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古街

吴小街

<h3>  一个古镇,却有着极尽秀美的名字。“锦江”轻轻读出这两个字,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完美演绎,上声和阴平音调和谐融合出的韵律美,你听听,多么妩媚!妩媚地生出几份霸气,让人眼前出现一条昼夜流淌的清澈河水,两岸绿树成荫,繁花艳丽,江面上桅墙林立,群鸥翔集。白天,云白如米糕,一点一点在奶蓝色的天空中悠悠移动,当一轮新月挂上天空时,西边殷红的晚霞在微波中荡漾······锦江,就这样轻轻巧巧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h3> 锦江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这里土地肥沃,排灌方便,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无论在哪里撒下一粒种子,几天的风雨过后,一片绿叶破土而出,在阳光下,这片绿叶充分吸收养料,然后是以惊人的速度生长。锦江是余江县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也是鹰潭市蔬菜种植基地之一,自古以来素有“蔬菜之乡”的美誉。<div>  </div> <h3>  锦江镇前面是信江,江面开阔,上游是鹰潭,再往上就是福建,往下流向余干鄱阳湖。锦江镇依傍在信江河边,仿佛是一只内蕴珠芝的沙蚌,安静地躺在岸边,一任岁月悠悠而去。这里地处鹰潭和余干中间,是水路运输的交通枢纽。二中吴小明校长告诉我们,小时候他经常在孟津门渡口浮桥一带玩,那时候信江水路通达,来往帆船林立,商贾如云,晚风吹拂下,夕阳西下时,船工们收帆靠岸休息,男人到岸上人家去提水,女人在船上洗衣做饭,孩子们成群结队跑到岸上来玩。<br></h3>   鹰潭地区流行一句话:上清的豆腐锦江的捏里(捏里:余江方言,指女孩)。信江水质优良,自小喝着信江水长大的女孩,个个肤如凝脂。小时候,我常听村里小伙子们说,娶老婆就要娶锦江的女孩。的确,在我接触到的锦江女性,都是皮肤好,脸上娇嫩的要掐出水来,那是清冽的信江水缓缓融进了她们的血液中,滋润了她们的皮肤。走在锦江街头,不时会碰到几个女孩袅袅婷婷地从我们身边风摆杨柳般走过去,让人情不自禁多看几眼。<div>  </div> <h3>  锦江历史悠久,宋端拱元年(988)至1962年,历为安仁、余江县治。原名兴安镇,据清同治年鉴《安仁县志》记载:每天朗气清,水云荡如锦,更可得其妙,故将此镇命名为“锦江”。锦江为千年历史古城,1962年前为历代县邑,这里文风久著、人杰地灵,是柳宗元、朱熹、杨万里、邹韬奋等历代文豪吟诗赞美的地方。<br></h3> <h3>  和余江老城相比,锦江古街景点很多,美国花旗银行旧址、江西省最大的天主教堂——圣类斯教堂在街上默默地矗立里上百年,这些建筑保存完好。壮观、宏伟,是这些建筑的特点。</h3> <h3>  走在古街上,两边明清房子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木门是用单块的木板拼成的,早晚开门关门都是一阵“咣当咣当”作响,木板后面用墨水写上数字,这样关门就不会混乱。这些木制的铺门上的朱漆在多年的风雨侵蚀下剥落了,露出了酱色的原本色彩。</h3><div> 周末,居民的日常生活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冒烟的蜂窝灶,提着新鲜白菜和鲜鱼的老头老太太,门前趴着的狗;一些年轻人穿着拖鞋,头发略显凌乱就在小吃部泡粉吃面条,锅里升起的洁白雾气和明媚的阳光,暖意融融,就像王家卫镜头下的电影一样。</div> 看起来凌乱的天线,露出原木酱色的木制铺门,随意摆放的煤球,还有晾在外面花花绿绿的衣服都是古街浓重烟火生活的一部分,街头上很多老人围在一块下棋打牌,窗户上的鸽子一排排站在那里咕咕咕叫着,我举起手机慢慢地、慢慢地靠近它们,鸽子扑啦啦振翅飞翔,在古街上空盘旋而飞······<div>  宁静、古朴、安详,满目的古色古香,是我对锦江古街的整体感受。</div> <h3>  我喜欢临街敞开的窗户,一开一关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家家户户朱漆剥落的木制铺门后面似有一双慈祥的眼睛看着我们。</h3><div> </div> <h3>  那些被无数个日夜的风、霜、雨、雪,还有阳光、月光、天南海北行走的商人目光抚摸过的窗户和门斑斑驳驳,原来精美的花纹都看不到了,现在的窗户和门色泽暗黄,四处松动,在永恒的时间面前,任何事物都不能与之对抗。</h3><div> </div> <h3>略显昏暗的房子里面是传统手工艺人的天下。箍桶、打铁、修鞋、剃头、剖篾······古街里一天到晚叮叮当当敲敲打打,春风不染白髭须,这些匠人白了头发,松了牙齿,却安然自在,一年又一年,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他们只关注自己手上的技艺。</h3> <div>  今天,很多传统技艺消失在时尚的潮流里,在这个安安静静的古街里,你会发现那些留在过去时光如今见到为之惊喜的传统技艺依然顽强地存在于城市的古街里,这些坚守传统技艺的匠人和古街一起是城市温馨动人的细节。<div>  </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早就听说余江二中的院子里有棵卧倒的千年古槐,原是一棵于宋代植入孔庙的槐树,曾高约三丈、围丈二,中空外直,根深叶茂,据同治版《安仁县志》记载,该树曾于道光五年(1825)“风者枯,而再荣”,现在树干瘫塌,枝叶却异常繁茂,令人称奇。为了不让古槐倒地,现在用2米高的砖柱将树干撑起根部,用砖砌1.5米见方,高约1米的土堆围实整棵树。千年古槐现在是余江二中的镇校之宝,它是学校风雨历程的见证者,曾经多少个学子在这里埋头苦读,古槐默默地陪伴着,默默地迎来送往,和他们一同哭,一同笑······难怪在外地工作了多年的学子在某天劳累后,看到窗前的月光从树叶间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学生时代的那棵古槐不经意就从记忆中的网页里出现。学校保护这棵千年古槐,就是保护好了学校记忆,寓意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一棵树,只要赋予积极向上的精神,都一定会给师生以难忘的回忆</font></h3> <h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街老了,千年信江河依旧不改旧时波,上空的那轮明月依旧照着今天的人们,匆匆奔波的岁月,古街老得有韵味,有内涵。</h3> <h3>  到一个地方,我不喜欢逛商场,不喜欢在繁花的大街上看帅哥美女,唯独喜欢一个人到古街走走停停。风从容,脚步从容,人心也从容,时光在长满青苔的瓦檐上停住了。</h3> <h3>  看着古街的老人安静地坐在树荫下打牌下棋聊天,上前打听古街的故事,他们眼睛一亮,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在夏日凉爽的黄昏,他们敞开瘦骨嶙峋的胸怀,摇着一把破旧的蒲扇,轻轻咳嗽一声,古街青石板上走过的车马行人,还有孔庙古槐都在老人精彩的讲述中站了起来,他们对千年锦江的历史,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所有的记忆是那样的真实而又美好。</h3> <h3>本文部分照片由姜文水、杜洲萍老师提供,校对:陈佳燕 杜洲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