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往日的记忆.往昔的市井文化还能找回吗?但愿今天的设计者能圆古城人的梦。</h3> <h3>低平的建筑,明清的古屋,民国的建筑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乡情乡韵。</h3> <h3>悠悠的小巷,曾留下我们儿时多少歌多少乐。</h3> <h3>但面对着如今古城内的大拆迁,有许许多多老街巷,老铺面,老街坊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而更为重要的是浓浓的市井文化,更是淡出我们生活。</h3> <h3>如今我们走进古城内除了看到一些地标性建筑,而联系人文血脉的东西越来越蔬。古城的恢复绝不能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而是要恢复它应有的古老要素,让盛满历史文化的街坊格局渐渐丰满。古老的街口,街巷应严格保留应有的名称,棋盘式的布局,合理的建筑高度,合理的街面宽度,丰富多彩的建筑形态最好是原汁原味。假如四大街又宽又广,八小巷分不清大小,七十二条绵绵巷又都消失,那对历史是一大欠缺。</h3> <h3>一个古城的魂是文化,人是重要的文化元素,假如那些承载大同古老文化的市民都迁走啦,那古城的味就会没了。</h3> <h3>我们这一辈人是多么深深地爱着这座文化灿烂的古城一一大同。对它的修复寄于了无尽的希望。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的热爱。因为每一个古城人心中都升腾着一腔爱,大同就是我们的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