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故乡对我而言,亲切而又模糊,我只知那是我的根,父辈从那儿走出。</p><p >关于故乡,我没有一星点的印象,母亲在我婴儿时曾带我去过她的老家__浙江新昌儒岙,参加舅舅的婚礼。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我却差点命丧故乡,因水土不服,我浑身出红点,高烧不退,奄奄一息,喝不进一口奶,乡里医生误诊为出水痘,认为沒救了。母亲怕我死在那里不吉利,急忙抱我回了上海。回到上海,奇迹发生,我竟起死回生,从此妈妈再也不敢带我回故乡。奇怪的是兄弟姐妹去到那儿都安然无恙,难道就我与故乡无缘?</p><p ><br ></br></p><p >父亲去世后,按遗言我们把父亲安葬在故乡,我这才与全家人一起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此后虽常去故乡,但都是来去匆匆,纯碎的就是清明扫墓。故乡山清水秀,景色怡人,可每次我们都是行色匆匆,一方面沒闲暇的时间,另一方面也沒有赏景的心境,故乡对我来讲依然是亲切而模糊的,只是又平添了些许的伤感。</p><p >今年清明长假,兄弟姐妹决定开车去故乡小住几日,为父亲扫墓后,好好游览一下故乡的几个景点。</p><p ><br ></br></p><p >儒岙位于新昌县南部,距县城26公里,是绍兴入台的门户,地处天姥山主峰拔云尖西南麓,为天姥文化古村,村里以潘氏居多,村史悠久,始于洪武年间,在明万历到清康乾年间,天姥潘氏为最鼎盛时期,居村史介绍,这里曾出现过历史上有名望的人物。</p><p ><br ></br></p><p >有些遗憾的是一些古老的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破败不堪,飘摇在风雨之中,人去楼空,这里的人,有的去了别的城市做生意,一去不复返了,有的离弃老屋,另盖新房。望着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楼,再看看老屋那些斑驳的大门,破旧的窗棂,残缺的墙瓦,心中很不是滋味。这个古老的村庄,其间的一砖一瓦承载着太多的故事,透过这老屋我依稀能见到曾经的身影,曾经的炊烟袅袅,满屋的温馨,沉默的老屋让人陷入了无尽的遐想和感慨……</p><p >古村唯一保留下来的是一条老街,古朴幽静,飘洒着明清茶的清香和当地名点春饼的麦香。</p><p ><br ></br></p><p >故乡正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灵动的山水正勃发着无限的生机。故乡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明朗,美好的印象在不断的加深。</p> <p>从儒岙出发向新昌境内的几个主要景区挺进,穿岩十九峰、江南第一大佛寺、沃洲湖,以及美丽乡村下岩贝村和外婆坑。</p><p>新昌古称剡东,两火一刀,浓墨重彩,历史悠久,文化沉淀厚重。最早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的土著居民为山越人,汉武帝时曾大规模迁徒越人到江淮一带,又把中原的囚徒迁来浙江。三国时期,孙吴将领贺齐屠杀了数以万计的山越人,使人口结构和文化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汉末年,大批中原士族避乱南迁居剡,移民逐渐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p><p>剡东胜景,山水奇绝,这里盛产茶,是茶道的发源地,大佛龙井,品质优良,享誉中外。这里又是我国古代山水诗、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是唐诗之路,李白、杜甫、王维、骆宾王、孟浩然、牡牧等一大批诗人曾吟游于此。当时的剡县以秀丽独特的山水及南朝名士、高僧积累的深厚人文资源,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乘兴而来,从而扩大了这一地区的对外影响,并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梦回大唐"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谢灵运开辟的山水诗路使向往、探访浙东山水名胜成为唐代诗人们的精神之旅,他们追慕先贤,吟诗感怀,乘兴而来,踏歌而行,踏出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从钱塘至剡中,一路留下千余首不朽诗篇,成就了一条飘逸翰墨清香的山水走廊。</p><p>宋代以后新昌儒学昌盛,耕读传家,名公巨卿接踵而出,人杰地灵,数千年的文明史,瑰伟壮丽,气象万千,新昌是一本可读的书,有着极其丰富和珍贵的文化遗留,我由此深爱我的故乡!</p><p><br></p> <p>新昌群山相连,大气磅礴,风景如画,难怪古人不远万里前来游访。天姥十九峰蔚为壮观,由穿岩十九峰、中华龙之谷(千丈幽谷)、重阳宫、硅化木地质遗迹组成四个景区,以雅、幽、奇、险为特色,峰、谷、洞、溪、瀑为主体,典型的丹霞地貌,山脉绵亘,江溪蜿蜒,台地回旋,与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小溪碧潭,幽谷洞堃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展示了浙东地区独有的自然风光山水神韵。景区集"漓江之美,桂林之秀,雁荡之奇",素有"江南小桂林"和"浙东张家界"之美誉。传闻天姥下凡带入人间的蟠桃宴酒,诗仙李白醉此酒而梦游天姥,屏内聚仙人,遥指十九峰,留下千古绝唱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遂使天姥山名传天下。登上玻璃栈道,恍若飘然成仙,我欲乘风而去,看遍大好河山,也来梦游一回天姥。</p> <p>新昌沃洲是一片充满灵性的土地,据《搜神记》记载,这里曾被称作是仙源之路,相传东汉末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在此巧遇仙女。除了仙源,沃洲还有佛缘,东晋时王義之所仰慕的支遁大和尚在沃洲小岭修立寺院,跟从问学的僧人有百余人之多,沃洲也因而成为当时的佛学中心之一,而支遁所主张的顿悟,为禅学在江南一带的普及,打开了一扇门。青瓦白墙的真君殿里流传着当年支遁坐而论禅的往事。新昌因沃洲和天姥驰名,白居易说那里有"非常之境"所以就有"非常之人居焉"。记载在《全唐诗》中的诗人,其中有340人游历过沃洲和天姥。时光荏苒,当年的盛况早已不在,山野间的朵朵小花,兀自坚韧地开放着,流年带不走它的芳华,几千年了还是那样的美丽。</p> <p>新昌大佛寺景区是国家级名胜区,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佛教“六家七宗",除道安一家在北方外,其余都在新昌大佛寺,六朝时期这里是佛教中国化中心地,是高僧大德荟萃之所,寺内依山开凿的石窟弥勒大佛,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漫步大佛寺的般若谷,山樱处处,含苞怒放,舒展腰枝,满树烂漫,花随风舞,风情万种,美不胜收。</p> <p>"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诗人杜牧在千年之前写下的美景,不仅出现在诗歌中,这山顶云端的烟火人家也出现在闲云缭绕,黛山墨水的下岩贝村。此村因村下是岩石,村居山背(贝)上得名。下岩贝村全村有249户,625人,以种植茶为主。远眺穿岩十九峰,是"百里丹霞观光道"的重要节点,茗香风情的典范,设有台上平台、岩贝客厅、先锋台,千亩茶园等主题景点,2016年列入新昌县26个旅游特色村之一,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绍兴市十佳休闲旅游村,绍兴市农家乐特色村等荣誉称号。这里风景独好,站在这高高的山顶上,感觉就在云里雾里,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时隐时现,如梦如幻,宛若进入了仙境。</p> <p>外婆坑位于新昌县镜岭西南,距县城42公里,地处曹娥江源头,与东阳、嵊州、磐安三地交界,建村已有300多年历史,祖上自福建迁入,多林姓,是林则徐后代,全村共有158户,531人,其中35人为10多个民族的少数民族,多为云贵一带的外来媳妇,这些远嫁而来的姑娘学制茶,学织布,以她们的勤劳能干使家庭很快脱贫,并富裕起来,她们学会了讲当地方言,团结互尊和谐相处,农闲时相聚在一起,穿戴起自己民族的服饰,唱民族歌,跳民族舞,其乐融融,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所以这个村也被称为江南民族第一村。</p><p>25年前以穷闻名,因交通不便,需翻山越岭才能走出村庄,靠政府救济粮度日。要致富,先修路,村主任林金仁为筹集资金修路,凌晨3点半起来走到境岭,一年跑破了三双解放牌运动鞋。建一条出村的公路,全长3.5公里,需架桥8座,劈岩填土32.5万立方米。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村上下,男女老少,齐心协力,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地干,仅61天劈通了路。这个几乎于世隔绝的村子,终于与外界联通了。</p><p>去到外婆村需途经穿岩十九峰,火山遗迹奇观,月亮湾、小九寨等众多景点,一路上奇峰幽谷,山清水秀,溪流潺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十分舒爽。</p><p>这里还曾留下当年红军的红色足迹,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治委员的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此境内活动,刷标语,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发动群众打土豪,深受群众拥护。</p><p>外婆村虽地处偏远山区,却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富裕村,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纯厚的民族民风,山路弯弯,一眼望去,处处皆是景,真是眼花瞭乱,目不暇接。</p><p>去过祖国不少地方,见过不少美景,相比之下还是故乡最美,我爱新昌,美丽的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