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油菜花引出的一次任性江苏之旅

菡萏

<h3>去兴化看水上油菜是近几年的一个念想,于是刚从西藏归来,稍加休整便踏上旅途。</h3><div>车驰,路旁景色一掠而过。未到景区,结合资料中图片,脑海中已有了水上花田的大致模样。屋在水中,水环房舍。江南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有屋就有水,有水就有船和桥,当然田垛也被水环绕。泰州的水包皮类的标志语还应包括水围屋吧。每年枯水期,当地人就将低洼地区水中泥土挖上来,堆积到较高的地方,造成一块块水中小岛式的垛田。从空中俯瞰,千百垛田好似浮于水中,乘船穿行于花垛田中,纵横交错的水道会让你丢了方向,迷醉其中,感觉奇特。还是来得有些迟了,据说清明前后,是油菜花正盛的时候,我眼前的油菜花垛,已经到了末期,鲜黄的花朵成了配角,豆荚都开始成形。不过远望黄绿相间的天然图案也是蛮漂亮的。沿着栈桥、小道在田里行走,人只露出上半身,时不时的还要过个小木桥,此时人又像漂在了油菜花海里。花道上时有散落的花朵,似迫不及待的想讨观花人欢心。一百元套票中包含了船票,进了园坐不坐随你了。不过坐船赏花,浆划船行花画移,感受绝对和田边地头观花不一样。尽管步行也可抵达所要去之处,风撩面体发寒,仍坚持尝试了一段坐船赏花。虽然更多的时候窝在船舱,闭目听船桨划水之声,睁眼观水垛油菜花黄,任凭舱外风呼呼,心境怡然。</div><div>听船工说,这一块块的水垛田皆属个人,在上级的组织号召下统一栽植,春开油菜花,秋绽黄金菊,一春一秋的旅游收入已经远大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收益了。据说油菜花和菊花,怒放的时候,可以闻到花香。</div> <h3>这几个字绝对吸睛</h3> <h3>跟着我的镜头,坐上游船,听着小曲。最后再欣赏一下水上油菜花吧。</h3> <h3>距兴化千垛油菜花海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有个称之“李中水上森林”的地方,是否和水上花田有异曲同工之处呢,一定要探个究竟。</h3><div>资料上说,水上森林是当地群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利用荒滩资源开发出来的,当年栽种的10万余株水杉、池杉等树木长大长高后,便成了今天水上森林的模样。果不其然,入园后很快就被其势震倒了。成排成列的树木生长在水中,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静处的水面似平镜,涟漪的波纹似曲乐。伸向森林远方的栈道,低低的卧在水面上,人行其上如水上行走之般。</div><div>在林中水道里乘船穿行,只闻船工划浆的汨汩水声。垂目细思,树梢间鸟儿们竞鸣,“静”得你能听到自己气息血液的流动,颇能怡心养性。</div><div><br></div> <h3>乘船体验水中森林之奇特,有妙不可言之感。</h3> <h3>船行画卷展,鸟鸣林木幽。听潺潺流水,看水中倒影,抬头举目,那鸟儿的巢窝似一个个的灯笼悬于枝间,这儿真是鸟儿的天堂。</h3> <h3>下船返回时迷失了方向,真像前面的“森林迷宫”,一直到最终出园也没搞清究竟是在哪儿晕糊了方向。</h3> <h3>想起“迷雾森林”之谜,绕一圈急切切赶到,坐茅棚下有些气促地正拾掇相机,树林草地花丛间白雾突起,一会儿就好像身处仙境中,水雾弥漫洇渲了整片林子。这人造的水潺潺雾蒙蒙,只让你欣喜一会儿,便又突然恢复了寻常,来匆匆去匆匆,“仙”雾散尽花木依旧人怅然。标牌上有“仙境”呈现的准确时间,按时到即可体验神奇。</h3> <h3><font color="#010101">栈道两旁的树木,似在迎宾的仪仗队员,个个挺拔直立,飒飒英姿,目视你从它们身前走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鸟鸣啾啾,甚是悦耳,偶尔还会从空中给你送上“礼物”。</font></h3> <h3>情况不妙,中弹了!</h3> <h3>瞧瞧,子弹够密集的吧。</h3> <h3>这座亭桥来回走了几遍。到了这里,才知道兴化是象棋之乡、小说之乡。并“认识”了几位兴化名人:有号称东方黑格尔的古人刘熙载,《推拿》《青衣》的作者毕飞宇,还有喜竹画竹的郑板桥。</h3> <h3>这一片的树林,绿得浓郁,春意盎然,一扫我来不逢时的黄色油菜花之憾。</h3> <h3>早上离开泰州古城时,先咥了泰州必吃小吃:鱼汤面、拌干丝及二十元一只的极鲜蟹黄大包,能清晰的看见蟹黄蟹肉。</h3> <h3>再去梅园了解一下戏剧大师梅兰芳</h3> <h3>原本还想在乔园倘佯一番,可除大门外道路旁停有几辆大巴外,绕了大半圈,也没见到正规的停车场。非我地盘非我车,终究没敢停车,失了园中一窥的机会。听说似苏州园林又不如其,便少了许多的遗憾。</h3> <h3><font color="#010101">郑板桥是兴化人,他最终的故居是一处极小超简陋的院子,黑黢黢地也没见什么展品,若不是隔壁院子的花园开放,三五分钟便可转个遍。如画家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郑板桥若知当今他的作品堪为珍宝,会不会赊未来账过当时好光景?!板桥博物馆闭馆,少了目睹真迹的机会。</font></h3> <h3>这板桥的旧屋和春光明媚的邻居花园相依,越发衬托出其晚年的寂寥。</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晚了,兴化的另一古名人,水浒众好汉之父施耐庵的故居没有去,略感遗憾。泰州是胡锦涛的老家,可硬是没看见胡宅胡府胡故居的牌子。</font></h3> <h3>欲品溱潼八仙、烩杂鱼,饭店的工作人员见我一人,偏偏不予,翻遍菜单,只寻见溱潼双仙,在她们的不解中,执意又要了个河虾炒韭菜。几天没吃绿色蔬菜了,权当补充维生素。对了,前几天忘了吃维生素药片,天天馄饨、灌汤包,嘴角上竟起了泡。双仙的确鲜美,口颊生津;河虾鲜脆嫩,欲罢不能。奈韮菜顽缠咀嚼难融,故最终留了满盘的绿色,失了维生素还遭服务员白眼。</h3> <h3>宿距溱潼古镇七百米处,便次日参观方便。早餐终于吃了一碗纯正的鱼汤面,较之遍地是面的老陕,就当是尝了个鲜。</h3> <h3><br></h3><div>天早早地亮了,阴沉沉的,穿新镇,以为就是如此时,看见了古镇的牌楼。门票近百包含八个可以入内参观的老房子,还是一付去不去由你的作派。心想不必全部走完且路不熟,随性逛至哪儿便是。见一门大敞,入被喝令买票。询可否单买此处,遭否,气不平遂放弃。街巷中随意行走,竟走上了参观正道,于是一个接一个开放的小院闯入我的视野。本可趁混乱之机随团队进入,未施行。无票便失去进院参观的资格,门口探望院皆不大,释然。很多窄巷只容一人通过,两人碰面必侧身擦肩而行。蹓跶跶不知走了几条巷,突然地下起雨来,未携伞故小巷屋檐下避雨。淅沥滴嗒个没完,很快,小巷的地面便有了一层雨水,朦胧中倒映出两旁逼仄的房沿。静静的立于屋旁,望着小巷的远处,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静默地飘过,远去。一个老妇用手中装物的塑料袋遮着额头,左闪右避地极力避免被雨水打湿。走近了她睨我一眼,便闪身进了旁边的小门。幻想着像书中写的那样,她会转身出来招呼我进屋避雨。真出来了,却是左手拿了个有霉点的馒头,用右手杯中的水冲濯,旋即又进了屋。我叹口气,数着檐口滴下的雨滴,终于越数越慢。雨小了许多,滴到脸上只觉酥指轻触,没了古镇探寻的兴趣,折身去了溱潼湿地公园。</div> <h3>网红店,据说他家的鱼蛋鱼饺什么的很有名,仔细地看了看,好像都是些油炸半成品。</h3> <h3>仔细的对照下,还真挺像的。</h3> <h3>这是一座新旧交替的镇子,里面仍旧居住着很多人家,有着相传数代的生活气息。少了纯旅游古镇所具有的浓烈商业之味,相应的管理也似小镇的慵懒,不急不迫。对游客来讲,是利是弊,有些说不清道不明。</h3> <h3>猜猜这是什么,提示一句,香味浓郁扑鼻。</h3> <h3>再猜猜,古镇的“清洁工”,没想到吧。她的工作就是划着小船,到处打捞漂浮在河面上的脏物。</h3> <h3>又是带船票的百元门票,国内的景点,只要上了4A、5A,下百很难。不过湿地公园的主要景点在岛上,必须坐船,也就不觉得被占了太大便宜。</h3> 门口看见一背着大包的男孩,那包足有他半人高,看他前倾的角度想是不轻。只见他走至游客中心,又折返回来,后来知道没有存包处。候船的时候又看见了。当时正在查一文件,被身旁乍响声惊扰,斜眼睥了一下,是男孩随身音响的声音。他最后一个上船,走到最后一排放下背包。“会船”没看见,那些表演的船工将花船停在湖边休憩。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会船,其实是因旧日里过节时河窄船多,交汇时喊号挪腾而来。湖边立了尊三层楼高的三面药师佛,金光灿灿,每一面的表情、动作及手持物皆不一样。这是旁边房产公司修立的,想必也是热炒这片房产想出的奇思妙点,现在成了景点,号称全世界最大的药师佛,听罢莞尔一笑。整船除了一家四口,加我和那个男孩,其余全是旅游团的人。不知不觉中我俩便走到了一起,边聊边行进。自称景区小孩的这个男孩,和儿子差不多大,与西藏同车的孩子属一类人,他们有他们的理想、他们的追求,他们的个性与抱负有着当代青年明显的特征,他们不为世俗所累,用年青人的热情冲开面前的桎梏,自顾自的向前走去。这个曾从事旅游管理的孩子,突然的就丢下大好的工作,背起行囊,决计自费一年走遍全国的5a景区。我建议他拉个赞助什么的,他说那样就会影响到他对景区客观公正的评价。我说你的父母多替你担心啊,他略迟疑下说到“习惯了”。我曾从好几个这样“浪迹天涯”人口中听到“习惯了”这三个字,他们有时也自嘲地反问我是不是觉得他们挺自私?!然而,他们最终还总是在路上。不知为何,看到他们,总能想起我们年轻的时候,然后是一声长叹。现实社会中,在我的周遭,他们和我们期盼的好孩子的标准不同,但他们都是不错的孩子,活出了我眼界之外的样子。如果我有几个孩子,或许也会有这样可能会让我“头疼”的孩子吧。景区小孩脚步匆匆,背负行囊脚不停步的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我看着很累,挺心疼这些孩子。<div><br></div> <h3>这是什么?树蔓生出的芽!!!</h3> <h3>一条微信将旅法多年的“上下铺”姐妹勾到身边,从无锡高铁站接站直奔宜兴。接站前的空档,细雨中游览了无锡惠山古镇。以前提起惠山,我只知道泥人,家里至今还挂有上次无锡之行中买回的小泥人儿。遇见一个拍戏的剧组,想起了西藏行中我们车上的彩贴。游人很少,很多店铺都关了门,显得尤为清静。仔细观看一个个的高门大院,才发现这里聚集了好多的祠堂,据说有一百多个,可能当初是因了惠山寺的名气。惠山古镇祠堂建筑群占据古镇主体位置,始于唐而盛于明清,其中宰相祠堂就有九处,耳熟能详的名人有范仲淹,李鸿章,司马光。涉及80余姓氏,180余名历史人物,是姓氏文化寻根问祖、追根溯源的好地方。看见街上一处墙壁上写的牌匾介绍是过去大臣们候见皇帝之处,抬头望对面寄畅园的石刻牌匾很是斑驳,细看介绍才知此处了不得。最早是惠山寺的僧舍,后来几经变更成了贵臣的花园。寄畅园内山自然,水精美,园凝炼,树古拙,景巧妙,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曾多次游历此处,一再题诗,后在北京颐和园、圆明园内还仿建此江南园林。</h3><div><br></div> <h3>古戏台,和关中的不同,没有高高的台子。</h3> <h3>连夜至宜兴,最早熟知宜兴是因为有个大学女生来自于此。后来因为好茶喜壶,加重了宜兴在我心中的份量,怎么着也得看看紫砂的故乡啊。这座小城很是休闲,为参观紫砂博物馆等候开门,在街上游荡了好几个小时。一家一家店铺,挨着走进走出,时不时的还坐下来和店主聊会天混几泡茶喝。看上了一家店主正在使用的一把三十多年的茶壶,软磨硬泡终于揽入怀中,还答应他来西安时请羊肉泡和肉夹馍。顺带着“砍”了把曲面壶。“法国人”淘了把太极双拼壶,事后愤愤不平的说我占的便宜比她的大😄。</h3><div>宜兴著称陶都,曾家家捶泥,户户制陶。紫砂陶器初始于宋,紫砂壶的大量出现则是明代中期。紫砂属无釉陶器,质地细腻,含铁量高,可塑性好,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胎体物理性能不同于其他陶器,具有适当的透气性、且冷热骤变不易炸裂,用紫砂壶泡茶,可以使茶的纯香得到最佳的发挥。紫砂壶的兴起缘于文人阶层,逐渐赋予它的文人艺术品性质。它讲究造型和实用功能,镌以书画或造象塑器,且留有作者印款,是宜兴特有的陶器工艺品。虽如此,但紫砂不进宫,仍归属民间器物。曾经读过一套描写江南茶人的长篇小说,里面对茶与茶器的描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不懂紫砂,也不识名家行头,只是由着自己的喜好。博物馆里,有几把壶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和法国人都不约而同的在那把贵妃出浴壶前驻足,顾名思义,赏壶品意,有些忍不住想摸娑一下。现在的丁蜀镇,仍沿袭着店店售陶户户制壶的传统,虽然紫砂人的后代很多都不愿从事这个行业,但许多外来人却拾起了这份传统。丁蜀的紫砂原矿已不许开采,匠人们都早已贮存了不少的紫砂矿石,掺杂着非此地的矿石,继续做着各种各样的紫砂器皿,须有慧眼金睛才可识别所谓真假、高低。</div><div><br></div> <h3>雨中开车在丁蜀,见一龙窑路的标牌,拐头便驶上这条小路,七拐八弯进了一村子,道更窄了,有时只容一辆车通过。忽至宽敞处,抬头一望,古龙窑旧址就在眼前,一条体型庞大的“土龙”昂头盘尾地蜷卧在这个极普通的院中。门锁着,只能从院墙及门缝窥其真容。运气好没有办法,遗憾之叹还未发出,来了一专业团体,还是当地协会的人领着,打开院门让大家细细观看这座现在仍工作的古窑。问了“专家”有关龙窑的许多问题,还爬到龙身上感受龙威,对窑体上的气眼左摸右撸,终于明白了这龙窑的工作原理。它的外形和我们常见的北方窑不同,依坡从下到上,呈龙形伏卧,高高扬起的龙头,在远远的地方都能看见。我们来的前一天,龙窑刚停了火,冷却等待出炉。一窑同时烧制许多的陶器,依器物要求和出钱多少决定在窑中的位置,其位置,最终会决定陶器品相的高低。点火烧窑时几个工人须几天不停歇地工作,控制窑的温度。书中也曾写过,一时的疏忽毁了多年的心血。那群人中有人问了几个我都知道水平极低的问题,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得意。</h3> <h3>一直以为紫砂就是一种特殊的陶土,宜兴人将土挖来直接捏泥制壶,到此才知紫砂原来是种矿石。据说,丁蜀镇以前家家底下都是紫砂矿,现在都已被挖空,丁蜀的紫砂原矿,已被封存不得随意开采。这盒里的胚壶,还未进窑烧制,猛一看和成壶差别不是很大,若师傅不说,说不定我还真把“它们”当成壶摆弄摆弄呢。</h3> <h3><font color="#010101">天渐渐的黑了,雨滴也大了许多。网上搜得一湖鲜馆,专做三白,掉头又回到镇上,两人对视会意,将三白“一网打尽”,嫁给当地人的东北老板娘恐我们点的菜太多,没想到会菜净盘空。店里只剩下我们和刚进来的顾客,极力的向他推荐我们点的菜,天邪地小,还是个与西安有缘的人,住的地儿离的很近。吃到最后,法国人发现三白之一的银鱼汤里,没有一条银鱼,唤来店主和师傅,给我们减价做普通汤处理。留了一白,日后为吃新鲜的银鱼,还可以来一趟。</font></h3> <h3>次日,驱车无锡与朋友汇合。无锡的朋友熟门熟路的领我们去了太湖边,景好还免费。想念陈大哥的手艺,晚餐又品尝了闻名发小闺蜜群的陈家私房菜。临了还与陈哥哥约好了不知何时的下一顿。</h3><div>法国人要赶回上班,无锡地主第二天还有课要上,晚上匆匆看了老街夜景,江南水乡味颇浓。广州闺蜜带父母游江南,吃住皆顶级,她“收留”了我,在太湖边,在拈花湾都享受了豪华级待遇。</div><div>话说拈花湾,看过不少美图,也读过不少美文,身临其境,却让我有些失望。一座模仿日式风格的建筑群。只学了外在的皮毛,精髓却不知在何处。忽悠地里面的房价奇贵,很简单普通的一个房间就500多大洋,在此消费真不如实地日本一游。做个小资们吹嘘炫摆处,倒也尚可。晚上的三场灯光秀,也是没有亮点的亮点之处。没事了,晚上散步时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一场完了赶下一场,总不能呆呆的守着太湖坐一晚上吧。</div><div><br></div><div><br></div> <h3>望不到边的太湖</h3> <h3>从四十年前走来,曾经也是手挽着手嘻闹。</h3> <h3>陈家私房菜诱惑了不少闺蜜。</h3> <h3>老街夜景之炫,多亏了前任领导大刀阔斧地拆迁改造修葺。</h3> <h3>从屋内望去的拈花湾太景致</h3> <h3>拈花湾的灯光秀,这“僧人”也算有功夫,坐那一动不动,让我在那盯了好久,妄想验证是否真人。后来还是从工作人员那里确认是真人行为艺术。许多人都替这“僧人”发愁,那么潮、呆坐那么久,以后会落下病根儿哦。</h3> <h3>入口处的大型水上灯光秀</h3> <h3>曲终人散总有别时,丰盛新鲜超实惠的火锅午餐后,广州闺蜜继续江南度假,我急急奔回南京还车。应了取车时那人的那句话:周租提前还车不退款。数了几次日历,最终了还是少数一天,做错了小学奥数二年级的题。无奈,下一站的车票和酒店已订好,只是觉得奇怪可笑,倒甚少沮丧之意。</h3> <h3>由水上油菜花诱惑引发的匆匆江苏之行至此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