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悦读悦美丽</h3> <h3>四月份,我们班的孩子们已经陆续分享了《和合二仙》等整套中国名家经典原创图画书,以及范梦博主编的《年的传说》系列绘本和十二生肖整套绘本,杨永青绘制的《马兰花》等整套绘本。</h3> <h3>另外,单就中国传统节日系列绘本,孩子们也已经领略过钱晓征、刘淑方、韩露三位主编笔下的故事的不同之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分享和观察,我发现了这么几点可喜之处:</h3> <h3>一、 孩子们愈加自信</h3><h3>通过陆续登台向大家讲述故事,原本羞涩内向的孩子们借此平台后,能够越来越大胆的举手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朗读或者想法。甚至,课间也愿意围绕在我身边,向我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浩钧宝贝会时常给我一个拥抱,虞馨、家溪、洪卿等宝贝更乐于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我们的生活更温馨。</h3> <h3>另外,原本就是课堂小明星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口头表达能力逐渐趋于完整、条理。如峰邑、玺铭、诗涵、昊璘、子涵、旻珈等孩子,他们说起话来有礼有序、悦耳悦心。</h3> <h3>不仅如此,加上平时我们有意识的加入四字词语的积累、好词好句的赏析,孩子们在课堂内外的阅读中,也慢慢融会贯通,渐渐成为采撷好词佳句的可人儿。</h3> <h3>像昊璘、思越、淑涵等孩子,会认真的在课堂听故事环节记录四字词语,而韵菡、诗涵、天宇、雨泽等宝贝,开始有意识在课外阅读时记录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者其他收获。</h3> <h3>不过现在这样的状态是点状分散,还没形成全面开花的局面,仍需要我和家长进一步携手帮助。我们已经把读书的热情调动起来,把读书的习惯培养起来了,面对越来越自信的孩子,我们的阅读不是到此止步。那么接下来考虑的便是阅读有效性的问题了。</h3> <h3>二、阅读逐渐提效</h3><h3>同样是阅读,可能有的孩子只是知道了这么一个故事,甚至过两天又忘了不少内容。那同样,有的孩子在阅读中是留下痕迹的,我也有意识在课内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留痕意识。</h3> <h3>其中,我引导孩子关注过这几个问题:1.这个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又有什么是不能效仿的?2.这个故事里有哪些词语比较好,你记住了什么?3.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和大家探讨?4.这个绘本的哪些图画让你难忘?为什么?(人物表情、图画角落、封面、花鸟虫鱼)5.故事中的情节有没有和你的经历相同,你学到了什么?</h3> <h3>通过这样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能更专心的听、读故事,并有自己的思考。从文字到情节,从图画到生活,从细节到整体,从质疑到分享,我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拓宽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们动脑阅读、用心观察、有意识积累、能过联系生活。</h3> <h3>当然这个方面我也是在逐渐增加,有时碍于时间限制,没有让孩子们充分交流,或者只交流一两个方面。但是,这种阅读提效的意识是一直在不断提升的。</h3> <h3>三、我们的视野和思维都在不断开拓</h3><h3>这学期,自从我和孩子们说要推进中国经典故事绘本的阅读之后,有不少亲爱的家长朋友主动给孩子购置了这类的图书。</h3> <h3>不仅如此他们还让孩子带来学校和大家分享,像浚博、静雅、兆轩等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图书,而这些图书大大开拓我们的视野。</h3> <h3>例如,同演示节日系列的绘本,可是有了孩子们的分享,我们居然听到了三个不同的版本。例如:腊八节,钱晓征版本是与两个懒惰的小夫妻有关,刘淑芳版本是与朱元璋有关,汪曼玲版本的则是与颛顼氏有关。</h3> <h3>对于这种版本截然不同的故事,我则引导孩子们找他们的相同之处,例如结局、情节的曲折、劳动人民的作用等。从而感受传统节日是经过不同地域人们口口相传,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是要告诉人们继承美好的品德。</h3> <h3>而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则具有相似的情节,对此我则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不同之处,例如细节、人物等。</h3> <h3>通过差别来对照故事的曲折生动,从而为日后的写作做铺垫。</h3> <h3>四、阅读反馈不断丰富</h3><h3>我们是IPAD班,有着得天独厚的辅助学习条件。孩子们的平板中有小灯泡软件,接住这个软件,我们把节日的图片、文字汇集起来,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对阅读传统节日绘本的里程有个大致的梳理。然后再在班级里推送到电脑平台,向大家展示。这样自己也快乐,他人也受益。</h3><h3><br></h3> <h3>总之,在近阶段的阅读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思维,通过摸索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h3> <h3>阅读在路上,就是最美的风景,希冀遇到更丰实的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