走,晚上很饿在一个面摊前站了很久,面摊老板请她吃面,她吃碗面后说:“我这辈子从来没遇到对我这么好的人!”面摊老板的脸色就变了“我是当爹妈的人,我要是听我女儿说这话我非气死,你爹妈供你吃穿十几年你不感谢,我这一碗面就是最好的人了?”故事后面的版本有很多,多是小姑娘悔悟回家对父母说对不起。</h3><h3> 也就是说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先有的,我们后来的一切感恩也好,一切爱也好,最早的时候我们都是爱父母,感恩父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初心,也就保持了善心,从而懂得了孝道。百善孝为先,你四处行善,可是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还谈什么善良,说什么善人行善?不过是假面具,沽名钓誉罢了。</h3><h3> 至于百善孝为先之后的无后为大,就得看时代的要求和人们的宽容度来定了,现在的人们也越来越宽容,有些无法生育者,我们也可以领养,并非一定要亲生才行。这种血亲关系,也得一分为二的看待。而不是教条主义一般,苛严的要求某一方必须有能力生子,如无则是不孝,低人一等,也不是这样的,古代三纲五常的伦理之理三妻之妾属于正常,而妾是作为生育的传宗接代之工具应运而生,是古代婚姻制度下男权社会的劣性产物,我们应该解放这种血亲传宗接代之思想。不要顽固不化,墨守成规。</h3><h3> 所以我讲了三大理论,洋洋洒洒又了几千文字,目的在于让某些人认识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揭开这些真面目,并不是说食色,性也,性就是罪大恶极,而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洁身自爱。人心不可能没恶念,所以有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作为孝子让父母开心,照顾父母,赡养双亲,实则是义务也是责任,也是我们的孝道,是我们的人本道德。老家有句话叫作,屋檐水滴原处,是的风水轮流转,其身不正,焉能正人?你为人子女都没有做好,又怎么做好自己儿女的榜样?如此推理,儿女若干年后,当你老了,又怎么能期待他们对你好了???</h3><h3> 当下时代,社会生存和追求,竞争激烈,我们无法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但是通讯发达的现在,我们的电话,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种种方式的关心,却是必不可少的孝道,不要等到,双亲,走了。才知道后悔 ,世上没有后悔药,父母再不能干,他们也是自己的双亲,将我闪含辛茹苦的抚养成人,我父亲有句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的,也就是我们要学会宽容父母有时候的错事。 </h3><h3>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食色,性也!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总是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凡事不要走极端,须谨记:色字头上一把刀。</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