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离队回家刚好半月。近日,清晨陪父母到沭河公园转弯,顺手拍了几张小景,其中自有父母的影子,发在朋友圈后,引无数友人点赞。其间,远在贵州的武警学院同学,本家小妹周可君留言“亲欲养而亲还在,幸福!”,此言让我感触良多!<br> 其实,从西藏回内地,都有一个调整适应期。醉氧的感觉就像人喝醉了酒,一切都是懵的,整天晕晕乎乎,感觉比进藏时的高原反应还要难受,高原反应大概一周左右就完全适应了,但低原反应持续周期要更长!<br> 对我来讲,最可怕的倒不是醉氧,而是时差!每日,5点多,山东老家已是天大亮了,而此刻西藏的战友也许有些才进入甜美的梦乡三四小时。习惯了早起劳作的父母,每日都是5点半起床,开始一天有规律的生活,难免也有锅碗瓢盆的声音,就会让我不得不醒来!尽管我回家后努力让自己在晚10时前躺下,但基本还是要在11点多才能真正入眠。如此,睡眠时间也就只有6个小时,这对于醉氧中的我来说,远远不够。</h1> <h1> 每日我还是从清晨的睡梦中努力睁开眼睛。因为,二叔二婶和三叔三婶多次跟我讲过,一定要让从乡下来的父母多到公园活动一下,看看河边的公园的美景,呼吸下新鲜空气,活动活动身体,这样对健康极有益处。想起以前回家休假,总想让自己睡个自然醒,父母每日清晨总是不厌其烦地喊我起床吃饭,惹得我有时竟会面露愠色,实属自己的大错大不敬!<br> 想来,自己是特别自私的。因为我从11岁就离家到乡中心小学读书,18岁入伍,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已经很少了。31岁援藏到高原工作,至今已经16载,因工作原因,经常不能休完假期就要归队。曾经有年在青岛刚下飞机,就接到电话要我最快的时间归队,我恳求首长说还没到家,能否让我见家人一面,等到踏进家门的时候,已是大年三十的凌晨两点多了,初三就又在回西藏的路上了。这十多年,最短的时间,休假加路途5天,最长的40多天,按照我的假期算下来,应该“损失”了一年多的休假时间,但父母和家人从未有过任何怨言,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这样,我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就少的可怜了!有时,算是回家了,但往往一些善意的应酬又会挤去不少时光,所以,真正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所剩无几。<br> 申请自主择业离队后,原本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去旅游,拍照,写东西,享受生活。但经过最近一段时间家事的忙碌,特别是近几日陪父母的感触,我的想法似乎,确切讲正在发生改变。<br> 我一直让自己努力习惯在闹铃中提前十分钟醒来,看看窗外的天气如何,然后决定是否开始今天的计划;听父母洗漱的声音判断他俩是否已经起床,轻声敲门,笑着道他们该出去转转了;打开车门,让腿脚不太灵便的母亲坐下;打开车门,帮母亲把马扎拿上,走累了,好让她歇会儿;遇见不知名的花儿,与父母小驻,讨论一番,讨个乐子;寻一处静幽平整小地,让双亲坐下,欣赏一下风景;看父母用浓浓的乡音相互交谈,如小儿辩日般你你我我;听他们不时说些老家的趣事农活,抬头看看天,望着朝阳冉冉升起;而后,收起马扎,上车,问早餐是喝糁还是羊肉汤,或是回家煮饭。虽才数日,但那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却如汹涌的潮水,不时冲击着我的心底,有时,也会让泪水悄悄地打湿过双眼。</h1> <h1> 回家的这段日子里,父母从未对我三十年的军旅生涯做过任何评价,唯一的就是那天我空着两手刚刚进门时的那声“你终于回来了!”。兴许,他们习惯了我的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习惯了我曾无数次对他们描述过的青藏高原,习惯了我曾神采飞扬地讲述过的风雪边关,习惯了看我从少年经事步入中年,正如我习惯了在思念的目光里看他们不经意的走到了暮年!欣慰的是,是哥哥和姐姐在这三十年的光阴里代我尽了孝心,尽已所能的为父母提供了生活上的方便。也有叔叔姑姑以及兄弟姐妹们不时的探望,陪他们聊天,才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如此充实,让我安心工作,心无牵绊!<br> 不知有没有人想过或是说过,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用来成长,又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承载日夜的期盼;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用来拼搏,又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用来弥补对家人的亏欠;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用来以青春作歌,又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用来嗟叹岁月;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用来感受父母的温暖,又有多少个三十年可以以感恩的心态,陪父母轻松的浏览夕阳下的美好!<br> 诚然,各自的境遇不同,对于父母的感情也不尽相同,回馈父母养育之恩的方式更为不同。但对于我来讲,从高原回家,没有给他们带上一点点特产作为孩子的心意,也许,多一天的陪伴,就是我能给予父母最好的礼物了! <br> <br> 2018年5月3日夜于山东莒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