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一”假期过的真快,小的们满怀孝心攒了个温情的饭局,至此也算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h3><h3> 我们家公序理俗,是一个安静的家庭。不过,原先还有点小热闹,一般聚餐后,夕夕会带着耳麦背着扩音小喇叭组织一家老小做“抓特务”的游戏,或者自嗨一番。现在人长大了,人家也安静了。搓麻将?家里只有少数人会搓和喜爱,根本没法凑齐角,想搓麻也只能到外面去打“野食”。所以,总想拱拱火,但还是热闹不足安静有余。特羡慕不是端坐在饕餮大餐的圆桌前,就是在麻将桌上鏖战,或是行走在游山玩水的路上的那些人家。究其缘由,我们这一家子可能随我老爷子的秉性,因他老人家的成份是“革干”。行为理论中不是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吗?我们家就是个有力的佐证。</h3> <h3> 耄耋之年的老爷子仍精神矍铄,且一贯制的夏装标配。</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太太精心打扮,盛装出席。今儿天太热,极不情愿的褪去那件来时穿的枣红色精致的唐装,不过,这件绣花衬衣也蛮高级的,点赞!</font></h3> <h3> 耳顺之年的夕阿婆。</h3> <h3><font color="#010101"> “混血”的小妹。小时候邻居都说她像个洋娃娃。</font></h3> <h3> 我和小妹儿时的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自在的俩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安静的小妞。</font></h3> <h3> 今天,我们吃潮州传统名小吃——春饼。据说“吊炉烤鸭”配春饼是这个店的招牌菜。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虽然,立春的节气已过,但我们不按风俗的吃一下,也不伤大雅。老爷子和老太太都说好吃。其实,藏在高楼大厦里的小吃比路边摊做的要精致许多,也更适合老人口味一些。要说差别,可能就是气氛不热烈。老爷子不错,今天吃了三张春饼,或许超了他晚餐的控量,他一生都对自己是有规距的人,而得到的回报就是超尘拔俗的相对健康。原武钢老年门球队分为一队和二队,老爷子是总教头,经常带队参加全国的大型比赛,那天,他体检回来后有些伤感的说,一队的队员就剩我一个了,二队的遇见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和他打招呼,却摇头说不认识我了,原先生龙活虎的队友,就这样……。我老妈伸出大拇指说,老干处的人都说你是这个呢!的确,父母的健康是我们小辈的福祉。现在,人们获取信息和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都依赖于智能设备,老年人其实被边缘化了,我们应该多关注自己的父母,不让老人家感到社会抛弃了他们,孩子们冷落了他们,减轻“心灵空巢”的抑郁,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活着。</h3><h3> 门球曾被称为中国老年人的“高尔夫”,老爷子那时还经常带着小孙女打门球,现在,球场拆了,门球也打不动了,想想也是无奈。不过,回忆还是很美好的。</h3> <h3><font color="#010101"> 爷爷,孙女和球杆。</font></h3> <h3> 问:吃春饼分几步?</h3><div> 答:分三步,第一步拿饼,第二步夹菜包饼,第三步放入口中。</div><div> 这是不是比把大象放到冰箱里简单多了啊!</div> <h3> 夕夕给姑奶奶带生日皇冠,这也是今天聚餐的重头戏。</h3> <h3> 夕夕一放学就和爸妈赶到“仟吉”去拿定制的生日蛋糕,“熊”的蛋糕造型和生日蜡烛的数字“18”,也是夕夕提议的,她说祝愿姑奶奶永远十八岁!看着自己的杰作,夕夕很得意。</h3> <h3> 夕夕带领大家共唱“生日歌”。</h3> <h3> 夕看着生日蛋糕,不知又有什么奇思妙想。</h3> <h3> 奇思妙想的谜底揭晓——笑脸熊。</h3> <h3> 夕和姑奶奶一起切蛋糕。但迟迟犹豫不决,后来才知道她不愿破坏“艺术品”,最后,她“狡猾”的把切蛋糕的任务拜托给了阿婆。</h3> <h3> 夕夕代表大家把分切的第一块蛋糕敬献给了太爷爷和太奶奶,大家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分享着甜蜜、快乐和温情。</h3> <h3> 生命是个礼物,年龄只是生命的刻度。有人说,女人一年一相,男人八年一相,我从未考究过其真假。不过,我以为,一个人的脸就是一张履历表,它可以“吹弹可破”,也可以黯淡无光,但生命自带的辉煌却依然会血色浪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