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芳华

幸福树🌲

<h3>文字/陈贺昌</h3> <h3>  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弹指一挥间,母亲已经逝去19个春秋,但每每想起依然会潸然泪下。母亲平凡而伟大,善良而慈祥。她和父亲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抚养长大。生育之恩,养育之情永远说不尽道不完。即便如此,每年的母亲节,我还是习惯性地要用苍白无力的笔触写上几句来凭吊我远在天堂的母亲。</h3><h3> 记得儿时,家里比较困难。吃饭时,饭菜有时不够吃,母亲总会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我们吃。当我们相互推让时,母亲便淡淡地说:“你们吃,妈不饿!”。而当改善生活,打牙祭时,母亲却举着筷子,看我们争抢,当我们意识到,把鱼或肉夹到母亲碗里时,她又会夹回我们碗里,说:“你们吃,妈不爱吃!”</h3><h3> 儿时的夏夜,母亲总会摇着蒲扇为我们驱赶蚊虫。后来家里买了蚊帐,可是盛不下我们一家人。母亲便睡在蚊帐外面,而当我们叫她进来睡时,母亲总是说:“妈在蚊帐里睡不惯。”</h3><h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上了县一中的初中,为了供我上学,姐姐放弃学业,在家给别人加工裤子,当累了一天的姐姐睡下后,为了多出点活,母亲又会熬夜在缝纫机上加工一些零碎。半夜醒来,我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带着花镜在昏暗的灯光下,吃力地踩踏着缝纫机。我叫母亲睡觉,她却说:“你睡吧,妈不困。”</h3><h3> 1985年我上初三时,由于总吃从家里带的干粮和咸菜,我得了胃病。回家后痛得更加厉害,当时,农村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母亲拉起板车一路小跑,送我到乡卫生院看病。路上,看着母亲被风吹散的苍白头发和微驼的背,还有被汗水浸湿的衣服,那一刻,我泪如雨下。</h3><h3> 我知道母亲也是血肉之躯,所谓的不饿,不爱吃,睡不惯,不困……这些都是充满浓浓爱意的谎言。不!母亲不是血肉之躯,为母则钢,在儿女面前,母亲是钢铁之躯!是圣洁的菩萨之躯!</h3><h3> 风中,母亲就是一堵墙,为我们遮挡风沙。雨中,母亲就是一把雨伞,给我们撑起一片晴天。雪中,母亲就是一件棉衣,披在我们身上,给我们一个温暖冬天……</h3><h3> 姐弟六人之中,我是最小的一个。对于母亲的过去知之甚少,但从哥姐和邻里的长者口中,得知母亲曾有一段辉煌的青春岁月。</h3><h3> 我的母亲臧乐琴,乳名臧老娇,地下工作时曾化名姜乐琴。1929年农历7月22日出生于安新县北六村。她是北六村第一名女共产党员和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她出生入死,英勇无畏,将自己花一样的芳华,献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洪流。</h3><h3><br></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167efb">摄于1987年</font></h3> <p class="ql-block">  1943年,年仅15岁的母亲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入党介绍人是时任保定地区安新县第二区区委书记和闻名全国的“雁翎队”的政委——刘光同志。</p><p class="ql-block"> 刘光,原名张印,生于河北省安新县小营村。“七·七事变”后更名为张印忠。1942年,由于环境复杂,为了更好地为党工作,化名刘光,他就是电影《小兵张嘎》中“老钟叔”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p> <h3><font color="#167efb">摄于1987年</font></h3> <p class="ql-block">  1942年,白洋淀地区形势严峻,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日伪组织的“五一大扫荡”更是将白洋淀地区的党组织破坏殆尽。当时的二区地处白洋淀北部,在安新、容城、赵北口、留通四大据点之间,辖区内有敌人炮楼三十多个。这里的区干部和区小队在反“扫荡”中伤亡很大,区委书记刘光在一次战斗中,腿部付重伤,隐藏在北六村堡垒户——“模范大娘”(村东陈东良的奶奶)家,其余区委工作人员不是被捕就是牺牲,各村村干部也受到很大冲击。</p><p class="ql-block"> 刘光藏在“模范大娘”家的地道里养伤,伤好后便到学校识字班传播进步思想,发展党的后备力量。母亲天资聪颖,思想进步。一次刘光让孩子们上台写字,大部分孩子都胆怯向后缩,只有母亲走上前去,从容地在小黑板上写下“共产党”三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从此刘光便开始注意起我的母亲,并有意地向她传播共产主义思想。母亲当时只有14岁,先是加入了共产主义儿童团,开始投身到革命工作之中。</p> <h3><font color="#167efb">摄于1992年</font></h3> <p class="ql-block">  为了尽快恢复白洋淀地区的地下工作。当时已调任冀中九地委民运部长的侯卓夫奉命潜回白洋淀,深入到各区帮助恢复工作。</p><p class="ql-block">  那是1942年的深冬,侯卓夫来到二区指导工作。他急切地找到刘光,在北六村召开二区党组织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整顿二区党组织,号召尽快恢复各项工作。当时我的母亲作为预备党员在外面负责望风。会后侯卓夫带着警卫员田章,冒着刺骨的寒风,马不停蹄地去往向村。</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二区敌工干部张木方早已投敌,会后他把侯卓夫的行踪报告给日伪军。</p><p class="ql-block">  当晚,天近拂晓,侯卓夫被几十名日伪军包围在向村堡垒户家。他冷静地把文件烧毁,然后扔出一个捆成长条的被褥。敌人慌忙冲着被卷开枪。侯卓夫和田章趁机突围,交替掩护跑出村外。</p><p class="ql-block"> 敌人紧追不舍,田章左肩中弹。侯卓夫由于猛跑,肺病复发,一边跑一边大口地吐血。两个人跑动的速度越来越慢。敌人越来越近,将他们包围在一片坟地里。</p><p class="ql-block">  侯卓夫伤病叠加,看看弹夹,只剩两颗子弹。他举枪瞄准一个靠近的敌人,随着枪响敌人应声倒地,然后反转枪口对准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黎明的夜空,年仅二十八岁优秀共产党员,就这样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侯卓夫为了党的革命事业,在关键时刻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的本色。</p><p class="ql-block"> 母亲受他的影响,第二年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化名姜乐琴,积极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p><p class="ql-block"> 在刘光的率领下,锄奸团利用张木方的姐夫将躲在县城的叛徒张木方抓获,并处决在北六村双庙附近。</p><p class="ql-block"> 母亲参加工作后,由于表现突出,很快被任命为区妇救会主任。她和肖大娈组织妇女学习文化,宣传抗日主张,动员本区妇女,纺线、织布、缝军衣、做军鞋、筹军粮,积极支援前线。母亲不仅工作出色,手还巧,织得一手好布。</p> <h3><font color="#167efb">母亲亲手织的布</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刘光住在模范大娘家,发展了多名党员,有陈同吉(现任书记陈克宾的爷爷,曾担过任区小队的队长。)陈殿忠、陈铎、陈武臣、陈文儒、李治、杨文、杨文焕等。一时间二区的革命力量壮大,热情高涨,许多人受到影响投身革命,使得1943年的白洋淀地区的革命形势逆转。正如《雁翎队之歌》所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43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环境大改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白洋淀的炮楼端了多半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子弟兵们多勇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哎咳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得儿棱登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子弟兵们多勇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敌人的小汽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胆大真包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它把我雁翎队忘在了一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来回跑了个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哎咳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得尔棱登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来回跑了个欢。</span></p> <h3><font color="#167efb">1943年《晋察冀画报》刊登雁翎队的事迹</font></h3> <p class="ql-block">  母亲和肖大娈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我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她们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刘光的赞赏,在区表彰会上获得了支前模范称号,并且将她们的事迹写进了当时识字班的教材。</p><p class="ql-block"> 一天晚上母亲独自一人奉命去漾堤口开会,茫茫的夜色下母亲独自一人,行走在敌人眼皮底下。腰间挎着双把手枪,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快到堡垒户家时,突遇一队日伪,母亲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她怕牵连到前来开会的其他同志,便绕过会议地点,钻进茫茫的苇荡之中。敌人尾随过来,搜索了一阵,一无所获,又怕遇到雁翎队,所以不敢纵深追赶。事后才知道敌人正是奔这次会议而去,由于母亲的机智勇敢,使党组织免受迫害。</p> <h3><font color="#167efb">摄于1995年</font></h3> <p class="ql-block">  听本村老党员李同福说,农村土地改革时期,母亲饰演的白毛女红遍了二区。大约1947年,本村早期参加革命的李西恒回家省亲,母亲奉命接待。李西恒和随行警卫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母亲作为县里的干部和村里的干部一同接待离乡多年,从延安回来的部队高级将领。本村干部由于多年不知道李西恒的下落,错把李西恒的母亲划为地主,因而对英雄母亲深表歉意。</p><p class="ql-block"> 1948年秋,遵照上级指示安新县派第一批南下干部到安徽芜湖地区开展工作。由于母亲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当时母亲已升任县妇救会主任)也被指派南下,母亲欣然接受。当她高高兴兴回家收拾行装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姥姥时,年迈的姥姥哭了。</p><p class="ql-block"> 姥姥只有三个姑娘,当时大姨和二姨早已出嫁。姥爷的弟弟家有两个儿子,这样就将二姥爷家的大舅过继给姥爷家。二姥爷家的二舅于1940年参加了八路军,自此杳无音信,生死不明,想想大舅要赡养四个老人,母亲再南下,姥姥伤心地哭了一晚上。</p><p class="ql-block"> 母亲看着年近花甲的姥姥,内心挣扎,难以抉择。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最终母亲放弃了自己大好的前程,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p> <h3><font color="#167efb">摄于1996年</font></h3> <h3>  解放后,得知二舅臧万庆早在1942年就英勇牺牲于涞源。</h3> <h3>  80年代,本村在县检察院工作的老党员张志强(1945年入党,母亲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曾找母亲,让她联系她的入党介绍人刘光,当时已是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或联系和母亲一同指派南下的本村干部刘树亭,南下后改名刘亭,时任安徽省淮南市的某局领导,为她证明党组织关系。但母亲一生耿直,坚强,看着昔日的战友如今飞黄腾达,她深为他们感到高兴。想想自己在农村几十年吃尽苦难,历尽艰辛,就是本村老党员也都为母亲而感到惋惜,但母亲却为自己当初做出的选择而无怨无悔。</h3> <h3><font color="#167efb">摄于1998年</font></h3> <h3>  1999年农历十一月初九,母亲在从本村晚市购物回来的路上突发心梗,伟大的生命定格于71岁。</h3><h3> 本文内容根据母亲生前和我们姐弟六人零星的口述,以及走访本村和母亲同龄的90岁老党员李同福等人的口述整理而成。由于解放前党组织都是秘密活动,上下级直接领导,所以母亲的许多事迹不为人知。母亲年轻时曾有一张边区受奖时的照片,可惜没能保留下来。</h3><h3> 小时候常听母亲哼唱一些不知名的边区歌曲,想必她也很怀念那段难忘的岁月!我翻遍了家里所有的旧照片,竟然发现1987年之前,竟然没有母亲一张旧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