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div> 八、北京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北沟名寺玉皇庙</div><div> 玉皇庙位于木城涧矿区的北部山坡下,商店后身,隔清水河与京西古道相望(实际现为干涸的河道与清水涧到千坑的公路)。在未修铁路之前,京西古道的运输驮队与过客,日夜络绎不绝。受交通及产煤的影响,玉皇庙一度香火旺盛。玉皇庙创建于元代,龙门派道士所居,曾是京城白云观的下院。庙为四合院落,有正殿三间,山门殿三间,两下配房各三间。</div> <h3> 庙内曾经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天仙圣母娘娘和“窑神”等神像。在门头沟、在大台、木城涧、千军台地区,把开煤矿叫作“开煤窑或开窑”,煤又是当地人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所以人们崇拜的窑神这里有很高的地位。在门头沟圈门等地区有专门的窑神庙,在千军台和庄户的传统幡会中还有窑神幡旗。能够将玉皇大帝、天仙圣母娘娘和窑神同供于一座庙内进香朝拜,恐怕全国可能仅此一家,可见窑神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h3> <h3> 在《北京通史》关于教育的篇章中,将京西木城涧矿区的玉皇庙称之为北京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至今,在商店身后的玉皇庙中仍存有记载此事的碑刻。玉皇庙早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就已成为私塾之地。据庙内碑文所载:“咸同年间,宿儒硕士,选此幽胜,设帐其中。然庙产无多,殊难同”。戊戌变法时,晚清时期维新派人士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中就包括: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兴办教育,培养后人,成为全国上下共识。直隶总督胡燏芬谏言,要将各地庙产拨充,兴办学堂,得到朝廷批准。木城涧地区的煤窑、煤厂、村庄、店铺,闻风而动,立即相应,出资出力,重修了玉皇庙,改为新式学堂。</h3> <h3> 玉皇庙曾进行过多次修缮,最后一次重修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民国初期庙内有道士十多个,日本侵略时期道士跑的不知去向,后逐渐衰落。新国成立后,木城涧建矿将玉皇庙作为商店使用至今。紧挨着商店的就是玉皇庙食堂,现玉皇庙食堂原是局工程公司02工地食堂,原在玉东现矿托儿所处,矿接管后在1964年搬迁至食堂库房处,1976年拆除了临近庙宇建起了面积近350平米的食堂,在1996年改为木矿商贸中心。</h3> <h3> 并请京西斋堂地区灵水村举人、官职山西调署吉州候补知府刘增广撰文以记其事。刘增广撰文碑石今立于玉皇庙大殿前廊之下,碑为青石质,高约1.9米,宽约0.9米,字迹基本完好。碑阴记有当地村庄、煤窑、煤厂、店铺及民众为建学堂捐款的数额,成为旧时的“希望工程”纪念碑。碑文记载了当地煤业为支援教育、兴办新式学堂作出的贡献,从而名垂千古。</h3> <h3> 上面刚才谈到的“窑神庙”位于原门头沟区圏门中学内,坐北朝南,创建年代无考,清嘉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窑神庙、大戏楼和过街楼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前后,破败多年的窑神庙再次重修,并建成窑神庙公园。遗憾的是,窑神庙里面是不轻易开放的,不过我有幸在2017年10月5日(农历八月十六)参观过,庙内供有窑神,是京西唯一一处把窑神作为主神供奉的庙宇,据说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以窑神作为主神供奉的庙宇,窑神庙院内有清光绪七年《煤行公议碑》和《重建豁免煤税碑》等碑刻,还有介绍门头沟煤业的历史等。</h3> <h3> 窑神庙前有大戏楼,建于明代,坐东朝西,建在1.2米高的巨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戏台上方有清道光十年(1830 年)的“歌舞升平”匾。旧时,每年腊月十七窑神生日这天,京西煤窑都要捐钱,在戏楼演大戏三天,乞求窑神保佑煤窑平安,多出好煤。在圈门过街楼前的一块大石上刻有“门头沟之源”,门头沟,就是“圈门前头有条沟”的意思。所说窑神庙公园、大戏楼、过街楼都没有围墙,感兴趣的不妨可以去看一看,乘坐公交370路直达圈门。</h3> <h3> 九、古代、现代交通枢纽玉皇庙</h3><div> 玉皇庙不但是矿区的中心位置,不论是自古还是在现在都是一个重要的交通 “枢纽”。自古有京西古道经过、现有京门铁路支线终点,更是连接109国道的重要连接线,是经玉皇庙通往分别通往木城涧矿本部和通往唐家坟、庄户、千军台、北台子四个行政村,最后到达千军台坑口矿井的必经之路。</div> <h3> 玉皇庙在京西古道王平口至千军台一段发挥“咽喉作用”。人们常说:要想富,现修路。实际在古时候这种理念就有,衣食住行的“行”而“行”又是以交通道路为基本条件的。一个区域的历史及其文化,也是与交通道路紧密相连的。木城涧、玉皇庙、千军台、庄户等地,都是由京西古道主干线西山大路相串相连的村庄和寺院,这条古道,东连北京城,西接冀、晋、蒙,发挥着相当于109国道的作用。</h3> <h3> 古道自京城西行,走过平原的“京门大道”,过永定河进入北京大西山,分别经牛角岭、潭柘寺附近到王平口和王平村。自王平村,古道分出一路,经清水涧村、安家庄村、河南台村、雁翅村到芹峪口、又分一路经田庄至昌平,一路经大村至怀来,一路溯永定河经青白口至沿河城,或沿清水河至军响接西山大路,这几条路咱们不说。就说一下与咱们有关主要的这条干路,这条主路汇集在王平口后,走百岩子、穿潘涧子、宅舍台、东板桥、西板桥、庄户到千军台,再分一路至大安山,一路越大寒岭。由大寒岭,经煤窝至军响,进入斋堂川,又分数道越岭至河北(冀)怀来、涿县、涞水,进而可上黄土高原(晋)和内蒙古草原(蒙)。其中王平口有称 “过山总路” 而王平口至千军台一段亦可称之为“咽喉路段”,这条道路的使用率是相当高的。清水涧河畔古道,由木城涧口、千军台南港沟口,往南有路通房山。这里提到的宅舍台、木城涧口与玉皇庙只隔着一条清水河。</h3> <h3> 这条京西古道在牛角岭已经成为门头沟区的一个风景点了,在板桥村旧址,千坑的汪洛庙附近还有大量用石头铺设道路的古道遗迹,不过没有开发旅游而已。</h3> <h3> 1924年修建了门头沟至大台段京门铁路支线,后因运输木城涧煤矿的煤炭延长至木城涧站。 50年代初期,木城涧站当时称为板桥站,因站址在安徽省凤阳县板桥镇板桥火车站和南京的板桥火车重名,北京铁路局将京西板桥火车站改为木城涧火车站。木城涧的煤炭分别从木城涧、大台和王平村运往门头沟站和三家店站编组后运往需要的地方,矿用货物由三家店、门头沟站发往木城涧。</h3> <h3> 说完古道,说铁路。文章开头部分,介绍过木城涧煤矿有一条铁路客货运输线。这条铁路线是京门支线,京门铁路是詹天佑京张铁路的辅助铁路,同由詹天佑在1906年主持建造。其修建目的是为将门头沟的煤炭运抵西直门,供京张铁路蒸汽机车燃料之用。京门铁路原自西直门站南侧车公庄出岔,西经五路站、西黄村站、苹果园站等站,到达门头沟的三家店火车站、门头沟火车站。</h3> <h3> 1971年2月1日西直门至五路段线路被拆除。拆除原因传说是当时有一次国家领导人去西郊机场接外宾回来,走到西直门之后正好过火车,挡住了国宾车队的路。之后国家领导就做出批示:将这段铁路拆了!京门支线的西直门—五路的铁路从此就消失了。我在石景山广宁村铁小上小学的时候,春游去动物园,就是从家门口的石景山站乘的硬座火车,到达的西直门。</h3> <h3> 这段铁路线改线后,改由从永定门(现为北京南站)站发车,借用一段丰沙线,到达原石景山地段后,设一站为养三(养马场-三家店)乘降所,到达三家店站后从北侧跨越永定河后,到门头沟站。京门铁路支线从门头沟开始是单线行驶,经过短暂停留后,感觉十分奇妙的事情发生了,火车朝着反方向行驶。因为方便装运门头沟煤矿的火车,铁路线设计了一个倒立的“人”字线路,撇的开头就是门头沟站的位置。客运火车不管是上行(开往北京方向)还是下行,在门头沟站火车头都要调换一回位置。</h3> <h3> 木城涧在1996年6月前没有通长途车汽车前,只能靠着一天三趟的绿皮硬座火车通往门头沟和市里,火车走得很慢。一路上逢站必停,记得从永定门开出的列车,途经丰台、石景山南、养三乘降所、三家店、门头沟、野溪站、28K乘降所、丁家滩站、韭园站、色树坟站、王平村站、落坡岭站、清水涧站、大台站,最晚一趟近21点到达木城涧,火车则在此过夜,第二天一早7点从矿上开走。记得当时有六七节车厢,票价全程0.7元,从养三乘坐和门头沟乘坐到木城涧是一样的价格0.4元,火车上还提供免费开水,发一个带有铁路标志的矮矮的厚厚的没有把的瓷杯。</h3> <h3> 2008年以后改为铁路通勤车,主要是方便沿途上班的铁路职工,百姓也可以花钱乘坐。但只有一辆机车、两节车厢(后又改为一节车厢)、一个运转车长、两个列车员。类似的客运火车,还见过一趟从三家店发往昌平的。这趟从永定门开往木城涧的客运火车,在2013年左右也停运了。也是在2013年门城大街改造时,拆除了门头沟火车站,在原火车站不远处,建有京门铁路遗址公园以示纪念。</h3> <h3> 说完铁路说公路,玉皇庙实际就是一条简易公路的中转站, 109国道从落坡岭分叉,经清千公路(清水涧至千军台)途经大台、灰地口,到达玉皇庙,从这里分别通往木城涧和千军台。1962年12月完成的千军台坑467水平至唐家地轻便路工程,也是这一年木城涧煤矿购买了第一台汽车,卡车供千军台运送材料。80年代陆续由北京矿务局沿着清水涧河谷经大台到木城涧修筑了柏油公路。我在矿上的时候,公路还归矿上管理,为此,还设有公路维护组一班人马。</h3> <h3> 在1979年4月前,车辆进入矿区需要拐一个大胳臂肘弯绕行,从玉皇庙西面的唐家地,在由唐家地(与唐家坟同一地址)到达,十分不便。现在,在玉皇庙医院前面有两座大桥,位于木城涧矿煤仓与玉皇庙之间的清水涧河上。一座后建的用于通车,一座先建的成了观赏休息的凉亭,而这座桥有个学名 “玉城桥”,但当地没人这么叫它,而是称呼“玉皇庙大桥”。桥两端架于深沟的岩石之上,数百米黑岩峭立如刀切斧削。上部为混凝土结构,下部为石台基础桥长30米,单孔跨径25米,桥面至桥底约30米,设计为永久性中型公路桥梁。此桥所在地的清水河两端,但清水河水已不清。这条河是矿区这条沟的总河道,平常只有矿区排除的废弃黑水,遇到雨季,从千坑、几个行政村和各小山沟汇聚的雨水,加之泥土石块、波涛汹涌,好似黄河奔腾不息。</h3> <h3> “玉诚桥”是木城涧煤矿的命脉之桥,1951年开拓木城涧矿主井口时,矿区还没有公路,职工大部分住在大台煤矿,每天约有四五百人经灰地口河沟到木城涧坑口上下班。人们在灰地口河沟用石头做墩搭成简单便桥通行,夏季山洪暴发时,便桥拆除,职工上下班只好绕走山间小路。1952年,据老木城涧人回忆,矿上在玉皇庙和唐家坟修建了两座钢索木板活动桥,玉皇庙桥的以10根钢索连接两端。其中,4根并排钢索铺上木板作为桥面,两侧各有3根钢索作为护栏。另以斜拉钢索减少桥的晃动,但人走在上面仍然晃晃悠悠。</h3> <h3> 1969年,木城涧煤矿修筑玉皇庙至大台煤矿的公路,同时开始了拆钢索桥建水泥大桥的工程。到1970年4月20日,水泥大桥通车。桥的载重能力为13吨,木城涧煤矿将该桥正式命名为玉城桥,是取自玉皇庙和木城涧中的各一字,(类似阜石路上的金安桥是取自金顶街和北辛安的各一字)。</h3> <h3> 捎带手提一句:在京西古道木城涧矿区附近的潘涧子沟也有一座废弃的古桥“玉成桥”,发音随一样,但确是两个字。木城涧地区在京西古道上桥梁最为集中的地区,素有十里八桥之说,现在老板桥村、老庄户村已经修复了很多古桥,修复了北巷沟福龙山娘娘庙,有机会一定回去看看,对此有兴趣的大家也可以请我当向导,一同探宝取景。</h3> <h3> 1979年4月,木城涧矿在玉皇庙至井口之间的小山梁上,开拓了单向车辆公路隧道(我们称为洞子),铺上了沥青路面,大大缩短了玉皇庙至井口的距离,职工上下班方便了许多。这个洞子经过多年的风化和漏水的侵蚀,出现过开裂掉渣等危险情况。</h3> <h3> 在1987年5月还进行过锚杆挂(铁)网喷浆加固,两侧人行道更加狭窄。这个洞子对我来说刻骨铭记,至今我的右臂上还有它的印痕。应该是1989年的夏季,我骑着矿服务公司与天津“红旗”自行车厂联合销售的26型轻便自行车,从矿上的方向沿着大下坡急驶而下,准备进入洞口,看见矿保卫科的三轮胯子正出洞口,因为是单车道,就紧急刹车避让。因为坡上有很多煤末,造成捏闸打滑摔倒,右胳膊肘还在煤末擦伤划破,到医院后安三大夫给我进行了简单处理和包扎,伤口好了以后,未想到胳膊上就留有了黑黑的煤矿烙印。而那辆我人生中的“第一辆红旗车”,来到晨光饭店工作后,在任灵山灵云彩屋度假村的常务副总经理两年中,被饭店保安部经理朱根路做为僵尸车给处理了,从此无影无踪。</h3> <h3> 2005年11月,矿上又劈开了因第一次开隧道打偏方向而废弃的半截洞子那座30多米的小山,动用15万立方土石,填平了用于垃圾消纳场的20多米深沟,重新铺设了一座清水河大桥,调直了去往木城涧矿的S弯道,铺设了宽12米长570米双车道的“平安大道”,而玉木公路隧道也废弃不用了。</h3> <h3> 在1987年前,虽然开通了公路,但矿上的交通仍然靠着一天三趟的火车,后来职代会职工代表上交提案,呼吁要求改善交通状况。为落实这事,当时的张森林副矿长(后来梅苑饭店的书记)可是没少忙活,疏通关系,跑手续。最后,由矿方出资买了两辆大轿子,由杜文运、刘艳杰任职的矿服务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成立了汽车客运站,终于开起了通向河滩、苹果园的收费通勤班车。1991年以后,改为由刘望军、刘永强承包两辆大轿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因为汽车比火车到达目的地要少一小时左右,人们为了节省时间,都爱乘坐这趟车,每天的车都是挤得满满的,遗憾的是一天只有两班。记得有一回我女儿不知怎么把脚崴了,疼的不敢着地,当时我又没在矿上,爱人急的够呛。看到材料科有送货返回门头沟的卡车,就说明了情况,这位好心的司机师傅,冒着小雪把这娘俩送到了门头沟,我们又一起赶到了儿童医院,进行了诊治,好在并无大碍,虚惊一场。</h3> <h3> 1996年6月25日木城涧到苹果园的929路公路汽车开始运营,线路全长48.5公里,全天运营11.5小时,平均每40分钟一趟。矿区盼望929开通,当时的副矿长李瑞华和矿办副主任李均,也积极协调运作,给住勤司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开始还在矿招待所安排住处和休息室,关系十分融洽。以至于929的车队的队长,在这一年年底的时候,还煞费苦心的制作了一面锦旗,交给矿上,请矿上的领导再送到929车队的上级公司,让上级公司知道929车队“热心为矿区服务”。我唠叨的有点乱,您要是看明白了,您会心一笑!随着929的开通,这才彻底方便了矿区各方面人员的出行,不过,由于火车运行慢、乘车站点不方便等原因,最后得以停运,成为矿区人们一段永久的记忆。</h3> <h3>(未完待续,本篇作文共⑩期,请看第⑥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