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色达……

阿晟

<h3>初识色达……</h3><div> 色达县;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它地处青海省以及阿坝州、甘孜州的相交处。海拔高度约4000米右左。初来乍到者会略感头疼,重者会有胸闷耳鸣等症状。俺这次来到色达才知道色达县名的来历,据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曾在色塘发现一马形黄金而得名,故有“金马”之称,这里的金马大草原就沿袭了这个名字。色达最有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五明佛学院,以及藏民族特有的天葬台。</div><h3> 在去色达的路上,导游就已向咱们介绍了五明佛学院的五明是什么意思了;所谓的“五明”,就是五门学科,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体系。这五明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h3><div> 色达民风淳厚,许多风俗至今沿袭,人文景观独特,色达县高原风光秀丽也是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在五明佛学院,俺偶遇在佛学院学习的阿部,他告诉俺他是甘孜炉霍县人,已在此学习了一年多了,主攻佛学。当俺问他,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时,他毫无犹豫的说;无争。他说的这个"无争",俺的理解就是平时常说的"看破红尘"了吧!在他的世界里,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佛是他的一切,是他精神和物质的全部。虽说俺与他交谈的时间不长,仅仅几分钟(他去上课了),可是俺看到的是,一位虔诚的藏传佛教徒。他在去上课之前,还主动提出加了俺的微信,不仅同意俺给他拍照还与俺合影(佛学院的学员一般都是禁止让人拍照的)。这也算是俺这次游色达的意外收获吧!就在俺在手机上写这篇短文时,阿部给俺发来了这样一段用藏汉文书写的话;</div><div>“བཟོད་པ་ལྡན་ན་སྡུག་བསྔལ་མེད།།</div><div>具有忍辱就无痛苦,</div><div>བྱམས་བརྩེ་ལྡན་ན་དགྲ་བོ་མེད།།</div><div>具有慈悲就无仇敌。</div><div>ངེས་འབྱུང་ལྡན་ན་འཁོར་བ་མེད།།</div><div>具有出离就无轮回,</div><div>ཆོག་ཤེས་ལྡན་ན་དབུལ་རྒྱུ་མེད།།</div><div>具有知足就无贫穷”</div><div> 色达县历史悠久。民族宗教文化博大精深,加之也是《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以格萨尔文化、寺庙宗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div><div><br></div><div> 阿晟</div><h3> 2018.4.17</h3> <h3>  这里的僧人宿舍非常壮观,有成千上万的男女学员在这里居住、学习和生活。僧舍在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小木屋几乎都是用绛红色,也被称为朱砂红涂抹外墙,有的还在木屋的屋檐下再用白色涂抹,起到点缀和装饰。在山上俺亲眼目睹了僧人和觉姆自己修补木屋,踩在梯子上给木屋涂抹颜料的场面,均被收入在俺的镜头中,尽管他们是不允许拍照的,还是被俺偷拍下来了。<br></h3><div> 在山坳的平坦处,建有几座辉煌的寺庙和佛堂,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坛城”,每天都有无数而虔诚的信教徒来此转经筒。形成了一壮观的画面,而那庞大的红色木屋建筑群,也成为了色达佛学院独特的风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前来观光猎奇。</div><div> 红色的小木屋是何时形成这如此大的规模,现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千百年来,在这里修行的僧众们亲手搭建起来的山间奇观,身处期间,俺看到的都是虔诚和信仰。 </div><div> 这里的喇嘛、觉姆(女性修行者)以及僧人们,他们身披着与那小木屋相同红色的僧袍来往于山间小路上,穿梭于红色小木屋之间。你所能看到的是;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虔诚和安静,没有烦恼,没有喧嚣。无论你是为了摄影而来,还是为了解藏传佛教而来,还是纯粹为来这里看看而已,你都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融化在那片红色里。这就是色达,这就是喇荣五明佛学院,那个让你来一次就忘不掉地方。</div> <h3>佛学院山顶上的坛城……</h3> <h3>  用白色涂抹房屋的僧人……</h3> <h3>  觉姆自己动手将朱砂红涂抹在自己住的房屋外墙上……</h3> <h3>  修补房屋……</h3> <h3>买点水果……</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水果摊上买东西的学员……</font></h3> <h3>  算账……</h3> <h3>  回家的路上……</h3> <h3>  喝着“红牛”坐在佛学院外山上学习的藏僧,在色达白天的阳光虽说非常强烈,但气温却很低,昼夜的温差很大(俺在的当天气温是白天+5度,夜晚-15,温差在+-20度之间),且风还较大,一般都在3--5级左右吧!学员们在室外看书学习时,都是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h3> <h3>  趴在树丛中学习的藏僧学员……</h3> <h3>  转经者……</h3> <h3>  坐下来歇歇……</h3> <h3>  在街上相遇摆几句……</h3> <h3>  尽管她是个出家人,尽管已是一位觉姆(尼姑)了,但女孩那爱美之心依然在她身上体现出来,瞧!她手里提着一个漂亮的花布提包。</h3><div> 她是一位白马藏族姑娘,而白马藏族又堪称藏族中的“贵族”。宗教信仰让她成为一个觉姆,她要是脱去僧袍,穿上藏族的民族服装一定是位非常漂亮的藏族姑娘。咱们这些凡夫俗子是不懂他们的信仰,只觉得“可惜”了。她有那么的选择,却选择了做出家人(觉姆)。当然,这是俺的看法哈!</div><div> </div> <h3>  在佛学院里已学习了一年多的阿部,他是甘孜州炉霍人,一位虔诚的藏传佛教徒。</h3> <h3>  买东西回家……</h3> <h3>  不要给我拍照……</h3> <h3>  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儿童从小就跟着大人去寺庙参加各式藏传佛教的法事活动,有些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被家长送进寺庙学习佛经及藏传文化等。以下这几张照片是在一场大型藏传佛教法会结束后,孩子们跟着大人在路边休息时抓拍到的。<br></h3> <h3>  这些藏族孩子生活在海拔4000余米的高原,他们适应这里的气候,在山上奔跑也不会出现所谓的“高原反应”。</h3> <h3>  东嘎寺; </h3><h3> 东嘎寺的精美和神圣你只有去了才知道,可惜的是东嘎寺庙内不允许拍照。因此,俺也不敢违背藏民族的规定,也是为了尊重藏民族的习俗,没有拍摄照片,只是在外面拍了一些照片。从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到东嘎寺的宏大和华丽,整个庙宇都是“披金挂银”。尤其是寺内的壁画和唐卡精美绝伦!让你更多了解藏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精髓。而在庙宇每一层的飞檐上都挂着铜风铃,随风中摇曳,发出悦耳的声响</h3><div>,犹如藏僧诵经般。 </div><div> 每天都有众多的藏僧来到东嘎寺转经、诵经和跪拜。</div> <h3>  在东嘎寺大殿前跪拜者……</h3> <h3>  金马草原;</h3><div> 金马草原位于甘孜藏区色达县,是一天然优质牧场。每年夏季,沿色曲河的两岸,成百上千条溪水边牧草丰美、开满各色野花,延绵起伏的山脊,向东西方向延伸而去,风吹白云飘,有成千上万的毛牛和羊群散养在这片富饶丰美的草原上,更是淳朴、勤劳、善良的藏族牧民的家园。</div><div> 然而,四月份的内地早已是春色满园,鲜花盛开了。而遗憾的是这次来到金马草原,俺看到的是白雪皑皑,黄草满地,没有看到当地人所说的野花和绿草。</div><div> 在很早以前人们曾这里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这也是“色达”地名的由来。还有一种传说是格萨尔留下的战马而得名“金马”,之后,“金马”草原就世代流传至今。</div> <h3>  天葬;</h3><h3> 现在游客来到色达必去的另一个地方,那就是一个叫尸陀林——天葬台的地方了。据查资料所知,天葬最早是由印度僧人唐巴桑杰带入西藏的。这位僧人在西藏传法时,大力提倡这种葬俗,并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由于信徒们认为把遗体献给鹰能赎回生前罪孽,是一种功德,且利于灵魂转世,因而认同了这一葬法,逐渐在藏区流行至今,现已成为一种藏民族的葬风俗。加之地处边远地区外人几乎不知,近些年来作为招揽旅游的油头,而把神圣的天葬,纳入旅游的一个项目,被外界宣扬得更加神秘了。因而,绝大多数游客来到色达后一般都会去天葬台。</h3><h3> </h3><h3><br></h3> <h3>  在“天藏台”周边有数以万计的秃鹫……</h3> <h3>  由于俺对此较为忌讳,在天葬台只是站在较远的地方观看,看到一位“天葬师”时,俺不想拍他的正面照,而是等他转过身后才举起相机拍了张他的背影,那位头上戴有黄色圆圈帽子者就是“天藏师”。<br></h3><div><br></div> <h3>  观音庙;位于金川县观音桥镇的纳勒山上,因供奉四臂观世音菩萨而闻名于世。也是藏传佛教圣地之一,在观音庙里供奉众多神像、佛像,还收藏有大藏经、唐卡、法器等众多文物。送咱们上山的司机告诉俺;观音庙以灵著称于世,是众多信徒心中的圣地。不仅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安多藏族、嘉绒藏族信众前来朝拜,还有来自青海、西藏、甘肃、宁夏以及国外的信众前来朝圣。难怪在咱们行走的317国道上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手持木杖,肩背行囊的朝圣藏族信众徒步前往观音庙朝圣。俺在车上还见到一位磕长头者孤独的往观音寺方向前行。由于车开得快,司机又没停车,俺错过了一次拍摄机会。</h3><div> 观音桥镇,是在去色达的路上,当天住宿的地方,顺便去朝拜了观音寺,这座古老的寺庙。</div> <h3>  见面相互打招呼……</h3> <h3>  调皮的小和尚竟然把石狮子嘴里的石球从嘴里取了出来,而那石球居然是由两半合成的。</h3> <h3>  山上的“Z”字小路……</h3> <h3>  半坡上的藏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