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社区商业街的饭店门前走廊的顶部,有一窝五只小雏燕,天天在窝里嗷嗷待哺。</h3> <h3>每当燕子爸爸或者妈妈叼着虫子回来,五只小雏燕就一起张开小嘴,叽叽喳喳的要吃的。</h3> <h3>燕子的父母一同照顾着这五个孩子,天天往返无数次的飞到湖边,找虫子再衔回来喂孩子。</h3> <h3>在这里观察和拍摄,发现燕子爸妈每次找到食物回来,都是喂给右侧的燕子。小燕子接食物时把妈妈的半个脸都要吞进嘴里了。</h3> <h3>燕子是一种很爱干净的候鸟,雏燕在窝里要想排泄时,都是调转身体,让小屁屁朝外面,把粪便拉在外面。这样才能保证窝里和羽毛的干净。这种爱干净的本能很有意思。</h3> <h3>燕子妈妈又一次回来,还是喂的右侧第二只雏燕。</h3> <h3>每次只要听到雏燕叫唤就赶紧对焦按下快门,也很难抢排到燕子父母喂食的细节,那只是一瞬间的事,这样反反复复地飞来飞去的要消耗多少体力啊!而且是在31度的夏季!</h3> <h3> 这次燕妈妈回来,还是喂给第二只雏燕,第二只雏燕明显的比其它四只雏燕要胖一些和大一些。</h3><h3> 观察到这个现象,我在想:也许燕子父母也知道优胜劣汰吧?不能养活全部孩子,就先养活基因好的。</h3> <h3>看到燕子父母飞来飞去一天几个小时的不休息,也没有地方休息,盖的一室的房子实在是太小了,五个孩子挤在里面已经没有了父母的位置。不知道这对燕子夫妻晚上在哪里休息?</h3><h3>几年前,在北京我拍燕子也遇到这种情况:房檐下的燕子窝被四只小燕子挤的满满的。燕子妈妈傍晚时没地方住,只好站在房檐下的电闸箱子上过夜,任凭北方春季乍暖还寒气候肆虐。这种动物的母爱,与人类一样值得赞美。</h3> <h3>这次喂的是右侧的第一只。我拍了一个多小时,左侧第一只最小的雏燕几次张嘴要吃的,却没有得到过一次。这让人担心它是否能健康的活下去?也许燕子父母不是偏心,而是生存的本能,保存体力,优胜劣汰。这是我观察半天自己给自己的解释。</h3> <h3>又一次瞬间的喂食我没有拍到。</h3> <h3>燕子妈妈又回来了,还是飞向右侧的雏燕。它一次都没有给左侧第一只小不点雏燕喂食。这一定是有原因的。也许是按照队形喂食?以免喂错了?</h3> <h3>这次,还是喂右侧的燕子。</h3> <h3>终于喂左侧数第二只雏燕了。</h3> <h3>又一只雏燕在室外排泄呢。</h3> <h3>这次,还是喂的右侧第二只。</h3> <h3>又有两只燕子要排泄了。把后半身探出窝外。</h3> <h3>燕妈妈这次回来,准备喂中间那只雏燕。</h3> <p class="ql-block">最左侧的小五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声喊到:</p><p class="ql-block">“妈妈!这太不公平了!我也要吃饭啊!”</p><p class="ql-block">可怜的小五,可怜累的够呛的燕妈妈……</p> <h3>这些图片我是按照拍摄顺序编辑的,可以从照片中看出,小五最瘦小,也一口没吃着食物。</h3><h3>最后饿得直叫唤。也许我的猜测是对的,优胜略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