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年,又回栾川,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佩枯错

<h3>不想故地重游,人们总说是由于往事不堪回首,我却说不出原因。</h3><h3>有些是因为懒、没有合适的旅伴、总有其他更吸引我的地方等等散碎原因。年年出去好几趟,西藏云南青海甘肃陕西四川都跑过,可&quot;栾川&quot;二字从未在我的脑中出现过,哪怕是一闪念。直到去年第一次踏入河南,"栾川"两个大字霍然出现,才被突然触动。</h3><h3>另一个原因是去年与几位几十年未见的朋友重逢。难得的都年过花甲却仍心性单纯童心未泯,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又都是些滑稽可笑的事,不免动了回去看看的心思。</h3> <h3>记得当年从洛阳到栾川大概400公里左右,一多半还是崎岖山路,在嘎吱嘎吱作响的破旧长途车上得足足颠簸一天,还得是车没有抛锚的情况下。</h3><h3>这次本想在洛阳住一晚,攒足了精神跑"崎岖山路"。可一百度,难以置信,仅130多公里,还都是高速!</h3> <h3>之所以选择重渡沟作为第一站并不是由于它的知名度,而是因为1973年我所在的采药队在那个偏僻小山沟里驻扎了足足一个月。进山没有路,我们都是背着背包,用排子车拉着给养走进去的。当时住在山坡上一个小庙的里间,外间是小学校,六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有十多天连日大雨出不了工,我们几个赖床,躺在几乎能拧出水的被子里听孩子们大声念课文:"万劝喝税请又请,握扁豆力送訇菌(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h3><h3>路太泥泞,给养也送不进来,我们只好挖野菜渡难关…</h3><h3>关于重渡沟的回忆很多。艰苦是不言而喻的,但留下的却是满满的亲切回忆。因为山太美,水太甜,人太好。</h3> <h3>认不出来的重渡沟啊!</h3><h3>一声叹息,欣慰之余有遗憾。沿路都是商铺和饭店,干净有序,却让人感到心里乱糟糟的。直到进了山,才清净下来。</h3><h3>溯溪而上,空气清新,细细的水雾扑面而来。</h3> <h3>哗哗流淌的溪水仍然清澈,尝了一口,却不再甘甜。沿途问了些人,才知当年的原住民早已迁走不知去向。想起小山村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深情厚谊待我们的村民尤其是当玲一家,心酸得很。</h3> <h3>归功于退耕还林,山里植被丰富,花草繁茂。但漆树似乎少了很多。当地人说是一帮子南方人来弄漆,把漆树都鼓捣死了。</h3> <h3>天黑前到了栾川县城。马路宽阔平整,楼房林立,全无旧日模样。</h3> <h3>旧日栾川县城仅有一条十字街,一个百货商店,一个食品店,一个小饭馆,一个新华书店,一个剧场,街两边常有摆摊卖鸡蛋木耳天麻水果的农民,卖了自家山货换盐和日用品。</h3><h3>现在都是林荫路,</h3> <h3>还有繁华的商业中心。</h3> <h3>那时能在县城工作的都是当地牛人,有几位名人至今印象深刻:新华书店的大叔、胖胖的饭馆服务员吴爱、天天在剧场门前的空场上走台步的疯女人……</h3><h3>县城还有个广播站,每天按时广播,播音员一口栾川普通话:栾川县人民广播站开始广播啦!</h3> <h3>那时野生猕猴桃三分钱一个,好吃得不得了。后来还开发出原果轧制的猕猴桃汁,浓浓的一瓶三毛钱,味道鲜美得很。对于那时的我,喝这种果汁还很奢侈,但实在太好喝了,有机会就会买,往往还没走出副食店就喝完了。</h3> <h3>县政府。隔着玻璃还下着下雨,看不清楚。</h3> <h3>县城离我们的驻地所在山沟大概十几公里,还是人烟稀少的山路,半路有个孤零零的供销社,没有公交车,进城是件不容易的事,只能路上想办法搭便车,所以轻易不去。现在一百度,仅有难以置信的七公里还都是柏油路。</h3><h3>最先出现的是一排废弃的老砖房。从位置判断是当年两位领导的住房。</h3> <h3>几十年过去,房子已经非常破败,但还能辨认。</h3> <h3>岔路左边的山沟是我们单位,右边的山沟是友邻单位的驻地。</h3><h3>记得我们晚饭后出去散步,经常会看到蹲在房前坡上吸烟的友邻单位的头儿在和我们领导聊天。是个诙谐有趣的湖北人。问他为什么总蹲在这儿,他大手朝来路一挥说,看着你们啊!</h3><h3>那时感觉坡挺高的,现在看上去怎么矮了很多?</h3><h3>现在想想他这么做有道理:由于工作性质,左边那条沟里基本都是年轻女孩子,而右边沟里则是一水儿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h3><h3>在这种性质完全不同还离得这么近的两个单位当领导不易啊!</h3> <h3>旧址已被围墙和铁栅栏门拦上了。警卫小伙拿了我的身份证进去请示,未获准。小伙子热情可爱,看到我有些遗憾,不仅陪着我聊天,还介绍了周围的景点。</h3> <h3>这种泥巴房子已是凤毛麟角。</h3> <h3>友邻单位旧址。</h3> <h3>山沟怎么变窄了呢,全不似以前的样子……</h3> <h3>离开栾川的那天早上去了13公里外的养子沟。</h3><h3>门口有售收票的设施,却不收费。</h3> <h3>下雨,人很少,想不到的美丽幽静。</h3> <h3>空气湿润,草木葱茏。</h3> <h3>一条清清溪水顺着山沟时而安静时而喧闹地淌下,两侧的高山林木茂盛,鸟鸣不绝于耳。</h3> <h3>没有小商贩,没有旅游团,没有花花绿绿的丝巾大妈,没有长枪短炮的单反大叔……</h3><h3>何等的清净,何等的幸福啊!</h3> <h3>窄窄的上山路上遇到几个年轻人,互相致意后,其中一个小伙子关切地说,前面的路不大好走,又窄又滑,叔叔阿姨千万小心!</h3><h3>运气好啊,出门经常遇到这样的好孩子,总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温暖。</h3> <h3>山里气温低,还有盛开的杜鹃,红的粉的,在满山满谷浓重的绿色中鲜艳夺目。</h3> <h3>栾川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h3><h3>不知道什么叫"吃饭"只知"何躺"(喝汤)、床上只有一领席一床被、全家七八口人只有两条裤子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br /></h3><h3>再也不见当年低矮破烂七扭八歪的小泥巴房和崎岖山路,代之以二、三层楼的白色小别墅和平坦的水泥路;一座座光秃秃的大山已被绿树覆盖,村庄整洁有序,村民带着宠物在林荫路上散步、女人们在家门口逗着孩子、年轻人站在路边聊天,真正实现了安居乐业。</h3><h3>看到这一切,心中的感动无以言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