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闺女和爱人回北京的家刚刚才一天,留在老家处理一些事的我竟有一些想念她们。晚上,闺女用微信给我发来一张她自己画的画,并给我留言,让我给她的作品打分。</h3><h3> 微信这种即时通讯软件的兴盛,使人类的沟通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想要跟谁说的话、发的图片或视频,都可以在瞬间传送,查阅的时间由接受的人随时查看。</h3><h3> 我打开微信,跳到屏幕上的画面是画了三只兔子。闺女的属相是兔子,我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她灌输属相的意识,到现在,闺女对兔子的认同感是完全的植入到了她的心灵深处。对于属相意识的灌输,纯粹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没有任何附加的功利色彩。她的很多玩具都是兔子,有大个的和小个的,各种颜色和各种式样。闺女反对任何对兔子族群的伤害,更反对吃兔子的言论,即使是听到别人说兔子的坏话也不行。</h3><h3> 闺女的儿童画也是从画兔子学起,时不时的就会"创造"一个她自己理解的兔子的形象。就像这张兔子的图画,明明画了三只兔子,她还要各自的给这三只兔子写上了文字注解。</h3><h3> 第一只兔子,个子最高,手里拿着酒瓶子,是正在吃饭的样子。第二只兔子,身型很小,手里拿着大约是某种玩具,从头饰上就能分辨,这只兔子是一个女宝宝,就站在第三只兔子和第二只兔子中间。站在最右侧的第三只兔子手里举着一个炒菜的铲子,身上系着围裙,看样子是要去炒菜。我在电话里问闺女:这画是什么意思啊?</h3><h3> "那上面都写着呢——"</h3><h3> 闺女装作不开心的样子,故意把"呢"的尾声拉长。她是嫌我没有认真看她在画上写的注解,她的回答里面已经表明:爸爸,你要再这样不认真看画我就不高兴了。</h3><h3> 我忙收住下面想逗她的话,赶紧告诉她,是看到了。</h3><h3>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画过画,有的人有天赋,画着画着就成了画家,即使成不了画家的人,很多人也用画儿童画的形式涂抹了一页一页童年的记忆。</h3><h3> 所有的记忆都是生命的成长,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内心的独白,儿童画也是,尽管稚嫩,它却是人生最初的创作。</h3><h3> 我赶紧仔细的重新阅读闺女的作品,并且一板一眼的再和她沟通我所感受的意义,当然是以孩子的角度。拿酒瓶子的兔子注解是"吃"并写着"爸爸",系围裙的兔子注解是"运动"并写着"妈妈",一定是爱人,中间的戴头花的小兔子注解是"玩"并写着"我",即她自己……我对她的心思的理解,终于是有了一些相似的点,每当此刻总会听到她在话筒另一端兴奋的赞同的声音。</h3><h3> 我反倒觉得,孩子的画是最好的艺术,不带有一丝各种宗派技法影响的表达,不在乎功法优劣的束缚,只纯真的畅快的表达了孩子内心最单纯的世界。</h3><h3> 美的原则,艺术的创造性,所谓美的创造,无论是通过歌谣和诗篇,以及音乐和绘画的表达,都是要具备创造,即创意在其中。从审美的原则上来说,所有的艺术创造,只要有了创造的元素,都是有美的价值。相比许多模仿的艺术作品,那些至多是工匠层面的制作,所以它和艺术几乎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孩子稚嫩的创作只要是以她自身的想象的形式去表达内心的美,那就是艺术的萌芽,甚至就是一种艺术。</h3><h3> 当然,孩子也许不会管什么审美和艺术,但是孩子的行为却是真真切切给我的家庭,给成人的世界带来了温馨的,美的价值。</h3><h3> 以上,我的歪理邪说并不能完全或局部的表达审美的意义,终究美是有它自身的深刻涵义,孩子心中所表达的家庭的温馨,却是真真切切的让我感受到了家庭以及生活的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