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 踏着古人的足迹旅行

Justin向往

<h3>晩春游记第五回:</h3><div><br></div><div>游山西:踏着古人的足迹旅行</div><div><br></div><div>书接上回。话说向往、昌明一行四人东渡黄河之后,兴致勃勃地顺着大道,伴随着谈古论今的欢声笑语,依次参观了王家大院、平遥古城、悬空寺、应县木塔雁门关等地,最后从碛口古镇西渡黄河,以黄河为始终,完成了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怀古之旅。</div><div>山西,又称晋,顾名思义,此处曾是晋国的土地。晋国曾经是中华大地上最强盛的邦国,晋文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黄河沿山西西岸南下,把中华民族的魂留给了山西,三晋境内,古迹遍布。随便一座山,随便一块土地,都可见证几千年来上演过的千千万万个可歌可泣的故事。有人说:三千年文化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又有人说:陕西的历史在地下,山西的文物在地上。来山西,就是来看中华民族古老的遗迹,就是来寻找炎黄子孙的足迹。</div><div>在路上,昌明一边开车一边对向往说:现代化的都市你见多了,今次游山西,你主要是要来见识一下的山西的“土”。向往开始还没有完全理解昌明这句话的意思,但随着旅行的深入,他终于明白了。在山西的土地上,他逐渐深深地感受到了那种带有古典主义色彩的乡土味。山西人很实在,比较注重义气和诚信。大名鼎鼎的义士关云长就是山西解州人。在历史上,山西出过无数的忠勇仁义之士。山西的山水也很美,所谓“人说山西好风光,土肥水美五谷香”。但撇开青山绿水不说,依向往所见,山西风光之美,更在于壮,而非在于秀也。向往等人沿高速北上南下于晋境,途经滹沱河丶桑干河等历史名河时,但见河床干涸,黄沙随风飞扬,让人体会到了一种“逝者如斯夫”的历史沧桑感。特别是当轻车穿越吕梁山,进入黄河边镇时,沿途所见千沟万壑,峰回路转;黄土灰灰,村镇寥寥。向往不禁惊叹:那些曾经发生过无数次战役的古战场竟然是如此的苍凉寂寞,古代之战士,不可谓不悲壮矣。可能是因为有太多的典故和文化遗产,所以有人说山西有点象是中国的希腊。虽不尽然,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div><div>(附小曼在旅途中拍摄的照片)</div> <h3>始建于清初,占地达25万平方米的王家大院,号称是中国民间最大的“故宫”,比乔家大院、常家大院还要大。进入大院中,大宅连小宅,大巷接小巷,如进入迷宫内。当年在此大院中生活过的男女主仆,不知道是否也上演过许多恩怨情仇的故事?</h3> <h3>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悬空寺,确实不同凡响。它悬靠在高高的石壁之上,有的地方仅靠几支木桩支撑,看上去形同危楼,却历经一千七百年的风吹雨打而屹立不倒,岂能不让人惊叹?昔徐霞客到此,题“北魏栈道,天下奇观”八字;李白慕名而至,题“壮观”二字。向往登临此寺之时,正值凛凛狂风,于是题“临危不惧”四字。</h3> <h3>平遥古城,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老的城镇,中国的第一个镖局、第一个银行均诞生于此。这座小城见证了古代晋商们的智慧和魄力。在小城中小住几天,到处逛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h3> <h3>建于一千年前的应县木塔,全塔都是由木头所造,没有一根铁钉。</h3> <h3>可歌可泣的雁门关。这里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的分界线,所以亦是悲壮的战场。众多的古代名将,比如李牧、卫青、霍去病等人都曾在此与胡兵血战。最著名的就是北宋杨家将,杨继业、佘太君、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等人英勇抗击外寇的许多故事,正是发生在雁门关前线。俱往矣,今日行走于关上,遥望古战场,缅怀古战士,亦令人荡气回肠。</h3> <h3>穿越吕梁山,来到黄河边。在碛口古镇上远看黄河滚滚而流,一去不返;近观黄土高坡上千沟万壑,窖洞星罗棋布,不禁思绪万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