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旅游图记3-神庙千秋一

zhuning

<h3>若问此趟埃及之行最令人惊艳,最令人难忘的是什么? 对我说来,不是金字塔, 不是斯芬克斯, 也不是木乃伊。几十年来,我对他们早已耳熟能详, 见到他们于我,就像是一次目标明确的朝圣,千里迢迢,终得膜拜本尊了了一桩心事,还了自己一愿。 这次旅行中最让我&quot;惊艳"的要算那些散布在埃及中南部,尼罗河东岸的神庙, 最难忘的, 就是一路上几乎所有古迹墙上随处可见的大幅壁画和浮雕。<br /></h3><h3><br /></h3><h3>孟菲斯(Memphis )金字塔是埃及4500年古王朝的遗迹,而其后700年的埃及中王朝,新王朝的遗迹大都集中在卢克索(Luxor)附近。横跨尼罗河中游东西两岸的埃及古都底比斯(Thebes),4000多年前就出现在这里,是当年被称为"百门之都"的,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如今作为一个大城市,卢克索已然衰落,但是,那些遗留在这里大量的古迹, 使卢克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而名扬天下。 我一到埃及就听到这句话"没有到过卢克索, 就不算到过埃及"。&nbsp;</h3><h3><br /></h3><h3>如果把尼罗河比作一条穿起了一颗颗象征着古埃及文明之珠的项链,那卢克索, 就是那项链中珠子最密,最大,最亮的一段,从远古一直闪耀到今天。</h3><h3><br /></h3><h3>第一次见到卢克索气势恢弘的神庙, 不觉屏住了呼吸,张大了嘴,那感觉岂止是"震撼"两字可以形容!神庙的建筑和装饰,比金字塔要更加复杂精细,因此更具视觉冲击力。埃及一路,都感觉自己的想象力受到空前的挑战! 我不断的问自己:"眼前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吗?""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h3><h3><br /></h3><h3>古埃及的文化是建立在神话之上的,几千年来,那些人头, 兽头,鸟头, 虫头人身的各路诸神,带着久远的传说所赋予他们的形象,能力,职责和普系,深深地活在埃及人的心里,他们在大大小小的神庙里,世代接受着埃及人的崇拜, 也给埃及带来无尽的福祇。&nbsp;</h3><h3><br /></h3><h3>每一个埃及法老, 一生中都要完成三种建筑, 献给神的神庙, 以及给自己准备的墓穴和祭祀大殿。"神庙"是法老给神建造的"家",法老都希望在自己活着时候,能把神请到到这个家里"常住",以护佑自己的王权"久安"。 神庙都是建在太阳升起的尼罗河东岸。我们这次乘游轮参观的5个神庙:卡纳克神庙, 卢克索神庙, 鹰神庙, 双神庙和阿布辛贝神庙都在那边。而卢克索的尼罗河西岸, 是太阳落下的死亡之地,那里山峦迭起,荒漠流沙,人烟罕至,寸草不生。埋葬着67位法老的"帝王谷",就秘藏在西岸的石山里的。 一条尼罗河分开了生和死,分开了神和鬼,而生死之间又像太阳一样, 生而后死,死而后生,生生死死,循环往复。。。。这就是古埃及人朴素的"人生观"。<br /></h3><h3><br /></h3> <h3>第一次听到卡纳克(Karnak)神庙, 还是在30多年前,看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时。 故事是神探波罗如何破解了在尼罗河一艘游船上发生的三起连环谋杀案。 当时改革开放不久, 电影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尼罗河两岸绮丽的风光,甚至是演员们那漂亮的衣着打扮, 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就有卡纳克神庙的公羊面人身斯芬克斯大道,和那令人惊叹的巨石柱廊!<br /></h3><h3> </h3><h3><br /></h3><h3>卡纳克神庙始建于4000年之前,是埃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神庙。 底比斯是传说中太阳神阿蒙的发源地,因此,埃及所有法老都在这里前赴后继的建造起崇拜阿蒙的神庙, 希望在主神的故乡留下自己的虔诚奉献。 卡纳克神庙的工程由于一再的扩建,前后耗费了2000多年的时间, 直到波斯人灭掉埃及时还没有完工!不难想象, 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完结的工程, 他的终结, 必将伴随着埃及文明和法老制度的灭亡。</h3><h3><br /></h3><h3> </h3><h3>所有的神庙的格局都差不多, 都由两道高高的梯形"塔门"导入, 后面是柱廊, 柱厅,祭殿,祭坛,方尖碑和雕像组成的建筑群。 后来的法老们会在这里不断添加新的小神殿, 树立起自己的雕像,留下鸿爪雪泥的印记。</h3><h3><br /></h3><h3>上图是卡纳克神庙的大门。一公里长的公羊面人身的斯芬克斯大道,震慑着那些到这里奉献祭品的膜拜者们。普通膜拜者是不允许进入神殿的, 他们的崇拜仪式走完神道便结束了,他们把自己千里迢迢送来的祭品, 恭敬的留在神庙外面,由祭司择优将祭品拿进神庙,献给神。</h3> <h3>卡纳克神庙门前的公羊狮身司芬克斯。狮子身体比真狮子还要高大,肌肉线条流畅,矫健有力,尊贵强悍,摄人心魄。</h3> <h3>卡纳克神庙第二道塔门旁的拉米西斯二世(Ramesses II)立像,身下站着他的王后纳菲尔塔里。</h3><h3><br /></h3><h3>拉米西斯二世是世界上最善于自我宣传的法老,一路上从埃及北部的亚历山大到南部阿斯旺,到处可以看到他巨大的雕像,让你不得不记住他,记住他!记住他!!</h3><h3><br /></h3><h3>拉米西斯二世是光芒万丈的太阳之子,是尼罗河上永不消失的霞光!</h3> <h3>神殿一角默默站立了千年的法老群像,如今已经残缺不全,所剩无几。但法老眼神坚毅,身躯挺拔,依旧展示着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h3><h3><br /></h3> <h3>五座神庙,其实都写完了,就剩下四张照片迟迟不敢动笔,这就是卡纳克神庙的大柱廊!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他们带给我的冲击!我总是没有准备好!酝酿了很久,还是没有准备好!我终于意识到,也可能我永远也无法真正准备好!这些大柱廊带给我的震撼,不只是视觉的,还有心灵的!仰望这眼前这擎天巨柱,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时间的久远,看到了世界的神奇,我庆幸今天能来到这里,被这些生根千年的巨柱所点化,领悟到探索世界的意义。</h3><h3><br /></h3><h3>卡纳克神庙的大柱厅,占地五千平方米,厅内由134根巨大石柱所组成,如果不是亲眼所建,凭想象是难以体会到柱廊惊人的气势的。这些巨柱分十六行排列,中间两行有八层楼高,直径为3。75 米,每个纸莎草型柱头上,可以同时站100 个人!大厅里柱子与柱子之间的距离,特别设计成小于柱子的直径,人走入如此密集的巨柱厅,就像迷失在原始森林之中,不由得要抬头寻找天空,那种被巨大的体积和重量反衬出来的渺小和压抑之感,就是法老所要的对神崇拜的效果吧!</h3> <h3>柱廊大厅的石柱有暗红的天然底色,从下往上都刻满了典型的埃及式线刻符号和图案。据说柱子原本是彩色的,现在有些地方还能依稀辨别出蓝色和深红色。岁月抹去了曾经鲜艳的色彩,换来了沧桑历尽的厚重底蕴。</h3><h3><br /></h3><h3><br /></h3> <h3>震惊过后,继续流连在这有千年历史的巨石林里,思绪不绝。如果说神庙是一首诗,柱廊就是诗中最动人的一节,如果说神庙是一幅画,柱廊就是画里最亮丽的一笔,如说神庙是一首交响曲,那柱廊就是交响曲里最辉煌的乐章!惊人的大柱廊是卡纳克神庙的精华,是卡纳克神庙建筑的灵魂,他在那里矗立3000年,向我们昭示着有关智慧,有关生命,有关永恒的哲理。相信凡是到那里走过一趟的人,都会像受过一次洗礼一样,从此变得谦卑。<br /></h3><h3><br /></h3><h3><br /></h3> <h3>石柱上浮雕细节。只认得"生命之符"。就是上面是个椭圆,下面是个十字的符号。古埃及人象征生命的护身符。</h3> <h3>图特摩斯三世在卡纳克神庙留下的方尖碑。方尖碑直指苍穹,他是金字塔的象征,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h3><h3><br /></h3> <h3>公元前3500 年左右统治埃及22年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 (Hatshepsut ) 时期在卡纳克建造了两座埃及历史上最大最高的红色花岗岩方尖碑,一座从圣湖后方可以看到,另一座只剩下了其顶上锥形的"金字塔"部分。就是上图。</h3><h3><br /></h3><h3>哈特谢普苏特一贯以太阳神阿蒙的女儿自称,这两座方尖碑就是献给父亲阿蒙的。方尖碑的尖顶部分原来是镀金的,当清晨的太阳从两座方尖碑之间冉冉升起,方尖碑就会发出灿烂的金光,普照尼罗河两岸的大地。</h3><h3><br /></h3> <h3>上图是卡纳克神庙里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圣湖,与尼罗河相通。这是当年祭司们在举行重大祭祀仪式之前,净身的地方。有点像我们所知的出家人,在抄写佛经前,必要沐浴,更衣,焚香一样。</h3><h3><br /></h3> <h3>卡纳克神庙靠近圣湖的神殿,是神庙中最神圣的所在,当年只有法老和高级祭司才能入内。尽管如今已是断壁残垣,但他仍然坚挺着自己仅剩的傲骨,向世界昭示着这里曾经星光灿烂的历史。</h3> <h3>古埃及崇拜"圣甲虫",你当那是何方神圣?它就是我们俗称的"屎壳郎"!"壳郎君"何德何能,居然被以"圣"称之?原来埃及人看到它常常推着个圆圆的大球蹒跚而行,就联想到那是在推着太阳走!由此推理:人类之所以能够日以继夜,生生不息,全仗着圣甲虫!</h3><h3><br /></h3><h3>这是圣湖边上的圣甲虫大理石雕像,据说,绕着这个石像转七圈,就可以消灾降福,永葆平安。</h3> <h3>卢克索(Luxor)神庙与卡纳克圣庙遥遥相对,两个神庙相距不到两公里,由一条司芬克斯的神道相连。这两个神庙建筑年代和建筑风格都差不多,有塔门,柱廊和好祭祀大殿。卢克索神庙的作用是在这里庆祝奥帕特节。每年一到这一天,阿蒙神和一些其他的神像就会被放在担架上,从对面的卡纳克神庙抬到这里,在这里停留11天"过节"。真是搞不懂阿蒙神他为什么每年要劳民伤财的"出巡"一次,而且出巡的地点就在近在咫尺的卢克索神庙?</h3><h3><br /></h3><h3>卢克索神庙的塔门前端坐着四尊拉米西斯二世巨石雕像,旁边立着一只形单影只的方尖碑。埃及是方尖碑的故乡,世界上所有的方尖碑都来自这里。方尖碑原本都是一对对的,卢克索这对的另外一个,现在孤独的立在法国巴黎协和广场上。她被埃及总理穆哈穆德.阿里在100年前"送给"法国了。我觉得她简直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文成公主",被迫离开亲人,远嫁他乡去"合亲"!这两块最富古埃及文明特色的方尖碑,如今就像一对被拆散的孪生姐妹,隔着地中海遥遥相望,苦苦相思。看到塔门右边那块空空的基座了吗?那就是协和广场方尖碑的原址。</h3> <h3>卢克索神庙塔门近景。那刻满了神秘的图案的方尖碑局部,多么精美!</h3> <h3>卢克索神庙前拉美西斯二世坐像之一。拉美西斯二世不愧为埃及历史上的一代雄主,永远气宇轩昂,夜幕下依然霸气逼人……</h3> <h3>卢克索神庙里图塔卡萌和王后双人坐像。还记得十八王朝法老图塔卡萌吗?那个英年早逝的少年法老?那个留下"诡异的"法老诅咒"的谜一样的人物?</h3><h3><br /></h3> <h3>卢克索神庙的柱厅,柱厅是由里外四排巨型石柱(是四排!)围成的一个露天场院。每个石柱上都有上埃及象征的纸莎草。柱厅在夜晚幽幽的灯光下显出一种朦胧,神秘的奇异的辉煌。</h3> <h3>还是柱廊!从这张照片里可以看到,这些大石柱不是一整块,是一截一截加上去的,好歹松了口气,觉得这样才稍稍"近了点人情",可一想到那最高的一块巨石,又不寒而栗起来!</h3><h3><br /></h3><h3>随着"文明"的"进步",现代人离开了工具就无法生存,常看到美国同事,遇到三位数加减就要浑身摩挲着找计算器,如果哪天一停电,世界末日便来了!今天的"进步",最终将把人类带向繁荣呢?还是带向毁灭?</h3> <h3>在卡纳克和卢克索神庙之间,2公里长的司芬克斯神神道。卡纳克那边保存着原始的,象征太阳神的狮身公羊像,而靠近卢克索的一段,被后来的某个法老留下了狮身,把羊面改成了人面。此中缘故,不得而知。</h3><h3><br /></h3><h3>上图是卢克索这端的司芬克斯大道。灯光下上百尊狮身人面像,绵延不绝地把人们引向卡纳克。<br /></h3> <h3>狮身人面像,少了公羊的霸气,多了点人的温柔。他双目微垂,面容安详,这些司芬克斯,千"人"一面,看起来简直一模一样。难道说4000年之前的埃及人,也会使用模具了吗?</h3> <h3>跋山涉水,穿越时空,向千年不朽的智慧致敬!</h3> <h3>埃及唯一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Hatshepsut),是埃及历史上的武则天。在她统治的二十一年时间里,埃及停止了对向外扩张的战争,转而注重和邻国的商贸往来。她在位时的埃及十分富庶繁荣,她是个有作为的法老。</h3><h3><br /></h3><h3>哈特谢普苏特的祭祀庙建在尼罗河西岸。是女法老在位时专为将来自己死后,人们来悼念她的大殿。许多旅游书上都把这座祭祀庙也称作"神庙",这起码是不严谨的!神庙是法老在尼罗河东岸为神建的家,而哈特谢普苏特的祭祀庙是她为自己百年之后而建,在尼罗河西岸。</h3><h3><br /></h3><h3>从建筑结构上看,葬祭庙和神庙也大不相同,比如这里就没有塔门。哈特谢普苏特的葬祭庙依山而立,危崖环侍,它和周围的悬崖绝壁和谐的融为一体,就像从山里长出来的一样自然。祭祀庙气势恢弘,雄伟壮观。这个三千五百年前建造的三层大厦,即便是今天看起来也一点不落伍。一条宽阔的斜坡别具匠心的向上延伸,把人们带进庙里,使前来祭祀的人们一路都抬头仰视着她。</h3><h3><br /></h3><h3><br /></h3> <h3>祭祀庙前站立着一排哈特谢普苏特的法老雕像,她带着法老的标志假胡须,以只有法老才可以采用的姿势,双手交叉胸前,手持象征法老无上权力的"曲杖"和"链枷"。虽然女扮男装,但仍然可以从脸部圆润柔美的线条看出她女法老身份。</h3><h3><br /></h3><h3>哈特谢普苏特被称为"风中的法老",这个称呼,道出了这个女人一生的艰难!她的墓葬代号HV42,与自己的葬祭庙仅一山之隔。这位埃及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女法老,死后和其他66 位男法老一样,以王者的姿态长眠在那里。</h3> <h3>哈特谢普苏特在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开拓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葬祭庙里的许多壁画,都浓墨重彩的记录了这段历史。壁画上看到她派出的五艘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探险商船,在茫茫大海里起伏颠簸,看到商船带回来的许多本地没有的东西,如香料,海鱼,和各种植物。</h3><h3><br /></h3><h3>上图就是栽种在哈特谢普苏特祭祀庙前的从索马里带来的"没药"树。沧海桑田,世事变迁,3000年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h3><h3><br /></h3> <h3>传说中女人面孔,长着母牛耳朵的女神巴特(Bat)曾经亲自哺乳给哈特谢普苏特。</h3> <h3>哈特谢普苏特祭祀庙中另一尊巴特女神,这位就更&quot;牛&quot;了!不光有牛耳,还长了一对牛角。</h3> <h3>不知为什么,埃及人好像特别喜欢和外国游客合影!我想,在这个帅小伙儿眼里,我们都是些怪模样的"老外"吧!</h3> <h3>曼农巨像,两座7层楼高的巨大花岗岩坐像。在尼罗河西岸荒凉的沙漠里一坐便是地老天荒的3000多年!他本是古埃及18 王朝法老阿曼霍特普三世的祭祀庙前的两座雕像,斗转星移之中,它们身后的庙堂早以化作了尘埃,唯独巨像威风依旧。</h3><h3><br /></h3><h3>传说这两座巨像,一到黎明时分,太阳初升时,就会喃喃自语,发出的声音有时像高兴时哼出的小调,有时像伤心时发出的呜咽,有时像一声深深的叹息,有时有像是呵呵的低笑。可惜,罗马统治埃及时期对这两座巨像进行了一次修缮,从此两个曼农神像就像商量好了似的,一齐闭口不语,缄默至今!</h3> <h3>曼农巨像是法老阿曼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III)的像,这位法老大概是埃及历史上最自恋的法老了,在一生中为自己立了大约1000座雕像,最著名的就是曼农巨像。仔细看会发现,两尊巨像的的右腿边都站立着一尊小小的女性石雕,据说那是他的王后。</h3><h3><br /></h3><h3>朋友,懂得什么是"亲密无间"吗?请看曼农神像!懂得什么是"男尊女卑"吗,也请看曼农神像!</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