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专业化程度高低诊断标准十条

A练

<h3> 作者:练至高</h3><h3>龙岩学院教育科学院 龙岩学院附属中学</h3>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引言</b></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公开课了,你的教学设计水平如何?教学设计逻辑在哪里?能回答吗?</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如果你是教学管理人员,或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你是如何指导、带领其它教师专业备课的?</b></p><p> 最近听了些课,阅读了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发现许多教师备课半辈子,都<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没有找到自己备课的逻辑。</b></p><p> 如果教师们天天干没有逻辑的活,年复一年,最终就会出现<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备课烦”“教书累”</b>的现象。</p><p> 许多教了多年书的教师,当提到要参与上级的“晒课”“片段教学”“说课”等技能大赛,因为没把握其中活动的逻辑,没把握参与这些活动,于是“谦虚”说<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让年轻人锻炼锻炼”,</b>实际自己去参与这类活动有<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焦虑情绪!</b></p><p> 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结合我校实际,编制了个“备课专业化程度诊断标准”。通过测试分数的高低来诊断自己的备课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专业”</b>还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业余”</b>。每题10分,总分100分,越接近100分,说明专业性就越强;分数越低,说明凭“经验”成分越多,专业程度就越低。</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当你的得分接近100分时,你就明白了“备课逻辑”,你的教学成绩将大幅度提高!对参加“说课”“片段教学”等技能大赛,你会说很有自信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来参加”!</b><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你就不会说</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让年轻人去锻炼锻炼”了。</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试给自己教学设计打打分吧!看看是否专业。</b></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参加某校高一英语备课组活动,备课组提供了一篇教学设计作为案例供大家研讨。这是一篇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西方绘画艺术的文章,设计者制定了一个学习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西方绘画艺术的能力。作为写了多年教案的你,如何评价这个目标呢? </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看到这样的学习目标,想想我们的老师真可爱,我问备课组的老师们:“英语课标有要求承担培养学生鉴赏绘画能力的责任吗?”老师们感到茫然。</p><p class="ql-block"> 其实,就是要回答:我们制定学习目标依据是什么呢?就是《课标》《考纲》!我们制定学习目标要依据《课标》《考纲》,不能自己“想”一个目标,闹出笑话来;也不能抄资料书上目标。</p><p class="ql-block"> 所以,专业备课要从《课标》《考纲》出发,这是备课专业化的方向性问题,是首要问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一条、学习目标是源于课标或考纲还是自己“糊编”或是抄参考书?</b></p><p class="ql-block"> 要落实本条, 语文、英语教师比较困难,因为他们会感到在“课标”与“课文”建立链接方面不容易,当然这是关系到备课技术的另外一个问题了。但这两个学科更应该做好,不然天马行空,偏离中高考,必将贻误学生!我们每节课都要追问自己:这节课对中高考增分有哪些帮助,学生有哪些收获?</p><p class="ql-block"> 问题二:教师们备课时不懂学习目标如何形成。老师们常常用教参备课,甚至直接使用市场上的“教案”。但是,我们的老师们一定要思考:教案是按课标或考纲编写的吗?适合我们学情吗?</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能否以学情为起点教学</b>是专业水平高低的体现。“学情”决定“教情”,“<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情</b>”决定<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学起点</b>!</p><p class="ql-block"> 可惜啊,现实教学中,尤其是成绩较落后的学校,教学起点是教材,不是学情!</p><p class="ql-block"> 其实,考察一所学校教学管理是否有水平,首先看这所学校在因材施教上是否到位!</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教学的起点是学情,教师能否紧扣学情教学是专业能力高低的体现。如果课本不适应学情时,尤其是对于基础不好的班级,首先要放弃课本,要能以学科视角重新编写教学材料,在“学情”和“课本”之间架座桥,先把这桥过好!不顾学情,抱着课本走的教学是落后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教学!</p><p class="ql-block"> 另外一方面,教师要深挖课本,建立课本与中高考的链接,<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教师要善于、习惯把中高考的重难点、易错点要纳入学习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你写的教学设计会不会是“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与“学习目标”两张皮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二条、你的学习目标是由“课标(考纲)、学情、教材”综合形成的吗?你能说明“目标”与“课标(考纲)、学情、教材”之间的逻辑关系吗?会不会是“两张皮”?</b></p><p class="ql-block"> 问题三:人为割裂“三维目标” ,目标太多,难以落实。有许多参考书叙述课堂学习目标给套上“三维目标”,这样做的结果是目标繁多,难以落实。老师们一定要追问:参考书这样做的逻辑是什么?其实,“三维目标”是“三维”,不是“三种”,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比如目标“学生能富有感情地正确朗读文章”是属于哪维?这是“知识、技能、情感”的综合体,我们咋能把它们分割?所以,能“三维”一体化描述学习目标,集中几条核心目标,是专业备课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三条、学习目标表述能做到“三维一体”,整合起来,用少数几句话描述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能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人为割裂,分开叙写,要整合起来少数几条叙写!</b></p><p class="ql-block"> 问题四:许多教师备课时教学出发点就是自己,上课前较多思考:“我要讲什么”。比如有语文、英语教师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其实,这个根本不是教学目标,只是老师自己的想法而已!持这样的“目标”上课,老师会如何做?经验不足的教师上课,思想集中在“我要讲清楚”上,结果常常是教师肢解文章,上课致力于把知识“讲”清楚,“讲”完整,但下课后反思: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到了什么程度?老师自己都茫然!如果课堂经常无法实现学习目标,教学效果能好吗?</p><p class="ql-block"> 如何改变我们这种惯性的低效教学行为呢?就在学习目标制定上下手!学习的主体是谁?是学生!不能教师,描述学习目标时主语不能是教师,不使用“培养学生”“使学生”提高学生”“引导学生”等词语,这是教师想法,不是学生学习行为!学习目标主语是学生,要描述的是学生通过教学后学生能有什么言行来证明他们已经达到课标或考纲相关要求?目标的主语该是学生,把<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生学完教学内容后能做什么”</b>当成学习目标叙写方式!</p><p class="ql-block"> 比如,上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叙写可以做一华丽转身。先不看下文,你来试试?也即请你回答:学生有啥言行说明阅读能力提高了?试试!不容易呢!</p><p class="ql-block"> 教师备课心理要从思考“我要讲什么”转换成思考“学生有什么行为说明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呢?”或许你会回答:“学生能说出文章主旨”“学生能画出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对了,就这样直接把它们当成学习目标!如此,课堂上,你就可以用自己能观测到的,实实在在的学生言行来评价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同时也印证你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目标的描述,转换教学观,促进课堂教学实现<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老师讲过”向“学生学会”转换,课堂</b>效果当然就会不一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四条、你的学习目标表述主语是学生吗?</b></p><p class="ql-block"> 现代教学设计是始于“学”,终于“学会”,目标表述时,学习主体是学生,目标表述主语是学生,教学要<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现“教师讲清楚”向“学生学会”转换!</b></p><p class="ql-block"> 问题五: 虽然备课时做到了教学出发点为学生,目标主语是学生了,但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学生要学到啥程度?比如,有教师照抄课标要求“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掌握百分数读写”当成学习目标。“理解”“掌握”是内隐动词,教师如何知道上完课后学生“理解”“掌握”了?如果一个老师不清楚这个结果,持着模糊的目标上课,他会如何上呢?自己“讲完”还是自己“解释”清楚?如果没有学生言行来证明他们已“理解”“掌握”,课堂效果如何保障?</p><p class="ql-block"> 所以,如何把“内隐”的行为动词“外显化”,是专业化备课的基本要求,是我们集体备课时要探讨的重要内容。暂时不向下阅读,请你把上述“理解”“掌握”内蕴行为动词转换成外显行为动词!也就是说请你回答:学生有啥言行说明他们“理解百分数意义”“掌握百分数读写”了?请你试试!不容易的!</p><p class="ql-block"> 有教师把上述目标修改成“学生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百分数的意义”。这目标设定就不错,因为学生外显的行为(读写、解释),可明确说明学生是否“学会”,这样,教师<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课前就可清晰预见自己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不错!不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五条、学习目标表述谓语是可“观测”的外显行为动词吗?</b></p><p class="ql-block"> 内隐的动词,如理解、掌握、知道、了解、欣赏等,教师看不到,测不出,不能判定学生是否“学会”,一般不用于学习目标叙写。学习目标的叙写使用外显行为动词,如找出、说出、朗读,叙述……这样,教师可以落实、诊断学生是否“学会”。当然,要做到这条有时有点难,因为要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积累。</p><p class="ql-block"> 教案是基于课本、教材的,而教学设计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是备课专业化的核心。</p> <h3><br></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六条、能根据学情叙述实现目标的行为条件和目标的实现程度吗?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专业备课,要求教师要能按学情清晰描述实现学习目标的“行为条件”。比如上述目标的叙写,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转换成“学生能说出文章的主旨”还不够完整,专业化的备课还要求进一步回答: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这个目标?不看下文,你来试着写写!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根据不同学情,教师回答不一样,比如基础好的班级学习目标可以描述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能归纳文章主旨”,基础差的班级学习目标可以叙写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师点拨,小组讨论,能说出文章主旨”。也就是说要通过设计学生不同“行为条件”来关照不同“学情”,而实现“因材施教”。当然,因为“学情”因素,许多目标不能100%学生达到,目标描述还可进一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80%学生能说出文章主旨”。80%就是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样“学会的标准”就更加清晰了。也即,要达到一定行为结果(目标),针对不同行为主体(学情),必须考虑不同条件,这是专业备课必须要做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因此,完整学习目标叙述要能回答“谁在学” “学什么” “如何学” “学到什么程度” 四个方面。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七条、教学过程是围绕目标的实现来设计的吗?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叙写完的教学目标丢在一边,重新按课本、教参的知识体系来设计教学过程,出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两张皮的现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方面,专业的备课,要求教学过程必须要紧扣目标的实现来设计,课本、教参都只是参考!专业的备课者会删除与“目标”无关的内容,不管是课本的,还是教参的;也会补充落实“目标”有益的内容,不管是网上的还是书店的。其实,课堂时间有限,只有删除与目标无关的内容,留出更多时间来实现目标,课堂高效才有基础!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另外一方面,要凸显“重难点” 的突破。教师要深化课本,在“课本”和“中高考”间建立链接,在中高考重难点处要化大力气,给猛火力突破。</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八条、教学过程设计是以体现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为主吗?积极采取了“高效课堂”做法吗?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许多教师设计课堂,动机往往是</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师如何讲清楚”</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出现的教学模式是</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b>实际就是:教师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学生被动学。慢慢地后进生越来越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种课堂设计动机和施教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是造成“学生学习被动”的罪魁祸首!是造成教学成绩落后的根本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如何改进?</b></p><p class="ql-block"> 参照高效课堂“模式”施教!</p><p class="ql-block"> 我国出现的“高效课堂”,课堂设计动机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生如何学会”,</b>出现的模式是:<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生完成预学任务—小组讨论预学问题—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检测是否学会—学生总结学习过程。</b></p><p class="ql-block"> 实际是“学生发出信息,教师接收信息”,教师“点拨”“释疑”穿插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学。慢慢地后进生越来越少!</p><p class="ql-block"> 这种课堂设计动机与施教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最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成绩不上去都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想一想,老师每节课“灌”学生二句话,一天下来,学生要被动记住几句话?我们许多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亟待转换,备课时能否把老师自己的“讲”转化设计成学生的“练”,能否把“教师解释知识点”转换成“教师设置与中高考链接的问题情景,学生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能否跟上时代的体现!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然 这个“练”要体现学科特点。语文、英语课堂,要设计学生</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整句</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或</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整篇</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大量“</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输出</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能设计老师滔滔不绝“</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讲知识点</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独角戏,那是很差的课堂!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因材施教”,选用适合学情的教学材料!教师们一定要清楚,教学的起点在“学情”,不是课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文科设计出发点不是教师“讲知识点”“划重点”,而是要设计让学生</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写出说出知识结构</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活动,设计学生充分</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拓展、归纳与表达</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理科教学设计出发点</span><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不是</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教师“讲清楚”“让学生听懂”,而是要设计</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变式与拓展、一题多解、多题归一</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等活动,让学生“</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悟出</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好的课堂,容量要大是指</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生思维容量</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老师</span><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讲知识容量</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的课堂,是差的课堂!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九条、充分考虑了预学、小组合作等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学习目标吗?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学习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学生学习!靠学生主动学习!我们许多教师在埋怨学生主动性不够,埋怨学生“懒”,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反思:出现这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我们自身的教学模式对此问题出现起了什么作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许多教学成绩落后的学校,教学方式单一,无非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就会发现这是种“教师发出信息,学生被动反应”为主的模式,本质就是学生“被动学”,而且更糟的是“教”限制着“学”的其它方式发生。教学结果常常是,学生越学越被动,越学越不想学,甚至放弃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被动学很快会疲劳,尤其是初中生,他们虽然自己富有想法,有强烈表达、表现的冲动,但是,耐心不足,毅力不够。如果教师不创造机会让他们表达、表现,而是让他们长期“听”,长期“被执行”,他们的主动性就会被这种教学模式磨灭,失去学习的兴趣是迟早的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专业化的备课者会关切学生实际问题,会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比如,会多设计学生“问”的环节,问题驱动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反问老师,提问同学</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又如,会多设计</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预习</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环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再如,会多设计</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小组合作</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探究环节,让学生之间利用他们自身“资源”,表现、表达自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可以说,对于落后学校,单一的“讲〜听”教学模式如果没有改变,学生没被“激活”,课堂气氛沉闷,伏倒一片,落后状况一定不可能改变!教学管理部门、教师都要有“</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担当</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意识,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节好课的一条</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基本标准是:80%以上(初中90%以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课堂热情高涨,思维活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其实,考察一所学校质量好坏,就教学质量而言,首先要看课堂。而课堂质量的高低,首先要看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激活”学生!</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长们说</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现在孩子不好管,家长常常束手无策,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家长不看教师学历高低,</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最受欢迎的教师</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是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教师”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备课组备课活动,不能只谈进度,更重要的是要研讨“学法”“教法”,采取措施“激活”每个学生,当成首要任务,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校来说是迫切任务!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十条、每个“学习目标”都设计了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吗?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专业备课能科学确定“学什么”(犹如平时吃的饭的质量),会有效规划“如何学”(犹如消化能力),会制定检测条目评价“学得如何”~评价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评价对象:关键看更难落实“学会”的学生是否学会,如果这部分学生都学会了,说明教学效果就达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可惜啊,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几个老师做到了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目标〜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多数是“</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张皮</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甚至,有不少教师根本没有针对目标进行检测,课上完了,“学习实现了吗”?教师自己都茫然!哪来好效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设计“检测”就是落实“学会”,优秀的教师会依据目标</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结合中高考题型</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设置足量的检测题!“学生学会”是教学高效的重要标准,可惜啊,有些教师对这普遍性认识规律有怀疑。尤其是在薄弱学校,因为生源基础差,学生能力一时难以做到与高考接轨,所以有教师认为“学会”为标准的教学有问题。其实,教师们干吗不反思:如果我们的教学效率的高低不是以学生“学会”为标准,难道以教师“讲过”为标准?还是有其它更好的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尤其是要反思:这节课重难点是什么?突破了吗?</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要用“检测”来证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说实在,也不能责怪我们的教师,提出这样疑问的教师主要是不懂课程,也不理解教学设计原理,他们没有去“领略”这两方面知识。学习目标是有层次性的,比如一个公式的教学,可能就存在三个层次目标:第一个层次是理解记忆公式,第二个层次是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第三个层次是多个公式混在一起解决复杂问题(高考题)。作为生源基础差的学校,首先要把第一、二个层次当成要学会的目标,以便接轨第三个目标!可惜啊,我们的教学没有落实“学会”第一二层次目标,就直接和第三个高考目标接轨,能接上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的老师说:“我都讲很清楚了,课后练习几乎是一样的,学生还不会,我哪有办法”?其实,学习心理学已经证明,要实现上述第二层次目标,也即学生要学会一个公式的应用,学生要有充分变式训练,才能学会!我们老师给学生几个变式训练了?只有变式训练充分,第二层次目标才能“学会”,</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个公式(句型)应用,一种题型的解题模式,保底要变式训练五次,平均要八次,才能学会!</b>只有“学会”了第二层次目标,才有可能对接高考要求的目标!我们落实“学会”了吗?所以,生源基础差的学校,务必坚持<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八遍规律”,</b>落实第一二层次的“学会”标准。懂教学的管理者会采取措施在这方面持续不断发力!舍本求末,不以学生“学会为标准”,而把教师“讲过”当成出发点与落脚点的教学,是造成许多学校或学科成绩落后的主要因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就课后作业而言,一方面,教师在埋怨学生作业没乐趣,应付完成,甚至不完成或是没能力完成。另一方面,自己“布置作业”和“上课”又存在两张皮现象!课外作业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相互对应关系。比如,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实际,许多优秀的教师会采取“</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题组</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形式,课内一题,课外几题,来提升学生作业乐趣。再如,许多优秀的英语教师会布置与课堂所学话题一致的阅读作业。这些都是不错的做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就单元过关考试而言,“学考” 分离现象严重,考试内容不是来自平时错题的改造,而是另起炉灶抄题!考试内容不是上课内容的延伸,教师只注意是否按中高考题型命题,没有指向让认真听课,认真更正作业的学生得高分!“单元过关考试”,失去了“促进学习”的功能,只有高考一样的“甄别”功能,出现方向上的失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我们的备课亟待专业化!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上述问题在自己身上有几个?“道理都懂,就是不改进”是后进生特点!当教师的你,是不是一样呢?</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如果一样,自己不是也成了“后进生”?</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行动吧,只有反复实践,才能彻底“转化”</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每题10分,请评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学习目标是源于课标或考纲还是自己“糊编”或抄参考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你能说明“目标”与“课标、学情、教材”之间的逻辑关系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学习目标表述能做到“三维一体”,集中几条描述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4.学习目标表述主语是学生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5.学习目标表述谓语是可“观测”的外显行为动词吗? </span></p><p class="ql-block">6.学习目标表述能体现学习条件与目标的实现程度吗? </p><p class="ql-block">7<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教学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来设计的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8.教学过程设计是以体现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为主吗?积极采取了“高效课堂”做法吗?</span></p><p class="ql-block">9.充分考虑了使用预学、小组合作等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来实现目标吗?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0.每个“学习目标”都有匹配的“评价任务”吗?</span></p><p class="ql-block"> “备课专业化程度”自评得分:______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文章更加重要</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  有老师说不用这样备课也教得不错,是的,对于悟性高的老师完全有可能!但为啥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备课也要专业化呢?其一,如果每天干的活如没有逻辑,年复一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开始工作时满怀热情,40岁不到就职业倦怠!其二,如果能按专业操作,不但能提升自己业务,还能指导他人成长,教学成绩也一定会更加凸显。通过备课专业化,可以提升自己工作乐趣,改善自己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p><p> 如果对自己教学成绩不够满意,走备课专业化之路,就可以解决此问题!</p><p> 有的老师感到做到这十条似乎有点难,其实不然!只要你按标准先试,碰到问题时和专业人士讨论(当然也可以和我讨论),坚持做好5次规范的教学设计,你就会收获满满的! </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关键在于实践,如果只停留在阅读感悟上,没有实践==零!后进生为啥后进?一重要因素是“道理都懂,就是没有行动改进”!</b>如果你能做到反复实践,当你的分数是接近100分了,你完全可以参与市级以上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技能大赛了!如果你的分数接近100分了,你任教班级教学成绩一定是遥遥领先了!如果你的分数接近100分了,你<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已走在“幸福课堂”路上了</b>!</p><p> 衷心感谢附中郑婵聪老师在文章形成过程中给予的细致帮助!福建师大教授省中学生物教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负责人俞如旺教授给了热情洋溢的赞誉和真挚的建议!附中张泳炼老师、龙岩一中正高教师吕凤秀、武平一中市名师梅国洪老师、广西桂林中学马劲校长等等不少专业人士提了诚恳建议,华师大学习心理专家庞维国教授给了很好的鼓励,也表示衷心感谢!</p> <h3>  作者简介:练至高 现任龙岩学院教育科学院副院长,主持龙岩学院附属中学工作,是龙岩市首批名校长、省首批骨干校长、省“十三五”名校长培养对象。曾任武平象洞中学、武平三中、武平实验中学、武平二中、武平一中校长,24年校长经历,曾兼任武平教育局副局长。北师大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硕士论文。曾作为核心组成员参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会主任裴娣娜教授主持的全国社科重点攻关项目《我国学校教育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曾主持省教育厅课题《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或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h3>

学生

教师

教学

目标

备课

学习

课堂

学情

设计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