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致我的老年朋友们</h3><h3> ——韩志君在中国电视剧导演年会上</h3><h3>的演讲之一</h3><h3><br></h3><h3> 我觉得,我们中国导演必须克服"精神早衰症"。这与我们国家的退休制度有关:到60岁就退休了,退休就有告老还乡的感觉,就有回家抱孩子的感觉。可国外的优秀导演们并不是这样。有一部美国影片特别火,即《萨利机长》。该片导演伊斯特伍德生于1930年,今年已经88岁了;另一部很火的影片《血战钢锯岭》,导演梅尔·吉布森今年也62岁了;两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著名华人导演李安今年66岁;拍《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和《战马》的斯皮尔伯格今年73岁了。他们都还活跃在拍片第一线,并且佳作迭出。我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时候,看过新藤兼人的两部电影:《祼岛》和《鬼婆》。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裸岛》,就没有陈凯歌的《黄土地》;而如果没有《鬼婆》,就没有张艺谋的《红高粱》。其中的师承与借鉴关系是非常明显的。2000年,我随谢铁骊导演率领的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日本,见到了新藤兼人。那一年他87岁,完成了他参与创作的第89部电影《生命的欲望》,充满生命的激情,获得当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他活了103岁,在97岁那年还拍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部电影《一张明信片》,是反战题材的,荣获日本"蓝绶带奖"等多项大奖。葡萄牙国宝级导演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生于1908年。他的电影生涯从默片时代一直延续到数字电影时代,前后超过80年。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屡有斩获。他91岁凭借《情归何处》拿下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96岁获威尼斯电影节颁发给他的终身成就奖;101岁获柏林电影节摄影金奖。他最后的作品是一部短片,2014年即在他105岁时在威尼斯电影节展映。与这些杰出的艺术家相比,我们的年龄算什么?我们在座的很多导演都是用几百万英尺胶片和数千盘BET带培养出来的,有非常丰富的创作经验,不释放出来实在太可惜了。日历年龄绝不是衡量一个优秀导演艺术生命的标尺,所以年长一些的导演不要轻易言老,而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永远瞪大惊喜的眼睛注视变化了的生活与人生,多出不同凡响的好作品,不断地超越自己也超越别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