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风雨十年灯。毕业二十年聚会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今天我们却又相逢在毕业三十年的现场。过往如昨,昔日重来。一个个成熟稳健的中年人,似乎又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葱岁月……</h3><h3>总觉得那个时候的老师最博学最可敬:班主任颜老师,在我的意识里他应该和复圣颜回同家谱吧,因为他最像《论语》里说的:“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闻其言也厉“;语文李老师和数学张老师是完全可以用颜值生活,却偏偏用了才华生活;历史张老师纯粹是现代派,生动诙谐,把冰冷的历史讲成了鲜活的故事,他的课让你知道什么是“口才“……</h3><h3>永远的班长杨,他的祖籍和我的出生地是一个地方,我的第二故乡和他的出生地是一个地方,而班长夫人是和我同过两次学的同学。班长总像兄长那样“罩“着我们,公共事操心费力,一“杨“当先,领导风范,有目共睹。</h3><h3>同学又同事的是刘吉敏、张宝中、张俊环、马俊英、刘秀英,其中,俊环和俊英也是我儿子的高三老师。</h3><div>同学又同乡的是刘吉敏、安志敏、张俊想、尹盼娥、尹俊荣、王银泉、李水平、安海峰,其中诗人、明星李水平还和我住在同一个小区。</div><div>青春年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是男女生交往非正常的年代,但也是目标明确、艰苦奋斗的年代。</div><div>至今我还记得,一次我的自行车坏了,是班长和王银泉、王增奇等帮我修好的,尽管那时候自始至终没讲过几句话。</div><div>至今我还记得,高考看分那天,彤云密布,似乎昭示着我们许多人的名落孙山,看完结果正要回家时就大雨倾盆,骤雨初歇,我只得跟着离家稍近的刘金香去了她家留宿。</div><div>至今我还记得,我珍藏着两张没有我的合照,一个是板报组同学的六人合影(有谁?自己想)和文科班毕业合影,虽然因一些原因我没有在大家的队伍里,但是,曾经共同走过的锦瑟年华却深深烙印在我记忆最深处。</div><div>我当然更记得和张变英、白满霞、崔付平那许多个谈小说、诉迷茫、说心事和在彼此家中同床共枕的日子。</div><div>更记得后来,自己有事需要帮忙时,张俊想、安志敏、刘润丰、尹俊荣、刘万坡等同学的鼎力相助!</div><div>道家说:水利万物。那我想说,我和88届同学的相识相处,真的是缘来缘聚缘如水,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岁月就给我的美好与温暖。</div><div>我是一个不习惯看别人背影的人,因为我还是那个情感比较脆弱的人,所以,请同学理解我稍早离开的行为,我会珍惜每一个熟悉的笑容,我愿珍存的永远是我们欢聚一堂的情景。</div><div>最后我想把我喜欢的两句话送给未来的我们,第一句是我不希望发生的——“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第二句是我希望发生的——“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一直都在成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