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襄渝铁路的一组老照片

55二连(李进京)

<h1>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br>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这段关于上山下乡的指示。从此,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遍及各城镇的每一个角落。全国有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r>陕西省的25800名初中毕业生,于1970年8月和1971年3月组成141个连队,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种特殊形式,分批参建襄渝铁路建设,配属铁道兵一师、二师、十师、十一师各个中队施工,修隧道、筑桥墩、备砂石料,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战,完成了省政府交给的光荣任务,是2000万知识青年大军中绝无仅有的一个光荣集体!</h1> <h1>5851部队学生14连的战友在汉江边的沙滩上备砂石料。无论酷暑寒冬,为保证施工的需要,从不叫苦叫累。</h1> <h1>5853部队学生19连的女学生在花园沟大桥桥墩的施工中,从开挖基坑到浇筑桥墩,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h1> <h1>5853部队学生19连的女学兵在桥墩的钢架上留下了倩影。</h1> <h1>5852部队学生6连的战友们,打隧道、筑桥墩,为襄渝铁路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h1> <h1>5847部队学生八连的女学兵,在蜀河隧道施工中,担任各项辅助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h1> <h1>5761部队直属中队的11、12中队配属六个女学兵连和一个男学兵连,她(他)们担负着安康火车站的施工任务,在部队首长的关怀和军代表的带领下,把荒山坡建成了宽阔平坦的火车站。</h1> <h1>5851部队学生16连的战友们以男子汉的气魄打炮眼、装炸药、爆破、出渣、打拱、打边墙,奋战在槐树沟隧道。</h1> <h1>(5807部队学生九连的战友在修公路)<br>1970年8月,学生连到达施工工地时,没有道路,没有房子、没有电力、没有蔬菜和副食,在铁道兵部队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为施工创造各种条件。</h1> <h1>(5808部队学生十四连在沙滩备砂石料)<br>在当时,襄渝铁路施工条件差、任务重,每一个铁道兵指战员、学兵、民兵都全身心投入到施工中去,学兵连以精干、吃苦耐劳、敢打硬仗的作风赢得了铁道兵、民兵和各级首长的高度评价。</h1> <h1>学生连的学生们,没有军人的生活和政治待遇,因工牺牲墓碑上刻以同志,每月28元的工资比民兵中的普工还少10元钱。但是,学兵面前无困难,生活费少,自己种菜养猪,改善生活,施工条件差,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苦干加巧干,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h1> <h1>(5808部队学生十三连的战友在自己亲手修建的桥墩前留念)</h1><h1>襄渝线陕西段的大多数隧道、桥梁、车站、涵洞都留下了三线学兵连战友的汗水、血水甚至生命。</h1> <h1>(5852部队学生11连战友合影)<br>十六、七岁的少年们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建设的重担,用顽强的意志和巨大的付出,获得了一个个荣誉和奖励。</h1> <h1>隧道施工,充满了危险和隐患,塌方、地下水和意外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施工期间119名学兵不幸遇难,安葬在秦巴山中、铁路沿线。</h1> <h1>简单的施工设备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这些清一色的少年们炼就了一种无所畏惧的作风,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创造了许多施工的新记录。</h1> <h1>(5761部队16中队学生一连的战友在西安转运站)。141个学生兵连中有六个学兵连担任物资转运站的各项工作,装卸、转运各种施工物资。他们急工程之所急,物资一到站立刻开始工作,无论是晴天雨天、寒冬酷暑、年节假日,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h1> <h1>(5855部队学生六连八班的战友在加工钢筋)</h1><h1>学兵连的战友聪明好学,不但能承担各种简单的辅助工作,像风枪手、爆破手、电工、各种机械的操作都能很快适应,并能熟练操作、保障施工的正常进行。</h1> <h1>(5852部队学生22连的连长和学兵在施工中)<br>每个学兵连由地方干部担任连长、指导员、司务长,并且配有军代表,负责日常管理。各连都建立了党支部、团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党、团组织。</h1> <h1><font color="#010101">在5851部队承担的西沟梁隧道施工队伍中,5851部队学兵十三连,以敢打硬仗著称,他们在西沟梁隧道斜井施工中,排除了各种困难,革命加拼命,终于在1972年4月30日24时114米长的斜井提前一个月,打到了预定位置。在全团召开的庆功大会上,团长用亢奋的腔调宣读了铁道兵总部的贺电。风枪班被荣记集体三等功。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在全长3681米的岚河口隧道施工中,5852部队学兵20连的学兵用超人的毅力和聪明的智慧,克服了许多前所未闻的困难,仅在1971年就取得了七战七捷的优异成绩。 &nbsp;</font></h1><h1><font color="#010101">5852部队学兵十五连,是隧道施工的机械连,在隧道中承担着电力、通风、运输车辆驾驶、维修等工作,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把整个机械使用效率提高了三倍,有三位学兵在施工中牺牲。 &nbsp;</font></h1><h1><font color="#010101">月河隧道是5853部队施工的重要地段。5853部队学兵五连掘进1800米,占整个月河隧道下导坑工程量的60%。5853部队学兵六连,虽然进场晚,仍以月掘进200米的成绩,创造了全中队最高纪录。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5847部队学兵十二连,在沙沟隧道的掘进中创造了月成洞50.8米的全线最高纪录,获得集体三等功八项,个人三等功20项,营嘉奖40项。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5809部队学兵十七连,不但在隧道施工中屡建战功,还在三个月内提前完成了铁路大桥桥墩的修建任务。</font></h1> <h1>在由近5000名女学兵组成的26个连队中,她们发挥顽强的拼搏精神,无论是在露天的江边备砂石料、筛沙、装车等,还是进隧道施工,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br>&nbsp;5853部队学兵十八连,多次请愿终于被批准进入月河大桥工地,从挖桥墩基础开始,她们轮流坚持在工地,浇筑桥墩、架钢梁,在七十米的高空的钢梁上除锈、刷漆,被称为“襄渝线上的女桥工”。她们的事迹被《安康日报》、《陕西日报》、《解放军报》进行了报道。 <br>5847学兵二十六连的女学兵,不怕苦、不怕累,在沙沟大桥工地日夜奋战,钢筋班荣立荣立集体三等功。 &nbsp;<br>进入隧道施工。是女学兵连最大的愿望。经过争取,5808学兵十四连、5810部队学兵二十连、5853部队学兵十七连、5853部队学兵十八连、0247部队学兵82连、5847部队学兵八连进入隧道施工,肖梅英是唯一一个在隧道施工中不幸牺牲的女学兵。</h1> <h1>在襄渝铁路施工中有119名学兵不幸遇难,长眠在襄渝铁路沿线,他们的英灵与巴山汉水共存。</h1> <h1>两年多来,141个学生连共发展共产党员320名,占总人数的1.3%,发展共青团员9093名,占总人数的36.4%,立功受奖的13207名,占总人数的53%。</h1><h1>1972年底,有200余名学兵参军;1973年4~7月有1000余名学兵被选拔为国家干部。</h1> <h1>  著名作家陈忠实在《魂系襄渝线》序言《踏过泥泞》节选<br> 在那场以摧毁和破坏为特征的劫难中,三线学兵连的中学生们却成就了一桩建设的伟业。襄渝铁路铺摆在秦岭巴山汉水之间,20年来火车日夜呼啸穿梭往来,这是写在陕西大地上的长卷诗篇。面对过去面对今天面对将来,那些当年学兵连的中学生们,都会是一种安慰一种自豪一种自信。即: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劫难的岁月,他们选择里了建设,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以至生命,义无反顾地踏过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泥泞,心灵是一种慰籍;面对儿女以至孙儿都可以心安理得地说,在那个以破坏和摧毁为特征的年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选择了建设。</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