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行走的素质教育

桃+林=圆满ing

<h3><font color="#39b54a">“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br></font></h3><div><font color="#39b54a"> ——龙应台</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br></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就没办法教他美术。因为,他没第一手接触过美。”</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席慕蓉</font></div><div><br></div> <h3>上周我们小二班再次举行了一场游学盛宴。吸取上次的游学经验,我们这次游学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由于上回,孩子们行走了3.5公里的路程,途中因为孩子的哭闹,有些家长于心不忍,帮助孩子将书包与水壶默默地从孩子的背上转移到了自己的背上。所以这次发游学通知的时候,没有涉及到让家长们报名。其目的在于①为了让孩子明白游学是我们自己的事,也是我们学习中的一部分,每周五是咱们去自然界与自然学习,去磨练自己,成就自己而去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意识。②让家长们有一个清晰认识,咱们组织游学的目的:游学是为了锻炼孩子,不是去游玩。家长们可以在游学过程中去观察孩子,比较上一次游学与这次游学时孩子的进步点与缺失处。然后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去培养孩子!</h3> <h3>我们的游学路线是很固定的。固定游学路线有什么好处呢?学龄前儿童比较喜欢重复,这对于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在重复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获得更丰富的精神体验,“反复操作”是孩子意志力养成的关键一环。如果孩子热衷于做同一件事,那真的很棒,说明他已经能相当程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重复是幼儿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之一,这使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掌控所处的环境。</h3><h3>再就是,对此环境有一定的掌控后,他们可以更放松地去观察周边的事物,观察无比较一年四季在他们眼中所呈现出的异同!</h3><h3>最后在锻炼孩子身体的同时,对行程的把控,时间的计划也有了相应的提升。我记得我小时候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两个人进行一段长路程的跑步比赛。有一个人在跑之前去将全程做了相应的刻度标志,而另外一个人没有这么做。故事的结尾可想而知,去做了标志的那个人跑赢了。为什么?首先他对此段路程有个清晰的印象,做上标志是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前两者做到了,就可以去规划时间。他不赢,谁赢,是吧?</h3><h3>我们的孩子也一样,老是去一个地方。他就明白到哪了,还有多远。这样就无形中锻炼孩子,让他学会了坚持,学会了设定目标。完成后体验其成功带给他那种强大的信心。这不就是我们教育的本质嘛。</h3><div><br></div> <h3>这次是小二班第五次游学活动,孩子们的进步家长们也是有目共睹。我们班的二宝,两周多,说的最长的一句话最多五个字,在他爸妈羽翼的保护下,体力特别的弱,动不动就生病的那种。通过这五次的游学活动,二宝的变化特别大。二宝妈妈前两天还特别高兴跟我说,二宝来幼儿园两个月没生过一次病,也吃胖了特别感谢我。其实二宝不仅身体强壮💪了,心里力量也强大了不少。二宝每次游学爸妈都没跟着去,由最开始的哭闹,要老师抱着走,变成了全程往返都自己走。为此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我想这肯定就是得益于自然课堂所带来的成果吧。因此我更坚信咱们幼儿园组织游学活动就是在践行素质教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