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皤滩

王锋

<h3>五月,麦穗在努力地拔节的时节,我独自来到了江南,江南一如我梦境中的模样,山清水秀,亭廊花坊,小桥流水,一草一木都透着灵气,就连那吴语越调,也带着水一样柔美的水乡味道,像陈年的黄酒,醉了多少异乡的游子。清晨,老农在注水的梯田里吆喝着水牛犁地,脸上,手上,裤管,脚巴都沾满了泥水,江南水乡,细雨绵绵,数日不见阳光,不约而至的造访毕竟不如天算,没有油纸伞,江南这绵绵的细雨轻柔地抚摸着面颊,打湿了衣帽,倒也觉得没有枉来江南一遭。</h3> <h3>昨日去了仙居皤滩古镇,古镇随小,但英才辈出,民风淳朴,耕读传承,诗书济世,岁月经年,老宅那斑驳的残桓断瓦默默地讲述着古老的传说。</h3> <h3>岁月如梭,文化在这里植根发芽。皤滩古镇是我国古代江南山区农村古镇文化的典型缩影,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农村集繁荣兴衰的不可多得的典型资料。</h3><div><br></div><div>经过了千年的风云,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针刺无骨花灯,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让你体会到千年文化的内涵。</div><div><br></div> <h3>皤滩古镇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商贸古镇,现存一条东西长2公里,呈“龙”型弯曲有致的古街,街两旁唐、宋、元、明、清等古代风格的建筑保存完整,店铺、码头、客栈、戏台、妓院、赌场、当铺、书院义塾、祠堂庙宇一应俱全。 皤滩古镇位于仙居县城西约25千米处。皤滩乃永安溪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即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又黄榆坑同点汇入永安溪,故皤滩有夜观五月(指五个月亮倒影)之景。皤滩又是水陆交汇之地。沿灵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滩拢岸,通往浙西的苍岭古道也在皤滩起步, 这种连接东南沿海与浙西内陆的优越地理位置,它是鼎盛的清朝中期,皤滩古镇颇具规模,主街道呈“龙”形,鹅卵石铺嵌,弯曲有致,长达2公里,街面石板柜台比比皆是:除“水埠头”外,镇内还分布着“埠头”五处:武义埠、东阳埠、缙云埠、永康埠和公埠。古镇区集中大量明清古建筑群,丰富多样,有商家老店、民居古宅、妓院赌场、书院义垫、祠堂庙宇。自民国初期起,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异及天灾人祸,皤滩古街逐渐萧条,特别是铁路通车,使皤滩盐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滩市面也风光不再,但主体建筑与结构却保持完好。</h3> <h3>这座古镇,至今还保存下来很多传统的手工工艺,制蜡烛,无骨花灯等。</h3> <h3>年过90的阿婆,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战乱,也目睹了新时代的发展。</h3> <h3>90年在人生的长河里如白驹过隙,但老人见证时代的变迁。</h3> <h3>每天闲暇,阿婆坐在自家的门前,和过往的游客打个招呼,或说起陈年旧事,倒也成了古镇的另一种风景。</h3> <h3>江南虽好,但不是我的家,离别!注定的诗行,但离别的歌不再忧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