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绍兴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不仅风光秀丽,处处散发江南水乡的韵味,而且人杰地灵,荟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人。</h1> <h1>四月九日应朋友之约,我终于来到仰慕已久的绍兴,造访心驰神往的古城。</h1><h1> 放下行囊,便驱车赶往鲁迅故里,寻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踪迹……</h1> <h1>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参与者,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主席曾赞誉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向〝。</h1> <h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初中时学的鲁迅先生早年回忆妙趣童年的一篇散文。当时这个充满童趣的世界曾引起我无限遐想,也勾起我对绍兴的想往。如今《百草园》巳是物是人非了,既看不到孩童嬉戏的身影,也听不到蝉的低吟,蟋蟀的弹琴……,满园的菜畦也不知是否是当年的情景??</h1> <h1>三味书屋是鲁迅十二岁至十七读书的私塾,也是当年绍兴城内一所著名的私塾。据说从私塾的建筑到屋内的陈设,以至周围的环境都基本保持原样。我们这一代人大都读过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参观三味书屋,为的就是寻觅少年时的记忆……</h1> <h1>参观完鲁迅故里,下一站便是沈园,其实沈园离鲁迅故里很近,相隔一条街,距离约两百余米。沈园又叫沈家园,相传是宋代一位姓沈富商的私家花园,始建于宋朝,占地约七十亩,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红柳绿,一派江南景色,是国家5A级景点,也是绍兴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园林。</h1><h1> 沈园由古迹区,东宛和南宛三大部分组成,分布着〞断云悲歌〞,〝诗境爱意〞,〝宫墙怨柳〝……等十大景点。</h1> <h1>步入沈园,跃入眼帘就春意盎然的葫芦池,花红柳绿倒映池中,恰似人间仙境,漫步环池曲径小路,令人心旷神怡,仿佛飘飘欲仙。</h1> <h1>绕过葫芦池,我发现许多游客伫立在一方碑前,走近后才看清原来是《钗头风》碑。一曲《钗头风》记述了陆游与唐婉的凄美爱情,成为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h1><h1> 陆游与表妹唐婉原本是一对夫妻,结婚以来,两情相悦,爱意浓浓。可陆母认为儿子因爱倦于仕途,加之唐婉婚后三年不育,遂迁怒唐婉,多次逼儿子休妻,陆游虽多次抗争,甚至另租一屋,雪藏唐婉,但终因母命难违,不得已与唐婉离婚。</h1><h1> 离婚后,唐父将女儿另嫁皇族名仕赵士程,陆游也奉母命另娶妻生子。七年后,陆游游在沈园时,偶遇赵仕程与唐婉。唐婉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备酒一席抚慰陆游。杯酒下肚,陆游感概万千,乘着酒兴,当众壁上题词一首:《钗头风》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溥,一腔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h1><h1>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题词后,陆游大醉而归。</h1><h1> 可是陆游未曾想到,他的这首词打破了唐婉原本平静的生活,最终导至唐婉命归西天。没多久这首词就被唐婉看到,她忧伤不已,追思往事,唐婉也写了一首《钗头风》与之应合。</h1><h1> 世情溥,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h1><h1>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瞞,瞒,瞒!</h1><h1> 唐婉写下此词不久,便抑郁而死。数年后,几经辗转,陆游看到了这首词,他痛哭流涕,无限愁怅,悔恨不巳。</h1><h1> 数十年后,陆游年届古稀,再度重游沈园时,心中悲切,又写下了《沈园》一诗。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士,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写的悲伤,痛的真实。他们爱情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给世人留下千古遗恨!今天重读这两首词,我仿佛听到他们如泣如诉的悲切,是的,这两首词又何尝不是控诉封建礼教带血的檄文!</h1><h1> 斯人已逝,如今这样的悲剧不会重演,我们要感恩时代的进步。</h1><p><br></p> <h1>品味过钗头风碑,信步进入陆游纪念馆。馆内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爱国事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使我感受到陆游与凄美爱情主角完全不同的另一面。</h1><h1> 陆游,号放翁,南宋杰岀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少年时就立志报国,年青时参加科举,因受秦桧排挤,仕途受挫。据传陆游曾在科考中拔得头筹,而参加同次科考的秦桧的儿子考了第二名,秦桧大怒,将考官贬斥,陆游也被取消资格。</h1><h1> 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任地方小吏。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巡抚吏王炎之邀,投身军旅。次年奉诏入蜀。嘉泰二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书成后,陆游闲赋在山阴(今绍兴),一二一0年与世长辞,绝笔《示儿》。</h1><h1>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存世诗作九千三百余首,不仅是一位高产诗人,更兼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他八十多岁高龄的绝笔《示儿》更表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躺在病榻上的他,依然关注国事,为国家分裂的局面悲愤,并要求儿子在王师平定中原时,不要忘记上坟告诉他。这种爱国情操,即便是今天也是需要我们继承与弘扬的。</h1><h1> 走岀沈园已是傍晚时分,饥腸辘辘的我们找了一家干净的小吃店,要了几碟小菜,打发一下咕咕抗议的肚子,然后回旅店休息了。</h1><p><br></p> <h3><h1>第二天早晨,一大早我们就赶到周恩来纪念绾,总理纪念馆位于绍兴市区劳动路上,是依托总理祖居而建,现在是3A风景区,也是绍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1><h1> 总理岀生在绍兴,对绍兴怀有很深的家乡情感,一九四六年他对美国记者说〝我是绍兴人〞,足见他对祖籍的认同。</h1></h3><h1> 包括我在内的我们这一代人,都对总理怀有深厚的感情,每每提起总理,一种崇敬就会油然而生。我脑海中时常浮现这样的场景,一九七六年元月八日,总理去世后,为给总理送行,北京万人空巷,十里长街送行人列队哭泣的场面。人民舍不得我们的好总理!他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永世长存!</h1> <h1>王義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是中国最著名,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具丰碑,影响深远的人物,被后人尊为书圣。他也是绍兴人,既然到了绍兴,自然要去探寻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尽管我不善书法,但也要附庸风雅。</h1><h1> 沿着《书圣故里》的粉墙,拐进一条小巷,步行数十米,居然意外发现教育家蔡元培故居也在小巷中,机会当然不能错过,花了五元门票钱,顺道参观了蔡老先生的故居。继续前行约一华里就到王義之故居了。沿途有许多商贩,沿街摆摊,卖一些当地的土特产之类的物品,也有卖临摹王義之书法折扇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吸引着众多游客。</h1> <h1>到了王義之故居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历史上颇有传奇的鹅池。鹅池碑是一座三角形石质建筑。传说一天王義之正在鹅碑题词,突然被传接旨,身为当地右将军的王義之当然不敢怠慢,只写了一个鹅字,就跪拜接旨了。王義之的儿子王献之见此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由于碑文是两位大书法家所写,就更加弥足珍贵了。</h1> <h1>《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受到世人称道。书法艺术评论家刘正成在《书法艺术概论》中指岀:《兰亭序》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精妙绝伦的笔墨技巧和章法布局的完整性上,而且体现在与作者融为一体的文化与情感表达的深刻性上。</h1><h1> 我不懂书法,但我知道,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没有任何人敢与王義之争锋,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已经空前,也许绝后。</h1> <h3><h1>参观完王義之故居,已经快十一点了,我们匆匆赶到咸亨酒店,我想喝一碗黄酒,嚼一碟茴香豆,品尝一下老绍兴的味道,因为我订了下午三点钟归途的车票。</h1><h1> 来到咸亨酒店前,我才知道咸亨酒店今非昔比了,它早已不是孔乙已时代的咸亨酒店了,黄酒也不是四文钱一碗,茴香豆也不是一文钱一碟了,如今的咸亨酒店已是五星级酒店了。进门一打探,摆在案前的不起眼的冷盘居然几十元一碟,碍于囊中羞涩,我尴尬地退了出来,心中留下了一絲遗憾!</h1></h3><h1>下午三点,我踏上了归途的列车。回眸远去城廓,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慨……,别了!美丽的绍兴,我心中的古城,</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