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葛〔拉丁学名:Pueraria lobata(Willd.)Ohwi〕:豆科,葛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块根肥厚圆柱状,叶互生,项生叶片菱状卵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蝶形花冠,紫红色。荚果长条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硬毛。7-8月开花,8-10月结果。</h3><h3> 该种是传统的中药材之一,主产于广东北部,湖北、江苏、江西、河南等地,尤其在中国广东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湖北钟祥、江苏句容茅山、宝华山地区及连云港云台山地区资源十分丰富,品质上乘。葛根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葛根是中国卫生部批准的药食同源植物,既有药用价值,又有营养保健之功效。茎皮纤维供织布和造纸用。古代应用甚广,葛衣、葛巾均为平民服饰,葛纸、葛绳应用亦久。葛粉和葛花用于解酒。茎皮纤维可柠成绳索,块根含淀粉可制葛粉或酿酒。中国新石器时代使用这种植物的纤维作纺织原料。《韩非子·五蠹》记载,尧怕服装,是“冬日麑裘,夏日葛衣。”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出土的三块织物残片就是用葛纤维织造的。也是一种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h3> <h3></h3><h3>云南故事:</h3> 葛根,是一种叫做野葛的藤本植物的块根,小些的样子象山药,大块的简直是巨型番薯。削掉被泥土捂黑的外皮,即露出雪白内芯,如果你使刀切它,便可知道其坚实和紧密。我们云南人喜欢这样吃:取一薄片咬,嗯,口感有些渣,略带些爽涩的甜味,有浓烈的山野气。因其淀粉含量高,盛产葛根的南方多用它炖汤,也拿来做粉条样的葛粉。如果我告诉你此植物属于豆科,相信谁也无法将其和红豆绿豆黄豆联系在一起。可是,它们居然是亲戚。 <h3></h3><h3><b><font color="#167efb">中国最早的纺织品-葛布</font></b></h3>墨子(公元前500左右—?)明确指出:男人不耕田就要挨饿,女人不纺织就要受冻。两者处于同等重要位置。由此墨子倡导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墨子《辞过》一文对此有明确的阐述。<h3> 在采集时代,最早的衣服是采集野生植物制作的。这种植物就是葛藤。葛藤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紫色花,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俗称夏布,其藤蔓亦可制鞋(即葛屐)。</h3><h3> 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发现三块五六千年前的葛布。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二章诗篇《采葛》和《葛覃》。</h3><h3>《葛覃》诗中有:</h3><h3>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h3><h3>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h3><h3>译成现代汉语就是:</h3><h3>葛藤长的细又长,漫山谷地多生长。藤叶茂密又繁盛,</h3><h3>黄鹂高低来飞翔。飞落集聚灌木上,婉转鸣叫竞技忙。</h3><h3>葛藤长的细又长,漫山谷地多生长。藤叶茂密又繁盛,</h3><h3>快来割藤蒸煮忙。织细布来织粗布,穿在身上心欢畅。</h3><h3> 此诗生动描述了葛藤生长地,割藤,用水蒸煮处理,再制成细葛布和粗葛布,做成衣服的过程。葛布衣服是远古时代主要服装。</h3><h3> 《左传》记载:“卫文公(?-公元前635年),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就是说卫文公穿着葛布衣服,戴着丝绸做的帽子。这是由于丝绸制作复杂,价格昂贵。到了墨子时代,情况有所好转,《墨子》中记载:”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而暖,夏则絺绤之中,足以轻而凊。“即是说,冬天穿丝绸做的衣服即轻又暖和,夏天穿细葛布和粗葛布做的衣服,即轻又凉快。</h3><h3> 从葛布到丝绸生产过程,都是妇女起着重要作用。可见中国古代妇女是生产劳动的主力军。</h3><h3><br></h3> <h3><font color="#167efb">实物案例:云南民族地区早期手工编织葛根藤挎包(因葛根藤生长缓慢、手工制作工艺极其繁琐,这样的老手艺在30年前基本失传!)</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 以前在边疆民族地区某些山寨,每个女孩👧出嫁前都会编织一个精致的葛根藤包包作为陪嫁品,不只是因为美丽实用,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福!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放弃,但这个自制的包包将会被视为珍宝,永久保留……</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