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什么最重要?一辈子,什么最重要?一个人,什么最重要?

平民旅游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1⃣</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家人,什么最重要?</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和气。</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古人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意思是:和睦带来吉祥,不和招致祸患。</span></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15px;"><font color="#167efb">首先,和气带给一家子健康平安。</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研究证实,人的疾病70%由于家庭不和,癌症50%来自家庭不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吃着</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却整天鸡飞狗跳、吵闹不休的家庭,每个人并不快乐,没有快乐也就没有健康平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的家庭并不富有,但是其乐融融,日日欢笑,粗茶淡饭的生活也让人羡慕。</span></div></h5> <h5><b><font color="#167efb">其次,家庭和睦才是孩子的起跑线。<br></font></b>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br>孩子在一个原生家庭里,养成最基本的品行和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待人习惯等。<br>父母的相处方式与处事态度,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基石。<br>只有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我们才可以去谈孩子的教育,谈孩子的人生起点。<br>家和万事兴,家业兴旺的家庭肯定是和睦的,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家庭会在“内耗”中事事不顺。<br>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正是因为亲近,我们往往会忽略了尊重,说话无所顾忌。<br>不要把坏情绪肆意表现在家人面前,有时候,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伤害最深的人。<br><b><font color="#167efb">一个人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最好的脾气给了陌生人,而把最坏的脾气给了家人。<br></font></b>同在一个屋檐下,勺子难免碰锅沿。一家人在一起,面对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难免会有矛盾发生。<br>这时切忌“冷暴力”,给家人“甩脸子”;事过就忘,别积攒矛盾;不要只是讲“理”,更要讲“情”,“情”通了,自然“理”就直了。</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h3> <h5>即使这样,我们还是选择做一个好人,毕竟,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问心无愧本身就是回报。<br>为人应该刚正不阿,简简单单,不去算计;本本分分,不去欺骗。<br>处事但求中通外直,心中自有一杆秤,谁轻谁重分得清楚。<br>有些事,放久了就清了;有些人,处久了就轻了。<br>做人拿得起,做事放得下。<br><font color="#167efb">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有时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不要太苛求自己,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br></font>苏东坡临终前,对着哭泣的儿子,坦然说:“哭什么?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必不会坠入地狱。”<br>王阳明的临终遗言,“此心光明,夫复何言”,这颗心是光明的,还有什么可说的,何必留下什么遗言呢?<br>这些,都是“问心无愧”的光辉例证。</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3⃣</h3> <h5>生活往往是从“认真”到“无所谓”,从不可改变到坦然接受,有太多的事情想做,却没有做太多的事情。<br>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深深地活在了别人的眼光中,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br>弄丢自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br>因为太不确定自己是谁,所以才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br>庄子把这种状态称之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我们没有成为自己,而是成了人群中失去了标签的一员。<br>▽<br>周国平说:<br>“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br>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br>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