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烟火

刘焕云

<h3>这里是沅水、巫水、潕水的交汇地,千百年来,人们依山而建,临水而居,因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洪江自古以来就成为繁华的商埠和重要的驿站。又因地处深山,繁华落尽,免受狼烟烽火之苦,保存了大量明清古建筑。黔阳古城、洪江古商城如一卷活版本“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h3> <h3>黔阳古城里没有如云的游人、成群的商家,安静而真实。小镇里的居民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点燃一支烟,与街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或在自己家里忙进忙出,三三两两的人群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目。偶有门前支口锅卖炸春卷的,你不走近问价也不会特别热情的招呼你,走近了,这家男人、小孩正在门里吃午饭,女人一脸纯朴,确定你要才会包好给你,十元六根,一城价。</h3> <h3>东大门相对是最热闹的,游氏春卷店在一众招牌中最显眼,接受过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专访。十几种馅的春卷炸好展示在盘中,色泽金黄,十分诱人。</h3> <h3>住在小镇的客栈里是个很好的选择,吃住行都方便,随时可以去巷子里走走。细雨霏霏,湿润了石板街道,从巷头到巷尾,只有自己的脚步声,所有的暄闹,所有的过往,都封在了窨子屋的封火墙内。</h3> <h3>窨子屋以山为骨胳,水为血脉,不是座落在小巷深处就是吊脚于岸边低洼之处。灰墙黑瓦,类似四合院,为侗族特色民居。外面高墙环绕,防火防盗,内面木质房舍,冬暖夏凉,通常为达官富商们的居所。中有小天井,阳光来过,雨水来过,只有太平缸仍在守护这方小天地。楼顶建有晒台,年年岁岁有女子在此望夫归。</h3> <h3>南门口有家不起眼的小店,叫古城鸭蛋面,名声在外。门面虽破破烂烂的,黔城的人都开车过来吃,住在古城里,更应该一试才不会留下遗憾。</h3> <h3>古城不适合走马观花,因为眼里看到的都是仿古风格的新建筑。慢慢找寻静静倾听,才能追踪灰墙内的历史,探秘旧门后的逸事,品味苔藓上的兴衰。南正街、中正门、钟鼓楼,目及处,手扶边,拐角里,古建筑就在那里,不经意就错过了。</h3> <h3>节孝祠,本为表彰妇女之节孝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重修于光绪十七年。它的出名却是因为做了戴笠的临时寓所。戴笠来到黔阳为军统培养骨干,办特训班,曾居节孝祠左厢房。</h3> <h3>寒雨连江夜入吴</h3><h3>平明送客楚山孤</h3><h3>洛阳亲友如相问</h3><h3>一片冰心在玉壶</h3><h3>__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h3> <h3>“诗家天子"王昌龄被贬为龙标(今洪江市黔城镇)尉,修芙蓉楼,做宴请宾客、吟诗作赋之用。龙标是蛮夷之地,诗人觉得挺委曲,故人离去,楚山也孤独,玉壶冰心送给亲友。其实诗人过得还是挺适意的,“苗女乞诗"、“苗女听歌"、“佳句退兵”的传说早已深入百姓之心。借龙标公之名,芙蓉楼拿下“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美誉。</h3> <h3>离黔阳古城25公里,有个洪江区,原老洪江市,洪江古商城就座落在这里。外地人常被老洪江市、新洪江市、洪江区、黔城弄的头大。从黔城到洪江区一路青山绿水,翠竹摇风,赏心悦目。洪江古商城的名气、面积都比黔阳古城大很多,它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据专家考证,洪江古商城现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商号、寺院、钱庄、镖局、烟馆、青楼、作坊等380多处。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h3> <h3>洪江曾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烟火万家,商贾骈集,历久不衰。踩着青石板,穿行“七冲八巷九条街”,穿越明清,回到民国,寻找你的前世今生。</h3> <h3>古城内平直之路称为“街”,沿山沟而建的称为“冲",街和冲之间的小路为“巷”,古城俗有“七冲八巷九条街"之说,很容易迷路。走进小巷,两壁高墙斑驳,青石板街道蜿蜒至深处,静静感受古城曾经的繁华。</h3> <h3>曾经的店铺多达上千家,真正能称之为“儒商”的并不算多,徐复隆算是一位。徐复隆是清同治年间人,崇尚“外圆内方”,体现商人“有进有退,有方有圆,有亏有盈,诚信待人,诚实处事”的经商操守。</h3> <h3>"吃亏是福",民国时期郑煊将郑板桥手迹拓印于墙壁上,以此警醒,作为经商做人的信条。聆听一下板桥先生的教诲于世人会有一些启迪。</h3> <h3>同华昌布庄,建于清道光年间,主要经营丝绸、布匹。大姑娘、小媳妇们看见这些经水路运输而来的舶来品,一定是满目艳羡之情。</h3> <h3>潘存德堂是潘蓉庭先生的旧宅,是洪江"四老"之一,他是有名的慈善家,德高望重。宅内有两件镇店之宝,是当年进献给康熙皇帝的宝物,一件为雕工精美的鱼龙变化太平缸,一件为有洪福齐天之意的“福"字。</h3> <h3>天钧戏院,主要上演京剧,当时在洪江的京戏班闻名黔东南,有享誉三湘的猴王陈俊伦、刀马旦云丽霞,他们在这里的演出经久不衰。。看戏的日子愉快而悠长,依稀可见当年人们快乐的光景。</h3> <h3>当年小姐们抛绣球择夫婿的过桥。</h3> <h3>汛把总署属清朝绿营军制,正规军事组织。主要职责是镇戍地方,亦担当维护当地治安,地方政府差役的职责。讯防兵实行募兵制,一般招募世家兵籍的弟子,入伍后即终身服役。四周刻有六句为官之道:"对天勿欺,罔谈彼短;待人以恕,勿矜己大可;不局不卑,居仁由义"。意为官为人要谨言慎行,仁义为本。</h3> <h3>洪江曾有23家钱庄,盛丰钱庄为最大。盛丰钱庄是浙江复兴银行的前身。钱庄内有地上、地下2个金库,设计十分隐散。</h3> <h3>厘金局,又叫“厘捐”或“厘金税",清政府所设,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洪江商贾云集,税源充足,因而在此地设局。</h3> <h3>据悉,洪江报馆由湘西王陈渠珍于民国十四年创办,陈列了大量早期报纸。当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仅报馆业就先后发展到了十八家之多。</h3> <h3>洪江是鸦片的集散地,烟馆自然不少。福兴昌烟馆座落于余家冲,旧时也叫“烟花柳巷一条冲”,很是繁华热闹,如今已是颓唐剥脱,破旧残缺,苔藓漫生。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鸦片的罪恶史已彻底结束,福兴昌高级烟馆终随岁月流逝沉寂。</h3> <h3>青楼是商人寻欢作乐的一个新的产业,古时候,商业发达的地方,青楼也必然发达。荷风院门前刻有一副对联:“迎送远近通达道,进退迟速逝逍遥”,不仅生动刻画了青楼女子迎来送往的生活画面,还反映了古商城里客商来来往往的繁荣景象。</h3> <h3>当时洪江商人运输货物途径,除水路外,还有许多货物靠人力挑运。匪患众多,防不胜防,商人只有请镖局护送。忠义镖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在窨子屋群中卓尔不群,虽屋低墙矮,院深庭浅,却纵揽江湖,享誉在外,成就了一番古商城镖局奇迹及江湖风范。忠义镖局服务洪江263年之久,自行解散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江湖上留下不少传说。</h3> <h3>洪江古商城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桐油是其主命脉,曾被称“洪油”。桐油不仅是民用物资,也是战略物资,从清朝到民国,洪江油号生意火爆。当时最大的油号有徐荣昌、杨恒源等八家。1939年,八大油号老板被一桩莫须有的罪名关押,几经折腾,一厥不起,从此洪江古商城由盛而衰,归于沉寂。一宗莫须有的罪名衰败了一座城,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h3> <h3>1、2、3、4、5、6,第六块青石板,试试回音壁的效果。</h3> <h3>岁月悠悠,尘世繁杂。一分凋零,一分梦幻。往事俱如云烟,随汤汤沅水一去不复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