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老鹰

天长地久有时尽,只有相思无绝期。去年的5月7日父亲走完了他95年的人生历程,驾鹤西去。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念,无尽的回忆…… <div>  北方的五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儿争艳飘香。就让春风捎去我们对您的问候吧!</div> <h3>相思只在:丁香结上,豆蔻梢头</h3> <h3>一堆红雪媚青春,惜别须教泪满巾。</h3><div>好在明年莫憔悴,校书兼是爱花人。</div> <h3>一花一叶一追寻,一春一秋一轮回.....</h3> <p>  1922年7月24日,父亲出生于河北省望都县栗家村。家中8个孩子,父亲排行老四,一哥一弟。仅有祖父一个劳动力,生活艰辛困苦。</p><p> 父亲9岁入学,14岁退学。上学期间,半工半读,读高小尚为插班生。高小临毕业时,父亲对未来感到迷茫困惑。离毕业还有半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当地开始有了抗日组织。此时,在学校受到进步教育的父亲开始有了民族意识,是打鬼子去还是守在家帮助祖父?要大家还是要小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据父亲晚年回忆,直接促使他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的,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两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一件:一九三八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日本鬼子在河北望都县南堽子村制造的大惨案。这个村紧挨着平汉铁路线,“七七事变”后,八路军就组织当地的抗日军民,拆铁路割电线,不断破坏日军的通信联络,由此日本鬼子就对村民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一次性杀害了84人、烧毁房屋500余间。日本鬼子这一惨无人道的暴行在父亲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二件:当年老杨家是县抗日大队城东秘密指挥部,从小父亲受抗日革命的影响就想参加抗日组织,但由于其父母不放心且年龄太小,组织上没有接收。记不清是哪一年了,父亲去其二姐家串门,晚上没回家,就借住在对门邻居家。邻居家里有3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夜深时,日本宪兵到邻居家搜查,据说是有人告密暗害他们家,说他们家有人杀了日本鬼子,还抢了枪,鬼子把邻居家的壮年男子和父亲一并抓走了,其父亲的二姐夫也受到了牵连,一起被抓走。鬼子对其二姐夫过了二次堂,实行酷刑审讯,如同电影电视剧里描述的一样(火烙铁烫,开水浇身等),年三十才被放回来。因父亲年龄小,没受到酷刑,关了几天就先放回来了,邻居家的两个青年都被鬼子杀害了。父亲被放了后,也没回家,怀着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就直接北上找革命队伍去了。因父亲从其二姐家走时也没带盘缠,又没有良民证,不敢走城区大道,只能趟河绕走小路,大冬天的棉裤都泡湿了,晚上只能躲在村外柴草堆里取暖捂干衣服,又不能点火,饿的受不了了,就到偏僻的小村庄里找好心人家讨点吃的。就这样,艰难的走了一个来月,终于找到了抗日的队伍,从此就投身到革命之中。</span></p><p class="ql-block">照片从左至右为父亲、祖母、伯父</p> <p>  </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39年1月组织派父亲返回家乡,2月参加村抗日先锋队,4月被选为抗先队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组成村党支部,任村支部书记。</span></p><p> 抗先队是半军事性的不脱产的武装组织,主要任务是配合部队作战,组织青年的军事训练及政治教育,保护群众生产生活,救护伤员,运送弹药,不断输送队员参加八路军。那时大部分都是晚上活动,白天劳动,联系群众。奶奶一生信奉佛教,在当地佛教界小有名气,她老人家利用佛门的朋友为抗日做了许多工作。有一次,父亲及其战友们晚上在曹家村开会,一个佛门的人突然跑进来,说小鬼子进村了,父亲及战友们就撒了,父亲躲进报信人的家里,装成病人躺在炕上,鬼子进屋拿刺刀指着父亲问是谁,那人说,是他的儿子,得了传染病,鬼子就走了。有一阵,鬼子非常猖狂,总到村里搜查,父亲他们就躲在地窖里,地窖挖的很隐蔽,上边是猪圈鸡窝,下边就是藏身的地方。还有一次特别危险,鬼子晚上突然进村,父亲没来得及下地窖,就躲在柴禾棒子里,鬼子拿着刺刀乱刺了几下,就差一点扎着父亲。</p><p> 1940年3月父亲任区委执行委员,负责栗家村以西平汉铁路以东十八村一带的建党工作。一年多时间,父亲带领三个人,以农民的身份走遍乡村的田间地头,通过与当地农民唠嗑的方式,摸清了十几村的情况,确定了几个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子为工作对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父亲先后在距敌占铁路四、五华里的曹家村,孙家村,张家村,北阳村,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的农村支部,为我党抗日积蓄了新生力量。</p><p> 同时,还依靠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农民三万人次,背运公粮到抗日根据地,往返150多华里。为了配合这次百里大运粮,父亲他们就组织、宣传群众,教唱当时较流行的歌曲:“叫老乡,你快把那小米儿装,快快交公粮,莫等到日本鬼子来烧房,五谷杂粮没处藏,你快快交公粮”。极大的鼓午了农民交公粮的积极性。</p><p> 1941年8月父亲任区委委员。随着1941年末日寇的五次强化治安,多处设据点,频繁的封锁大扫荡,使大部分游击区变成了敌占区,党的工作只能转入地下(白天不能活动)。栗家村11月被鬼子大围剿后,父亲按照组织要求转移到游击根据地躲避起来,一起躲避的有拾余人,均系铁路沿线附近不脱产和半脱产的干部。由于敌人扫荡放据点,敌占区逐渐扩大,冀中平原几乎整个成了敌占区,再无适当的地方可躲,组织要求大家分别回到各自所在区隐蔽。父亲回去后开始在双庙村,半月后又到清范郑家庄村社会关系处隐蔽。1942年5月,父亲被其姐夫起早用脚踏车带进望都县城的一个朋友家的花店(轧棉花)做饭,进城后将杨德国更名为杨德周。</p> <p>  1942年入冬后,随着地区环境的好转,工作可以在夜间开展了。同年10月,父亲回家与区干部取得了联系,自1943年春起经常往来于望都县城与县委所在地(属定县管辖之西南合村)之间,接受革命任务。</p><p> 1945年1月父亲脱产任二区敌工委委员。</p><p> </p> <h3>  抗战八年,望都县是华北平原日寇侵略最残酷地区之一。日军在各村制造了多起血腥惨案。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将脑袋別在裤腰带里游击抗日,建立基层党的组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h3> <h3>2005年、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向父亲颁发了纪念章。对这些老战士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英勇贡献予以充分肯定。</h3> <h3>功勋菊花,为英雄而绽放</h3> <h3>  1945年12月,父亲调入东北热河省围场县。父亲率领31人的干部队(时任带队指导员)到热河承德后,被留在热河省热西分区的隆化、围场两县。父亲被分在围场县城关区,任书记兼区长。</h3><h3> 1947年国民党进攻围场,我军撤到离围场县城外百余里处的山区打游击。1948年初,因敌人扫荡,主力撤离围场县城转移到后方~现内蒙经棚林西地区。当时父亲正带领另外两名同志侦查敌情,没有接到部队转移的通知,父亲他们继续留守在当地,克服天寒地冻、缺水少粮、形势险峻、环境恶劣、人生地疏等诸多困难,坚持斗争两个多月,直到围场县城第二次解放(1948.4)。父亲重回围场县城关区任书记兼区长。</h3><h3> 父亲的表现得到了军区的嘉奖,记大功一次,并登报表扬。同时提任县委委员。</h3><h3> 1948年9月,组织将父亲调到围场县县委,任县委宣传部长。</h3> <p>围场志别 1950.6.29</p> <h3>  1951年9月至1952年5月,父亲参加了东北党校为期8个月的学习,也是党为新中国培养经济建设型人才而做准备。</h3><h3> </h3> <h3>  1952年6月,父亲留在东北沈阳。任东北五金机械公司虎石台仓库经理。</h3><h3>  1953年,国家撤销了东北大区建制,其父亲所任职的东北五金机械公司虎石台仓库下交沈阳市储运公司接收。在仓库机构级别上,储运公司是按股级接收的,时任仓库经理的父亲自然难以接受。他亲自去公司找领导,想实事求是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未找到公司经理和书记,只找到了公司人事科长刘继兴,答复是你们是哪个级别就按哪个级别接收,你们经理还没下任命状呢。随后,仓库又派人去找东北贸易部要个说法。见到了陈达局长,答复是:你们看需要股就设股,需要科就设科。按照陈局长的口头答复,仓库召开了股长以上干部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将仓库由股改为科。之后,储运公司以父亲擅自改变机构级别的名义,对父亲给予记大过的处分。父亲为此不服气,认为有陈局长的口头答复,怎么就变成了擅自决定,向组织提出保留个人意见。</h3> <h3> 1953年国家将供给制改为工资制,父亲定级为15级</h3> <p> 1954年4月任沈阳市国营商业局工薪福利科科长</p> <h1>  1954.4.6沈阳市人民政府任命通知书</h1> <h3>  1957年7月任沈阳市商业职工医院付院长。之后,市属院所党的关系交区委文教部领导,父亲所在的医院与区医院合并。合并后的区医院的党支部书记因是原区委派出的,所以工作作风武断,一手遮天,医院干部职工意见很大。区文教部部长张淼让父亲做院内员工工作,压制不同意见,父亲不同意这样做,为此张淼部长很生气,气的住进了医院。1959年反右倾,张淼部长批了父亲四个月,说是父亲讲过,她十七级干部不能领导十五级的父亲,父亲不服气,她硬是天天批判。<br></h3><div> 因父亲自己觉得对医院的工作不熟,工作又十分不顺心,就有了离去的想法。父亲找到市委财贸部王甸青部长,请求回到商业部门工作。</div> <h3>  1970年1月在辽宁省锦州市锦县高丰公社下乡插队</h3> <h3>  1972年7月任沈阳市工业器材公司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3月任沈阳市工业器材公司副经理</h3> <h3>  1981年4月任沈阳市化工原料公司副经理。</h3><h3> </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5年3月8日,中共沈阳市化工学原料公司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杨德国同志的平反决定》,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span></p> <p>1985年3月6日离休(辽老第75668号)。行政14级。</p> <p>  </p><p> 对父亲参加工作时间的认定,沈阳市商业局始终认定为从1945年算起,将其1939年至1945年抗战6年的斗争经历全部抹去,父亲一直申辩,却得不到认可。直到1980年中央正式下文明确,此类人员参加工作时间从入党之日起计算,父亲一直倍受争议的工作年限问题才算有了明确的结论,最关键的是他的革命经历得到了党的承认。 但此时一切又都晚矣!</p><p>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p> <h3>  父亲晚年总结自己的工作经历时曾多次提到:我一生是在革命队伍中生活过来的。是在党处境最困难的时期和党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在敌人的势力圈中发展了党员,建立起了农村党支部。在中国共产党最贫穷之时,我不图名不图利,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忠诚追随,勇往直前,靠的就是一个信念:“誓死去争取胜利!共产党必胜!”。只有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决心,我才能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不怕死,不怕苦,抛头颅,撒热血,从冀中平原战斗到塞北,一直坚持到全国革命的胜利。</h3><div> 后半生的经济建设工作中,我反而不知道怎么工作了。三十年来我经常扪心自问:是我变了吗?是我继续学习的能力不行吗?不得而知。</div> <h3>  父亲一生经历坎坷,入沈前就是团级干部,在沈工作三十三年,职务始终未变,工资级别也只是在离休前调到了十四级。个中缘由让父亲耿耿于怀,不得释然。离休初期他不停的与组织沟通申诉,始终没有下文。随着年龄增长,他不再提起此事,“安分守纪渡余生”,尽享天伦之乐,寿至95岁高龄。</h3><div> 唐朝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就是父亲曲折人生的真实写照</div><div>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div><div>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div><div>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div><div>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iv><div>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div><div>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iv> <h3>  母亲是父亲的初恋。父亲在围场县做政治教员期间,母亲是学员。父亲看台下的母亲似仙女一般,一见钟情(母亲是围场县的美女),1948年托媒人到母亲家说亲。姥姥不同意,一是觉得父亲年龄太大(比母亲大10岁),二是担心父亲在老家有老婆,三是嫌父亲眼睛小,除此之外觉得父亲人还是很不错。提亲不成父亲也没了想法。</h3><h3> </h3> 不过,缘分的事情天注定。按父亲回忆,冤家路窄,俩人在政治课上又相遇了。几次政治课下来母亲对父亲有了好感,与父亲走动的多了起来,俩人由相识、相知到相爱。<div><br></div> <h3>  姥姥强迫把母亲送到外地亲戚家躲了起来。无奈在母亲的坚持下,1949年8月,父母终于走到了一起。</h3> <h3>  婚后俩人相亲相爱,育有5个子女。</h3> <h3>父亲气质温文尔雅,儒家风范。性格随和宽厚善良,待人忠厚热情。是母亲的好伴侣,孩子们的好父亲、好爷爷好姥爷,是同志们的好领导,是党的好儿子。他多才多艺,会弹琴,会唱歌,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写得一篇篇好文章。他诙谐幽默乐观豁达,慈爱仁义正直倔强刚毅。他是我们心中最伟大的父亲!是中国共产党最忠诚的战士!</h3> <h3><font color="#010101">挠痒</font></h3> <h3>  父亲最爱吃母亲包的饺子。母亲做得一手好菜,拌得一手好馅。</h3> <h3>父亲的口头禅: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h3> <h3><font color="#010101">1983年7月,围场县委召开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党史座谈会”,把当年战斗在围场且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老同志请回聚会重逢,忆往谈今,回顾党史,组织老同志到当年各自战斗过的区、村及塞罕坝林场故地重游,</font>父亲也在受邀之列。旧地重游,即兴做诗一首:</h3> <h3>团聚~献给围场县党史资料座谈会(1983.7)</h3><div> 杨德国</div><div>三十年去又重逢 峥嵘岁月情深</div><div>余生更念先烈 为人民视死如归</div><div><br></div><div>三十年去又重逢 故地谈笑风生</div><div>银发示意年老 共唱一曲寿歌</div><div><br></div><div> 坝上行</div><div>三十年去又重逢 坝上开怀忆旧</div><div>风雨交加夜 山高路难行</div><div>今日何知当日艰 风雪夜中求安宁</div><div><br></div><div>三十年去又重逢 坝上开怀忆旧</div><div>今日林海何时尽 夜宿畜牧林场</div><div>山珍野味共餐 陶醉山景忘旧城</div><div><br></div><div> 送别</div><div>三十年去又重逢 今日拱手送别</div><div>挥手送别低首回 今生还有几相逢</div><div>莫惋惜,聚分是天涯 东西南北路</div><div>犹如大鹏展翅翔飞 看新河山再造</div><div>共奔四化前程</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难忘战友情</h3> <h3>  重回战斗过的围场浮想联翩。当年荒无人烟的老泥滩和大草原,已经变成了奇花异草遍地,珍贵稀有的绿树成林,高楼拔地而起,换了人间!</h3> <h3> 念奴娇·赤壁怀古 </h3><div> 宋 · 苏轼</div><div>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div> <h3>1965年全家第一张合影</h3> <h3>1968年</h3> <h3>1969年父亲出“牛棚”后全家合影</h3> <h3>1977年</h3> <p>1986年</p> <h3>1988年</h3> <h3>1992年四川老舅来沈合影(母亲带孙子去了围场)</h3> <h3>1997年春节</h3> <p>1997年9月</p> <h3>九十年代初父亲重回河北望都栗家村</h3> <h3>1999年河北望都叔叔来沈合影</h3> <p>2000年9月</p> <h3>2004年</h3> <h3>2005年</h3> <h3>2009年</h3> <h3>2011年</h3> <h3><font color="#010101">2011年</font></h3> <h3>2013年</h3> <h3>2013年</h3> <h3>2014年</h3> <h3>2014年</h3> <h3>2014年</h3> <h3><font color="#010101">2015年春节</font></h3> <h3>2015年</h3> <h3>2017年春节</h3> <h3>父亲在1985年填写党员登记表写下的打油诗,表达对党矢志不渝的决心,“安分守纪渡晚生”。</h3> <h3>爷孙</h3> <h3>故乡水</h3> <h3>沈阳桃仙机场</h3> <h3>开车</h3> <h3>读报</h3> <h3>大连游</h3> <h3>对弈</h3> <h3><font color="#010101">太极拳</font></h3> <h3>92岁高龄登东陵公园一百单八蹬</h3> <h3>唱歌</h3> 2010年后,从父亲口中不时的蹦出一些留在他记忆深处儿时的歌谣或抗战期间根据地传唱的歌曲。此时的父亲,似又回到了当年的岁月,可爱至极。<div>1.大姑娘早早上学去 , 二姑娘慢慢理梳妆,大姑娘上完了第一节课 ,二姑娘方才到课堂,先生问她答不出, 羞的满面放红光……</div><div>2.这个庙本是姑子庙, 一个师傅两个徒弟,大徒弟养活一个胖胖小,二徒弟养活一个胖闺女……</div><div>3.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王爷的任务,灶王爷是一家之主……</div><div>4.杨老岩的饼子长翅膀, 一飞飞到杨树上,饼子饼子你下来吧,杨老岩的米汤灌的慌……</div><div>5.好姐姐好妹妹 ,好哥哥好弟弟。我们天天相会在这里,相会相会真有趣,同读书同游戏,相亲相爱真和气,合理合法守规矩,老师看见笑嘻嘻,哈哈哈哈哈哈</div><div>6.汪精卫你个王八蛋,为什么当汉奸?全国人民团结起打他个狗日的……</div><div>7.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炸火药库,再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有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来沈阳城……</div><h3>8.西北有一个好地方,好地方叫个陕甘宁,那里住着毛主席,那里也住着一个劳动英雄,劳动英雄叫个吴满有,吴满有四海有名声……</h3> <h3><font color="#010101">游丹东虎山长城</font></h3> <h3>写春联</h3> <h3>打麻将</h3> <h3><font color="#010101">弹琴</font></h3> <h3>赏花</h3> <h3>父亲,您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辉煌的一生。您似秋日里的红枫逾寒逾艳,您似秋季里的菊花逾冷逾盛!父亲,我们为您骄傲而自豪!您的英灵永垂不朽!</h3><div><br></div> <h3>父亲、爷爷、姥爷,我们来看您了!真的好想您!</h3> <h3>彼岸花,</h3><div><br></div><div>传说开在冥界忘川河,</div><div><br></div><div>生叶无花,花开无叶,由此得名。</div><div><br></div><div>世世轮回,生生相错</div><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0lfv79w?utm_source=qq&from=qq&v=4.3.4&user_id=946713&uuid=08b0d383299451c85fcf8b44d964eb5b&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给虎爷的一封信</a></h3> <div>春花秋月何时了?</div><div>往事知多少。</div><div>小楼昨夜又东风,</div><div>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div><div>雕栏玉砌应犹在,</div><div>只是朱颜改。</div><div>问君能有几多愁?</div><div>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iv><div><br></div> <h3>编后语: </h3><h3> 为制作美篇,近日开始收集父亲的照片和有关资料,眼含热泪看完了他书写的每一份材料。看到他受辱受迫害的有关细节,我不尽失声痛哭。 </h3><h3> 循着他走过的革命足迹,我第一次真正地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所思所想所行所惑。才发现平日里那么幽默随和宽厚乐观善良朴实忠贞俭朴的老共产党员的内心世界竟如此不平静。父亲的一生虽历经磨难和坎坷,但他仍然忍辱负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h3> 了解这些之后,我的内心是那么酸楚,那么不舍。子欲孝而亲不待,对父亲的精神世界为什么没有早些关注、关心、关爱?父亲需要子女们给予的不仅仅是物质需求啊!当明白这一切时父亲却已经不在,只能在心底与父亲的灵魂进行沟通交流。父亲天上有知也会感到欣慰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