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好风光之九

惠龙飞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王家大院篇</b></h1> <h3>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h3><div>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由静升王氏耗费半个世纪修建而成的豪华住宅,修建时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院落54幢、房屋1083间。如今经过历史的洗涤,总面积为34650平方米,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div><div> 王家大院由高家崖、红门堡二个院子依山而建,是一个封闭城堡式的建筑群。有“民间故宫”之美誉,导游说“黄山回来不看山,王家归来不看院”。</div><div><br></div><div><br></div> <h3>前院(高家崖),</h3><h3> 高家崖建筑群由静升王氏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达19572平方米。所有建筑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h3><h3>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h3> <h3>  乐善堂又称埻厚宅,是16世刑部山东司郎中王汝聪往宅,前院按传统风水“坎宅巽门”修建。北庭是高级客厅。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h3><h3><br></h3> <h3>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 </h3><h3>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h3> <h3>△木雕</h3> <h3>△木雕窗</h3> <h3> 围院,为王家护卫人员所用,由16孔围窑组成,居高临下,可攻可守。</h3> <h3>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甚至禁忌的艺术形式,在文人、画家、雕刻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传说、戏曲人物或雕于砖、或刻于石、或镂于木,体现了清代建筑装饰的风格,将儒、道、佛思想与传统民俗文化凝为一体。</h3><h3> 王家大院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如穿廊上的斗拱、额枋、雀替等处的木刻,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以及各院落内的楹联匾额,形式多样,做工极佳,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 “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h3> <h3>△家庙,王家兄弟塑像</h3> <h3>△雕梁画栋</h3> <h3>△雕花斗拱</h3> <h3>△门前石雕</h3> <h3>△楼梯扶栏柱首</h3> <h3>△门左右侧石雕猴,捂着耳朵的小猴意味着小孩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h3> <h3>△门柱石雕</h3> <h3>△牆上镶嵌的石雕</h3> <h3><font color="#010101">△行佣供母图。媳妇不孝儿之过。</font></h3> <h3>△吉庆有余</h3> <h3>△海马流云</h3> <h3>△满床笏,满床笏题材取自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均位列高官,堆笏满床,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h3> <h3>  敬业堂,又称凝瑞居,是王汝聪之弟布政司理问王汝成的住宅,该院按西周前院后寝结构布局。北厅为高级客厅,左右为服务人员居室。</h3> <h3>  △“规圆矩方”四个大字。来此参观旅游的人都会注意到,如此醒目的文字,却在“矩”上多了一个点。对此,王家大院的工作人员谈道,这不是笔误,而是王家的人刻意为之,意思是在王家做事做人都要做到“规矩多点再多点儿”。</h3> <h3>△门前蝙蝠图案寓意“福”的壁照</h3> <h3>△存放聖旨的箱子</h3> <h3>  后院(红门堡)是王氏兄弟父母住地,也是其幼年生活的地方。</h3><h3>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主巷道与三条横巷,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29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h3> <h3>  谦吉居,二十世王奎聚的住宅,王奎聚通晓书画,精于医术。咸丰四年,太平军扰城,拔剑抵抗,城陷后身亡。</h3> <h3>△直通南门城楼</h3> <h3>△红门堡全景</h3> <h3>△城楼角楼</h3> <h3>△连接红门堡和高家崖的大桥</h3> <h3>△回到高家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