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之美

陈玉婉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建造房屋是为了将大自然的极端温度挡住。<br>种植,是为了把自然植物变成驯服的农作物。<br>都是从功能出发。从人类的角度出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审美上,西方人偏于写实,重在形式的塑造,中国人偏于抒情,重在意境的创造;西方人偏于现实美的享受,中国人偏于理想美的寄托。<br>这种理想美的寄托,渗透到各个门类的艺术中,也渗透到建筑艺术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国人讲究建筑风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风水在古代即为相地之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br>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尽现图画中泼墨挥毫的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中国广袤大地上有着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每一方水土上,都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奔跑着不同的动物,孕育着不同性格特质的人们,也有着多样的建筑。<br>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扬州园林,南秀北雄,无一不美。<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道尽了徽州的魅力。<br>而这其中,徽派建筑颇占了一些分量。白墙青瓦,马头飞檐。<br>徽派建筑中的天井、土空调、马头墙无不兼具美与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之作。<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姑且以马头墙为例: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因翘檐形状酷似昂首的马头而得名。初始只具隔断彼邻防止火灾越界功能,故又俗称封火墙。后经工艺不断改进,其特色被徽州能工巧匠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镶嵌在徽派建筑上的一颗璀璨明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二叠式、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br>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br>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br>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生气勃勃,兴旺发达的美好寓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再说天井。<br>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br>而天井就承担了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功能。<br>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br>天上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 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且粉墙黛瓦必得在青山绿水之间掩映,方见其美,与四周山色倒映湖中,云蒸霞蔚,落日余晖之间,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人、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br>若是硬生生挪进城市,可就不伦不类了。<br>这也正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br>无一物不是与当地的水土风情相关联的。<br>好的建筑是长出来的,不是建出来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琥珀原创 玉婉盛来】 <br></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