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入第六组课文学习---《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h3>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了解了古代和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各种方式。但是,从汇报结果看,学生对信息的甄别,缺少独立判断的能力和质疑的精神。<div> 我决定加入一个新的环节---体验谣言是怎么形成的?</div> 首先,我写了两句话在纸上:“周六下午,夏嘉俊、余子豪和平其宇一起到余福云家做作业。完成作业后,四人一同读课外书--《小兵张嘎》。”学生姓名是本班的,利于学生记忆。<div> 我把这张纸给①号学生(一名记忆力强的学生),让她读一遍。然后,我口头传达一遍。</div><div> 第三步,由①号同学告诉②号同学。</div><div><br></div> <h3>①号学生在悄悄地口头传达给②号学生(班长)呢!</h3> <h3> 我叫①号同学把传达给②号同学的话写下来。</h3><h3> 第一个优秀学生传达信息就出现偏差:把“夏嘉俊”说成余必罗了!</h3><h3> 以此方法,往下传递!</h3> <h3> ②号班长,丟了时间!</h3> <h3> ③号的情况。</h3> <h3><font color="#010101"> ④号书写有问题。⑤号的纸忘收了,没有补!</font></h3> <h3> 到⑥号,信息已不全。如果要完整表达,就必须胡编了。余子豪变成了余永豪。</h3> <h3> ⑦号的!信息已不全了。</h3> <h3> ⑧号同学结束,把听到的信息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一片愕然。</h3><h3> 好在没有要求一定完41个字,否则,添油加醋,必定大乱。</h3><h3> 我告诉同学们,这实验是:体验谣言是怎么形成的!</h3> 实验挑了八名学生,四名优生,两名中生,两名潜能生。<div> 实验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口头传递的信息!即使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也会说错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