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周年特别制作《小周恒堡知青相册》

GangF

<h1><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们这些与共和国同龄,被称作老三届的一代人,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故事,那就是<font color="#ed2308">知青故事</font>。</b></h1> <h1><b style="font-size:20px;">1969年4月28日中午,我们一行120多名同学和全市其他学校上山下乡的同学,在天津站乘同一列专列火车北上。我们同学到达(现)内蒙古、科左中旗的保康站后,改乘大解放汽车,于4月30日傍晚,辗转来到科尔沁草原深处的白音花公社插队落户,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生活。</b></h1><h1><b style="font-size:20px;">真难忘呀,那一路的哭声和眼泪…</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珍贵的照片是69年4月28日那天赴内蒙,我们天津二中120名同学中的刘延庭同学在天津站拍摄的。刘延庭同学去的白音花公社新立屯大队插队。现在这张照片在知青群体中被广泛传播应用。</b></p> <h1><b>我们这120多名同学基本是天津二中68届初、高中8个班的、根本不能参军,也不能留城,还不能去兵团,不能去哈郊…的学生。</b></h1> <h1><b>以高一四班同学为主,我们18名同学到小周恒堡插队。<br></b><b>那时候,整个白音花都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也不通电。<br></b><b>这张照片照的是小周恒堡知青的集体户。看着这张照片,你自己去联想我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吧。</b></h1> <h1><b>我已经记不清这是谁家的孩子了。</b></h1><h1><b>照片记录了小周恒堡当时乡亲们的居住情况,干打垒的土屋,木窗木门,窗上有的装了几块玻璃,其它部分糊上窗纸,讲究一点的屋子墙面上贴上从生产队要来的旧报纸…</b><br></h1><h1><b>光秃秃的土炕上铺着一张草席。有的人家土炕连炕沿(木头的)都没有。</b></h1> <h1><b>这是当时小周恒堡村的主要领导。左:杨国发队长,小周恒堡一把手。右,徐队长,负责全生产队的生产等大事。</b></h1> <h1><b>我们下乡,首先要过生活关和劳动关。<br></b><b>小周恒堡太小啦。我们刚下乡时只有33户人家,203口人。<br></b><b>男劳力要放牧,要脱坯打墙,要赶大车,要侍弄菜园子…真正能下大田只有照片中这些女娃子。她们有的刚14~5岁。<br></b><b>据可靠消息,这也是小周恒堡生产队接收我们18名知青的主要原因:我们一行18人,时年20来岁,男生数量多一点(我们一行18人,11男7女)都是好劳力呀。</b></h1> <h1><b>已经下乡,再想不开就是和自己过不去。<br></b><b>我们18名同学到村后,很快放下架子,相互帮扶,投入农业劳动。进入状态之快,受到乡亲们的赞许。<br></b><b>这两张照片中的男劳力是生产队的徐队长。另外还有咱们李素坤,李力,刁立中,张淑玲。其他都是村子女娃。照片记录了小周恒堡生产队收割谷子的场面。<br></b><b>呜呼,这些女娃没见过火车,没见过电灯,听不明白什么是马路…她们问知青的是你们家养几头猪,几条牛…你说城市不养猪,她们就问,你们吃肉咋办?…这些女娃比我们知青更一百个不易!不要忙着去解放天下三分之二,应该先解放她们呀!</b></h1> <h1><b>鲁铁相,可以称得上是我们小周恒堡知青的带头大哥。下乡以后不久,他就忙前忙后,找生产队联系,领着大家开始养鸡,养鸭,养鹅,养猪...他还领着大家在新盖成的集体户前打了一眼洋井(压把水井)。</b></h1> <h1><b>姜庶,王鸿毓,张忠鑫在喂集体户的鸡、鸭、鹅。</b></h1> <h1><b>李力在集体户前用压把井打水。</b></h1> <h1><b>时间久了,什么什么都习惯了,日子过得也越来越顺了,大家心情好,照一张相吧。这是我们小周恒堡知青人员最齐的一张合照。<br></b><b>记录如下:<br></b><b>前排左起:王炳崙,王鸿毓,张忠鑫,范钢。<br></b><b>中排左起:孙福泉,姜庶,欧阳天洪,鲁铁相,鲁铁岭。<br></b><b>后排女生左起:张淑秋,刁立中,李力,李素坤,陈新人,张淑玲。<br></b><b>照片中没有欧阳天成,他生病回了天津。照片中没有张怡君,她之后随父母去了宁夏石嘴山。<br></b><b>咦?照片中怎么没有李永庄呢?回津探亲了吗?</b></h1> <h1><b>用以下几张照片补充吧。<br></b><b>姜庶,张忠鑫,王鸿毓,李永庄。然后我们的狗,虎子。</b></h1> <h1><b>欧阳天成回津后和王鸿毓,鲁铁相在水上公园照的一张合影。</b></h1> <h1><b>这是张怡君在去宁夏石嘴山市前,在津和亲戚家人的一张照片。</b></h1> <h1><b>那时,草原深处的生活很艰苦。但知青们都扛了过来。<br></b><b>虽然有很多的不明白,我们小周恒堡知青的日子,也很阳光,也很绽放...<br></b><b>这是张淑玲,李力,李素坤,刁立中在村南。<br></b><b>她们身后隐约可见两匹马呀~</b></h1> <h1><b>刁立中,李素坤,李力<br></b><b>用现在话说,你是重了?重了?还是重了?...</b></h1> <h1><b>张淑秋,李素坤,李力,张淑玲<br></b><b>喂!别称啦!越称越重。<br></b><b>哈哈哈...</b></h1> <h1><b>我太喜欢这张照片啦!</b><b>动感十足!<br></b><b>看着照片,你能听见素坤弟的调侃,你能听见新人妹的欢笑...</b></h1> <h1><b>金刚情谊。</b></h1> <h1><b>还是金刚情谊。</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集体户有两对亲兄弟,鲁铁相和鲁铁岭兄弟,欧阳天成和欧阳天洪兄弟。我们集体户还有一对亲姐妹,张淑秋和张淑玲姐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这张照片上是哥哥鲁铁相(左)和弟弟鲁铁岭(右)哥俩,他们各牵一匹骑马。</b></p> <h1><b>王鸿毓,姜庶,张忠鑫</b></h1><h1><b>这张照片能向我们传达好多信息,你看地里的高粱茬子还没刨呢。</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电波传来什么“喜讯”?听得聚精会神~可不能听“敌台”呀!哈哈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那个年头打开收音机就是抹死坑广播电台和米国之音,草原深处,想听个正经声音都听不见,真没办法~</b></p> <h1><b>杨国发队长(右一)和知青们。</b></h1><h1><b>杨队长身后,远处的房子就是我们小周恒堡知青集体户的房子。</b></h1> <h1><b>小周恒堡知青们的邻居,集体户的常客,知青的朋友,张金贵队长站在自家房前的留影。</b></h1> <h1><b>后排左起:徐队长,韩队长,公社的武装部长海福昌,杨国发队长和知青们。</b></h1> <h1><b>1970年下半年,范钢被抽调到旗广播站参加农村有线广播信号载波化工作。</b></h1> <h1><b>在下各个公社过程,范钢路过白音花时,和他同行的王双平(后排左一,北航毕业生,被分配舍伯吐广播站工作),向新阳(后排左二,乌力吉图公社北京知青)一同到小周恒堡做客。</b></h1> <h1><b>范钢回小周恒堡检阅鸡、鸭、鹅方队。<br></b><b>我们集体户在铁相带领下,养了10只大鹅,20几只鸭子,100多只鸡,(最多时候)我们集体户养了大小16头猪。还有一条狗,一只猫。在堂屋,房梁上还有一窝燕子。</b></h1> <h1><b>小周恒堡村子虽小,但有学校。<br></b><b>这是小周恒堡小学的刘玉清老师和他的学生们。</b></h1> <h1><b>公社的田宝仁主任(后排,中)来小周恒堡,和知青们打篮球,然后拍的一张合影。</b></h1> <h1><b>草原走一回,怎能不骑马~</b></h1><h1><b>张忠鑫骑的这匹马,就是小周恒堡知青最熟悉小银综马。知青们出村办事,看打瓜地什么的都骑这匹马。<br></b></h1> <h1><b>范钢牵的这匹马是北边马场的黑色大洋马。</b></h1> <h1><b>鲁铁相之 跃马扬鞭</b></h1> <h1><b>张忠鑫之 驰骋</b></h1> <h1><b>鲁铁岭之 奔腾</b></h1> <h1><b>王鸿毓之 火焰驹</b></h1> <h1><b>李素坤骑的就是那匹大黑洋马。</b></h1><h1><b>李素坤之 飒爽英姿</b></h1> <h1><b>范钢骑的是公社的大白。</b></h1><h1><b>范钢之 马儿呀 你慢些走~</b></h1> <h1><b>王炳崙之 我为你写诗</b></h1> <h1><b>姜庶之 只有山歌敬亲人</b></h1><p class="ql-block"><br></p> <h1><b>1971年初,公社正式调范钢到公社交换台,广播站,负责全公社的电话,广播的维修工作。这是范钢当年在公社的工作室。</b></h1><h1><b><br></b></h1> <h1><b>这是范钢在中白音花干渠排灌闸的一张照片。<br></b><b>那时候,干渠有水。在排灌季节,在闸口下侧经常能捡到一尺以下的小杂鱼,还有乡亲们称作虫子的小虾米。</b></h1> <h1><b>这张照片是范钢在公社大院里照的。<br></b><b>左起:巴彦塔拉大队当地知识青年,柴雄,范钢,刘坡。</b></h1> <h1><b>那时候运动很多。张淑秋被抽调到公社参加运动。这是张淑秋在公社期间和公社交换台话务员樊玉兰、娜仁,还有另外屯子几位知青的合影。<br>樊玉兰,娜仁是知青和公社链接的重要纽带,是知青的好姐妹!我们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两位好姐妹!</b></h1> <h1><b>知青们得空就到范钢处坐坐。<br></b><b>王鸿毓,姜庶</b></h1> <h1><b>杨国发队长,李耕会计,还有其他乡亲,到中白音花,也到范钢处坐坐。<br></b><b>照片中,右一是巴彦塔拉知青贾成军。</b></h1> <h1><b>王鸿毓,姜庶在中白音花排灌闸。</b></h1> <h1><b>王鸿毓</b></h1> <h1><b>王鸿毓(前二排左三)是我们120多名知青在白音花资历最长人。他1993年才离开白音花回到天津。<br></b><b>王鸿毓在知青返城潮中,选择了白音花,那白音花就选择了王鸿毓。<br></b><b>王鸿毓在白音花娶妻成家,还受到白音花的重用,他入了党,并担任苏木供销社的党支部书记,主任。<br></b><b>这是王鸿毓参加白音花苏木第六届党代会,旗县领导和白音花党代表们的合影。</b></h1> <h1><b>旗社召开白音花供销社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王鸿毓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在会议上代表供销社做了工作报告。</b></h1><h1><b>这是会后,王鸿毓(后排左三)和旗社领导,苏木领导,大队领导的合影。</b></h1> <h1><b>白音花的故事融进了知青的血液,魂牵梦绕…退休后,知青们开始回访第二故乡。</b></h1><h1><b>这是白兰亭夫妇(左一二),姜庶(左四),吴荆淮(左五),唐佩英(左六)回访白音花时,在刘坡(左三)家前的合影。</b></h1><h1><b>??? 他们是组团去的吗?</b></h1><p class="ql-block"><br></p> <h1><b>2010年8月中旬,李素坤回到久违的第二故乡。兴奋,激动…用素坤的话说,那眼泪哗哗地~</b></h1><h1><b>这张照片在三哥(刘庆和)家门前大柳树下拍照的。左一是王臣,左二是王臣妻(老陈家小女儿),左三是三嫂,接着是素坤,然后是三哥家二女儿。</b></h1> <h1><b>在三哥家,看望三哥。</b></h1> <h1><b>经过中白音花村,素坤老弟和张彦专门看望了老同学刘坡,她们受到刘波的热情款待。<br>照片上,张彦,刘坡,李素坤。</b></h1> <h1><b>刘波和老伴盛情款待老同学,刘波老伴从自家地里掰了最新鲜的玉米让老同学尝鲜。<br>扒苞米...哈哈,看着,有模有样~思想着,意犹未尽呀…</b></h1> <h1><b>天南地北,五行八作…有机会我们这些老了的<u>知识青年</u>还愿意往一起凑…这是欧阳天成(后排左一)从美国回津度假,和在津同学的合影。</b></h1> <h1><b>2009年4月28日,我们下乡整整40周年。我们小周恒堡的知青们聚到一起。这是我们聚会人到的最齐一次吧。<br>记录如下,从正面缺口左起,顺时针转:张淑秋,张淑玲,张忠鑫,王鸿毓,范钢,王炳崙,姜庶,刁立中,李力,张怡君,李素坤。<br>看着这张张熟悉的老脸,我突然想说,看今天的你我,会有过去的蹉跎岁月?这知青的故事,断不可重演。</b></h1> <h1><b>这是我的<u>微信公众号《GangF》</u>的二维码,您可以点二维码图片并保存手机,然后打开微信,在微信中扫描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识别,进入我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GangF》中我写了几十篇文字,记录我们下乡的知青生活。您也可以点开微信发现页中搜一搜的“公众号”搜GangF,进入我的微信公众号《GangF》。多谢您对我们知青经历的关注!多谢啦!</b></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