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你也许不会相信:我幼时的理想竟是"唱戏"——"戏子"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吹胡子瞪眼睛,咿咿呀呀几多婉转,哇呀呀呀一通呐喊;台下的"我们"入眼、入戏、入迷、入心,或喜、或悲、或怒、或骂——就连舞台两厢的文武场都透着万千神秘,鼓点铿锵,梆子清脆,琴音婉转,丝弦悠扬。</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我小的时候,村里每年都会唱两台、甚至三台戏,过正月一台,过庙会一台、甚至两台。因为都正值假期,所以我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享受那七、八天里唱戏前后的快乐。</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修葺大舞台,正月就在礼堂里唱,农历七月十五就要在宽敞的排窑顶上搭台唱。搭台就是这趟幸福之旅的起点!看大人们搭台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搭起舞台,戏就来了,这是多么期待的事!</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碗口粗的钢管做架,一人多高处铺上木板,左右和舞台后面、顶上遮上帆布……大概是这样搭台的吧,可想象起来也并不会是说的这么简单。那时候不管这些,我们只会在大人们不注意的间隙里,爬上舞台在微颤的台面上使劲地跳,或者在台面与地面之间的空间里钻来钻去……</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看戏剧团的演员们卸车是这场"好戏"的第一次高潮。"唱戏的来了!"不知谁这样一喊,我们瞬间呼朋引伴地从不同的场院飞了出去。看着一个个大箱子从卡车上卸下来,抬进舞台后间,我们的心也都跟了进去;那些装不进箱子里的东西,仿佛具有无限的魔力,吸引着我们多么想上前去摸一摸啊!</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幕布挂起来了,吊灯升起来了,舞台铺上地毯了,两侧的文武场也用挡板圈起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激动汹涌地撞击着我们幼小的心!</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偷偷溜进后台,我们眼界大开。各种道具、各色戏服占据了后台的四面,挂着的、搁着的、盛在箱子里的、插在武器架上的,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管后台的"发现了,总会把我们赶出去;可过不了一会儿,我们又总会溜进去。演员们开始化妆了,各种油彩一笔笔抹在脸上——我们的好奇心"膨胀"到了极点。</span></h3> <h3> 一阵锣鼓声起,演出就要开始了!全村锅碗瓢盆相磕之声骤响,三五分钟过后,村人扶老携幼地一同赶往舞台场地。大戏即将开启!生旦净末相继登场……</h3><h3> 那时候,看戏的能有上千人吧,过庙走亲戚的、摆摊卖东西的、十里八乡的都会来。场地上到处都是人,坐着的、站着的、抱着小孩的……</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伙伴们没有一个能安心看戏的。他们在人缝中挤进挤出,钻来钻去,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候,我会很安静——认真地看戏。记忆里,我看的第一场戏是《十五贯》。娄阿鼠偷钱杀人,并嫁祸于人,终被严惩——情节虽一波三折,好人也屡受伤害,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人必有恶报!</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也许正是从那时起,我的心里就开始悄悄地播下了唱戏的种子吧!</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那时候,戏子们都吃"派饭":他们被一个一个地分到各家各户吃饭——大队不起锅灶,只把戏子们这几天的口粮分到家户,由主妇们做给他们吃。每当散戏,领戏子回家,就是我们最胜任的工作,也是我最自豪的事情。他们卸妆,或者不卸,其实根本分辨不出来,只是走在他们前面,就高兴得心花怒放了。三拐两拐地,就把他们带进家门了,奶奶和妈妈已经做好了饭,我自告奋勇地端在炕桌上,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按理夜戏散后,戏子还会再吃一顿,可善良的他们不忍麻烦主人,总会晚饭走的时候捎带一两个馒头了事。</span></h3> <h3>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五天之后,他们将整装离开,赶往下一个"台口"。我们照例会在舞台前看他们把一个个大箱子装上卡车,捆好、扎紧。碰到这几天熟识了的那一个,会大胆上前问一下句——还来吗?得到的答案永远是"来"。</h3><h3> 又三五天过后,谁也再记不得先前的快乐;我却永远埋下了梦想的种子。</h3> <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也慢慢长大。后来,村里有了新的舞台,砖混结构,缸瓦盖顶。戏子们每年都会来,只是少了正月的演出,只是少了些看戏的观众。"演戏"的梦想还在,只是少了实现的机会;直到参加了工作,彻底"珍藏"了幼时的理想。</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无论读书期间,还是工作以后,只要有空,我依然会坐在台前,静静地看戏。诸葛亮稳坐在城楼上优雅地弹着古琴,真诚地告诉司马懿城里空无一兵;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胡屠户借酒壮胆掌掴范进;杨六郎实施苦肉计,辕门外假斩宗保实逼桂英出山;赵匡胤下河东,偏听偏信奸佞小人错杀先锋;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在现实生活中,我一边看戏,一边演戏;当演员,也当观众。我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认真工作,努力学习,贪婪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个舞台上也有人逢场作戏,假作真来真亦假;也有人把真善美当儿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span></h3> <h3> "未上台,谁是我,既上台,我是谁,谢观众,须知我是原非我;不认真,难做人,太认真,人难做,嘱诸生,牢记做人要像人。"</h3><h3> 舞台上的演员挥洒自如,借古鉴今:虽没有真正出将入相,但也能秉公执法,惩恶扬善;虽不能真正拥兵百万,但确能驰骋沙场,保家卫国,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会被误解,会有委屈,但时间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事实是检验一切真理的钥匙。</h3><h3> 这或许是我幼时梦想萌发的潜意识因素吧。</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虽然没有站在舞台上封王封侯,但我今天确乎站在了讲台上——教书育人。</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我是一个"演员",扮演着一个多面的角色,时而是"严父",时而是"慈母",时而是"朋友",时而是"法官",时而是"裁判"。在课堂上,我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演员"。我会用我的光和热温暖每一个学生,点亮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灯;我也有各种烦心事儿,但只要登上讲台,下一秒就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把最闪亮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我当然不会抢夺学生才是课堂学习主角的光环,她们才是舞台的主人,我只是"唱念做打",或生,或旦,或净,或末,或丑,引导她们在我的"表演"中汲取灵感,获得经验,陶冶情操,提高能力。</span></h3> <h3><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观园者,普天下之大学堂;优伶者,普天下之大教师也!</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