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风花雪夜(一) 南极 :远行,直到世界尽头

云中兔

<h3>  萌生去南极的想法蛰伏已久,2010年一档《远方的家》电视节目,介绍世界的尽头-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人员定居的大陆。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看完节目后,热爱旅行的我觉得去南北极并非想象中那样遥不可及,我跟女儿说,等你大学毕业了,妈妈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环游世界,去南北极旅行,去南极看企鹅、冰川,去北极邂逅北极光! </h3> <h3>  2018年元月27日合肥暴雪,我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开启了南极之旅。这次一个人的跨国自由行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自我完善。元月28日下午4.30由上海浦东机场搭乘美联航班前往纽约,经纽约转机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这段旅程全程飞行近30个小时,阿根廷当地时间元月29日10.50分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当晚入住725酒店。到达当天下午游览了科隆大剧院、五月广场(整体在修缮状态)。元月30日阿根廷农庄观光游,晚间品尝阿根廷特色牛排并欣赏探戈舞会。这次南极之行的主要驿站为海上三岛、伊瓜苏瀑布、萨尔塔。</h3> <h3>航海起点 - - 世界尽头乌斯怀亚 </h3> <h3>  元月31日早晨搭乘阿根廷国内航班由布宜诺斯艾利斯抵达乌斯环亚。南美小城乌斯怀亚也称世界尽头,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这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依山面海而建,街道不宽但十分干净。街边全是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那种属于白雪公主的可爱小木屋,清冷的空气和略带白雪的山峰(元月是南极的夏季,所以没有白雪皑皑的场景),恍然已经感受到了南极的气息。在乌斯怀亚小城逗留了一天半,游览了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公园(火地岛国家公园)、阿根廷3号公路、世界尽头的邮局及世界最南端的淡水湖等。</h3> <h3>起航</h3> <h3>  2月2日下午4点,乌斯怀亚港口码头开始登船,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南极之旅,用20天的短暂时光去领略南极史上探险者英雄主义的情怀。这次南极之行,我乘坐的是荷兰Oceanwide Expedtitions极地旅游公司“Ortelius”号科考船, 1989年波兰制造,是专门为俄罗斯科学院所造的科考船,“Ortelius”号科考船船长、大副及所有的船员均为经验丰富的俄罗斯海员,船上探险队员来自法国、英国、奥地利、美国等不同的国家。一早我们就将行李送到指定地点,旅游公司将行李贴上房间标签,船员会将行李送至房间。</h3> <h3>离港前安全演练 - - - 这是一次简单的安全教育活动过程,告知紧急情况下的处理程序以及救生衣的穿戴要求。</h3> <h3>  傍晚,科考船载着我们这些追梦的勇士们踏着夕阳启程出发!在西风中信天翁albatrosses, 暴风鹱storm petrels, 大海鸥shearwaters, 潜水海燕diving petrel等追随着我们的航船盘旋前行。</h3> <h3>这次南极之旅的三个重要地区: 福克兰群岛——位于阿根廷东南部海洋的福克兰群岛,是地球上最大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岛上栖息着大约65种不同种类的鸟,包括黑眉信天翁、福克兰鷚、游隼和条纹长脚鹰等。同时,福克兰群岛也是数百万企鹅的繁殖地,其中数量最多的品种有跳岩企鹅、麦哲伦企鹅和巴布亚企鹅,还有少数的王企鹅和马卡罗尼企鹅。海豚和鼠海豚极为普遍,南海狮和象海豹也很多。 南乔治亚岛——地球最美丽的地方,被称为“南极野生动物的天堂”。它有许多超过7000英尺的高山与雄壮的冰河,同时还有着深绿色的草地与深邃的峡湾和海滩。岛屿海洋生物丰富,有多种企鹅和海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栖息数量极大的王企鹅,在这里,您会看到数量众多的象海豹和王企鹅和谐共处。南极半岛——让人惊艳的南极半岛是南美洲对岸的西南极洲上的一个半岛,为南极洲唯一的一个在南极圈外的领土。在这片南极大陆最大的半岛上,我们将登陆拉克罗港,到处都是泛白的鲸鱼骨骼,这里是早期捕鲸人的停泊之地;继续向前,在传说中的天堂湾,近距离观赏南极半岛的浮冰和冰山,亦有高出海平面数十米的“水立方”;航程中,座头鲸与海豹在海面掀起惊心动魄的追击战。 </h3> <h3>  船上的生活枯燥而又丰富多彩,枯燥的是没有通信信号,没有网络恍若与世隔绝一般,丰富的是船上有各类讲座介绍南极概况以及各类物种特性、观看探险历史影片、各位摄影爱好者的佳作欣赏以及探险队员们为游客精心制作的生活及登陆活动的视频,还不断有广播通知大家去甲板上观看奇观。我这次特意挑选了游客以老外为主的探险船,全程英语,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每天听着纯正的英语讲座,虽然听的似懂非懂但感觉非常享受。上船的第一天早晨通知开会讲解登陆时上冲锋艇的要点,所有人员必须参加,我在船顶上的一个角落里正聚精会神的拍鸟呢,根本没有听到广播,让探险队员满船的找我,终于在角落里把我找到了,哈哈,闹出笑话的同时也是一次美好的回忆。18天的航海生活身体状况基本是平稳的。德雷克海峡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是我们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我们这次航行路线回程才经过这里。进入德雷克海峡第一天早晨起床感觉不一样了,船体摇晃的厉害,人感觉像在飘荡一样,脚基本无法落地,走路像在走太空步(真正领略了一次什么叫太空步)。早餐后感觉更强烈头晕想吐,赶紧回到房间背靠着衣柜坐在地下,我想坐低一点感觉会好点,就这样艰难的熬过了第一天。第二天船仍然是这么剧烈的摇摆着,早晨在船头演讲厅听讲座,只坐了10分钟就坚持不住了回到房间吐得一塌糊涂,昏睡了一整天,探险队长安排队友来慰问我,倍感温暖。</h3> <h3>登陆 -- 南极航海行程中登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登陆就是登陆岛屿,有机会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个大陆和周围的海域,了解这里的物理、化学、生物活动,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为了加强保护南极,避免细菌物种的带入破坏南极的生态环境,因此每次登陆前必须对随身穿戴的衣裤、背包等物件进行吸尘清洁,并用消毒液清洗鞋底等。 登陆活动由各位探险队员带领大家坐冲锋艇登陆,程序复杂惊险,风浪大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h3> <h3>第一次登陆,非常激动与期待</h3> <h3>登陆纪实篇</h3> <h3>企鹅宝贝</h3> <h3>  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它很可能是在南极洲还未穿上冰甲之前,就已经在南极安家落户。南极虽然酷寒难当,但企鹅经过数千万年暴风雪的磨炼,全身的羽毛已变成重叠、密接的鳞片状。这种特殊的羽衣,不但海水难以浸透,就是气温在零下近百摄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温的防线。南极陆地多,海面宽,丰富的海洋浮游生物成了企鹅充沛的食物来源。企鹅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著地);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绝热。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这次近距离看到的企鹅品种有王企鹅、金图企鹅、麦哲伦企鹅、花花公子企鹅、阿德利企鹅、玳瑁企鹅、跳岩企鹅等。</h3> <h3>2018年春节与企鹅共度</h3> <h3>飞翔的南极精灵</h3> <h3>南极至今为止一共发现了36种海鸟在南极地区哺育后代,其中主要是企鹅、信天翁和海燕。这些鸟大部分终生生活在南极地区,也有一些鸟类每年要迁移到北半球遥远的地方。<br>  南极地区海洋飞鸟的种类稀少,但数量却相当可观,约有6500万只,其中南极的信天翁类约有3900万只;海燕有19种,约1100万只。如果加上企鹅,海鸟总数更是多得惊人,约1.78亿只。拍鸟可是个技术活,除了需要一个好镜头还要有高超的拍摄技术,我费了老牛的劲才拍出几张稍微能看的片子。鸟的品种多,直到离开也没认识几种鸟。<br>  </h3> <h3>形态萌呆的海豹</h3> <h3>  海豹是对鳍足亚目种海豹科动物的统称,这是一类身体成纺锤体型、四肢特化成鳍状的哺乳动物,海豹的头圆颈短,没有外耳廓,因为它们的脸部长的像猫从而得名海豹,以区别鳍足亚目其他两个科(海狮科、海象科)的动物。它们高度适应海洋中的生活,多数时间在海洋里活动,遍布整个海域,以南极沿岸数量最多。常见的有斑海豹、港海豹、冠海豹等。</h3> <h3>南极冰川</h3> <h3> 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39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冰川有花纹冰山和蓝冰。花纹冰山颜色鲜艳,上面有奇特的大理石花纹,约50米长,9米高,有的像涂了果酱的汉堡,有的像小时候买的糖果。有人认为条纹形成是因为多年来冰压缩比率不同造成的,而有些科学家认为,是冰川中的矿石渣所致。蓝冰是液态水的时候,由于吸收了红光和黄光,所以反射了蓝光。冰的吸收光谱和液体的吸收光谱类似,除了氢连接引起了所有峰值转向低能量----颜色变绿。这一效应由于冰的散射而放大,散射导致了光线沿曲折路径传播,因此产生了更多的吸收,形成了奇特的光谱效应。冰山是一块大若山川的冰,脱离了冰川或冰架,在海洋里自由漂流,冰山高可达数十米,长可达一二百米,形状多样,造型各异,堪称人间奇观。</h3> <p>观鲸…南极观鲸现已成了一种奢望,因为人类的大量捕杀造成数量锐减。鲸分为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鲸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包含了大约98种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动物。鲸鱼体积庞大,行走在海域像一只浅露水面的潜水艇,每一次呼吸吐出的气息就像蒸汽式火车一般。大家坐在冲锋艇上紧紧的追随着它,随时准备捕捉到它那精彩的一跃,可惜跟了几个小时也未能如愿。</p><p><br></p><p><br></p> <h3>美丽的南极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