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印象

水哥

<h3>  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h3><div> 石泉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县素有“秦巴山水、石泉十美”之称;是西部第一蚕桑产业大县,被誉为“丝路之源、金蚕之乡”;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在石泉县修炼授徒,又称鬼谷子故里。 </div> <h1><b><font color="#167efb">第一天</font></b></h1><h3><b>🍂后柳古镇</b></h3> <h3>早晨七点出发,中午11点到达石泉县,入住珍珠泉大酒店。随后沿着汉江赶往中坝大峡谷方向,先去后柳古镇。</h3> <h3><font color="#010101">后柳镇即后柳水乡,位于石泉县南部,从县城顺汉江而下20公里处,交通便利,素有汉江水码头之称。南下20公里至燕子洞景区,往西10公里可至中坝大峡谷景区。镇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资源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font><br></h3> <h3>坑坑馍(鼓气馍)</h3> <h3>尽头是汉江。</h3> <h3>汉江码头处。</h3> <h3>汉江。</h3> <h3>后柳镇码头。</h3> <h3>后柳镇码头处,天鹅湖。</h3><h3>虽说石泉县属于陕西省,这里距离四川近些,因此这里人的口音听上去像四川话。</h3> <h3>走出后柳古镇。</h3> <h3><b>🍂中坝大峡谷</b></h3><h3>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境内的汉江南侧,距县城20公里。该景区是近期发现的原生态自然风光旅游项目。峡谷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清、灵、野、神、险、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h3><h3><br></h3> <h3>我们是乘车到达大峡谷的上游,然后往下走,这样走下坡路不累,这是上游景区一进门就是一堆熊猫🐻。</h3> <h3>石泉,不知道是不是石泉的来历。</h3> <h3>感觉这张照片很有意境。</h3> <h3>这是景区下游接近出口处的小瀑布群。</h3> <h3>结束今天的行程,五点开始返程,回酒店,吃汉江烤鱼。</h3> <h3><b>🍂汉江河畔</b></h3> <h3>到宾馆安顿下行李冲澡后到汉江两边游览一下,然后浏览一下石泉古街,吃汉江烤鱼。</h3><h3>宾馆就在江岸不远,走上几分钟就到了。傍晚江边的游人挺多的,络绎不绝,晚霞中的汉江也显得格外美丽。可以看出,石泉把汉江两岸打造的不错,景色怡人,是休闲游乐的好场所。</h3> <h3><b>🍂夜游古街</b></h3><h3><b>  </b>石泉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主要活动在汉江沿岸,被历史学家划为“仰韶文化”区域。石泉夏属梁州,商周属庸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属楚国、巴国和秦国,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晋代后,几度易名为长乐县、永乐县,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因县城石隙多泉,其水清冽,径流不息,改名石泉至今。县城拥有陕南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如今,东西城门修复如旧,青石铺就的古街上商铺林立,矗立千年的禹王宫和江西会馆风韵犹存;窄长幽深的小巷,古色古香的城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和青砖黛瓦的四合院,焕发着昔日的容光。</h3> <h3>走完了江岸,夜幕降临,我们一行人顺着石梯登上岸边的街道。而石泉古街就在江边的街道上,夜色下的古街披上了斑斓绚丽的彩妆,千年的街道投射出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现代的繁华。</h3> <h3>游人如织的古街。</h3> <h3>初上夜色,五彩斑斓。</h3> <h3>店铺林立延绵。</h3> <h3>古街东门。</h3> <h3>古街西门。</h3> <h3>回到宾馆,美好的一天结束。</h3><h3>石泉,晚安。</h3> <h1><b><font color="#167efb">第二天</font></b></h1><h3><b>🍂雁山瀑布</b></h3><h3>汉江雁山生态瀑布位于安康石泉县喜河境内,毗邻汉江,紧靠541国道(距汉江和541国道仅300米),是汉水流域最精致纯粹的自然立体景观。精致的风景,原始的自然风貌,数个瀑布点缀其中,菖蒲布满河道,花香漫山谷,栈道在悬崖峭壁上蜿蜒,难怪许多游客游览完后直呼“太漂亮了”,“不虚此行”,“是我见过的陕西最漂亮的山岳型景区”……</h3> <h1><b style="font-size: 16px;">🍂熨斗古镇</b></h1><div>  熨斗镇位于石泉县城汉江以南50公里,与汉阴县、西乡县、镇巴县相邻,被誉为“鸡鸣四县之地”,古时为川楚商道上的重要集镇。</div><div><br></div><div>  熨斗镇名称历经多次变迁:据记载,清嘉庆23年前该镇名为永兴场;道光年间当地遍布60多架筒车,浇灌着两千多亩良田,该地由此更名为筒车坝;道光23年不幸遭遇洪水,大部分筒车被毁,筒车坝名不副实了,又改名熨斗镇。其由来是,当地有个构家坝,有水田百余亩,其地形酷似烫衣服的熨斗,故以此得名熨斗镇。</div><div><br></div><div>  熨斗镇是石泉县历史上有名的古镇之一,四十分钟就可抵达西乡县的高川,大半天便可出陕入川。据祖居熨斗镇的老人们讲:解放前在镇下街头立有一个闸子门,门额-“川楚通道”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落款为道光二十年。明清时期每逢集日,熨斗街上川陕客商云集,商贸兴隆,古戏楼上演的汉剧韵味悠长。当年熨斗街上有十多家百年老字号,如:源茂盛,天成祥,天成福,天成和,义顺和,金盛堂,义顺鑫,德懋鸿,昆泰丰,长兴久,荣寿堂等。这些老字号大多是药铺和旅店,生意十分红火。据70多岁的吴明森老人讲,他家祖上是开旅店的,小时候他就记得每晚至少有十多个马帮在他家住宿,旅客中有四川客商也有汉中地区的客商。当时有一种民谣叫“白龙下川,黄龙入陕”。白龙指棉花,黄龙指黄表纸。也就是说通过熨斗镇将陕西的棉花运往四川,将四川的黄表纸和食盐运入陕西,由此可见熨斗镇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商旅要道。距熨斗镇15公里的喜河镇(现名称),因位于汉江边,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早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就在此设立魏宁县,古有“小汉口”之称。早年,川陕的客商赶着马帮将货物通过熨斗镇运到喜河码头,再装船走水路运抵汉口,同时马帮又将从船上卸下的货物运回四川以及汉中的西乡,镇巴,洋县等地。</div><div><br></div><div>  解放后,随着公路交通的日益发展,繁华了千百年的川楚古道沉寂了下来。现在来到熨斗镇,千年古镇的风貌仍依稀可见:青石板街,木板门面,古戏楼,关帝庙,以及通往汉中、四川的古商道,这些都已成为见证熨斗古镇兴衰历史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随着燕子洞景区的对外开放,熨斗古镇也将向游客展现其古朴沧桑的风韵,让人们从中品味、追寻曾经的喧闹与繁华。</div> <h3>一进村头就是这样一个门楼,进去后发现古街还在打造中,没有什么看点,游客很少,也没有什么店铺,就是有这是门可落雀。</h3> <h3>古街的入口</h3> <h3>坑坑馍,古街上有好几家小作坊,也不会,2元一个,有咸的和甜的,我买了几个。</h3> <h3>是用炉子烤得,这是刚刚出锅的,坑坑馍的味道还行,属于地方特色饮食。</h3> <h3><b>🍂燕翔洞天</b></h3><h3>燕翔洞在石泉东南的熨斗镇,燕翔洞位于富水河上游河岸的陡峭悬崖下,是一个寒武系古生石灰岩溶洞群,生成距今已有数亿年的历史。据考证,燕翔溶洞实际长度应在10公里左右,是西北乃至国内保护最为完好,洞内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落。洞中钟乳石千形百态,悬天连地,形象奇特,倒映在水中,景象万千,构成一座美丽的岩宫石府。其中九寨风情、黄土高坡、西子湖畔、太白听瀑、蓬莱仙阁等景观更是气势磅礴、美妙绝伦。</h3><div>被誉为西北第一洞的燕翔洞,不仅洞内奇石令人叹为观止,洞内还发现了动植物奇观,一般情况下,溶洞深处因为没有光源,植物无法生长,因此洞内是没有植物的。但在燕翔洞数百米深处竟长出了绿色植物,有的植物高达数十公分,成为燕翔洞内的又一奇观。</div><h3><br></h3> <h3>景区大门</h3> <h3>沿河走上大约2公里才能到达燕翔洞,沿河的一路风景也不错。</h3> <h3>燕翔洞的入口在半山腰上。</h3> <h3>也就是一个溶洞,类似的溶洞很多,个人觉得看与不看都行,80元的门前有点小贵。</h3> <h3>走出溶洞大概是下午四点多了,驱车返程,路过石泉县,在“三友食府”吃饭,然后打道回府,晚上十点多到家,旅程结束。</h3><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font color="#808080">【后记】2018年4月30至5月1日,利用五一小长假,刘教授夫妇、罗教授夫妇等我们三家六人两车自驾去陕西石泉县旅游,历时2天,主要浏览了中坝大峡谷、石泉老街、雁山瀑布、熨斗古镇、燕翔洞等景点。一路美景尽收眼底,一路欢笑形色入心。</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