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h3>  漫天的柳絮像雪花一样轻盈的飘着,似乎和去年一样,以最美的姿态迎接着他的孩子们!北京,我来了!时晴堂,我来了!我们又一次相聚在我们的梦想家园里。</h3><h3><br /></h3><h3><br /></h3> <h3>对于我来说,有赵老师在的地方就有家,那个家就是我们的时晴堂。</h3> <h3>  4月30日晚,当我穿上学士服,带上学士帽听着赵树栋会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慷慨激昂的在台上对赵春秋老师的教学理念及我们学员的努力和对未来发展前景都做出了肯定,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和震撼的。在台上接过赵春秋院长为我们颁发高级结业证书和拨穗仪式时,宋党育副院长为我们颁发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聘书时,内心的情感已达到最高点。</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左起为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青岛分院执行院长刘赞珂先生,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春先生,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宋党育先生,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春秋先生,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赵树栋先生,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江南分院院长弘四法师,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张连仲先生。</h3> <h3>赵树栋会长讲话</h3> <h3>颁发冰雪山水画技法高级班结业证书</h3> <h3>庄严而又激动人心的拨穗仪式(穗在右边代表还未结业,由老师把穗拨制左边代表已毕业。)</h3> <h3>已毕业,忘不了老师在耳边的谆谆教诲和鼓励。</h3> <h3>宋党育院长为我们颁发聘书(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我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啦!</h3> <h3>我的证书与聘书!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与鼓励,我会继续前行,不忘初心!</h3> <h3>我的六尺横幅毕业创作,灵感来源于唐代诗人熊孺登的《送僧游山》</h3><h3>云身自在山山去,何处灵山不是归。</h3><h3>日暮寒林投古寺,雪花飞满水田衣。</h3> <h3>毕业创作四尺斗方《月是故乡明》喜欢蓝调的恬静与空灵,梦幻和浪漫。此画创作于清明时分,充满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h3> <h3>毕业创作四尺斗方《溪山瑞雪》,灵感来源于宋画。</h3> <h3>在一直播认识赵老师时临的第一幅作品,第一次拿毛笔作画,名副其实的小白丁。</h3> <h3>第一次参加大讲堂1群的临摹大赛(那时网络班招生简章还未公布)</h3> <h3>正式学习,第一节课课后作业。</h3> <h3>第一幅四尺斗方。</h3> <h3><br /></h3><h3>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接过老师手中的证书,接受着庄严的拨穗仪式,那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颜,这不正如林徽因所说的吗?!在今晚,在这舞台上,我们每一位一届的毕业生都是轻灵的,灵动的,在这暮春初夏之际我们在一一蜕变!是谁让我们化茧成蝶?是谁让我们的羽翼渐渐丰满?是老师们和同伴们,我们敬爱的春秋大哥,我们的班主任苗颖老师和李文肖老师,我们可亲可爱的同伴们!"你们是光,是暖,是爱和希望。"没有老师们的指导和谆谆教诲,没有老师们的鞭策,没有同伴们学习的激情和帮助,我想我们坚持不到今天!在此,我谨代表我个人,对大家深深的鞠一躬,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圆了儿时的梦想。</h3><h3><br /></h3><h3><br /></h3> <h3>激动人心的时刻……</h3> <h3>  一年半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期间的甜苦辣,我想只有经历过的朋友才知道。<br /></h3><h3> 我是在2016年8月通过网络直播认识的赵老师。认识老师前我连毛笔都没摸过,没错我就是大家说的小白。2016年10月当我得知网络首届的招生简章时毅然决然的报了名,和刘灵敏老师确认报名信息并得到学籍号时悬着的心才放下。当时刚买了房子,巧合的是我学籍号和所购买的楼层竟一致都是20号,我想这一定是我的幸运数字。</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即使是一年半以后的现在在回想起来还是异常兴奋和激动的。我们没有跟错老师</h3> <h3>心踏实了!</h3> <h3>  我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报名和老师学画时,她四岁半,正是对凡事都好奇和调皮捣蛋的时候。我常常会为了完成作业和小家伙周旋半天,她会和我抢画笔,也会在我的画作上留下印迹,让我哭笑不得很是头疼。也常常一起做实验,泼墨破墨,喷水,撒盐……娘俩玩的不亦乐乎。</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泼墨破墨实验进行中……</h3> <h3>常常用我剩下的颜料自由创作^_^</h3> <h3>小作品之一,那会五岁^_^</h3> <h3>虽然弹得到处是颜料,但我们依然很开心😁</h3> <h3>经常看着我作画,她也跟着临摹一幅赵老师的小品😊</h3> <h3>  我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里做食品安全检验工作,12小时的白夜班三班倒,时间有点长,夜班生活有点累,但我依然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工作。因为我要确保我每检出的产品是合格的,安全的,我要为我的工作负责,也要为消费者负责。</h3><h3>身为人妻、人母、人子,工作以外的休息时间,除了画画和学习,更多的时候是陪伴他们和处理家务。在此我要感谢我的先生和父母,在家里帮我分担不少,至少孩子的上学和学业不用我操很多的心!再此,谢谢你们!</h3><h3><br /></h3><h3><br /></h3> <h3>如果你问我,你这么忙,你是怎样有效的去学习?别着急,请君听我娓娓道来。我想我大多是利用琐碎的时间去学习的,我很庆幸我家小丫头有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喜欢看书,所以娘俩在一起时总有看书的机会,可能在家里,也可能在书店。她看她的绘本,我看我的美学史书集,在书店里,常常一待就是半天。这让我收获了不少好的书籍,再此也分享给大家看看</h3> <h3>关于绘画方面的书籍目前已阅读完的有《画道文心》上下卷,《曲院风荷》,《生命清供》,《古代画家那些事》,《一画一故事》,《中国画构图艺术》</h3><h3>未阅读的有高居翰的《山外山》和《气势撼人》,《八大山人传——孤独的绝唱》,《真水无香》,《中国通史》</h3> <h3>赵老师的范画,只要是高清原图,我都会打印出来,分门别类整理成集。我有两本A4一本A3范画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方便读画,阅画,临画!</h3> <h3>  上下班路上,做家务,画画时,是我吸收知识养分最好的时间段。喜马拉雅里我听着春秋哥聊书画艺术的趣事,听着百家讲坛,听着古典文学美史……了解古今中外,文人雅士之间的故事。如果想要读懂一幅画作,我想我们首先要了解画家当时所处的大环境背景和个人的创作心情,这样才能走进他的画里,走进他的心里。有所思,有所想。</h3><h3><br /></h3><h3><br /></h3> <h3>如果没有时间去阅读书籍,那听书是最偷懒的一种学习方式!很多难以理解的书,听过再去看,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体会也会更深。</h3> <h3>  在朋友圈中,你一般都会关注一些什么?除了特别关心的朋友家人,我会关注一些我认为好的,对我工作或是绘画学习上有帮助的文章和方法。我会已转发的形式分享出来,更多时候是为了方便反复阅读和做笔记。我有很多笔记大多是在夜深人静时完成的,有工作上的内容,也有学习绘画上的内容。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这互联网的时代,我更喜欢以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一种情感抒发的过程。</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我的精神财富</h3> <h3>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方法。找对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坚持到底,相信有一天,你也能蜕变成功化茧成蝶。</h3><h3><br /></h3><h3> 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一次的毕业典礼对于我来说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起点。我非常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为传播冰雪山水事业、传播传统美学文化出一份微薄之力。</h3><h3><br /></h3><h3> 最后借用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袁枚的《苔》来与大家共勉。不管我们有多渺小、多平凡、多不起眼,但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也能像苔花一样,努力的绽放自己不留遗憾。</h3><h3> 《苔》袁枚</h3><h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h3><h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h3> <h3>2017.5.1北京宋庄时晴堂。</h3> <h3>2017.10.1北京怀柔鹅和鸭农庄</h3> <h3>2018.5.1北京怀柔鹅和鸭农庄</h3> <h3>李大姐75岁,身体硬朗,思维敏捷,手机电脑网络电子产品运用比年轻人还溜👍👍👍 &quot;青春&quot;这个词在李大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quot;青春&quot;无关年龄,只有心态!</h3> <h3>是小白的请举手🙋🙋‍♂️,是不是觉得我们都是棒棒哒</h3> <h3>授课现场</h3> <h3>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春秋先生和院各领导参观网络首届师生毕业展。</h3> <h3>赵老师画展中进行点评……</h3> <h3>弘四法师和郭副院长对学员作品进行交流……</h3> <h3>非常感谢青岛分院刘院长对我作品给予的肯定和点评指导。</h3> <h3>摄影小哥辛苦了</h3> <h3>画展留念</h3> <h3>和刘院长在作品前留念</h3> <h3>可爱的赵家汪小糖豆也来到现场</h3> <h3>师生情,同学情,一生相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