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时正年少(11)

老杨树

<h1>  </h1><h1> 我的锁骨折了</h1><div> 一九六二年,我在当时的吉林省磐石县石咀矿中读书。四月正值春季,镇子里风和日丽,阳光下的校园,杨柳含苞吐蕾,巍巍的松顶山和广袤的田野披上了淡淡的绿装。</div><div> 一天下午,我们班上体育课,课任陈玉峰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活动,大家非常高兴,都跑到操场上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了。同学们有的打蓝球,有的打网球,有的荡儿秋千,我则和赵英德、王生君几个人玩儿“拔大葱”。拔大葱是我们自己发明的由两个人参加的比赛,类似于摔跤。比赛时,襾人侧身抱住对方的腰部,只要把对方抱起来就算赢了。</div><div> 赵英德五短身材,瞎眯一双小眼睛,相貌丑陋,同学们送他外号"赵疤瘌眼儿“。别看他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却是力大无比,论拔大葱没人能赢得了他。此时,赵英德双臂抱胸,洋洋得意地站在大家面前叫号:“有不服气的吗?上来比试比试!“</div><div> 王生君比赵英德高出半头,自然是不服气,只见他一步冲到赵英德面前,伸手一把抱住赵英德的腰,谁成想没几个回合,就被赵英德拦腰抱起败下阵来。其他几人轮番上阵,一阵厮杀后,也都成了赵英德手下败将。这下可把赵英德美出了鼻涕泡来,他得意忘形地站在那里,一双小眼笑得眯成了一道缝,嘴巴里说道:‘‘哪个还敢上来!’’</div><div><br></div> <h3><br></h3><h3> 见赵英德的得意劲儿,我的火一下蹿到了脑门子上,脱掉外衣往地上一扔,一步跨到他面前,笑道:“赵疤斓眼儿,咱俩试试看!‘’没等赵英德答话,我猛地冲上去,双手抱住了他腰的。瞬间,我立刻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赵英德体内向外进发,他的腰如铁柱般挺坚有力。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暗暗叹道:“这小子真是有把子力气,难怪他连胜几人。我不敢轻敌,连忙弯腰叉腿,气沉丹田,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h3><h3> 只听王生君喊了一声:“开始!”话音将落,赵英德便向我发起了进攻。他拼尽全力想把我抱起,慌忙得我吸了口气,身体用力往下一沉,一只脚死死地勾住赵英德的腿,一下破了他的招儿,进攻被我打败了。此刻,赵英德就是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功夫也奈何不得我了。这下该轮到我出手了,不等赵英德缓过气来,,我开始向他发起了反攻。我迅速把勾在他腿上的那只脚抽了回来,调整两腿叉开的幅度,两臂紧抱住赵英德的腰,整个身子将他死死压住,随即绷紧全身肌肉,大吼一声:‘’你给我起来吧!”一下就将赵英德抱了起来。</h3><div> 一旁观战的同学开始时还替我捏了把汗,嘴里不停地为我助阵加油。此时见我赢了,心里这个解气呀,都高兴地大声起哄道:“噢!好哇!”</div><div><br></div> <h3>  谁知赵英德并不认输,在我的两臂里拼命地争扎想挽回敗局,我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两手死死地抱住他的腰,不给他一点儿还手的机会。看硬拼不行,赵英德便打起了歪主意,他腾出一只手,突然猛桶我的胳肢窝,这可是我的痒疗处,平时最怕别人去碰了,我忍不住“吃吃”地大笑了起来。这一笑不打紧,我脚下一软,身子失去了重心,左肩朝下,一头摔倒在了地上。赵英德也没站稳,一屁股跌便倒在了我的右肩上,我“妈呀”一声惨叫,两眼一黑,便失去了知觉。</h3><div> 醒来的时候,听见陈玉峰老师正在批评赵英德:“你咋搞的?谁让你往他身上坐了?”赵英德哭丧着险,眨着小眼,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惊恐地看着我,刚才那副神气劲儿早吓飞到了九霄云外去了。陈老师把我扶起后,拉着我的左胳膊轻轻地动了一下问:‘’痛不痛?”一阵钻心的疼痛让我连连大叫:“啊!不行,疼啊!”陈老师知道我的骨头已经折了,急忙张罗着将我送到了医院。</div><div> 医院离学校非常近,就在学校的东南角,还不到一公里的路。没一会,听到信的老爸也匆匆地赶了过来。经X光透视检查后,确诊为“左肩锁骨粉碎性骨折”。经这一折腾,我的左肩也肿的像个大馒头。医生把断了的锁骨扶正,用绷带把伤处扎紧后,又用纱布将左胳膊吊起,拿了跌打损伤的药,便让我回家静养。 </div><div> 晚间,我遭了不少罪,左肩疼痛难忍,不敢躺下睡觉,只能靠墙坐着,折腾了大半夜,迷迷糊糊地总算睡了一小觉。</div> <h3><br></h3><h3> 一周过去了,我的伤情却不见明显好转,爸妈非常着急,决定带我去镇里一家私人开的正骨所去看看。镇里有一位姓曹的老中医专治跌打损伤,据说他有立杆见影、手到病除的医术。</h3><h3> 第二天,我跟着老爸去了曹先生的正骨所。曹老先生的正骨所开在家里,记忆中,曹老先生的家住在街里的一个胡同处,树枝围起的小院里有三间座北朝南的平房,旧院门露出退了色的、斑斑点点的红漆,门楣上一块黑地绿字木牌,上写“曹氏正骨所“。三间房青砖贴墙,草苫屋顶,院里有两棵海棠树,茂密的枝条儿上已挂滿了含苞欲放的花蕾。</h3><h3> 老爸领着我进了屋子,见正中一间是厨房,东屋一间是起居室,西屋的一间是曹老先生的门诊室,里面满是刺鼻子的中草药味儿,靠西墙处摆了一排中药柜,南窗处有一张桌子,椅子上坐着的人便是镇里赫赫有名的正骨名医曹老先生。这曹老先生虽已年过七句,却长得清癯瘦骨,银发童颜,一副道风仙骨模样。他身着一套黑色对襟衣裤,鼻梁上架一副老花镜儿,花白的头发向后梳理的整整齐齐。</h3><div>别看老先生身子清瘦,可说起话来却如敲响了的铜钟,”嗡嗡”震耳,余音不断。曹老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受益于祖传治疗跌打损伤的秘诀,到了曹老先生这辈医术更是了得,不少外地患者也慕名前来求医。</div><div><br></div> <div>  老爸说明来意后,曹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揭开我肩上的纱布,见伤处红肿的像个馒头。看过伤情后,老先生说:“早点把孩子带来就好了。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骨头没有接好,血脉自然是不通,骨头咋能长好呢,不肿痛才怪呢!”</div><div> “都是让大人给耽搁了,还求老先生帮忙给孩子治一下。”老爸内疚地说。</div><div> 老先生也不说话,让我把左手平放在桌子上,他一只手按住我的肩,另一只手轻轻地摸着断骨的伤口处,疼得我“哎吆哎吆”直叫。老先生安慰道::“别怕,马上就好。”说话间,老先生趁我不注意,按住我肩的那只手倏地向上一抬,摸伤口的那只手指用力一捏,只听得锁骨断处“咔”地一响,疼得我一声大叫,老爸也吓得脸变了色。老先生松开了手对老爸说:“好了,骨头已经接上了,拿几副药吃下去,静养十天就会好的。‘’</div><div> 按着曹老先生的嘱附,我在家里连吃药再休息,骨伤处真的慢慢的消了肿,伤口也不像以前那样疼的不敢动了。半个月后,骨折就完全愈合了。</div><div> 这次受伤的经历,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华医学之博大精深,中医正骨功效之神奇。同时,也让我吃了不少的苦头,从此,我的左肩便留下了不敢吃硬的后遗症,再也不能挑担子了。</div><div><br></div><div><br></div> <h3> 作者简介</h3><div> 杨成山(微信名老杨树),一九五一年生,辽宁省营口市人。中南学子,高级经济师。近几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先后创作了以老三届下乡知青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弯弯的柳河》、自传文学《岁月如歌》、诗词集《岁月随笔》、《龙首风-淮源情》等作品,小说和部分诗词巳在多家微信诗刋平台发表。组诗《窗花》在‘‘傲骨杯’’中华诗词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