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幼儿园的教育实践经验表明,对儿童的观察和记录,使教师开始倾听儿童,解读儿童,理解儿童;使教师越来越多地看到儿童的潜能,认识到他们实际能做什么和他们确实做了什么;也使教师重新思考他们与儿童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观察和记录增加教师对儿童的理解程度,更好地观察幼儿在园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更有效的指导措施。<br />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孩子活动的能力,促进教师行为的有效性,2018年5月4日,杨华俊教师工作室在句容市文昌路幼儿园开展主题为"儿童使用材料情况的观察与记录"话题探究活动。</h1><h1> 本次活动通过"分组观察"、"交流分享"、专业引领"三个环节,由杨华俊导师带领全体学员们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分享,从专业角度探讨观察记录的撰写方法。</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分组观察】</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学员们一早便来到了文昌路幼儿园,围绕本次获得观察培训的主题,根据提前分工好的小组,大家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搭档,深入班级,有针对性地对班级的科学区、美工区的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进行观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现场编辑】</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观察结束,学员们进行了简短的交流,便开始了观察记录的编辑。她们对观察到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进行描述,并结合《指南》进行深入的分析反思和策略延伸。</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分享交流】</b></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本次观察记录讲述分为4组,每组一名学员代表进行分享。第一组代表讲述的是文昌路幼儿园卢莎莎老师。第一组的学员们对于小班孩子在美工区玩彩泥是对辅助工具及工具书的使用做了重点的观察,第一小组的成员们分析认为增添美工区有关的书籍、图示材料,用工具书可以帮助幼儿解决在美工区游戏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进一步促进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引导幼儿深入探索。</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 <h1> 第二组代表讲述的是下蜀中心幼儿园的凌云霞园长,她们主要观察了孩子在科学区使用颜料玩染色游戏,从游戏环境、幼儿对材料的反应、幼儿的情绪动作分析该颜料材料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孩子的发展现状,并对区域材料投放和教师的作用给出建议!</h1> <h1> 第三组代表讲述的是下蜀中心幼儿园的肖维老师,第三小组今天主要观察的是幼儿在美工区使用材料的情况。她们从观察中看到了两位幼儿在美工区能够熟练使用美工材料,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有一定的坚持性。在活动中遇到困难,能够自己解决,作品完成时想要得到教师的肯定。第三小组的老师们认为,教师在以后的游戏中可以多给予幼儿更多的游戏空间,不局限每一种材料的使用,让幼儿用材料进行不一样的创作。</h1> <h1> 第四组代表分享的是下蜀中心幼儿园的李颖老师,李颖老师带来的《我的好伙伴——玩具》这个主题故事,支持幼儿充分利用材料,与环境、同伴互动,让幼儿个别经验向群体传递。沿着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提供各种精神、物质的支持。让儿童在有经验的基础上自我表现,自我满足,自我发展。</h1> <h1> 台上的老师娓娓道来,台下无论是导师、教育局领导、园长还是学员们,大家都十分认真的倾听着。</h1> <h1> 作为杨华俊教师工作室的导师,杨园长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学员的发言。</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专业引领】</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杨华俊导师在听完大家的分享之后,首先对四位老师的讲述表达了感谢,对大家观察能力的进步给予了肯定。随即杨老师便对我们本次的活动提出了专业的引领。她说到:"老师的观察,不要有那么多压力,观察最首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就拿今天这个主题来说,我们通过观察对孩子使用材料的特点有了认知,<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首先</b></span>,孩子在初次接触时,对它材料是陌生的好奇的,为了弄清这些材料他会使用一些方法,比如初次使用彩泥时,敲打、撕拉、揉搓、甚至用脚踩,这些都是孩子对材料的探索。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们就更加能够理解孩子的特点,不会去带着你的一个主观偏见觉得孩子糟蹋了材料,好好的泥巴要放在脚底下踩,这是他探索的一种方式。<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二</b><b>,</b>孩子们会通过使用材料将他的印象具体化,他不仅发展了肌肉和技能,更是发展了推理和逻辑,我们刚才看到那个男孩用蓝色胶带贴花瓶,用蓝色表示水,他就是把他的印象具体化了。粉衣女孩子撕胶带可以看到没有剪刀的情况用牙齿去咬东西,相比起求助的那个小男孩,这个孩子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是更高的,解决问题是非常积极主动的。<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第三</b></span>,关于孩子的符号表征能力,我们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其实孩子一方面是通过语言来表征,用说的方式,还有大量的都是非语言表征的方式,而且非语言表征方式是在幼儿期是占主导的方式,是语言表征的基础,正因为有了大量的动作学习和材料的使用,为他日后的语言表达奠定了基础。</h1><br /> <br /><br />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专业引领】</b></h1><h1> 杨园长认为:在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后,我们要评估孩子的需求,反思我们的策略。<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首先</b>,我们要从材料的丰富性走向适宜性,现在我们收集材料的意识在提升,我们就会发现一学期下来班上的材料越来越多,那么这些材料究竟是支持了幼儿还是干扰了幼儿,这个需要我们去观察,并不是说材料越多越好。<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二</b>,怎么样将个别经验转化为群体的经验,或者说个别兴趣转化为群体的兴趣,那刚才有一个很好的示范,孩子在户外玩自制小火车后到班级进行一个集体的分享,更多的孩子加入了活动,当然也不用过急,并不是说每一个游戏老师都要组织一个集体分享活动,经验才能得到传递,其实更多的影响发生在同伴之间游戏的过程中,比如刚才我们看到两个孩子坐在一起画画都会非常的相似,这就是同伴的影响,只要有了充分的接触交流的机会,他的经验是能够得到传递和扩散的。<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第三</span>,处理好及时支持和后续支持,刚才一个案例中老师也反思了当时没有及时地去帮助孩子,另外就是后续的支持,观察和反思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反思了之后关键是立刻将反思的那些策略运用上去,并且继续进行观察,这个不是完成任务而是为了检验你的支持策略是否有效,你认为你可以这样做,那么你这样做完了之后到底有没有达到你预期的一个效果呢,所以,这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循环往复的一个过程。</h1> <h1> 活动结束之后,我们迎来了教育局赵明科长对杨华俊教师工作室的测评。赵科长表示:"杨华俊教师工作室研究氛围浓厚,老师们观察细致、分析到位,导师点评精彩。赵科长感谢杨园长对工作室的辛苦付出,同时也肯定了杨华俊教师工作室取得的成果。最后,赵科长表示,在杨园长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们的专业成长将会有很大的进步!</h1> <h1> 活动结束后,我们全体成员们认真填写了杨华俊教师工作室的测评表。 </h1><h1> 杨华俊教师工作室的学员们在一次次的实践、观摩、研讨、学习活动中,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此次活动更是为老师们的实际工作点亮了明灯,让老师们学会倾听儿童,解读儿童,理解儿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