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体验中国传统的呼吸,国学诵读大赛,传递的不只是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更唤起师生们对诵读的兴趣和热情。</h3> <h3>涉县师生第二届国学经典大赛精品展演在第二幼儿园师生吟诵声中拉开帷幕,聆听《诗经》古乐,感受先贤热情好客,从鼓瑟吹笙的宴飨之乐,体会大国之德行和风范。</h3> <h3>西戌中学《回眸圣贤之道,传颂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行为准则和传统风尚,以德立家、以德治家、文化兴家,以学树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h3> <h3>河南店镇中心校《李清照组词》:四位教师用诗词引领我们去寻访那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李清照。</h3> <h3>第一实验小学《论语.学而第一》:《论语》作为儒家的最重要经典,其意义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这株大树的根,而且是主根,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如何读<论语>》一文中指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h3> <h3>涉县逮谦学堂公益读书会《大学》:《大学》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气韵流通,粲然可观。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 “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亲子共读让我们看到,有情怀的家长带着纯真的孩子,在思考在践行,真正收获读书的乐趣。</h3> <h3>偏城镇中心校《短歌行》: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首《短歌行》,诠释了曹操的人生。一个人,一把剑,一首诗,便自成一段历史。</h3> <h3>更乐中心校《春江花月夜》: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h3> <h3>特殊教育学校手语诵读《千字文》:背诵《千字文》被视为识字教育的捷径,它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辞藻华丽,朗朗上口,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节目之后的手语互动,让全场师生感受了这群折翼天使的积极向上。</h3> <h3>第三中学《岳阳楼记》:“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长短交错、抑扬变化,整齐而有气势,不仅给人以极致的美的享受,更让我们接受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洗礼。</h3> <h3>新北关小学《满江红》:残阳辉映苍松,浪花淘尽英雄,谁能与岁月峥嵘,英雄又几重 ?精忠报国的英雄岳飞虽离我们远去. 可他那激动人心的爱国名篇仍摇荡耳畔。</h3> <h3>西戌镇中心校《木兰辞》:戎马关山报国志,魂牵梦绕女儿情。忽而是英姿飒爽的少年将军,忽而是楚楚动人的闺中女红妆。</h3> <h3>展演在三中学生的优美吟唱中落下帷幕:战争的硝烟早已在历史中淡去,而那首苍凉的歌谣——《采薇》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h3> <h3>撰稿人:王敏敏</h3><h3>核稿人:杨庆明</h3><h3>审稿人:江永卫</h3><h3>单 位:涉县教体局教育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