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西藏"是你去了以后一直会念想的地方(10)</font></b></h1><h3><b><font color="#167efb"> ------行走在G318国道川藏线上</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8年4月30日</h5><h3><br></h3><h3> 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在这佛教圣地,有繁多的寺庙,虔诚的教徒,这里民风纯朴,全民信佛。</h3><h3> 这里有壮观的布达拉宫和众多神圣的寺庙,安放着历代达赖和班禅的纯金灵塔,寺内有着许多奇珍异宝和已经在民间失传的工艺。</h3><h3> 千山之巅, 万水之源,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是藏羚羊的摇篮,牦牛的乐园。蓝天,白云,雪山、草甸、神山、圣湖,西藏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造就了这独特的异地风情。高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是个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h3><h3> “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你一定听过这首歌。</h3><h3> 旅行回来一段时间,时常怀念那十几天把自己扔在外边的日子。</h3><h3>先来是一直疏于惰性,都没正式地静下心来写,再者是怕自己功底不好,无法切切实实地描述好心中那方水土。</h3><h3> 心中对于西藏的向往,自始至今都存在,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h3><h3> 西藏的向往,应了那句这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一路行摄皆无目的地,全是风景。</h3><h3> 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百变的拉萨,来过的或尚未来过的,在心中对西藏都会有一个念想。</h3><h3> 真正地来过才能明白这里,我们只是凭肉眼探究了这一方的水土的样子,未曾深入却震撼不已。未来到西藏,已带着一种敬仰,真正踏上这里,却自愿虔诚地匍匐于此。</h3><h3> 那么多那么多人背上包踏步于此,只为找寻自己心里的西藏,自己心里的自己。看过那么多风景,一路在找自己。</h3><h3> 还有机会我愿意再次走进西藏,心境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同。</h3><h3><br></h3><h1>【仓央嘉措】</h1><h3> <b>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b></h3><h3><b>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br></b></h3><h3><b>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b></h3><h3><b>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br></b></h3><h3><br></h3><h3> </h3><h3> </h3> <h3>【本游记中所有风景照片绝大部份均为本人现场手机拍摄,有我的照片是同行旅友所拍,在此感谢一路同行的伙伴们】</h3> <h3>(布宫广场水池中的倒影……)</h3> <h3>【夜幕下喷泉广场对面的布达拉宫】</h3><h3> 2017年6月16日我第一次和朋友一起坐飞机去了西藏,"去西藏看看"是我上中学时候的想法,很多年来一直没有去成,是工作忙?是时间紧?是工资少?是怕高反?……..。我真的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这次终于来了次"说走就走的旅行"!</h3><h3> 一直觉得人应该去旅行,在年轻的时候,趁着有脾气装潇洒,有本钱耍个性,离开睁眼闭眼看见的城市,逃离身边的纷纷扰扰,找一个让心里安静和干净的地方,让自己变得跟水晶一般透明,然后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给老年的自己。</h3><h3> 旅行要学会随遇而安,淡然一点,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错过什么,因为在路上你就已经收获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传说中的好景点,累死累活不说,走马观花反而少了真实体验,要知道,当你一直在担心错过了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旅行的意义。</h3><h3> 背着背包的路上, 看过许多人,听过许多故事,见过旅行风景,就这样,慢慢变老。流转的时光,都成为命途中美丽的点缀,看天,看雪,安安静静,不言不语都是好风景。</h3><h3> 人生重要的不是目的地,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h3> <h3>(2017年去西藏的日记)</h3> <h3> 记得坐飞机刚到西藏时,当天下午感觉良好,不顾疲惫,就迫不及待的去了"大昭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外围转了一大圈,从内地平原地区(海拔15米左右)一下子飞到西藏海拔高度是3650米左右,结果慢慢的感觉是:气喘嘘嘘,头昏乏力,口干舌燥,终于体会到什么是高原反应了,当天晚上也不敢洗澡,因为都说洗澡后如果感冒了,高原上是很可怕的,可能会变成肺气肿,严重了会产生致命危险,晚上睡觉时头疼欲裂,根本无法入睡的。当时吃红景天、喝葡萄糖水、吸氧感觉都没用似的。</h3> <h3>(读过的与西藏相关的书籍)</h3> <h3> 每个人都是有适应性的,第二天一早去了林芝(西藏的江南),然后晚上再回到拉萨,那时候“林拉高速”还没有通车呢,继续深入拉萨及周边景点游历,这时候已经慢慢的好多了,第一次进了大昭寺、布达拉宫内部参观,沿途游历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卡定沟景区、尼洋河景区、羊湖、纳木措景区、观看了"文成公主"大型实景演出,一周后返程了。</h3> <h3>(我在布宫广场前为你祈福)</h3> <h3>(行驶在川藏南线上)</h3> <h3> 当时我通过自身的经历,6月18日在微信中写道:"西藏是一个人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但是也是许多人还会再来的地方,同时也是很多人不会再来的地方……"。</h3><h3> 6月23日在"朋友圈中"说过:离开西藏、离开拉萨……!在这占国土面积八分之一的神奇大地上,有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有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雄伟寺庙、有绝美的圣湖、有似乎伸手可及的蓝天白云、有神奇的天珠、绿松石珠宝、有牦牛肉和别具分格的藏餐…..。</h3><h3> 在欣赏和领会异域高原文化特色的同时,你就必须忍受着所有内地人初到高原的反应,头痛、失眠、口干、舌燥…..!同时需要忍耐因地域辽阔而形成的每个景点之间的长途跋涉……。</h3> <h3>(计划中的川藏南线和青藏线路线图)</h3> <h3> 离开西藏的一年中,经常看到有关西藏的报道,看到朋友圈中涉及西藏的旅行记忆,想到那些神山和圣水,尽管上次有点高原反应,我还是想着再次去西藏!</h3><h3> 那儿有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说,据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为达赖,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历中爱上一个民间女子,并难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与其相会。在20岁那年这惊俗之恋得到了彻底的爆发,大师准备为他授比丘戒的时候,他竟悲愤的想要自杀。为爱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达赖佛教第一人,无处躲,也无处逃。</h3><h3> 为了阻止仓央嘉措,一些当地的势力甚至派人将“玛吉阿米”奸污,告诉他这是一个如何污秽的女子,而他却说,世间一切的污浊都不足以沾染“玛吉阿米”的圣洁。现在有一座“玛吉阿米”餐厅,坐落在八廓街。<br></h3><h3> 西藏的传说太多,每座山,每汪湖水,都有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神仙斗法的传奇故事,氏族斗争的历史故事,缠绵悱恻的等等。在西藏也许会有你自己的故事。</h3> <h3>【我在然乌湖边留影】:</h3><h3> 川藏南线进入昌都地区后遇到的第一个大湖—-然乌湖,因为紧靠川藏公路而为许多走川藏线的旅行者所熟知。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南有著名的来古冰川,冰川一直延伸到湖边。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并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帕隆藏布江的源头之一。四月的然乌湖冰面已经消融,四周的雪山高耸俊俏,白云缠绕,积雪终年不化,山腰青黛如墨,湖岸绿草芳凄。</h3><h3> “ 然乌湖”的湖边是一大片碧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如诗如画。狭长的阿木错湖向西蜿蜒十余公里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随季节的不同,河水也呈现出或碧蓝或青绿等数种颜色。四季美景都会使人如进梦幻之境。</h3><h3> </h3> <h3> 目前去西藏有三条路线,分别是:第一是从全国各地坐飞机直飞拉萨;第二是自驾走川藏线(成都出发)或青藏线(西宁出发)、滇藏线(昆明出发);第三是从你所在城市坐火车从青藏铁路到拉萨。</h3><h3> 不同的路线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景致,不一样的行程不一样的感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其一,去实现你的西藏梦!</h3> <h3> 2018年4月15日我开启了"行走在G318国道川藏南线上"的行程,我们一行人开着六辆越野车从成都出发,开往拉萨!!!</h3><h3> 2018年4月22日上午跨过金沙江,离开四川区域进入西藏领土,4月25日再次踏上西藏"拉萨"这块圣地……。</h3><h3> 这下面是四首分别关于"布达拉宫、大昭寺"的诗词:</h3><h3> "白宫红殿湛蓝天, 盖世高原气万千。</h3><h3> 竺法渐传三界远, 盛音近绕佛堂前。"</h3><h3> "旭日生辉,龙腾锦绣,宫庭奇观千古瑞;</h3><h3> 佛光耀彩,燕舞和谐,红山胜景四时新。"</h3><h3><br></h3><h3> "烟云吐瑞,金顶祥光千秋俊彩;</h3><h3> 殿宇飘香,文成公主一代风流。"</h3><h3><br></h3><h3> "惹萨觉康净腐尘,转经林廓庇黎民;</h3><h3> 禅灯香火千秋盛,传递人间真善美。"</h3><h3> 这是如何的一种气势和意境?这是所有藏族同胞心中的圣殿!</h3> <h3>(然乌湖的雪山圣水、蓝天白云之间)</h3> <h3>(美丽的羊湖边上留影)</h3> <h3> 很多人想去西藏,很多人在去西藏的路上,很多人已从路上回到了庸常的生活之中。 </h3><h3> 可西藏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留给了西藏什么?旅行给了我们什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活着的方式? </h3><h3> 这一切问题,或许没有答案,或许要用一生去寻找。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值得的。 生活周而复始,重要的是,你有一颗在路上的心。 </h3><h3> 每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再回去,那是灵魂与视觉的重生,每个还没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踏上那陌生而神奇的土地,沿着朝拜者的足迹,走入那古老而遥远的神山的传说,感受圣湖广阔静谧的美,游览金碧辉煌的名刹古寺,欣赏渊源流长的民间艺术,领略一处处风俗不同的雪域情调,遨游一座座雪山冰峰......。一定会使您如痴如醉,陶然于天地之间。</h3><h3> 西藏,普普通通的两个字,却因为神圣高洁的山峦、湛蓝透澈的湖水和恬静安详的田园生活被所有人追求向往。</h3><h3> 穿越广袤无垠的草原,翻过巍峨壮丽的高山,经过风景如画的藏寨,川藏线上的一切都会让你痴迷。</h3><h3> 你也许会遇见一曲《康定情歌》成名的康定,成群的牧马,晶莹的湖泊和悠悠的民歌,翩翩的民族舞,只怕你会迟迟不愿离开。</h3><h3> 你会遇见连菩萨都喜欢的塔公草原,碧水悠悠,雪山巍峨,寺庙庄重,藏房古朴,一派旖旎秀丽高原风光。 </h3><h3> 很多人都说此生一定要去次西藏,可问他为什么西藏非去不可,却又说不出缘由。</h3><h3> 有的人为了美景出发,有的人执着于寻找信仰,还有的人在叩问和聆听另外的生命。每个人出发的理由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对这里心心念念。</h3><h3> 据说上帝曾经和藏民打赌,如果他输了,双方就交换住所,结果上帝真的输了。藏民到了天堂才发现,上帝是故意输的。你无需任何赌注,只要有颗想出发的心,就能抵达比天堂更美好的地方。</h3><h3> </h3> <h3>(我在无人区的兴伊措的沙滩上漫步)</h3> <h3> 这次开车到西藏时,我之前所有的高原反应一点也没有了,因为一路翻阅了十几座海拔高度都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我们已经早就适应高原地区的各种状况了,当天晚上就在拉萨的宾馆洗澡,餐馆吃饭喝酒、逛街,样样都来了,好像融入当地藏民之中一样。</h3> <h3>(冰封纳木错湖水中的海鸥)</h3> <h3>(冰封的纳木错湖与念青唐古拉山的蓝天白云雪山)</h3> <h3> 世界上除了有北极、南极,还有第三极:世界屋脊--西藏。是因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顶峰在中国西藏和尼泊尔国界线上,是地球最高的地方。而全球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西藏自治区就有5座。</h3><h3> “人生至少去一次西藏” !</h3><h3> 再次进藏我俨然像一个熟客一样,带着同伴们走街串巷,或坐人力三轮车、或出租车、或滴滴专车、或步行、或旅游大巴,游历着相同或不同的景点,分别深入了:小昭寺、大昭寺、八廓街、玛吉阿米、羊湖、色拉寺、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纳木措、巴松措等景区。</h3><h3> 即使如此,西藏很多著名的景点因为时间的关系也还是未能到达和进入,我想我还会来的!</h3><h3> </h3><h3> 如果说有信仰的地方就是天堂,那西藏,一定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那里有耀眼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有飘扬的经幡和祈福的转经筒,还有最虔诚的信徒和最纯净的笑容!</h3><h3><br></h3> <h3>(远方念青唐古拉山与纳木错湖)</h3> <h3>(蓝天白云下的羊湖)</h3> <h3>(我身后的央迈勇雪山)</h3> <h3>(布宫的水中倒影如此美丽)</h3> <h3> 那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想去念青唐古拉山上,看那千年的风霜,想去布达拉宫,抚摸那沧桑的古墙;想去沐浴那灿烂的阳光;想去观赏那安静的湖泊;想去感受那纯朴的民风。</h3><h3> 念青唐古拉山是藏地三大神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玛积雪山)之一,也是九大神山之一,更是十三大神山之首。 传说纳木错与念青唐古拉曾经是一对恩爱夫妻。而根据雍仲苯教护法经、家族史以及神山祭祀文等苯教典籍记载:唐拉是雍仲本教的神山之一,是母子护法的四大眷属之龙度唐拉,也是古藏文化史记中较有影响力的著名神山。而纳木措为雍仲本教五骑羊护法母子的圣地,也是唐拉神山的明妃。它与纳木措是修行之人的主要修行圣地。</h3> <h3>(再次遇见布达拉宫)</h3> <h3> 现在就出发,我们一起去西藏……,我通过旅行中手机随拍,又一次记录了西藏之旅的点点滴滴,现在分享给喜欢并关注的朋友,也是通过图文的方式留作纪念,也便于我日后重新回忆每一次的经历!<br></h3> <h3>西藏有一种蓝,叫湖水蓝!</h3> <h3>(然乌湖水蓝的颜色非常漂亮)</h3> <h3>(天气变化无常的羊湖之景)</h3> <h3> 蓝天、白云、雪山,夹着一片片澄澈湛蓝的湖水,和煦的阳光洒下,一片岁月静好。</h3> <h3>(纳木错湖的蓝天白云与倒影)</h3> <h3>(然乌湖水恍若隔世的感觉)</h3> <h3> 那些湖水像是一条条的蓝色绸带,又像是一面面光可鉴人的巨大宝镜,展现着变幻莫测的风光。</h3><h3> 【羊湖】的美是无与伦比,羊卓雍错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湖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个姐妹,空母错,沉错,巴久错,以即古羊卓雍错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连,难以割舍,共同组成了让我们肉眼看不到边的圣湖。</h3><h3> 她的身躯蜿蜒在群山中达一百三十多公里,只有在地图或是高空你才能惊喜的发现她犹如耳坠,镶嵌在山的耳轮之上。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她会显现出层次极其丰富的蓝色,好似梦幻一般。</h3><h3><br></h3><h3> 【纳木错】的美是纯粹的,她像一个调皮的孩童,湖水湛蓝如宝石,却不平静,有风吹来便泛起阵阵涟漪。</h3><h3> 翻过念青唐古拉山口,就看到了令人朝思暮想的高原湖泊——纳木错湖。纳木错湖意为天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相传,纳木错是天湖女神,她和念青唐古拉山是一对相恋的情人,三世纪末四世纪初,由于地壳运动凹陷,形成纳木错湖。</h3><h3> 从此两个有情人天各一方,世代相望。这天长地久的爱情,不知感动了多少来访的客人。传说中,纳木错又是帝释之女,所以前来纳木错湖朝圣的善南信女络绎不绝。他们到了湖边,就会沿着扎西半岛转经,以求获得正果。</h3><h3> 【玛旁雍错】[在西藏阿里地区,一直尚未去过]据说在即乌寺旁边的山坡上是观赏圣湖玛旁雍错的最佳地点。圣湖周围约60公里,转湖需时2天。 自古以来佛教信徒和苯教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是西藏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分别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所谓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大概就是因此而来。</h3><h3><br></h3><h3> </h3> <h3>(雨过天晴的巴松措)</h3> <h3>(巴松措湖水的蓝)</h3> <h3>如果可以一个人坐在湖边沐浴着阳光静静地发呆……那也是一种享受。</h3> <h3>(巴松措的雪山与云雾缭绕)</h3> <h3>(阴云笼罩在羊湖之上)</h3> <h3>西藏有一种白,叫雪山白!</h3><h3><br></h3><h3><br></h3> <h3>(纳木错的蓝天白云雪山湖面)</h3> <h3>(然乌湖的湖边)</h3> <h3>如果信仰有颜色,我想那一定会是白色,因为那是属于雪山的颜色,是神圣的颜色。巍峨壮丽的雪山直插云霄,山下的湖泊倒映着雄壮的雪山,神圣之感油然而生。</h3><h3><br></h3> <h3>如果可以,我愿像纳木措一样,等待着属于我的念青唐古拉山。</h3> <h3>(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h3> <h3>西藏有一种红,叫藏族红!</h3><h3><br></h3> <h1>【色拉寺的辩经】:</h1><h3> 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庙之一,它没有大昭寺的崇高地位,没有哲蚌寺的宏大规模,但却有着其独特的风格。那就是辩经。</h3><h3> 色拉寺每天下午三点都有辩经,僧人们针对当天上午的授课内容进行辩论。观看辩经,也是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色拉寺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也因为很早就知道色拉寺有辩经,便选了一个下午,拿着相机,专程来拍僧人的辩经。那场面,那气势,真的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h3> <h3>(行走在色达佛学院中的僧人)</h3> <h3>(布达拉宫的红墙)</h3> <h3> 红墙、僧袍、人们脸上的高原红……走到哪里似乎都能看到独属于藏族人们的红色,虽不似中国红的艳丽夺目,却更显深邃厚重。</h3><h3> 街头路口,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淳朴黝黑的脸上,是两坨聚集的高原红,更是深深浅浅的酒窝。</h3><h3> 高原红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的人们,面部所出现的片状或团块状的红色斑块。主要是由于气候环境造成面部皮肤角质层过薄,毛细血管扩张显露于表层,所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h3><h3> 最早的"高原红",那红色是高原的太阳涂抹在藏族姑娘的脸蛋上的,像胭脂。从这两块红色颧骨往下瞄,则是与"高原红"同一色泽但略为干裂的嘴唇,那些悠扬美妙的歌声,就是从这红唇中不经意流出来的,当然,更少不了清亮亮的笑声。"高原红"曾是藏女最美的装饰。</h3> <h3>(行走在八廊街上的风景)</h3> <h3>(色达天葬台上的众生)</h3> <h3>(色拉寺看辩经)</h3> <h3> 一起去这感受祥和、惬意又安静的氛围,身边走过的红衣喇嘛、藏民的微笑挂在脸上,说话都是喃喃细语。<br></h3><h3> 西藏的风俗与印度不同,在西藏,黄色是最高贵的颜色,红色是最下贱的颜色.喇嘛选择了最下贱的红色袈裟,完全符合佛陀的戒律。不是所有的都穿暗红色的,只有藏传佛教多数是暗红色的,一是吉祥,二是挡灾。</h3><h3> 许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对僧人的好奇,莫过于出家人穿的衣服了,因为当今的出家人衣服种类颇多,有短褂、中褂、大褂、海青及许多颜色的袈裟,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h3><h3> 僧衣的形成与发展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一环,依各种不同场合与受戒情况而定,僧服穿法与在家人穿法有所区别。藏传佛教的僧衣制度,完全源自印度佛教对于比丘僧和沙弥的服装要求。</h3><h3> 藏传佛教的僧衣,須具足佛制的三衣:祖衣(大法会時才穿在外面的大袍)、上衣、下裙。藏地属高原气候,天气寒冷,故藏传僧服不保留古印度「偏袒右肩」(露出右边肩膀)的热带风俗;唯因日照辐射高,故仍沿用原始佛教的红、黃等鲜艳顏色。</h3> <h3>(色达圣地的觉姆)</h3> <h3>【转经祈福的众生】</h3><h3> “ 转经”是西藏以及川、滇、青、甘藏区的藏传佛教的一种宗教活动,即围绕着某一特定路线行走、祈祷。藏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拉萨则以释迦牟尼佛为核心进行转经活动。转经一圈为圆满,沿佛殿四周的转经甬道一圈为“囊廓”,是内圈;绕大昭寺一圈为“帕廓”,是中圈;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一圈为“林廓”,是外圈。大昭寺实际就是佛教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h3><h3> 转经筒起源于象雄雍仲本教。藏族同胞还有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h3><h3> 一踏上西藏的土地,就能从路边、寺庙里看到一个个手摇各色转经筒的藏民,他们大都身穿色彩缤纷的藏袍,手中摇动转经筒,把长手柄的另一端放在这个皮套里,然后右手扶在转经筒下,使它轻轻地顺时针转起来!这种转经筒通常都以木质为主。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中转动的经筒很轻巧,这种一般是骨头或是金属制的,做工比较讲究。有的外面还罩有一个布套,那里面的转经筒则很珍贵,大多镶有宝石。</h3><h3> 在西藏的寺庙里都有各种大型的转经筒。如布达拉宫的西墙外,有一排转经筒,藏民要顺时针用右手转动它们,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h3><h3> 在大昭寺正门的左侧,有两个巨大的转经筒,它们相当沉重,有个高大的穿着猩红色僧衣的喇嘛在用力地转动着它们。大昭寺里,围绕寺内有一圈转经筒,来此朝拜的藏民们都要按顺时针方向走过并用手拨动,使它们随着念诵的六字真言一起旋转起来。这些转经筒都饱经沧桑、阅历丰富、净化心灵、韵味无穷。</h3><h3> 无论是手摇式的、还是寺庙里固定式的,转经筒的结构大同小异。它的里面有一张用藏文写满的经文,因为在奴隶制时代,藏民大多不识字,所以把经文装在转经筒里,每转一圈,相当于诵经一遍。转经筒有一个能转动的轴,每当转动到一定圈数时,就要更新,这样藏民就能知道自己念诵经文的遍数。</h3> <h1><b>西藏有一种惬意,叫悠闲的逛八角街(或者叫八廓街)!</b></h1><h3> 八廓街又叫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h3><h3> 去八廓街,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看:玛吉阿米酒馆。八廓街的建筑大都是白色的,只有八廓街东南角有一栋涂满黄色颜料的两层小楼。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密宫。"玛吉阿米"是流传在藏区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或可引申为美丽的梦。</h3> <h3>(仓央嘉措约会的地方)</h3> <h3>(在八廊街转经的僧人和市民)</h3> <h3> 去大昭寺边上的八角街走走,看那一路的转经人,无需多言便已觉圣洁。</h3><h3> 来大昭寺这里:</h3><h3>看一看拉萨心脏的位置;</h3><h3>听一听,西藏的心跳声。 </h3><h3> 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相传为吐蕃赞普松赞干为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并供奉她带来的佛祖八岁等身佛像所建。</h3><h3> 也有说法是文成公主看地形推演,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原为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位置、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来填湖造地,然后文成公主同时推荐了边远地区的另外十二个地方建寺,以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h3><h3> </h3> <h3>(大昭寺的内部)</h3> <h3>(行走在八廊街上)</h3> <h3>在这里可以绕着八角街一圈一圈的走,或是在这里,懒洋洋的晒太阳喝甜茶,还可以干脆就坐在路边。</h3> <h3>(八廊街上随处可见的唐卡店)</h3> <h3>(从玛吉阿米二楼向八廊街观看)</h3> <h3>闭着眼睛感受阳光,你一定好想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去八角街走一走。</h3> <h3>(深夜的八廓街上)</h3> <h3>西藏有一座神圣的宫殿,叫布达拉宫!</h3><h3> 很多人走到这里,只为看它一眼。</h3><h3> 立于拉萨市中心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象征,更是雪域高原的象征,也是藏文化的博物馆。</h3><h3> 这座拔地参天的宫殿始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达赖喇嘛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位藏王和10位达赖喇嘛在这里施政布教。</h3><h3> 布达拉宫是世界十大杰出土木石建筑之一、世界三大宫堡之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和世界上唯一一座政教合一的宫殿,主要由白宫、红宫、山脚下的雪城、宫后的龙王潭公园等组成。其中,主体建筑是白宫和红宫,白宫共七层,第四层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是白宫内的最大殿堂,也称为白宫东大殿,面积达717平米,是历代达赖喇嘛举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h3><h3> 红宫共十三层,由达赖喇嘛的灵塔、佛殿、经堂等组成,总建筑面积约16000余平米,第五层的西有寂圆满大殿为红宫内最大殿堂,占地1250多平米,历任达赖喇嘛继位坐床仪式便在此举行。</h3><h3><br></h3><h3><br></h3> <h3> 多少次在梦中走近,这座最接近天空的高原圣殿,那是朝圣者的圣地,无数信徒在虔诚的朝拜。</h3><h3> </h3> <h3>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在圣洁的氛围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礼,在极乐净土虔诚的祈祷。</h3><h3> 【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玛布日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座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此为布达拉(普陀之意)。 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雪域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藏语称为“赞姆林坚吉”,意思是价值抵得上半个世界。</h3> <h3>【布达拉宫前的无字碑。】</h3><h3> 布达拉宫内珍贵文物无数,主要有佛像、壁画、唐卡、灵塔、佛教器物及室内装修等,宫内有红、黄、绿、蓝等各种色彩搭配,富丽堂皇,气派至极。布达拉宫内的珍宝约有几十万件,其中以圣观音殿里的天然形成的檀香木圣观音最为珍贵,圣观音像与五世达赖喇嘛灵塔一起,被称为布达拉宫的镇宫之宝。</h3><h3> 布达拉宫于1984因线路老化而失火,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于1989年和2001年分别投入5300万元、2亿人民币进行了大修,第一次大修后的布达拉宫,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的专家鉴定,其保护状况和文物价值都够得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所以布达拉宫于1994年5月被列为“世界文物遗产名录”。</h3> <h3>(我在布宫台阶上仰望天空)</h3> <h3> 走进布宫,向所有信徒一样虔诚的祈祷。</h3> <h3>西藏有一种虔诚,叫朝拜!</h3><h3><br></h3> <h3>(大昭寺门前夕阳下的磕长头信徒)</h3> <h3>(八廊街上磕长头信徙)</h3> <h3> 仓映嘉措写过: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h3> <h3>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特别是在拉萨的大昭寺前,你会看到从早上天刚刚亮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总是有很多信徒在这里磕长头,而且还是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部分人都是磕一辈子。</h3><h3> 那为什么西藏人常年都在大昭寺前磕长头呢?</h3><h3>一、大昭寺内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佛像</h3><h3> 释迦牟尼佛祖总共有三尊他亲自开过光的等身佛像,一尊是8岁等身佛像,一尊是12岁等佛像,还有一尊是25岁的等身佛像,其中拉萨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着的就是文成公主从内地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像。见到释迦牟尼等身佛像就等于见到释迦牟尼本身,所以西藏人一年365天风雨无阻的到大昭寺前朝拜。游客到大昭寺参观的时候也可以见到此尊佛像,还可以往上面加金粉。</h3><h3>二、磕长头可以健身强体</h3><h3> 体弱多病的藏族信徒,多采取磕长头的途径来祛病健身,据说在磕长头过程中人身各个关节都在活动,我以前在大昭寺也试过嗑长头,不到5分钟就坚持不下去了,比去健身房更消耗体力。</h3><h3>三、到大昭寺前磕长头是他们的生活习惯</h3><h3> 跟四川人打麻将,广东人喝茶一样,西藏人到大昭寺前磕长头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大昭寺广场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年经的妈妈或奶奶带着几岁的小孩一起来朝圣,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必缺。</h3> <h3> 拐角处走来的红衣喇嘛,磕头祈福的藏民,还有动人心魄的朝圣形式,这该是怎样的虔诚,才能让人用身体丈量信仰的长度,三步一拜。去瞻仰信徒们朝拜的圣地,感受他们的虔诚。</h3><h3> 或许,唯有去过西藏,才会明白这里从来都不是避世之地而是归宿!</h3><h3> "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头朝圣的人在其五体投地的时候,是为"身"敬;同时口中不断念咒,是为"语"敬;心中不断想念着佛,是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h3><h3> "磕长头"分为长途(行不远数千里,历数月经年,风餐露宿,朝行夕止,匍匐于沙石冰雪之上,执著地向目的地进发)、短途(数小时、十天半月)、就地三种。</h3><h3> "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遇河流,须涉水、渡船,则先于岸边磕足河宽,再行过河。晚间休息后,需从昨日磕止之处启程。虔诚之至,千里不遥,坚石为穿,令人感叹。</h3><h3> 在各地通往拉萨的大道上,人们不时地见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前身挂一毛皮衣物,尘灰覆面,沿着道路,不惧千难万苦,三步一磕,直至拉萨朝佛。磕长头的信徒绝不会用偷懒的办法来减轻劳累,遇有交错车辆或因故暂停磕头,则划线或积石为志,就这样不折不扣,矢志不渝,靠坚强的信念,步步趋向圣城拉萨。</h3><h3><br></h3> <h3>(大昭寺门前广场信徒不分昼夜的磕长头)</h3> <h3>(八廊街上磕长头的残疾人)</h3> <h3>(小昭寺门前的信徒)</h3> <h3>(药王山边磕长头的藏族同胞)</h3> <h3>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西藏只是一个符号,来过,走过,便有了吹嘘与炫耀的资本,而对于西藏来说,所有的来客不过只是她身边匆匆经过的游人。很少有人愿意知道她曾经的苦难、悲伤,很少有人深深懂得她的慈悲、宽厚。 所以,西藏,在我们没有俯下身躯去亲吻她的土地的时候,我们不可能懂得。</h3><h3> 我们不知道那些飘扬的经幡后面所有悲壮的故事,我们也不了解那一页页疼痛的史卷里所描述的那些摄人心魄的如梦往事。所以,我们不属于西藏,即使我们一次次走过西藏,一次次汇入八角街如潮水般转经的人群中,我们依旧只是过客。</h3> <h3>(我也为认识我的所有人祈福平安)</h3> <h3>(我与藏族小姑娘)</h3> <h3> 藏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藏民族传统文化。由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自身内涵和客观发展需求等诸多因素,藏民族的文化、生活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尤其是藏民族的象征性符号,体现着自身对图腾文化的理解和崇拜,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h3><h3> 藏族的孩子们非常的纯朴自然,他们从小学开始学习汉语和普通话,所以小一点的小朋友他们是听不懂普通话的。</h3><h3> 一路上我遇到了很多藏族的孩子们,他们长期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活,很少与外界接触,每每遇到陌生人,基本上是不说话的,我们同行的人都会从自己所带的干粮零食中拿出许多分给她们,她们会很友好的与你拍照、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相比高山里的孩子们,我们内地小朋友是多幸福哦!</h3> <h3>(会说汉语三年级的蔵族小女孩)</h3> <h3>(一个村庄的孩子们)</h3> <h3>(非常爱照相的美女)</h3> <h3> 西藏是骄傲的,她威严耸立的喜马拉雅,向世人昭示了她挺拔的高度;她迎风傲立的冰山雪莲,用最简单的颜色展示着她无以伦比的圣洁。</h3> <h3>(与放马的姑娘来个自拍)</h3> <h3>(只要吃不说话的宝宝)</h3> <h3> 西藏是孤独的,尽管她的身边每天都有无数熙熙攘攘的人流进进出出,尽管北京东路霓虹闪烁的酒吧里夜夜笙歌永远有演绎不完的故事。</h3> <h3>(小昭寺的红墙)</h3> <h3> 西藏是寂寞的,她遗世独立地站在人群之外,她不在乎别人怎样看她,不在乎自己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目光和七嘴八舌的品头论足。她永远我行我素,她永远远离尘嚣。</h3> <h3>(布宫广场前的一柱红)</h3> <h3> 我喜欢西藏,喜欢她的骄傲、孤独与寂寞,喜欢那份冷冷地坚持,和将大爱深藏于心不轻易言表的矜持。</h3> <h3>【】“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色拉寺的辩经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辩经时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在辩经中,站立者藏语发问,席地者则藏语答辩,辩论话题涉及藏教佛学的各个方面。问题一出,席地者必须不加思索地作出回复,进行反驳或解答。</h3> <h3> 当我的手轻轻地抚过布达拉宫深紫色的宫墙时,我能听见千百年来绵延不断的诵经声,我能看见布达拉宫每一个历史窗口被撕裂的伤痕…..所有的往事,都写满了哀伤。尽管,我不知道那厚重的宫墙里有多少盏世世代代从未熄灭过的酥油灯,尽管,我的心思也曾被佛主慈爱的目光深深地注视过……我依旧知道,我不是佛的孩子,我也不是西藏的孩子。</h3> <h3>(我在兴伊措)</h3> <h3> 西藏,闭目的经殿,缭绕的桑烟,被佛主俯视下的苍生,平凡的死亡与苦难,还有猜不透的轮回,走不完的转经路,所有的所有,仿佛都成了生命中的必然。</h3> <h3>(五色海边的蓝天白云和冰雪奇缘)</h3> <h3> 在我试图走近西藏的时候,我发现,我们没有真正地匍匐在地上,就不可能听见西藏心跳的声音。即使我在她的怀里行走,即使我已将身体紧紧地贴在她的胸口,我依旧无法感知她心脏的脉动,依旧无法真正的将自己融入。</h3><h3> 一个无法用眼看透,无法用心揣摩的地方。尽管来过,走过,她对我还是一样充满神秘,充满向往。</h3><h3> 或许,西藏已把我对她的热爱变成了诱惑,所以才给了我擦肩而过的距离,所以才会让我永远想着、念着、眷恋着。</h3><h3> </h3> <h3>(我站在然乌湖边仰望天空)</h3> <h3>(夜晚的拉萨北京东路)</h3> <h3>(色拉寺的辩经场)</h3> <h3>(罗布林卡的黄墙)</h3> <h3> 西藏两次行,在色达看过人死之后的天葬,在玛吉阿米看过最伤感的情诗,在大昭寺看到过最虔诚的信徒......</h3><h3> 西藏归来,所有的颠沛流离都是值得,所有的匆忙都是行进在死亡的路上,人从生到死,都如一叶菩提!</h3><h3> 年轻时,去趟西藏,或许我们的物质生活已过于富足,当人生完全被金钱和物质所困之后,才会醒悟。</h3><h3> 如果花毕生精力,去追求无止境的物质,最终必定迷失生命的意义。</h3><h3> 所以才有人决心要去寻回丢失的精神,去寻找生命存在的自我价值,在向极限挑战的过程中,去证明自身的能力。</h3><h3> 年老时,去趟西藏,生老病死,如过眼云烟淡然,所有的躯体都会老去,所有的苦难不过是种历练,儿女成长,自求多福,少问世事,福寿安康!</h3><h3> 西藏,不管你怎么看,还是西藏! </h3><h3><br></h3><h3> 点一盏酥油灯,将西藏珍藏在心底,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还会再来看你。<br></h3> <h1><b>仓央嘉措:六世达赖</b></h1><h3><b> 仓央嘉措(1683~1706)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根据冯尔康著《雍正传》附录雍正年表载,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八月,康熙皇帝命皇十四子允禵指挥清军两路进藏,送达赖六世至拉萨。</b></h3><h3><b> 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杰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清康熙帝派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b></h3><h3><b> 仓央嘉措更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诗》,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b></h3><h3><b> 其中最著名的是:</b></h3><h3><b>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b></h3><h3><b>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b></h3><h3><b><br></b></h3><h1>那一天,<br>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br>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br> <br>那一月,<br>我转动所有的经筒,<br>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br> <br>那一年,<br>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br>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br> <br>那一世,<br>转山转水转佛塔,<br>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br>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