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喜欢旅行,到过不少风光秀美的山川,但在我眼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的绩溪永远是最美丽的地方;热爱户外徒步,享受登高望远,地处大嶂山麓最深处的天子墓山,就像夜空里闪烁繁星里的一点,时常对我眨眼。天子墓山,无处不藏山珍,四时风景各异。每于寒尽之时,山上那些细白精致的野樱花就会悄悄地告诉你春天已经到来;暮春时分,当你因为落花随水漂流,感到莫名的忧愁,无计可施如何把春天挽留,那么就去天子墓山走一走,走在山花烂漫的山林间,恍若春天再次被你拥有,你与春天又能长相厮守;炎炎夏日,当你焦渴难耐,酷热烦躁之时,植被丰厚、树林阴翳的天子墓山就是一个纯然的绿色氧吧、一个惬意的纳凉山庄;秋高气爽,天子墓山顶,是绝好的观景平台,登顶临风,环顾四周,可以朝百丈岩冥想神往,遥望巍峨牛背脊,俯瞰歙县乡村旖旎风光,对视险峻南山脊,仰望神秘清凉峰,感叹诡谲绝望坡,扫描绝壁般矗立着的横岩,向蓝天凹而呼唤远山,登高静处,思绪飞舞。阴冷漫长的冬季,当你为整日面对着的灰蒙低沉与阴郁冷瑟而急切地期盼一场冬雪的到来的时候,天子墓山总是以它远离尘世的纯净留住那厚厚的白雪,你终于与雪花共舞,醉雪山林,放纵心情,体味冬的真趣。</h3><div> 登顶天子墓山好几次了,我还是喜欢亲近想要攀临,我尤其喜欢这个时节的天子墓山。春晚夏初,东山顶万缕花魂杜鹃伤,院落里一架蔷薇满室香,而天子墓山的映山红正当花期,热情绽放,春意荡漾。“惜春常怕开花早,何况落红无数”,春天之美好、春天之短暂一如我们的人生,所以春天与我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这让我总有一种冲动,想去天子墓山与春天话别、挽留一番,仿佛有过无言的约定:“你不来,我不走”。哪怕是片刻的温存,短暂的相聚,山再高路再远,风纵急雨纵密,定不负相思意。脉脉此情谁诉?苦于没有私家车,又缺乏能力振臂组队,正思虑间,恰巧看到朋友圈里有则消息:天子墓村人汪天标诚挚邀请热爱大自然的各路朋友于29号、30号前往天子墓山免费品尝盖浇面,自由欣赏红杜鹃。真是个好机会,正好结伴前往,真切品味,“天子墓,春且住”的意境。</div><div><br></div> <h3> 户外徒步,有的喜欢探险攀岩,有的喜欢悠游闲走,各有乐趣所在。五月徒步最佳去处就是天子墓山了。说最佳有几个理由:一是以天子墓山为“制高点”有几条线路可供体能强弱不同的驴友选择,中间有撤退点。线路1.白水塔——小源——天子墓山——天子墓村;线路2.黄泥口塔——横岩下——天子墓山——天子墓村;线路3.上庄——小源——天子墓山——天子墓村。每条线路,不管强弱长短,天子墓山顶都在正中点,村民汪天标在山上搭建了简易棚屋,可供休息、饮水、野炊、就餐、方便,也是露营的最佳场所。二是去往天子墓山的每条线路,没有生硬的水泥路,泥土路厚实柔软,一路鸟语花香,树林阴翳,走来轻松快意;三是五月的天子墓山,映山红盛开,走进天子墓山,仿佛走在春天里。</h3><h3> 4月29日,学友秋天的雪热心引荐,群主“春天美丽的叶子”费心组织,一路山歌18人,于东上庄开始出发。另有尖峰户外60多人,大部队一起浩浩荡荡向小源方向开拔。</h3><h3> </h3><h3><br></h3><h3><br></h3><h3>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小村被茂密的长满嫩绿枝叶的核桃林簇拥包围,静谧秀美。</h3><div><br></div><h3> </h3> <h3>走过了一截核桃林间陡陡的小路后,躺在群山的怀抱里的两个村庄跳入眼帘,就像两颗大小不一的亮白的珍珠,在绿色丝巾里闪闪发光。</h3> <h3>那是牛背脊</h3> <h3>这一段路,机耕路修筑进行中……沿路可以不同角度或远或近的观看牛背脊。</h3> <h3>向山坞左拐的路口下面,出现了小源村的第一户人家。平视看到的远处是百丈岩高贵的额头。从这个角度看,房屋所在的位置已经很高了。山谷底,马路边百丈岩进来不远的马路边趟水过河,那里叫白水塔,两山夹一坞,中有涧水潺潺,整个山弯就叫小源,撤并乡前是大幛乡的一个行政村。</h3> <h3><font color="#010101">老房子零星分布,这里一家,那里一家,恰如“远树孤村”,要是住在这里的村民,也能生活安逸,成为“野鹤闲云”就好了。</font></h3> <h3>小路上上下下迂回曲折,回望看到的第一户人家,像燕窝一样悬挂在树窠里。</h3> <h3>小源,两山夹峙,中隔小小洼坑,愈往里走对峙着的山越来越贴近靠拢,范围真的是小;小源很大,从白水塔那里上来的整个山弯,曾跟随紫队驴过一次,穿过密林间的小路,沿着洼坑边的小路蜿蜒而上,感觉很高很远。如今,又有一段山野泥路消失了。</h3> <h3>小源水库</h3> <h3>小源人家的门口,高山杜鹃含苞待放。</h3> <h3>悬挂着木梯的土墙,有过一面之缘。土房子后面翻过一道岭,就是上庄村。</h3> <h3>小源最源头的人家,天子墓山守望者汪天标女婿家的老房子。抬头,只看见天幕的一角,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偏僻孤寂的屋舍了。</h3> <h3>屋子左侧斜对着两道窄窄的山弯,左向悠悠的缓缓的是通往天子墓山方向的小路了。</h3> <h3>几乎没有路,完全原生态。前几天有人捯饬休整过,那些新土好像一个无声路标,否则路况不清,方向不明,很难找到归路。</h3> <h3>上山脊后,向左进发冲顶天子墓。云涌雾漫,看不清远方。</h3> <h3>终于抓住你了,可爱的映山红。天子墓山海拔1319,正顶一带,都是低矮杂树,阳光相较充足,朵朵热烈,朵朵闹春。映山红是我最喜欢的花!满山满脊,随意开放,朴素自然,毫无雕琢,赤诚丹心。春雨淋头,凉风煽面,仍然勇敢地开放在这样的路边,以自己最艳丽的颜色无悔地点缀这样沉寂的山野,在平凡中骄傲地展示着自己靓丽的青春!花不言自香:映山红自有一种无言的清高与雅致!</h3> <h3>赏花天子墓,悠然见南山。可惜今天,透过映山红灿烂的笑脸,只看到茫茫一片。云遮雾罩的清凉峰更显神秘莫测,南山脊的俊美轮廓也难以描摹。眼前的山脊却被曼妙的云雾装点的美轮美奂:一面是嫩嫩的绿浅浅的绿,另一面乳白云雾幽幽升腾,色彩鲜亮明快,感觉像是有一个沙画高手在现场作画,瞬息多变;意境幽远,犹如一首含蓄深邃的朦胧诗,朦胧了我的心,朦胧了我的眼。</h3> <h3>吃面咯!不知谁叫了一声,感觉饥肠辘辘,更加急不可耐。向饭点(就餐地点)奔去。一路下跑,两边映山红迎面而来,“花木成蹊如自栽”像人工种植又错落分布,未经修剪看似杂乱却保持原生态的自然特点,我常怜惜那些成片成风景的被“金屋藏娇”的映山红,离开了故土失去了自如的映山红感觉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因为松树高大茂密,透过松林的缝隙,阳光厚爱与青睐的花儿便自信满满,更多的还是撩人的花骨朵,所以天子墓山的映山红,花期很长,从四月底到五月中旬,那些随意生长着的映山红自然是因着海拔高低,就着阳光冷暖,次第开放,姿态不一。</h3> <h3>映山红簇拥着的屋棚就是我们“快乐大本营”。屋棚看似简陋,也费了不少心力。设计与取材当然是因势因地,那些自然生长着的粗壮的松树成了房子的顶梁柱,顶棚的绿色铁皮可是得用力从山下运来。整个屋棚就像是大松树下长出的一个绿色大蘑菇(方形的)。人头攒动,欢声笑语,静寂的山脊顷刻间成为欢乐的“海洋”。排了老长的队伍,终于“淘”着一大碗。从山弯里挑来的山泉水熬出的汤果然鲜美非凡,大嶂特产山珍绿笋入口醇香,年轻的帅锅厨师手艺精到,煮的面条爽有嚼劲。说实在,盖浇面不是什么特别的美味佳肴,但是,在这样的山巅松林里,就着映山红,凉风习习,葱香扑鼻,吃起来格外的开胃可口,赏着花,尝着面,多么别开生面的野餐体验。感谢好友一家的辛苦付出,感受到了山里人如映山红一样的纯朴热情,感念天标哥大山一般的豁达情怀。</h3> <h3>碗一抛嘴一抹,继续开路,不多远出现岔路,一条近距离下坡路直接通往天子墓村,一条通往横岩下。我们沿着山脊走势向横岩下方向进发。一路上,映山红三三两两,站立两旁,可能是知道要告别了,那些花儿有的默默送别,偶尔有花探头抚摸你的额头,亲吻你的脸颊。我常常与花儿对视,与花儿低语,实在不忍离别。</h3> <h3>沿路有许多漂亮的松树,有“子孙满堂”、“五子登科”、“如意松”、“七仙观云海”等等,不仅长得特别,而且姿态翩然,展现出了一种生命向上的力量魅力。小桃园(天标哥种植的,这里有捷径直接下插到山下当地叫作石壁墙的地方)处,映山红开得很旺,天色微微有些变亮,南山脊的俊美轮廓突然乍现,不禁手舞足蹈,雀跃欢呼。透过花影,果然美不胜收。</h3> <h3>南山脊的“和尚背尼姑”,随着我们脚步的前移,慢慢向后躲藏,直至完全消失,而对面云雾中若隐若现的魔天石柱,则变得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也愈加增强了我亲近攀临的欲念。</h3> <h3>像绝壁一般横亘在远处仙雾中的正是横岩,横岩下有个小村子,就叫横岩下。在“如意松”处,透过枝间缝隙,能影影绰绰地看到村舍亮白的墙壁,已经听到了狗叫声。“柴门闻犬吠,驴者来扣门”,想必那支赶超我们的十四人的驴队已经进村。因为黄泥口塔有警察把守,我们折返至“小桃园”后,直插山下。走过来,看过去,不同视角,不同方向,再一次与路旁的鲜艳的映山红触碰交流。</h3> <h3>右边映山红下的隐蔽在草丛里的小路援引着我们向山下汇集。路况不是很清爽,有点竖陡,如果下雨肯定很滑,要步步小心。不过我的心情还是很好,沉闷的老天酝酿了许久,究竟还是比较照应;山凹间的杉树林里,“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走着走着,总是有意外的惊喜。</h3> <h3>经过一片阴密的竹林后,路况好了许多,进入核桃林间的路,就与天子墓山下来的路衔接到了一起。再往下,是一大片嫩绿的茶园,这里当地人叫“石壁墙”。</h3> <h3>此日,天子墓山赏花的有200多人,大家都是热爱自然,爱山乐水,所以不辞辛苦爬山越岭,前来吃面赏花。希望我们每一位爱美的驴者,都要尊敬自然,珍惜自己寄情的对象——自然山水。还有一件事,我上一次在天子墓山顶发现有一株名贵兰花叫扇脉杓兰,这一次我特意悄悄去观察了一下居然不见了,很痛心,我发过美篇,泄露了她的住址,也许我就是那个罪魁祸首。呼吁我们每一位户外人,今后的驴行中,自己的垃圾自己带走,不该带走的当保留,除了微笑,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足迹,什么都不要带走。</h3> <h3>米坑水库下紫色杜鹃花事将懈,已近尾声。</h3> <h3><font color="#010101">野猕猴桃渴求阳光的温暖,含苞待放。</font></h3> <h3>绿的淡然,绿的纯粹,绿的养眼,绿的舒心。</h3> <h3>嶂山人家,是真正的山里人家,在山的怀抱里孩子入眠般安详静谧,处在最低谷,就像这些无名小花,独自芬芳。</h3> <h3>米坑水库过后,沿路野蔷薇、山楂花、安息香、杨桃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竞相开放,一路惊喜不断,一路暗香飘散。</h3> <h3>映山红是春天标志性的花朵,追寻映山红的花影往往能了解到春的足迹。我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被花儿吸引。从高山往低处走,花儿渐渐飘零凋谢,季节变换的痕迹有点儿像气候带的分布一样,呈现出不同地域性特点。谁都无法阻挡季节急促更替的步伐,谁也无法改变岁月悄然带走的青春。水流花开,生老痛痒,本就使然!</h3> <h3>天子墓村到了。天子墓村就像是一个藏于深山的天然明珠,它处处藏宝。坐落在半山腰上,村后有片片齐整的茶园,再向山上延伸铺展着的是大片棵棵粗壮的核桃林,或交替分布着绿绿的燕竹林,特产多,绿笋,茶叶,山核桃,而我最馋的是学友家的腌黄瓜。</h3> <h3>破旧的小学校舍,衰寞的乡村教育。</h3> <h3>天子墓村往山下黄泥口塔,有新修的徒步道,山坳毛竹林里,有工匠正忙,估计不久就会有亭翼然。</h3> <h3>落花的眼泪,凋谢的青春,逝水的年华。——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h3><h3><br></h3> <h3>黄泥口塔村</h3> <h3>晚饭在“徽杭避暑山庄”aa聚餐后回县,到家门口,噼里啪啦,雨势凶猛,不禁感叹,真乃天公作美,大山里的人,山一样的笃定宽和,人品爆发哦。</h3> <h3>晚餐菜式是笋的花样,笋的世界。但这盘菜让我难忘,据说现在很多人喜欢,不是因为味道鲜美,而是另类独特,什么菜?你不妨猜猜看。</h3> <h3> 寂寞空庭春欲晚,人间四月芳菲尽,这个时节,我的心空总氤氲着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春情绪,因为无法阻挡季节急切交替的步伐时时惆怅。而大山终究以它的广博深远可以更长久地拥抱春天入怀,“天子墓,春且住。”五月的天子墓,花事正忙,春意盎然,一路幽香。所以今天“跋山涉水,不远万里”,奔赴天子墓山,为的就是与“曼妙的春姑娘”亲近相拥,哪怕是短暂的相聚,也是叫人珍惜的醉美好的时光。</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