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长沙的喻导游!</h3> <h3>为毛主席献花奇观!</h3> <h3>这是在侗情水庄听阿妹讲解!</h3> <h3>这是桂林唐导游!</h3> <h3>大家在漓江的游船上!</h3> <h3>侗族(侗语作 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2010年第6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为287万人,十年人口减少近10万人。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h3> <h3>这是侗情水庄的相思桥,这桥胆小的人是不敢从这里走的,因为它晃悠的太厉害了!看我们同学多棒,不但从桥上走过,而且还在桥头上留影!</h3> <h3>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她的头发有两米三长,而且还一根白头发也沒有,阿妹说是因为老太太天天用银梳子梳头梳的,又能按摩又能排毒,所以她头发不白也不显老!</h3> <h3>从侗情水庄出来,我们又来到刘三姐大观园!</h3> <h3>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原名桂林刘三姐景观园,坐落在风景怡人的桃花江畔,占地一百多亩,总投资伍仟余万元人民。</h3> <h3>刘三姐大观园是桂林市旅游业的一颗新星,她以刘三姐文化精华为主题,集观赏、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游乐场所。</h3> <h3>经桂林市、广西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和推荐,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桂林经典刘三姐大观园于2012年8月10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西首批民旅风情旅游示范点。</h3> <h3>“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刘三姐是传说中的壮族歌仙,她以山歌为武器,与土豪莫怀仁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景区内的豪宅就是莫怀仁居住的莫府。莫府坐北朝南,东青龙,左傍苍翠秀美的西山;西白虎,右依灵气生生的踩月山;南朱雀,前环美丽的桃花江;北玄武,背靠徐霞客记载过的狮子峰。</h3> <h3>莫怀仁名声赫赫,家财万贯。从风水角度上说,莫府大门朝南,如狮子大开口,拥粮田万顷,吞四方钱财。正所谓峰山为脉.江水为气,莫府的宅地为玉盆,阴阳和谐,气通运畅。</h3> <h3>莫府大门门扇上的图像叫椒图,是传说中龙的第九子。它好睡,所以把它安在豪宅的大门上。因为豪宅的大门一般是不开的,椒图尽可以放心地睡大觉:如果来了贵客,只须叩击椒图口中叼着的铁环,椒图便会睁开睡眼,一看——哇,来了贵客!立即便会大开府门迎贵宾。</h3> <h3>后面的长廊两边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铜锣叫长寿锣!大家路过时挨着敲了一遍就能长寿!</h3> <h3>后面的那个就是对歌台!</h3> <h3>大家在铜鼓旁留影!</h3> <h3>日月双塔,建成于2002年,是在唐代佛塔基础上于2001年重建的,地处桂林市中心区,坐落在桂林城的中轴线、桂林杉湖岛上, 与“象山水月”相邻。象山是桂林的城徽,而双塔则是新桂林的标识。日塔、月塔与象山上的普贤塔、塔山上的寿佛塔,相互呼应,相互映衬,有“四塔同美”之说。日月双塔号称世界第一铜塔,是桂林旅游的一个夜景观赏地。其中日塔高41米共九层,通体均为纯铜装饰,耗用铜材350吨,并有电梯供游客观光乘坐。 </h3> <h3>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斗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完全由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创下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月塔高35米共七层,为琉璃塔。每层的雕花彩绘门窗寓意不同的主题,富含中国传统韵味,通过水下18米长的水族馆与日塔连接,其地宫之中有桂林明代青花梅瓶大型壁画。</h3> <h3>游完了桂林,我们就要启程去长沙到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去!</h3> <h3>一代伟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铜像矗立在韶山冲广场。这里背衬韶峰,是韶山冲的中心,距主席故居,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都很近。</h3> <h3>主席铜像是按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形象设计的,座西南、朝东北,主席身躯伟岸,双手握书卷,身着中山装,双眼炯炯微露笑容,神采奕奕。</h3> <h3>铜像高6米,红花岗石基座高4.1米,全高10.1米,铜像重3.7吨。基座上,江泽民总书记专门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大字金光闪烁。主席铜像广场十分雄伟,植有松、柏,而花坛中则植有冬青、山茶、月季等花卉。</h3> <h3>毛泽东故居坐落在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上屋场,故居为土木结构,泥砖墙,小青瓦,一明二次二梢间,左、右辅以厢房,进深二间,后有天井、杂屋等,现有房屋13间,为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所建,是南方常见的农家住宅形制。</h3> <h3>总建筑面积472.92平方米。主要景点是毛泽东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1983年6月27日邓小平在门额匾上题字"毛泽东同志故居"。1997年7月,入选中宣部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首韶山故居的诗歌展现了韶山和伟人的存在生态。</h3> <h3>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建于1964年,纪念馆大门顶上刻着邓小平手书金色大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h3> <h3>这是同学们在纪念馆内拍摄的!</h3> <h3>“刘少奇故里”牌楼,是1998年少奇同志诞辰百周年之际投资建成的。门楼高12.4米,宽15米,呈山墙暴露式,颇具江南古建筑风格。“刘少奇故里”五个苍劲大字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题写。</h3> <h3>刘少奇故里景区,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占地面积1200多亩,是以刘少奇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地展示、宣传、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收藏、保护、研究刘少奇文物的人物类纪念专馆。</h3> <h3>刘少奇同志铜像是1988年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时落成的,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亲自揭幕。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包括踏步)。</h3> <h3>两边山头青松傲立、杂树生花,石级中央一条苍翠的匍地龙笔直前伸,广场视野开阔,四周山头连绵起伏,幽远深遂。广场正前方,整齐的小松柏簇拥着一个庄严肃穆的平台,平台中央,少奇同志铜像威严地矗立着。铜像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捐建,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h3> <h3>铜像加底座共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这个数字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少奇同志享年71岁。</h3> <h3>位于中国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在一座盖有茅草的栅栏门内的四合院中。为土木结构,泥砖墙上粉饰着糠壳泥,屋面是一半小青瓦、一半茅草。门前有清澈的池塘,屋后是山峦。</h3> <h3>刘少奇1916年去长沙读书以后,寒暑假回家居住。1961年5月,他回家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时,曾在此居住一周。文化大革命期间,故居被毁坏。</h3> <h3>1980年对故居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当年的卧室、书房、开调查会的横堂屋内展出了实物、照片数百件,重新对外开放,供人瞻仰!</h3> <h3>花明园位于仙基岭、白鹤岭上,占地面积200多亩,该园以“花明楼”、“修养亭”、刘少奇坐过的飞机、万德鼎、一叶湖等为主要内容,集游览观光、思想教育于一体,形式新颖、环境幽雅,给广大游客提供了一方可游、可思、可享、可参与的精神乐园。</h3> <h3>2003年11月24日,在刘少奇故里,刘少奇夫王光美为“花明德育园”剪彩,花明楼又一新景点—“花明德育园”开园。花明园是刘少奇纪念馆投资修建的,以刘少奇成长的文化背景为主线,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文化主题公园。</h3> <h3>修养亭为纪念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而建,是一座仿古园林建筑群。陈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提纲手迹、“历代名家论修养”和共和国三代领导人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评价。</h3> <h3>刘少奇坐过的飞机(伊尔18-240),机身长36.9米,翼展37.4米,重32吨,是我国从前苏联第一批进口5架飞机中仅存的一架,保存较为完整,机内的座椅和休息舱里的军用床,包括床单都是飞机上的原物。该飞机是2003年9月2日落户花明楼的。</h3> <h3>这是挂林珠宝店的老扳李豪在讲解如何选购玉器首饰:1、把手镯子放在锅里煮,如果掉了色就是假的。2、把两只手镯放在一起,用力磨擦,完好无损的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如果店主不让不让磨,你就赶紧走路,不能买他的!</h3> <h3>这此夕阳红之旅,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花钱不多(上铺才花1680元),玩了很多景点,也长了很多见识,特别是去了香港、澳门和珠海,圆了我们的梦,大家觉得太值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