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周末在电脑上浏览唐诗时看到老乡唐朝的李涉《题鹤林寺僧舍》</h3><h3>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h3><h3> 得, 咱也偷得浮生半日闲出去转转,跨上坐骑四不象,去看看定居在山化的二位大书法家。</h3><h3> 去看的这第一个是李涉的唐朝同事颜真卿。</h3><h3> 颜真卿简历: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陕西西安人 ,祖籍山东临沂。唐代名臣、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叛军仅用三十多天就攻占了东都洛阳,刚从温柔乡中醒来的唐玄宗,不同伤心叹息,河北二十四郡,竞无一忠臣,这时有人来报,说河北尽陷,只有颜真卿镇守的平原城没有损失,唐玄宗这才关注颜真卿感慨万千,朕不识真卿久矣。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最后定居于偃师山化汤泉村。</h3><h3>(图片和部分文字借鉴网络)</h3> <h3>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图片和部分文字借鉴网络)</h3> <h3>颜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长宽均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h3> <h3>这是山化乡政府于1993年5月1日敬立的石碑</h3> <h3>西面为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太守张松孙和邑令汤毓倬所立,正面正中刻“福唐赠司徒谥文忠颜鲁公之墓”为张松孙手书。</h3> <h3>东面为明万历年间,偃师知县吕纯如踏勘中州历史古迹,发现了颜真卿墓,并对其进行了重修。吕纯如还撰写了碑文951字《唐太师颜鲁公真卿墓碑记》,刻石立碑于墓前。</h3> <h3>这第二个要去看的叫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十樵、嵩樵等,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画家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 [2]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王铎的草书纵逸,放而不流,纵横郁勃,骨气深厚”。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图片和部分文字借鉴网络)</h3> <h3> 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h3><h3> 降清之后的王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无尽的苦闷之中,永恒的挣扎之中。降清后,他碌碌无为,酗酒观妓,蹉跎岁月。唯一能让他振奋的就是书法。王铎在明便已是书法名家,在降清后的苦闷日子中,书法又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史书记载他晚年爱写大字,四五尺长的大立轴,常常成为王铎的书写对象。龙飞凤舞,肆意奔腾,酣畅淋漓。我想在写字的时候,他或许能暂时的摆脱贰臣的枷锁吧。书法成了其“贰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怀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祯朝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而转为理性和孤冷。然而,书论者又说,即使是草书,王铎竟也能张弛有度,谋篇布局,极具理性,并非率性而为。</h3><h3> 中华大地,向来是重气节,书法尤其如此。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书法好,再配上人品好,那真是绝配了。如颜真卿,书法一流,又忠于唐室,死于李希烈刀下,千古流芳。然而,王铎书名极大而人品颓废。试想,若是当年在南京城战死于清军刀下,那中国书法史上一定又多了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师级人物。但是,他没死。他在清廷的高压统治下煎熬了七年之后,撒手人寰。以致后世几百年,很少有人推崇王铎书法。(图片和部分文字借鉴网络)</h3> <h3>神笔王铎不仅工书法而且善画山水,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图片和部分文字借鉴网络)</h3> <h3> 王铎死后,清廷下旨祭祀,葬于石家庄村南,背靠邙山,面对伊洛河。墓前有谕祭碑、神道碑,还有石翁仲、石虎、石马、石羊等,规模很大。然而到了民国时,陇海铁路竟然从王铎墓上穿过。当时的社会,谁会去关注一个贰臣呢?于是,王铎墓就被压在了铁路之下。而到文革时,墓前石刻也被破坏。近年来,又遭到盗贼光顾。现在墓地仅剩两座石马,二个碑座(位于石马南二百米左右的路边),一个石翁仲(位于石马东五百米左右的九龙庙内)。两座石马本来是守护王铎的坟墓,现在却守在铁路边,每天陪伴着呼啸而过的火车。</h3> <h3>马鞍上雕刻的牡丹花图案清晰传神</h3> <h3>这是位于石马以南二百米左右被遗弃在路边的石碑座已没有了头部</h3> <h3>对面这个相对完好,龟甲上的纹路依然清晰。</h3> <h3>九龙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洛河古渡口鄩溪湾船工为纪念治水高人黄守才而修建的,是洛河船工们对平安富足生活的美好寄托。</h3> <h3>大殿在省文物部门的帮助下已经修整完毕,等待彩绘。</h3> <h3>具有那个时代特色的印记</h3> <h3>历经二百多年风雨的钟鼓楼依然完好</h3> <h3>这是躺在院落一角的从王铎墓拉过来的石翁,另一个已被不法之徒盗走。</h3> <h3>暗淡了刀光剑影</h3><h3>远去了鼓角铮鸣</h3><h3>眼前飞扬着一个个</h3><h3>鲜活的面容</h3><h3>湮没了黄尘古道</h3><h3>荒芜了烽火边城</h3><h3>岁月啊你带不走</h3><h3>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h3><h3>兴亡谁人定啊</h3><h3>盛衰岂无凭啊</h3><h3>一页风云散啊</h3><h3>变幻了时空</h3><h3>聚散皆是缘哪</h3><h3>离合总关情啊</h3><h3>担当生前事啊</h3><h3>何计身后评</h3><h3>长江有意化作泪</h3><h3>长江有情起歌声</h3><h3>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h3><h3>人间一股英雄气</h3><h3>在驰骋纵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