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面面观(下)

燕尾服

<h3>五、治安 </h3><h3> 澳洲属于西方世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偏安一隅,不仅两次世界大战未曾波及,现代的恐怖势力也没能渗透进来,生活依旧平静详和。</h3><h3> 悉尼的社会治安很好,少有恶性案件。人们比较友善,很难见到发生争执的场面。法律也严禁动手打人,即便是小偷也不能殴打,否则你的罪过可能比小偷还重。曾经发生过夜里拿着树枝到24小时营业的加油站便利店里抢劫的事情。结局就像搞笑一样,只抢到一些用来找零的钱,因为店员卖完货的钱直接扔进保险箱的孔洞里了,拿不出来。而且随后就被赶来的警察抓个正着。</h3><h3> 悉尼的警察只有一种,不分什么刑警、武警的,全活。平时在路上没见过徒步的警察,他们不是在飞机里就是在警车上,或者是骑着警用摩托车巡逻。</h3> <h3>  每天都有直升机在头顶上巡逻,监视着地上的一切。譬如政府对很多家庭后院的游泳池有几项要求:一是水质一年四季必须保持清澈,如果水质变坏发绿就要罚款。因此游泳池里都有自动抽水机器人,沉在水底,每天定时在池里一边移动,一边将池底的脏东西抽到循环系统里过滤。二是放掉游泳池水须向政府申请批准后才可以放掉。三是未成年人游泳时池边必须有成年人监护。这里不光是公共树木不准私自砍伐,就是院子里自家超过5米的大树砍伐也要获得批准。另外,空中监控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地面上的火灾、建筑物倒塌、车祸等突发事件。</h3> <h3>  在严苛的条件下,公民被允许拥有长枪(猎枪),但不得持有手枪和自动武器。与美国不同,这里很少有枪击案发生。</h3><h3> 私人的领地神圣不可侵犯,甚至有的居民院落与河水相连,那么这个河边是不能随便前去玩耍和钓鱼的。</h3> <h3>  河边的住户</h3> <h3>  居民院落多数没有正规的围墙,有的全部是草坪,有的用花草遮挡,有的是一迈腿就能过去的象征性围墙,只起一个分界线的作用。但豪宅的围墙通常都要正规一些。</h3> <h3>  无论别墅还是公寓,窗户上都没有防盗棂,大门基本都是木门,门上带玻璃的会有铁条做的护栏,也有很多家在木门外面加一道钢丝网门,起一点象征性的防盗作用。但是象国内那样的铁甲防盗门是没有的。</h3><h3> </h3> <h3>  这里是否已经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不得而知。想来也难达到,听说盗、抢之类的案件也还是有的,毕竟不是世外桃源。</h3><h3> </h3> <h3>六、生活</h3><h3> 人们常说中国是"好脏、好乱、好快活"。"好脏"正在逐渐改变,"好乱"那是中国人喜欢的热闹,"好快活"那是中国人的切身感受。</h3><h3> 要讲生活的便利性,悉尼可比不上国内。除了中心城区外,居住的如此分散,社区里没有任何零星的商业活动,方圆几公里才会有一个小型的商业区。也就是几百米范围内沿街都是商铺的那么一块地方,不及我们普通乡镇商业街的规模。有一两个大型的超市,生活用品齐全,有的银行也在超市里占据一隅。其他是各种小店,饮食业为主。象建材、家电、五金工具等都要去很远的专门地点购买,远不如国内方便。如果想逛街,那就得开车、坐船去中心城区悉尼歌剧院附近,好比从北京五环外赶到王府井,甚至更远。至于网购,送货上门?恐怕难以实现,因为这里人工费很高,路程太远,送货服务的费用要超过货物本身的价值。</h3><h3><br /></h3><h3><br /></h3> <h3>老外商业区</h3> <h3>汽车商店</h3> <h3>  悉尼华人众多,中心城区有唐人街,而居民区有若干个华人商业区。在这里可以买到来自祖国各地的食品、调料等等。是周边华人必来的地方,也是休闲、会友的场所。</h3><h3><br /></h3><h3><br /></h3> <h3>银行</h3> <h3>  大多数超市不象国内那样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拎什么包都可以进去,没人问也没人管,当然也就没有寄存包这挡事。而且很多超市都采用自助交款方式,自己拿着货物去扫码,然后(如图)放进右边的塑料袋中,按照显示屏提示交款就可以了。</h3><h3> 无论哪国人开的超市,日用品95%以上都是来自中国,日、韩占比很少,只是不包括食品。只有在华人超市里才可以买到国内吃货们喜欢的东西,西方人的超市里却难觅其踪。那是因为前些年国内地沟油的臭味已经飘过了太平洋,熏遍了全世界。人们"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想要挽回影响,谈何容易。</h3><h3><br /></h3><h3><br /></h3> <h3>自助交款机</h3> <h3>  德国超市。德国人以严谨刻板著称,超市同国内一样分入口和出口,并由工作人员收款。</h3> <h3>华人超市</h3> <h3>  澳洲畜牧业发达,所以肉类相对便宜,特别是鸡肉,甚至折算成人民币和国内差不多。蔬菜的品种同国内差不多,抛开汇率的话价格也相差无几。由于生产地不同,而且是南、北两个半球,味道上还是有一点差别的。</h3><h3><br /></h3><h3><br /></h3><h3> </h3><h3><br /></h3> <h3>牛羊肉价格(澳元)</h3> <h3> 鱼肉价格(澳元)</h3> <h3>  这里的水果商贩明码标价,並不时地削一些水果块请大家品尝,吆喝声此起彼伏,同国内一个样。</h3><h3> </h3> <h3>  水果价格(澳元)</h3> <h3>  蔬菜价格(澳元)</h3> <h3>  不光是日用品,包括建材、五金、工具等各种轻工业产品也都来自中国。可价格比国内高出若干倍。</h3> <h3>  以人民币论价:一根钢锯条 24 元(国内5角到1块);一个4cm长的不绣钢自攻螺丝 4 元;一把钳子要 100 元;一把尖嘴钳也要 60元。总价180元人民币,国内不超过50元人民币。</h3> <h3>  5米塑料管、一个粘挂钩、一个502胶水三样东西43.15澳元x汇率5.2=224.38元人民币。在国内不超过25元人民币。</h3> <h3>  超市附近的居民买了东西可以直接用购物车推回家,然后扔在门口就行了,不必送回。</h3> <h3>  这里没有城管,可也没见过在街上摆小摊的。想作小生意要按指定地点和时间在某条小街上支上一个棚子就行,象我们赶集一样,只是规模很小。</h3><h3><br /></h3><h3><br /></h3> <h3>  每周五到周日大家都会去一个大型的集贸市场采购一周所需的蔬菜、水果等食品,称之为"星期天市场"。这里的价格比周边商业区的超市便宜很多,甚至能减半。每次去都会把汽车后备箱装满满的,所以家家都必备一个大型的冰箱。</h3><h3><br /></h3><h3><br /></h3><h3> </h3><h3><br /></h3> <h3>  路上没见过环卫工人打扫,车都开的飞快,谁也不敢站在路中间。掉落的树叶都是随风吹散,明眼处没有人乱扔垃圾,车窗抛物也没见过,很干净。在中心城区有环卫工开着象我们老头乐那样的小电动车,车后是一个圆柱型大桶,桶的下方是电动清扫装置,缓慢地在人行道上清扫,並能灵活地避让行人。</h3><h3><br /></h3><h3><br /></h3> <h3>  大型清扫车</h3> <h3>  这里没有收破烂儿这个行当,自然也就没有捡破烂儿为生的人。每个住户一年可以申请五次大型垃圾的清运,届时会有垃圾车前来处理。车厢是密封的,不管是什么东西,也不再分类,统统放进后斗被车上一个铁制的耙子直接扒进车箱内并进行压缩,力量很大。我看见放进去一个旧空调壳子直接就压瘪扒了进去。</h3> <h3>  住户扔的大宗垃圾,通常要过上几天才会有人来清运,是为了等需要的人捡拾。许多东西都是完好的,例如下图中的席梦思,我专门翻过来看过,基本上就是一个新的,两面弹性都很好,一点没坏。这些人真是暴殄天物。想想国内那些满头白发的拾荒老人,心中很是感慨和不平。</h3><h3><br /></h3><h3><br /></h3> <h3>  居民丢弃的物品</h3> <h3> 每家有三个垃圾桶,由政府提供,平时放在自家院子里,盖子为红、绿、黄三种颜色,分别装生活垃圾、树枝杂草、包装箱等。每星期一垃圾车来清运时住户都要将其推到路边,开口朝外。垃圾车是密闭的,车顶前端有垃圾入口,车上只有一个司机,车停的位置很准确,司机操控机械手把垃圾桶举起倒进车里。过后,居民再把垃圾桶收回到自家院子里。</h3><h3><br /></h3><h3><br /></h3> <h3> 公寓楼也是这样,各家的垃圾桶都集中在一起。</h3> <h3>七、老外</h3><h3> 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从各种观念到生活方式都大相径庭。我在这里感觉很寂寞,悉尼人却似乎很享受这种看似简单又单调的生活,也许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吧。</h3><h3> 很多家庭有游艇。节假日里,用汽车拉着上面有游艇的拖车,运到河边或海边后,游艇上去一个开船的人,汽车倒退着把拖车顺着专用的斜坡道放入水中,待退到汽车后轮接近水面时,司机摘钩,游艇启动入水,汽车拉着拖车上岸存放。然后司机和其他人员通过坡道旁边一个伸入水中的栈桥登上游艇。</h3><h3><br /></h3> <h3>  游艇拖车</h3> <h3>  汽车拖着游艇下水</h3> <h3>  登上游艇的栈桥</h3> <h3>  同样,也有很多人利用假期来玩帆船,只是帆船的拖车要小一些。</h3> <h3>  帆船俱乐部</h3> <h3>  钓鱼要办理钓鱼证,每年十几澳元,然后就可以进入自由王国,江河湖海任你行了。不过必须知道各种鱼放生尺寸的规定,不够尺寸的忍痛割爱也要乖乖地放生。你可能要问:难道澳洲人钓鱼都带尺子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不够尺寸想拿回家若被发现的话,要罚款两百多澳元呢,那可是没的商量。</h3> <h3>  钓鱼放生尺寸牌</h3> <h3> 孩子上学有校车接送。在学生集中过路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义务指挥交通者,通常是家住路旁的老人,举着小黄旗,示意过往汽车停车让行。遇到这种情况,司机都会耐心等待。</h3><h3> 和中国妈妈们一样,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家长们坐在旁边观看和陪伴。</h3> <h3>  草坪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居民区里有许多大大小小、随意布局的草坪。面积大一些的都有燃气烧烤炉、带桌椅的棚屋、直饮水和垃圾桶等设施,这是供大家免费使用的。当然这需要人们野餐后自觉地关上液化气、清洗炉灶和桌椅,保持环境的卫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注定会成为垃圾场,这样的设施也彰显出国民的文明素质。</h3> <h3>  草坪上往往还有儿童娱乐设施,节假日里很热闹。</h3> <h3>  居民社区都有图书馆,办证后免费借阅。全部电脑操作,借阅时把借书证和书各扫一下二维码即可,还书时更简单,墙上一个洞,扔进去就0k了。</h3> <h3>  借书操作平台</h3> <h3>  还书洞口</h3> <h3>  西方人饮食以肉、蛋、奶、甜为主,尽管遗传基因使其适应了这种食品结构,但是热量过剩也是显而易见的,街上比国内大胖子还肥出一大圈的水桶腰並不少见,不论男女。 </h3><h3>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很多,有些人家院子里就竖着蓝球架,还有一些体育场馆供人们活动。</h3><h3> 在道路的两侧或一侧,有一米多宽的人行道,有的人行道连接着专供人们骑自行车、跑步或散步的小路,这些小路在草坪和树林里穿行。在小路上锻炼的人们很多,路上相遇,多数都会主动打招呼或点头示意,态度真诚友善,特别是白人,往往带着几分绅士风度,並不象西方的政客那样带着傲慢与偏见看待东方人。</h3><h3> </h3> <h3>  在小路上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厕所、椅子、饮水器等设施,有的地方还会有健身器材,同国内的差不多。</h3> <h3>  澳州属于发达国家,主流社会是英国人的后裔,长期的和平发展既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培育了高度的文明。</h3><h3> 例如司机在车辆行驶中错车、让行时都会向对方举手示意来表示感谢或是歉意。在转弯或车速较慢的情况下,司机会停车招手示意过路的人先行。而汽车喇叭似乎是一种多余的功能,从未听到过喇叭声。更值得国内老司机们学习的是:夜间在高速公路或普通道路行驶时不开远光灯,依靠路两侧和中间的反光标行驶,只有当自己前方没车且见不到对面来车灯光的情况下才会使用远光灯。这不是交规,却是约定俗成,並在我随车走夜路去另一座城市的时候得到了验证。这与国内那些在路灯下都打开远光灯,只顾自己看得清,实际上损人不利己的个别司机形成了鲜明对比。</h3><h3> 养狗的人很多,在路上溜狗时都有牵狗绳,只有在草坪或人少的地方才见到狗狗跑动的身影。但狗狗在方便后,主人会拿塑料袋反扣在手上,认真将粪便包好带走,路过垃圾箱时再扔掉。第一次见到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把狗狗拉在路上的粪便收拾干净拎走。我还在想:路上的清理,草丛里的就不用了吧,结果很快又见到了一位年轻女子在草丛里做了同样的事。让人感叹:这是一种植根于心灵深处已然成为习惯的文明,一种我为人人的高尚情操,如果世界上这样的人多一点,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h3> <h3>  远处就是那个拎着狗屎袋的男子</h3> <h3>  这个女子正在清理草丛里的狗狗粪便</h3> <h3>  公共厕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悉尼居民区的公厕外观都很普通,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内部设施简单,但是干净、整洁,多数有冷热水、手纸、洗手液等。手纸往往放上几包,瓶装洗手液就放在洗手盆边上,没有人顺手牵羊。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放在全体居民身上,却是难能可贵。</h3> <h3>  人们环保意识很强,爱护动物已经成为从小刻在脑海里的观念,也许是人少的缘故吧,这里的草坪是不怕踩的,草坪经常有成群的鸟儿在嬉戏,一点也不怕人。不过感觉鸟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太多,象麻雀、喜鹊等国内常见的鸟这里都没有。</h3><h3> </h3> <h3>  有一次我们去吃甜点,坐在一个小桌子前等待服务员来收拾桌子。一只红鹦鹉旁若无人地飞下来啃食桌上的残渣,我们举起手机离它不过两巴掌远,它仍吃得津津有味,直到服务员过来收碗碟才恋恋不舍飞走。</h3> <h3>  还有一次在一个面包房门前,放了一个多层的架子,上面是各种面包,为了吸引顾客吧。一只小鸟飞到面包上,几下子就啄破了塑料袋,伸头吃起来,有人来就飞走,一会儿再来。店主看见了也不管,真是个爱鸟人士,可敬!</h3> <h3>  至于海鸥,那更是"脸皮厚厚",只要有吃的赶都赶不走。你上前它们也跑走,都懒得飞起来,距离近到伸脚就能碰到它们。</h3> <h3>  有一次我们在草坪上发现了一只已经死去的负鼠(它是一种有袋类动物),发现肚子的袋里有两只活的小负鼠,于是就把两个小东西救了回来。在给动物救助中心打了电话以后,没过多久就有一位50多岁的老大妈前来取了回去。她如何实施救助不得而知,但当得知这些救助者都是志愿者时又着实受到了感动。</h3> <h3>  这里餐馆一般没有单间,都是排排的小桌子,而且许多在露天。两三个人相对而坐,搞点啤酒、饮料或茶点就0k了。然后就是轻声细语的交谈,与我们吆三喝六地饮酒吃菜完全不同。</h3> <h3>  社会福利好,生活压力小,人们生活的比较轻松和悠闲,这似乎符合了人性的本真。</h3><h3> </h3> <h3>  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也许是人生终极的目的,无可厚非。不过如今的物质生活水平却是建立在世人不断努力奋斗,科技创新发展基础之上的。过度安逸的生活也会带来一些弊端。</h3><h3> 例如从表象上看这里的工作效率不高,附近一幢在建的大楼时隔一个月了还没有上升一层,这与国内一周一层的楼房建设速度简直没法比。也见不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夏天在室外的工人只工作一上午。</h3><h3> 居民区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陳旧,而且千篇一律,少有变化。粗细不等的木制电线杆还在大量使用。由于制造业落后,各种商品的种类较国内少了许多。在建材领域就表现为商场和家庭的装修看上去比较简单,缺少变化和国内那种豪华的气派。绿化覆盖率虽然很好,但除了草坪外大型树木基本都是原生态,东一棵西一棵的显得比较零乱。总体来说城市给人的印象不如国内那样丰富多彩。</h3> <h3>  就象露台再好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样,总会有一些人和事不那么尽如人意。</h3><h3> 坐在小火车上向外望去,两边的建筑物的墙壁和电线杆上满是用自喷漆制作的涂鸦,有文字亦有图案,不象是广告,属于随兴发挥,显得杂乱不堪。</h3><h3> 在这里没见过中国式过马路,估计也不敢,车辆正常行驶速度很快,撞了真白撞,法律不保护不守规则的人。但是我却多次看到老外闯人行道红灯,有白人也有黑人,说明不守规矩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h3><h3> 在集贸市场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穿着工作服在打扫卫生,看上去有七十多岁了。可旁边就有一个白人铲车司机将一个喝完饮料的易拉罐咣啷一声就扔在了道路中间,还看见另一个白人把烟盒随手一甩。</h3><h3> 也许是无人过问的缘故,有一些卫生死角的垃圾都没有人清理,长时间保持原状。 </h3><h3> 这里没有看到城市"牛皮癣"的顽症。沿街的墙上比较干净,也很少看到涂鸦,但在交通标志杆上,却看到许多乱贴广告的现象。</h3><h3> 这里也有骚扰电话,主要是推销产品。倒没听说过诈骗。</h3> <h3>  还有许多与国内不同的地方,因难以归类叙述,就此打住吧。</h3><h3> (全文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