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b>我的爷爷奶奶</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一篇:祖孙隔代情亦深</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 初读龙应台《目送》,不觉得有多大感触,直到身边至亲的几个人走后,经历了难忘的生死离别,再读它便是潸然泪下。那篇经典台词便成了我心中最柔软角落,一碰就是锥心的疼。<br>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其实何止是父母儿女,就算祖孙之间的感情也是如此。今天读到它,我就想起爷爷和奶奶来了,对逝去的爷爷思念如风,拂我心殇。对健在的奶奶眷恋如昔,道声珍重!</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二篇:同是刻苦求知人</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爷爷名叫陆居合,生于民国九年(一九二零年),出身贫寒,三岁时丧父,与母亲黄氏(桂林人)相依为命,其仅念一年私塾,由于家境贫穷而辍学,但因鹿鸣村里当时有文化的陆姓人很多,爷爷谦虚好学,在平时与族人的交往中,偷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由于近墨者黑、近赤者红的缘故,尤其是爷爷在中年时期从身边做农民或从事手工业的拥有省级学习文凭的同龄人陆增源、陆永相、陆中琰、陆中瑶等人学到很多文化知识,长进很快。爷爷七岁就与同龄的伙伴陆中财给民国时期仙回乡豪绅、首任乡长陆增锦(字省吾、号联发)放牛,成为真正的放牛娃。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的艰辛磨练,使爷爷有了坚强的意志。他长眉长耳,悬胆鼻,方唇,一副英俊脸庞,俗话说相由心生,一看就是善良正直的人。一九四四年,我爷爷当时二十四岁,娶了本乡古盘村伏龙屯的黄氏为妻,次年正值日寇到仙回乡侵犯时生下一男孩取名日生(爷爷是要记忆一九四五年日寇侵犯仙回的罪行而给长子取的乳字,后取书名陆增华,意在为中华增光。一九四八年,爷爷原配黄氏因病无治早逝,享年仅二十八岁。人民公社大跃进过后的一九六一年,全国因饥荒饿死了很多人,日生也因没粮食吃,在仙回乡鹿鸣村陆氏宗祠内活活饿死,夭折时年纪才十六岁)。直到后来娶了我现在的奶奶王素容,方才开枝散叶养育了三男四女。上天垂青,孩子个个都是俊男靓女,一切都是遗传基因的强大。提起奶奶王素容,她未出嫁时,是大家闺秀,有社会背景,亦有传奇色彩。奶奶一九二八年出生,比爷爷小八岁。奶奶读了六年书,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有文化的女子是极少的。八十年代初,乡村还极少电视看,时事和新闻大多从报刊得知,奶奶特别关心时事,她连续征订了几年的《人民日报》重点党刊阅读。奶奶经历了党和国家的三反五反(一九五一年)、土地改革(一九五二年)、公私合营(一九五六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一九五八年)、四清(一九六三年)、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年)、批林批孔(一九七四年)、反击右倾翻案风(一九七五年)、打倒“四人帮”(一九七六年)、改革开放(一九七八年)等运动,要识风云变换,需要关心政策,她要从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当时的邮递员陆山说:农村极少见个人订阅《人民日报》,一个老太婆订阅《人民日报》,并坚持天天看报,是一件很新鲜的事。奶奶的父亲名叫王福新(字振英,民国昭平县参议会参议员,做布匹等生意,在梧州开有“平马商行”和“瑞生商行”两家大商行,从梧州直达昭平码头的运货铁船就有四艘,是昭平有名的豪绅),奶奶的亲叔王禄新是国民党部队的团长,在昭平也有名气,这个家庭曾富贵亨通。</font></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三篇:日寇猖狂毁家园</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奶奶未出嫁时的府上(今文竹镇政府所在地)是四合院建筑,四个屋角各建有一个炮楼,显得很威武。如今这些建筑荡然无存了,其实是一九四五年被侵犯文竹的日寇所焚烧的。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三日是春节,昭平县府、乡公所按例放假。由于走漏风声,使盘踞在蒙山县的日军一个小分队四十多人,以及汉奸黄丽棠伪军三百多人,加上勾结当地跟来抢劫财物的八百名流氓地痞近一千二百人结伙于二月十五日(正月初三),避开昭平县自卫队重兵布防的三个隘口,从蒙山县西河乡瓦冲村取道昭平县桂花乡纸社村黄竹坳入侵,经佛登、文竹,越白石岭窜陷昭平县城。在抗日武装未围攻之前,便于二月十七日(正月初五)子夜后陆续离开县城。天亮前纵火烧了县政府大门楼和县训练所以及县中学后,沿原路白石岭撤退。二月十七日上午十时左右,日伪军重复回到原先占领的文竹坪,当时文竹坪的绝大部分人闻讯逃到山上躲避了。这时日伪军一伙人已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就选择在桂花乡的大户人家富商王福新(字振英)的府上集结。一面给人生火做饭,一面连续宰杀了宅主五头大肥猪,剥皮挖取精肉充饥。这群乌合之众,把猪血、猪皮和猪肚、猪肠等内脏随手丢弃,顿时屋内一片血腥和狼藉。在文竹坪王福新家中,日伪军遭到了当地自卫队员的袭击。躲在山上的自卫队员周广明悄悄接近日伪,朝火堆旁烤火的人开了枪,一名日军应声倒下,当场毙命。被日伪军从白石岭搜山时抢来凌辱的两名少妇中,有一名乘混乱的机会从虎口逃生。日伪军填饱肚子后,把王福新家屋搜刮了一遍,将很多贵重的财物随手劫去,随后放火把王福新的四栋房子和四个炮楼全部烧掉。这场大火一直烧到二月十九日才熄灭,就连屋内一些收藏得较隐蔽的银元也被熊熊烈火烧成炭团(成团状,外表碳化)。时年十七岁的奶奶从山上躲日本鬼子回来后,看到家没了,眼前的惨状无不勾起奶奶对日寇暴行的无比痛恨。也使奶奶明白到,荣华富贵只是过眼云烟,纵有万贯家财,一夜之间便可化为灰烬,万事还得靠自已努力,不能依赖祖业而坐享其成。虽然文竹坪王府大院付诸火海,但奶奶父亲的影响力还很大。</font></h1><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四篇:议员赏识裁缝匠</font></b><font color="#167efb"> </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一九四六年期间,爷爷在文竹福登口做裁缝生意,手艺精湛,加上刚从平乐县县长职位御任后的陆增衡(字雁峰,曾任过宁明、容县、融安、中渡、贺县、平乐等六个县的县长,一九四五年九月,因在平乐任县长时处决了通日汉奸、平乐县维持会长,因受处决之人有后台,陆同年十二月被解职回家从事西医工作)几次路过文竹而到爷爷的裁缝店叙旧,使爷爷在文竹一带小有名气,生意也忙得不可开交,周边及抚河一带很多有名望的家庭都专程到福登口找爷爷做衣裳。奶奶的父亲王福新看到我爷爷当时多才多艺、为人精明能干,才决定把三女儿许配给我爷爷填房的,当然其间我奶奶的亲姐夫时任仙回乡中心小学第一任校长的陆永燊也极力撮合这桩婚事。</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五篇:婚期解放巧同日</font></b></h1><h3></h3><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时年二十二岁的奶奶嫁进仙回的那一天,也是仙回获得解放的一天,这天显得特别有历史纪念意义。当天解放军145师434团派出大批战士化妆成王府送亲人员随抬着八抬花轿、吹着唢呐,热热闹闹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从文竹经过国民党匪兵设下的几个关卡,当天中午就到了黄村,伪乡公所自卫队闻风而散,解放军先头部队一枪不发就占领了设在黄村文笔塔旁的乡公所。说来也巧,这天仙回垌还有其他人办结婚喜事,鹿鸣村大地主陆增钊(字品三)嫁女到相邻的蒙山县长坪乡南垌村;鹿鸣村杨运开嫁女到古盘村大庙屯;古盘村还有一户人家办喜事。仙回大垌,从早上开始就吹锁呐,燃放鞭炮,锣鼓喧天,好不热闹。到达仙回,就连解放军的枪声响起时,归缩在古盘竹围一带的民国八步专区专员、陆军少将罗绍徽和在木浪一带的民国平乐专区专员、陆军少将虞世熙(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向解放军投诚)的余部还以为是迎亲的鞭炮咧。</font></h1><h1><font color="#167efb"> 其实,爷爷早已看出国民党的腐败无能。1936年,爷爷16岁时,代替同母异父的胞兄何如吉征兵。当壮丁们到桂林地界时,爷爷借上茅厕之机,涉粪坑屎尿水,从茅厕后方钻出逃奔荒野。尽管听到身后几声枪响,但他已跑得无影无踪。假如上了战场,多半有去无回了。<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六篇:划清界线苦难言</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奶奶出嫁这天,随着仙回的解放,全县也宣布解放了,奶奶因此从这天起,从一个富家女变为贫苦农民的媳妇了。一九五一年国家实行土改运动,这年正月初,我父亲降生了,家中虽然带来了欢乐,但当年农历二月初二日这个民间称为龙抬头的日子,我父亲还未满月,奶奶的父亲因成份问题被镇压了,享阳四十有七。还是爷爷一人草草地帮处理后事,并脱下自己身穿的一套崭新的衣服给岳父装殓。为与地主阶级划清界线,奶奶此后直至文革结束的二十多年后才回过文竹娘家,与娘家的这段亲情,奶奶只有在心中和梦中续缘。并不是奶奶无情,历经了太多的风雨和坎坷,使奶奶为避免儿女们再受牵连,只能这样做。这二十多年,是奶奶最艰难地度过的时期。</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七篇:穷家结了养猪缘</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我父亲出生一直到一九六九年,爷爷奶奶又生育了六个孩子,一共生育了七个儿女,全部抚养教育成人。在那个年代里,这么多口人吃饭,家庭重担可想而知。奶奶身子骨又虚弱,但她承担了全家的所有家务和农活。说来也怪,上帝关起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在艰难的时期,油水都很少,可是奶奶养的猪却很快大,一年出栏四五头肉猪,连公社都派人向奶奶采访取经。面对采访人员,奶奶说:“我没什么养猪经验,因我家从河边挑水回来很困难,就连猪吃的煮潲的水都是攒全家人的洗凉水的,我只是把猪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精心爱护,勤力找猪潲,认真饲养,从不给猪挨饿”。一个对牲口都有感情的人,对孩子肯定是疼爱有加的。由于奶奶养猪快大,奶奶被下放到黄村生产队,生产队于是安排奶奶到位于仙回卫生院前的黄村生产队养猪场负责养猪。在那个全国刚刚大力宣传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爱护集体财产,不畏暴风雪放养好生产队的三百八十四头绵羊,并且即使姐妹俩冷到后来要截肢,也不丢失一头羊的年代,帮生产队养猪也不是一个好差事,起码讲象黄村生产队这个仅有一百头左右肉猪、几头母猪的养猪场,最多只能配两个劳动力饲养。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二年这两年是与覃仕明妻子唐氏共同饲养的,唐氏在此期间积劳成疾病故后,奶奶在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四年是与黄庆礼妻子何世月共同饲养的。因养猪的工序比较繁锁、劳累,尤其是霜雪天气到附近的王沉塘洗猪潲更为辛苦。由于生产队的百头猪场没有自来水,挑水喂猪和冲洗猪栏都相当辛苦。长期的重体力劳动,奶奶落上了很多疾病,在一个下雪天,奶奶到河边挑水煮潲,由于突然头晕,人和挑起的一担水都掉于冰冷的河中。</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八篇:裁缝手艺撑家业</font></b></h1><h3></h3><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奶奶大部份时间是在外做工,晚上回家还得帮做裁缝中的钉扣等杂活。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就靠爷爷一个人维持,二十多岁便以裁缝为生养儿育女。爷爷是个优秀的裁缝高手,做的衣服又快又好,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小的时候,我经常看他做衣服,他有一双像剪刀一样的长手,好像生来就是为了裁缝。他用的那台缝纫机,是美国一八九二年生产的胜家牌缝纫机,当时用三十担稻谷从鹿鸣村陆少云手中买来。这个陆少云是国民党员,家庭富裕,耗资三百块大洋买回来的,可谓求之难得。<br></font><font color="#167efb"> 爷爷手艺娴熟,你看他熟练的用剪刀把布料裁开放到机子上,脚踩缝钮机,一只手紧按住布料,另一只手就把布料推送出去。哒哒哒,轻快的声音好像一曲轻音乐,让人心生愉悦。为加快工速,特意在衣车转盘外周边加宽一层三寸宽的木板,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足见爷爷的精明能干。凭着这手艺,他硬是和奶奶把几个儿女拉扯长大,还帮大点的儿女成了家。早二十年,由于爷爷奶奶都是辈份较大的高龄老人,且夫妻健在,四代同堂,家中福禄寿、丁财贵全,更主要是老裁缝的到来,有丰衣足食的吉兆,所以农村很多人建新房的人升大门时,都喜欢叫爷爷帮忙扶门喝彩语以图吉利!爷爷风趣地说:我老人家到来,福主家一定丰衣足食,你家一房子一定居住得合(爷爷名讳为居合),一定会兴旺发达、吉祥如意的!<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九篇:好心好报有因果</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爷爷手艺不仅好,人品也很好,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忠厚老实,偷偷摸摸的事从来不干,而且从小就告诉我们后辈要懂得偷盗的可耻,为人要光明正大,不做亏心事。他古道热肠,但凡谁家需要帮忙,二话不说就去了,也不计较报酬,有时遇到穷一点的村民去做衣服,他不收他们的手工费,还留他们吃过饭才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仙回还没通公路,爷爷突然肚痛难忍,用药无效。经乡卫生院初诊是肠道急性疾病,乡卫生院建议必须立即送去昭平县人民医院做手术救治。古书生产队的杨广校、杨安然、杨安雄等人知道后,主动用竹子梆上一张椅子,争分夺秒,硬是用上七个钟头,经白石岭把爷爷抬到县医院救治,经确诊是十二指肠溃疡,需把烂掉的部份切除。医生讲,幸亏救治及时否则患者有生命危险。这些乡亲坦言地讲:“我们平时叫居合佬做衣服,他体量我们困难,很少收我们人工费的,如今他有难,我们义不容辞地帮助他”。这个事例,就是一种好心有好报的因果关系。</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十篇:修功积德做善人</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当时乡村没有旅店,很多走江湖的手艺人因找不到留宿的地方而发愁。爷爷很有同情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爷爷收留外地来的补锅、阉猪、镶牙的手艺人就有很多。记得名字的有朱健林等,记不得名字的有阉猪林、补锅邹、镶牙虎等等。其中爷爷认象较深的还是谢庆奎。一九六九年冬,贺县公会镇时年十八岁的镶牙师傅谢庆奎(现在是中国知名燕麦品牌西麦企业集团董事长)因当时没有修建昭平至仙回公路,是靠步行并挑着行李、镶牙器械到达到仙回的,一个陌生的小伙子到了异乡,疲惫不堪,举目无亲,却得到了爷爷的好心收留。爷爷及时提供场地给谢庆奎从业,并给予食宿方便,积极向乡亲们介绍谢家镶牙技术,奶奶也主动帮助倒痰盂、扫地等卫生工作。使谢庆奎自一九七零年初至一九七二年秋天在仙回镶牙长达两年多时间之久,并成为第一个到仙回镶牙的人员。期间,谢庆奎得到爷爷奶奶的照顾,对谢庆奎直呼其为阿四,视同儿子一般。谢家人知道情况后很感激,一九七一年的端午节这天下午,谢庆奎的父亲和爷爷挑了很多粽子到爷爷家,既看望我爷爷奶奶,又亲自在镶牙技术上指导自己的晚辈,这两位客人称得上是公会镇谢氏镶牙世家,谢庆奎祖父当时还给我爷爷留下一张他自己的照片。谢庆奎果然得到祖上镶牙技术的真传,目前已近五十年,仙回垌经谢庆奎镶的牙至今还完好无缺,这真是一个奇迹。而继谢庆奎之后,仙回也来过几帮镶牙师傅,镶牙质量远远不及谢庆奎。谢庆奎是一九七二年农历九月初七日离开仙回的,因这天正好是我一周年的生日,我周岁生日的一些菜还是谢庆奎帮购买回来的。爷爷奶奶非常记得这个日子,说阿四回去了,我们一点都不习惯。一九八零年爷爷六十寿辰之日,爷爷一位蒙山县的书画家朋友黄莹送给爷爷一幅“喜上梅梢”的书画,同时即兴用红纸写了一首七律诗,诗中把爷爷比作孟尝君(孟尝君为春秋时期人,家业丰厚,其礼义待客,不分贵贱,门下有食客数千人,关键时刻这些食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奶奶还跟我说过他好心肠救过几个人的事迹,有次在山上,遇见一个受伤的人流血不止,他马上找来止血的草药给敷上,还背回村里。我亲耳听到以前下农村工作的干部晚辈,感谢当初爷爷对他们长辈的照顾。爷爷从鹿鸣村到黄村屯的车缝社做工,结识并帮助了很多周边的乡邻。如看到一位姓黄的乡亲背部生有一个瘸疮,多年不愈,流脓难耐。爷爷主动上山寻找了方子,几包草药就把恶疮治好。这位乡亲见无以回报,硬是将自已挖了一半的屋地让给我爷爷建房,并说在这建房离车缝社近点便于工作。爷爷建房的地方正是我出生的地方,所以我很留恋那个地方。在那个艰苦岁月,爷爷帮助了那么多人,怎么不深得人心呢?</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十一篇:难得糊涂记忆强</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他说话幽默,虽然学问不高,开口却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有次住院,姑问他想吃面包的话就买几个回来,他就说,不要买那么多,贵的,说得姑她们哈哈大笑。姑说面包能值多少钱呢?还得叮嘱不要买那么多,真是小孩子心性。<br></font><font color="#167efb"> 他勤奋好学,虽然从小就是放牛娃,没读过什么书,但依然热爱学习。爷爷八十岁高龄时的记忆力还极强,对于在平乐九县省立中学任教,一九二七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寒假期间突病而故,三十四岁英年早逝,在学校师生中享有盛名的堂兄陆居恩(陆雁峰之父,字握平)逝世时收到的祭文四篇;墓志二篇;挽词四首;挽联一百五十副,还能背诵出很多。其中有平乐九县省立中学校长黄达礼和仙回同乡学生虞世熙(后任八步专区专员)、罗绍先(后任三江和果德县县长)等人所作的挽联。对于陆增衡(字雁峰,任过平乐等县县长)为母亲与九叔陆居泮同日生日,即兴写出贴于大门的对联能背诵出来;对于陆雁峰被解职回乡,在大中村葫芦田(老粮所)的新屋入宅时的对联能背诵出来;对于一九四七年,陆雁峰在昭平县城推举虞世熙为国大代表的演讲辞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黄雄章老师在编写《可爱的仙回》书籍时采访过爷爷,黄老师对爷爷的超强记忆力逢人就说、赞叹不矣。</font></h1><h3></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十二篇:练字赏联情独衷</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爷爷尤其喜欢写毛笔字和欣赏毛笔字。有一年除夕,他请一位姓何的老校长写春联,内容是“喜丰年举杯同庆;向富裕快马加鞭”,字体和内容写得还算可以的,除夕下午就亲自把对联贴在大门上。但春节那天,听人讲有位叫谭志刚的老师从昭平进仙回乡鹿鸣村走亲戚(谭也有房子在鹿鸣村),爷爷马上买了红纸登门拜访谭老师,叫他帮写对联。谭老师随手写到“大地春光红艳艳;人家佳节乐陶陶”的春联。爷爷疾步回家又把新春联贴盖上头一天的春联,并且自言自语地说:谭老师的书法确实好看!由此可见,爷爷对每一件事的要求都是很严谨的,善于追求卓越。家里有一个小柜台,不高不矮刚好适合他练字,有空的时候就像学生一样认真练笔,字写得还不错呢,爷爷喜欢写行书,龙飞凤舞、行云流水的书法很有气势。他尤其喜欢毛主席那首七律《长征》,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没事的时候就用毛笔字一遍遍写。在爷爷八十岁后,估计还书写过上千遍这首诗。我清楚的记得他病重时,我们守在他身旁,问他我们是谁?他都无法说出来,但问到那首诗时,却还能用虚弱的声音背出几句。热爱是种深植,就算谁都不记得了,还能对它记忆犹新。</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第十三篇:人心不足蛇吞象</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font color="#167efb"> 他毅力坚强,面对人生种种挫折和不幸,能一次次从大风大浪中活下来。一九五六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资本家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一九五五年起,爷爷因头脑灵活,在文竹地带收购了两个山的杉木,经桂花河流入桂江,放木排到梧州倒卖,生意很好,奶奶多次提醒爷爷:“要见好就收,人心不足会蛇吞象”的。可是爷爷说,再放两次木棑到梧州卖就洗手不干了的。正因为怕国家经济政策突变,爷爷变卖了奶奶所有值钱的嫁妆,并将前几次放木棑所得利润全部做本金加大投入,孤注一掷,想作最后一博。结果次年真正碰到了国家开展公私合营的运动,政策规定“资本家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时,爷爷的全部财产被没收,还被劳动教养改造两年,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两年时间也是奶奶倍受煎熬的时间,奶奶一个劳动力,当时抚养了四个孩子和一个老人(我曾祖母),并且还种了三亩水田稻谷,到五公里远的古万山种红薯。大部份劳作时间都是背上背着当时年仅一岁多的我二姑一边做工的。家中的其他孩子,得到同嫁到鹿鸣村的姐姐、陆永燊妻子王贞容的主动照顾。这个困难时期,还得到过蒙山县城爷爷结拜兄弟伍齐德的钱粮资助。每当月明星光之夜,爷爷原配黄氏奶奶的兄弟也就是我的舅公,连夜从古盘村伏龙屯赶来自己的耕牛帮忙梨耙田的。如果没有这么多人帮助,面对重重困难,不可想象当时奶奶是如何能坚持下来的。</font></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十四篇:种养艰辛苦中乐</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当时已六十三岁的爷爷,得到一笔处遗抚恤金后,用作本金,叫上邻近年纪将近七十岁的黄发经老人在离家两公里的古广厄开挖了一个水塘养鱼,并夯墙建了个简陋的茅草房,体验了几年的田园生活。刚开始建鱼塘时,爷爷是瞒着奶奶及家人的。直到有一天,在砌鱼塘坝撬石头时,手被石头砸伤,在奶奶追问时才说出建鱼塘一事。爷爷建鱼塘的目的是想体验另一种生活。当奶奶爱意地骂爷爷做事总是不怕死的,爷爷回答到:死同咸鱼都不怕,做咸鱼就要做最咸那条咸鱼,才不会遗臭万年。可见,爷爷性格的倔强和坚韧。爷爷的头脑灵活,爱好也广泛,单从种养方面来说,除养鱼外,五十岁后在家附近从事过大规模佛手果种植;在自家屋后养过几十箱蜜蜂;在大中村江背河和桥铺生产队姓周的晚辈阿生哥种过木耳、香菇。以上的种养产业属于农业范畴,爷爷所在的车缝社还做过其他手工业工作,爷爷都参加过。如染衣服、印花竹、熬山苍子油等等工作,爷爷都能一学就会、得心应手。但种养和这些工作都是业余的,他离不开他的裁缝手艺,其他工作只能是一种尝试,是苦中作乐。这些尝试最能磨练爷爷吃苦耐劳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爷爷除开经历了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外,后来还经历了前列腺肥大手术和膀胱切除、双眼白内障等几场大手术。在这几次手术中,他咬着牙没有因为疼痛而呻吟,也不露害怕之色,努力配合医生的治疗。有次得了中风,嘴都扭了,差点瘫痪,是他自己上山采草药来洗,才免受此罪。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才让他一次次逃过死神,活到九十六岁,成为高寿老人。</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ff8a00">十五篇:抗日自卫民有责</font></b></h1><h1><br><font color="#167efb"> 爷爷还是一个爱国人士,关于他爱国的故事,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蒙山县城失守后,昭蒙边界成了昭平县防阻日军的重点地带。昭平县仙回乡鹿鸣村,古盘村与蒙山交界,是昭平的北方防线。为了防御日本鬼子进犯仙回,昭平县长韦瑞霖商定仙回乡的自卫队就地设卡放哨,搞好防卫维持仙回乡的安宁。爷爷当时正好是自卫队员,受上级委托伙同黄达祯到蒙山县文圩镇,三县民团指挥所少将指挥官陆超借得轻机枪一挺,七九式步枪十支,进一步武装充实本乡自卫队组织。还动员民众破坏与蒙山交界的交通要道,在敌人必经之路埋下坚实和密麻的毛竹钉,及时动员村民把粮食,贵重财物隐藏起来,或者疏散到边远的深山老林。同时组织村民站岗放哨,监视敌情,为抗日做了积极的工作。<br></font><font color="#167efb"> 爷爷身上所有的优良传统,都直接影响到我们后辈。他的励志,他的坚强,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从他的身上,我们认真做人做事,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十六篇:厚德载物驾鹤去</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爷爷还有很多的爱好,比如武术,堪舆。小的时候他会教我扎马步,学点基本武功,只是当时我没有他那种意志力坚持到底,要不然今天我也是一个女汉子了。不过堪舆还是有点兴趣遗传他的,风水无处不在,懂一点也是有用。其实最好的风水就是自己,做好自己就是做好风水,厚德载物,要不然也是德不配位承受不起。 <br></font><font color="#167efb">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规律,二零一四年农历十二月廿一日下午五点三十分,爷爷在九十六岁的时候还是离开了我们。病魔折磨了几个月,走了也许也是对他的一种解脱吧,但愿天堂里再也没有疼痛。爷爷是本乡的族老,全乡他的辈份只剩下他一人了。他走的时候,天公作美,拨云见日,风光大葬,好多人来为他做最后的送行,送行队伍排了长长一路。还遂了他心愿,村里舞狮队自发到他墓地去给他做最后告别。下葬的地方位于爷爷鱼塘三百米远的地方,由于后倚三台靠山,古时叫三正山,形如罗汉晒肚,故如今村民称罗汉肚,坐南向北,也是他生前自己找的风水宝地,愿他老人家在此安息。 <br></font><font color="#167efb"> 爷爷,您的事迹我们会记在心里,您的精神也永远鼓舞着我们,我们永远的怀念您。祈愿冥冥之中,您能象我四叔在家中香火堂序言上用您名讳所作的对联内容一样福荫后人:</font><b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居地利莫忘先祖<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合天时常荫后人</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 </font><b style=""><font color="#ff8a00"> 第十七篇:多年夙愿祖母还</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爷爷去世后,奶奶显得孤独,每天都会给家中供奉的观音菩萨上香祈祷。奶奶是很虔诚的信士,敬奉了一辈子的观音菩萨,因怕亵读神灵,就连鸡肉都从来没吃过。她如今每天都在观音菩萨面前烧香,祈祷自己的后代能吉祥如意。去年,奶奶还叫子女出钱为奶奶的父母墓茔立碑,以了却她几十年的心愿。可见,奶奶是一个慈善和孝道之人。如今我两儿子都已参加工作,我即将迈入天命之年。我想,我奶奶的优良品德,必将影响我们这几代人将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修心养性。</font></h1><h3></h3><h1><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愿奶奶健康长康!愿我娘家的祖德流芳!</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 安葬好外公太和外婆太,了却我奶奶几十年的心愿。</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二零一四年母亲节,晚辈们争先给奶奶献上鲜花。</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奶奶的出生地一一文竹坪</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我生长过的地方</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我就读过的母校一一仙回中学</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娘家的房子正是拆除我居住过的坭房而新建的</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我娘家入宅进福那天显得比较喜庆</font></b></h1> <h3><b><font color="#167efb"> 建在我娘家五楼顶的香火堂落成进福,里面雕刻并供奉有三尊石像。因我祖上一直崇文、守礼、遵道,所以敬有孔夫子文圣人;爷爷很讲仁义,故有敬有关公武圣人;而观音菩萨是奶奶一直供奉的。这些人物,都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在这里蕴藏一种慈善、仁义、道德等国学文化内涵。四叔以我曾祖父善义公的名讳而作的龛联是:</font></b></h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善德礼智文韬振</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义勇忠仁武略兴</font></b></div></b></h1> <h1><b><font color="#ed2308">2018年新春节,瑞狮来拜年。</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八十五岁的爷爷坚持每天练习毛笔字。</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 九十多岁的爷爷每天坚持运动,锻炼身体。</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托爷爷奶奶的鸿福,其后辈已各展所能。</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我与娘家人到我妹妹家作客</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