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好的文字之苏子的感谢信

燕语还飞

有人开玩笑,说不读书都没办法交朋友,比如有人赠你一根白茅草,你会怎样想?在《诗经》中是男子表达热烈的爱情,在《尚书》中是向对方表达君子高洁的品行。 <div>  苏轼在写给梅尧臣的感谢信中,连用周公和孔子的典故,既是把恩师梅直讲喻作孔子,也是表明自己的胸襟见识:如果一同经历贫贱的人是天下的贤才,那也是足以值得快乐的事。周公虽富贵却难有知音相处,孔子虽困窘,但有颜回,子贡,子路等贤者相随,所以周公不如孔子快乐呀。这句话真是搔到了尧臣的痒处,因为尧臣位分不高,但挚友欧阳修始终关爱提携他,而今苏轼又敬佩仰慕他。往来皆鸿儒,心中之快乐自是足矣。 </div><div> 苏轼说尧臣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说自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大贤"是指欧阳修,梅直臣,“徒 "是指自己,能作大贤的学生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div><div> 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说,谈恋爱中为什么有的女子明知对方不一定爱自己,还义无反顾地爱?仔细分析,一般是对方有知识,有学问。这个说法有趣,倒是可以作“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佐证。而观察男子的惺惺相惜也大抵如此,李白对孟浩然的爱慕,杜甫对李白的仰慕,都是文章学问千古事,好的文字是冥冥中的神灵借灵秀人的手恩赐给人类的,所以这样聪慧杰出的人往往也被反噬,“文章憎命达"呀!英国的勃朗特三姐妹在同一年1847年出版三本传世之作后,就如流星般划过天空,完成了使命相继逝去,如果留下来,也应该是要么遭受更大的苦难,写出更深刻的作品;要么安逸地生活,泯然众人。</div><div> 再回到苏子,才气毕露的他在这次礼部考试中位列第二,写信感谢选考官梅尧臣,既有感谢,也有自信。如果苏子就此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就绝不会有“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绝响出现!</div><div> 年轻的聪明的苏子当然通透人生命运的难测,说“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可富贵固然不可期,贫贱困顿灾难却难免不期而遇。</div><div> 信的最后赞扬梅尧臣“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苏轼后来的人生屡遭颠仆困顿而依然乐观旷达,从这里就见端倪,他热情赞扬的“温然不怒,宽厚敦朴,乐乎斯道”,也是他内心所遵循的准测吧。读《上梅直讲书》,千载以下有余温,见信如与前贤晤,思接千载,神游八方兮!</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