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南关风情(上)――随手拍

兴而有言

<h3>大南门街及南关一带是安庆市最古老的城区,也是传统的回族聚居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丰富的历史遗存,无声地诉说着过往云烟,独特的民族风情,生动地演泽着人文情怀,两者相互融合构成了安庆南关一带特有的风情。</h3><h3>最近,政府正式启动了老城改造计划,这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为留下纪念,一连几天都在南关漫游,想抢在大范围拆迁之前拍摄一些照片。</h3><h3>了解过去,可以感知现在,亦可以洞察未来,让人期待想象安庆南关一带新的面貌和风情。</h3><h3><br></h3> <h3>这是一幅上世纪四十年代安庆市城区的老地图,红线勾划的南关范围。</h3> <h3>我拿着地图,在防洪墙上躅踌着,面对着滚滚东流的长江,突发思古之幽情,想寻找盛唐山,确认宜城渡……</h3><h3><br></h3> <h3>图为清朝时期南关江边――这是盛唐湾吗?</h3> 图为185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在小南门康济门外修筑的炮台<div><br></div> <h3>当年太平军与清兵曾在此激战</h3> <h3>1902年,改旧炮台为义渡局,规定过渡不收钱。</h3><h3>上世纪五十年代,构筑防洪墙,将炮台置予墙外,成为港务局码头货物堆场。<br></h3> <h3>现为江岸公园景点。</h3> <h3>保护标志。</h3> <h3>人们在此休闲漫步。</h3> <h3>观赏江景。</h3> <h3>图为炮台下的安东渡口。</h3> <h3>毗邻的渔港。</h3> <h3>大南门外的文明渡口。</h3> <h3>哪个渡口是宜城渡?</h3><h3>物换势易,己无法确认,也不重要。因为,此处还有一古渡,名曰石滩渡。《直隶安庆郡志》卷之七“河渡”记载:“安庆府,怀宁县。石滩渡在城盛唐门外。”</h3><h3>重要的是,在水运为主的时代,这里是安庆的交通要道,设有水驿,官员、商贾及货物进出都要经过此渡口。京城送往安徽巡撫,安庆知府的圣旨,诏谕,地方大小官员都要来此拜迎。</h3><h3>如今,飞机、高铁、汽运高速发展,水上客运己基本没落,渡口也就仅仅是沟通长江南北的轮渡了。</h3> <h3>图为安庆水厂老水塔</h3><h3>地图标明此处有一老电厂。1926年,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购置640千瓦汽轮发电机,在大南门外扩建安庆电灯厂。1949年5月,电厂与水厂合并为安庆水电厂,发电总容量1520千瓦。为避洪水威胁,1952年国家拨款于炮营山建新厂房,至1955年全部机组迁入新厂房。</h3><h3>尔后在此处兴建了水塔。</h3> <h3>轮渡靠岸给渡口带来活气。</h3> <h3>大南门街南口。</h3> <h3>楼房己经拆除了。</h3> <h3>此处原有城墙大南门,又称盛唐门,后改为镇海门。此城门依山而建,高大雄伟,人称镇海楼,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仍健在。</h3><h3>此图取自《安庆市志》,不能确定是否镇海门。</h3> <h3>此图确切为镇海门</h3><h3>1938年6月12日,日军从这里进占安庆城,当天残杀市民200余人。</h3><h3>本不想用此图,但还是用了,实乃为不忘国耻。</h3> <h3>镇海门头上有石匾题:海门石柱。</h3><h3>两边楹联为:</h3><h3>夕照海门,玉笛数声搦杨柳;</h3><h3>月横城阙,蓼花几点掠渔舟。</h3><h3><br></h3> <h3>镇海楼与振风塔并列江畔,古人曾赞曰:</h3><h3>迎江寺,寺迎江,迎江寺腹迎江塔,塔影横江</h3><h3>镇海门,门镇海,镇海门头镇海楼,楼形镇海</h3><h3><br></h3> <h3>沿着大南门街水泥砌石路面缓缓上行,我搜寻着儿时的记忆。</h3><h3>记得以前路面都是橙色麻石条,一级接一级的台阶,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岁月的风雨和人的脚板把花岗石蚀磨得光滑铮亮。路两边都是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虽然参差不齐,虽然也破旧斑驳,但渗透着凝重的历史痕迹。</h3><h3>如今,四周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住宅楼,似乎是见缝插针般抢筑起来的,杂乱无章,几无美感。</h3><h3>那时,人们没有老城保护意识,可以理解。</h3> <h3>大南门街曾是老城交通主干道,四通八达。满街都是药材铺子、杂货,是长江中下游药材集散地。</h3><h3>南关内就设有江西、江苏等会馆,汇集八方商贾。<br></h3> <h3>如今这里很静寂,成为居民区。午后,街上很安静,小孩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h3> <h3>只有渡船靠岸,去往老城的过客才使大南门街短暂喧闹一番。</h3> 站在坡顶――这里应该是盛唐山顶了,己全然没有山的痕迹。<div>环目四顾――</div> <h3>往南,回首看刚走过来的大南门街。</h3><h3>原来可以看到江面上的樯林帆影,现在杂乱的建筑挡住了人们的视线。</h3> <h3>往北,可达四牌楼、国货街。</h3> <h3>向东,可至小二郎巷</h3> <h3><font color="#010101">向西,是任家坡――其实,眼前这一段路以前叫胭脂巷</font></h3> <h3>图为胭脂巷老照片</h3><h3>看园润光滑的麻石条路面和两边的徽式建筑。</h3> <h3>但我被东面的一条巷道吸引了――</h3> <h3>路面错落有致地辅就着褚色麻石条。</h3> <h3>巷道狭窄而幽长。</h3> <h3>高低落差很大。</h3> <h3>石阶缝中,悠然长出碧绿的野生植物。</h3> <h3>中间有一段平台。</h3> <h3>哦,这就是久负盛名的登云坡!<br></h3> <h3>一共七十三级台阶。</h3> <h3>我忍不住上下走了几趟,浮想联翩――</h3> <h3>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南巡狩猎,从寻阳浮江,近枞阳,从此登上盛唐山,作枞阳盛唐之歌。</h3> <h3>东晋诗人、风水大师郭璞也在这里登上盛唐山,遥望龙山风水,指谓:此地宜城。</h3> <h3>简陋的巷道见证着沧桑的历史烟云,让人感叹。</h3> <h3>周边的建筑依坡而建,间隔极小,楼与楼之间穿插着长长的阶梯。</h3><h3>在住房紧张的年代,现实无情地挤压着历史。</h3> <h3>走过长长的小街。</h3> <h3>这里原是依泽小学旧址,依泽小学迁往龙山路后改为市十五中学,又改为民办补习班性质的登云学校。</h3><h3>上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这里是登云坡小学。</h3> <h3>不得不又说到日寇――</h3><h3>日军占领安庆后,在这里设置机构,强迫市民来此验证身份,稍不如意,便推往江边残杀。</h3> <h3>登云学校正前面围墙内是原活塞环厂。</h3> <h3>活塞环厂面对沿江中路的大门。</h3><h3>2014年中期挂上千年宜城记忆广场的项目标志。据国土资源部门国土出字(2014)15号公示,此地块为27.5亩,出让价6110万元, 用地性质为文化用地,期限为50年。受让方为一家注册资金1000万元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h3><h3>这是一块黄金宝地,如公开拍卖至少数亿元,如此低价出让,源自政府表示对该地段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厂房不予拆除,明确要求对历史建筑、文化遗迹要全面保护,深层次挖掘,突出宜城文化底蕴,再现千年宜城风采。</h3><h3>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h3> <h3>然而,在没有公示千年宜城记忆广场项目设计规划的情况下,投资者关起了大门动用挖掘机械开始拆除厂内建筑。</h3> <h3>在有识之士的质疑下,市民纷纷自发上前阻止施工,有关方面(文物、规划部门)竟然说厂内没有文物,这引起市民的愤慨。当有人拿出老地图、老照片以及市政府以前颁布的市级保护名录时,有关方面难以自圆其说,只能静默了。</h3><h3>面对近万市民的质询和譴责,市政府新闻办罕见发文,承认活塞环厂有两处市级保护文物。有关方面立即统一改口,称文物没有拆除,拆除的八十年代以后的工业厂房。随后,竟然爆出新闻,活塞环厂拆除中发现文物……</h3><h3><br></h3> <h3>从哪以后,该项目暂停了。</h3><h3>但人们发现,碍事的梅城公寓、潜山仓、老粮仓、中共革命活动纪念遗迹、见证老安庆工业历史的老厂房,己经荡然无存。</h3> <h3>厂内杂草从生,只剩三座破旧的建筑无言地伫立着。</h3><h3><br></h3> <h3>这是不是忠孝街一号?</h3> <h3>这是一幢民国初期的建筑</h3><h3>所幸它们有了护身符,戴上了保护标志。</h3> <h3>穿过校园,来到登云学校北大门,记得这原是依泽小学大门。</h3><h3>往前可至大、小二郎巷。</h3> <h3>图为基督教圣公会的救主教堂,建于1901年。</h3><h3>洋教渗透安庆,始于1700年,比利时国方济各会传教士卫方济在城内设圣堂传教。</h3><h3>1865年,法籍雷遹骏神父来安庆,未经官府许可在安庆建堂传教,遭士绅百姓反对,被逐出安庆。</h3><h3>1866年,法国天主教教士韩石贞在拐角头购买房屋传教。</h3><h3>1869年,英国内地会传教士密道生、卫养生在安庆传道,建圣爱堂。</h3><h3>同年,安庆考生和民众在武举王奎甲率领下,捣毁英法传教士在东、西右坊的住所,是为安庆教案。<br></h3><h3>1871年,天主教会在黄家狮建教堂,名耶酥圣心堂,至1893年建成。</h3><h3>1900年,天主教设立安庆府总铎区,1921年成立安庆教区。</h3><h3>1910年,基督教圣公会成立皖赣教区,同时在铁佛庵建天恩堂,在百花亭建成仁堂。</h3><h3>1929年,天主教安庆教区划归西班牙莱热奥省耶酥会司铎管辖。天主教教廷委任梅耿光为安庆教区首任主教。</h3><h3>1940年,天主教安庆教区在西门外太平寺增设伯多禄堂。</h3><h3>1941年,天主教安庆教区在荣升街设北门教堂,名若瑟堂。</h3><h3>1946年,天主教安庆教区升为总教区。</h3><h3>1951年,市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成立,后改名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h3><h3>同年,市军管会根据群众要求搜查天主教教堂西班牙神甫梅耿光及安德清、何广扬、甘淑清的住所,缴获大批犯罪活动罪证,举办了梅耿光、甘淑清等人所办育婴堂虐杀中国儿童的罪行展览,并将梅等7人驱逐出境。</h3><h3>1954年,市天主教友爱国会成立,1958年改为市天主教爱国会。<br></h3><h3>以上根据《安庆市志》记载。</h3> <h3>教堂刚维修结束。</h3> <h3>西洋式边门。</h3> <h3>装修得非常漂亮。</h3> <h3>似乎还没有交付使用。</h3> <h3>顺大二郎巷来到高井头。</h3><h3>好象这幢小楼是依原样重修的。</h3> 斜对面是万豪逸景小区。<div>这里曾是始建于明代的万亿仓,有6联28楹,后圮。</div><div>清顺治八年(1651)重建9楹。</div><div>康熙五十八年(1719)重修并增建6楹,为安庆府仓。同年,奉旨截留湖广漕米十万石,贮安庆粮仓,备赈。</div><div>光绪三十二年(1906)积谷3.7万余石……</div><div>如此具有文物价值的古粮仓,说没就没了。</div> <h3>古柱史牌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系刑部尚书钱如京(桐城人)所建,原称大司徒坊。</h3><h3>此牌坊原在钱牌楼街中部胜利电影院附近,残破。</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迁移至钱牌楼东路口并修复。</h3> <h3>钱牌楼街西与四牌楼联接。</h3><h3>四牌楼、国货街曾是老安庆的商贾中心。</h3> <h3>图为四牌楼老照片。</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熙攘的人流。</h3> <h3>图为国货街老照片。</h3><h3>上世纪八十年代国货街的人流</h3> <h3>如今的国货街。</h3> <h3>门可罗雀。</h3> <h3>倒抓狮街依然如此。</h3><h3>昔日的辉煌不在。</h3> <h3>倒扒狮牌坊,原在国货街清节堂附近,上世纪未移至此,面向龙山路,遥望龙门口。</h3> <h3>此段龙山路原叫韦家巷。</h3> <h3>现安庆四中大门,座西朝东,面向龙山路。</h3> <h3>原安庆四中大门,座北朝南,面对玉琳路。</h3><h3>街对面还有四中的一个大操场。</h3> <h3>四中前面的十字路口</h3><h3>东至墨子巷,</h3><div>南至沿江路,</div><div>西是玉琳路,</div> <h3>以前这里叫杨家拐,东、西走向与现在相同,</h3><div>往南仅有坡路通黄甲山一带。</div> <h3>上世纪九十年代修的龙山路等于把黄甲山挖了豁口,并架了滨江桥联接东西。</h3> <h3>站在滨江桥回首北看龙山路。</h3> <h3>南望沿江路,看大江东流水。</h3> <h3>滨江桥边的依泽小学――中国现代穆斯林学者马以愚以敦悦堂马氏族产于1949年创办,并以回族来华始祖马依泽名讳命名的民族小学,后与清真寺小学合并。原校址在登云坡,后迁并于此处。</h3><h3>马依泽(921――1005)通天文精历算的伊斯兰星历学家,961年应诏入华,协助王处纳编制《应天历》,并首次在中国历法中引进星期制,受到宋太祖赵匡胤赏识,以马授姓,封爵世袭司天监。</h3> <h3>校内有市级保护文物江西会馆。</h3> <h3>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