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易筋通脊功,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是集众家之长用特殊的方法来达到锻炼脊柱灵动尾闾的内家功法。“易”是改变,变通之意;“筋”指筋脉、筋骨、肌肉也;“通脊”,则是通过特殊科学的锻炼,使人体脊柱达到贯通,折叠、调和周身气血,畅通筋脉,升发督脉阳气,从而达到优化体能,增强体质,返精补脑、固精益智、强身健体。同时,在养生与搏击中会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 </h3><h3> 易筋通脊功所处的稷山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的下游,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传统体育比较活跃的区域。易筋通脊功起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导引术”,它是由养生术中的导引与吐纳发展而来的,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功法。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为我们提供了物证。三国时华佗说:“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北魏、隋唐时期演变为“易筋经”。遂之在宋、元、明、清、民国五时期,易筋通脊则成为武林众家“梦寐以求”的功法。历经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1895~1984)、孙兰亭(1902~1973)、刘景亮,传至张建春,他自幼习武,精练太极,广泛涉猎各种拳术,继承了传统“易筋经”和“太极拳”的精要,终于练成易筋通脊功法,融科学性与普及性于一体,其格调古朴,蕴涵新意。动作是连贯的有机整体,注重抻筋拔骨,舒展连绵,刚柔相济;呼吸要求自然,动息相融,并以形导气,意随形走;动作简练,老少皆宜,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皆可锻炼,强身健体效果明显。<br></h3><div> 易筋通脊功是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易筋通脊功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自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其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人文价值、搏击价值、医学价值、娱乐价值及经济价值。</div><div> 近年来,张建春老师先后到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长治医学院和榆次职业学院等院校讲学,影响广泛,人称他为“山西太极张”。(刘彦俊撰)</div><div><br></div> <h3> 2018年5月19日,由运城市太极拳协会主办的2018年“弘禹杯”太极拳比赛在我市体育馆开幕并开赛。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和我市十三个县市区的一千三百余名太极拳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太极拳比赛。</h3> <h1><b><font color="#ed2308">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山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宣 2018.5.21</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