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在大学的一组照片,思念在各条战线上奋斗过的老同学们。

老文头

<h3>一九六二年在吉林工学院正门前的照片(左一为本人)</h3> <h3>一九六二年在吉林工学院图书舘內查找专业图书资料照片</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六四年在吉林工学院读大四时同班好友在教学楼前的合影照片(后排左二为本人)</font></h3> <h3>一九六四年吉林工学院同班密友在教学楼前留念(右一为本人)</h3> <h3>六四年本人在工学院校园内的照片</h3> <h3>一九六四年吉林工学院毕业前本人在教学楼前的照片</h3> <h3><font color="#010101">爱好文艺经常拉手风琴的本班同学在教学楼前留影(毕业后也被分配到了大庆油田,成了采油一厂的一位领导)</font></h3> <h3>吉林工学院读书时自已制作的书签</h3> <h3>吉林工学院读书时同班同学制作的书签</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曰在齐齐哈尔机床厂实习期间同班好友在公园的留影《齐市实习留念》(前一为本人)</font></h3> <h3>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在齐齐哈尔机床厂实习期间同班同学在公园的照片《嫩江踏雪》</h3> <h3>一九六四年在沈阳中捷友谊厂实习期间和同学在沈阳中山公园的留影(站立者为本人)</h3> <h3>一九六四年在沈阳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二杌床厂)实习时本人在沈阳北陵公园内留影。</h3> <h3>一九六四年沈阳实习时,两名家住长春的好友,在沈阳中山公园的留影照片</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六四年沈阳实习期间参观沈阳故宫的照片(班长和学习委员合影)</font></h3> <h3>两位家住长春市内的同班好友参加工作后回家探親相会合影(一九六六年寄给我的贺年卡)</h3> <h3>机46401班学习委员和同学在吉林工学院内神秘的汽车展舘前的照片</h3> <h3><font color="#010101">机46401班同学在教学楼正门旁边的留影(后排右二为本人)</font></h3> <h3>同班好友在吉林工学院教学楼正门旁的留影(中间为本人)</h3> <h3>两位四平高中毕业的同届好友在吉林工学院教学楼正门前的留影。</h3><h3><br></h3><h3><br></h3> <h3>下面照片是我的一位中学和大学时的好友照片。</h3><h3><br></h3><h3>高中毕业后他考入有名无实的吉林理工学院,寄宿师范大学,借用师大教室。一年后合并搬迁到我所在的长春工专,我们学校也隨后更名为吉林理工学院。</h3><h3><br></h3><h3>当时大学本科多为五年制,雖然改成和我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却比我晚毕业一年。</h3> <h3>一九六三年三名四平高中毕业的好友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留影(右一为本人)</h3> <h3>一九六三年同届四平高中毕业的吉林工学院好友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留影(右二为本人)。</h3> 考入长春市各大学的同届四平高中毕业的好友同游长春市南湖公园的留影<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六三年本人在长春市南湖公园留影</font></h3> <p class="ql-block">考进长春各大学的原四平高中三年一班的老校友,高中毕业近二年后相聚,(一九六二年五月末),在长春市红旗街照舘的合影照片。《雄城桃李,旧谊重叙。》</p>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六四年吉林工学院机电系机46401班的毕业纪念照片</font></h3> <h3>一九六四年机46401班共青团支部全体团员的照片(前排右四为本人)</h3> <h3><font color="#010101">吉林工学院机46401班同班好友在校园内的留影(前排右一为本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六O年进入长春工专,一九六一年又变成吉林理工学院的学生,一九六二年以后又成为吉林工学院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在同一个校址內读了三个学校,六四年终于毕业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下面是一九六四年吉林工学院的毕业文凭封面照片。</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一九六四年吉林工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文凭首页</font></h3> <h3>一九六四年吉林工学院首届本科毕业文凭主页。</h3> <h3><font color="#010101">吉林工学院毕业文凭主页(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吉林工学院毕业文凭主页(二)</font></h3> 吉林工学院学习期间,教字楼比较宽敞,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固定教室,一九六四年快毕业时才在教学楼最高层改装了两个台阶式大教室,我们只在此上过几次课。早晚自习可隨时到班级固定教室。<div><br></div><div>学校图书舘里有宽敞的阅览室,里面有大量定期出版的报刊,甚至还有部分中国和苏联的定期画报。我发现我们大学教室里,特有的沉重的带翻盖的木质课桌和连体座椅,同苏联画报里当时中小学生用的课桌外形完全一样。</div><div><br></div><div>图书館内的《参考消息》报纸隨便看,里面刊有国内报纸见不到的外国记者文章。一九六二年对印度的自卫反击战全过程,解放軍先头部队推近到印度首都新德里近郊,隨后周恩来总理宣布从印度撤军的消息,都能从這里看得到。</div><div><br></div><div>当时国内正处于困难时期,新疆大批维吾尔人逃往苏联讨饭吃。一九六二年,甚至还有驻新疆解放军高级将领,带领一批留下武器的解放軍官兵和一些地方民众,先后有一万多人,叛逃到苏联的消息。造成了很坏的国际影响。</div><div><br></div><div>這个消息被封存了五十多年,近几年网络上才公开。並说這位将军在苏联解体后,生活很不如意,想回中国养老,被坚决拒绝了。</div><div><br></div><div>大学学习期间,类似事情在我们学校也发生过。我们班级里有几名,家住延边附近的朝鲜族同学,也叛逃到朝鲜金日成大学读书。</div><div><br></div><div>冬天中朝边界河水冰冻,防守也不严,很容易走过去。只要有我国高校的学生证,会说朝语,吃穿住行学费等一切费用全免,全部由朝鲜政府解决。还可以自由选择朝鲜的任意一所大学就读。</div><div><br></div><div>一九六O年学校招生时,向少数民族倾斜。边远县城的朝鲜族同学,日常汉语听和读都非常困难。学校就利用课余时间,从校外聘请专业老师,为他们开办了免费的专门口语课。</div><div><br></div><div>一九六O年末,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倾听新年钟声,生活委员提议聚餐守岁。一些同学主动买来了许多丰盛食品,食堂也同时增加夜宵吃饺子(面粉和肉馅发到班级里,自已包,自已煮)。</div><div><br></div><div>我发现,朝鲜族男同学特别能喝酒,不喝醉不罢休。吃完之后,鲜族女同学主动收拾残席,想上前帮忙,被拒绝。告诉我们鲜族习惯,女人必须会主动干家务活,否则会被人耻笑的。</div><div><br></div><div>一九六二年应该是最困难时期。食堂推广增量法,窩头不过外形变大了,水份多了些,经常吃不饱。国内出现普遍粮荒,各种物质也出现供不应求现像。</div><div><br></div><div>我们学校周边地很多,种植不少农作物。甚至还给我们发过老式豆油压榨后剩物豆饼。(每人大约给三四斤。)我说豆饼不是给牲囗吃的吗,人怎么能吃。同学嘲笑我,不要给我们。</div><div><br></div><div>饿急了,敲下一块豆饼渣吃下去,滿口豆香,越咬越香,比食堂的窩头好吃百倍。</div><div>一块分得的豆饼吃了近两个月。吃没后,还傻傻的问,什么时候再给发呀。</div><div><br></div><div>有时周日休息时,跑到火車站附近的小吃部,要碗盖浇饭(大米饭上浇点青菜),也能对付个半饱。(吃饭用的粮票自然是家里贡献的。)這种状况也就持继了一年多,六三年下半年就强多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我们再回来说一说,工学院里朝鲜族同学叛逃到朝鲜读书這件事。学校里這股外逃歪风在学校里刮了半年多,在当年的吉林工学院里已经是半公开的秘蜜。</div><div><br></div><div>他们寻找各种不同借口,离开学校,逃到***。最先是接到家里老人病重或病故电报,请假回家奔丧。有的回家时甚至连行李也带走了,再也不回来了。</div><div><br></div><div>后来听到朝鲜的优惠政策,被先头部队证实是真的。避开汉族同学,用我们听不懂的鲜语,相互交流讨论。不让回家就哭闹,甚至连隨身物品都不带,人就再也见不到了。</div><div><br></div><div>对于许多這样的白眼狼,老师也没什么好办法,弄得学校也非常紧张。到毕业时,我们班级里的朝鲜族同学,基本上就沒有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一九六一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学生可以隨便进出藏书室,自己隨意查找各种图书资料。到图书舘门口,登记后就可以帶走。</div><div><br></div><div>在藏书室里我发现了几本专业教材书籍,有长春工业专科学校编写的,教育部出版的工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科书二种。.还有以长春工专为主的几个学校合作编写的,教育部出版的工科中专试用教材三样。</div><div><br></div><div>我还发现正在学习的,打字油印的,学校自选的俄语教材,原来是几年前,苏联原版的高等学校教材中的几页內容。因为专业词汇太多,学习起来非常困难,难怪大家叫苦连天。</div><div><br></div><div>這些发现,让我对学校有了新的认识,並开始对学校有了好感,学习也努力认真起来。</div><div><br></div><div>大学学习期间,图书舘內充滿大量中俄专业书籍及画报刊物,学生可随意进出藏书室,翻看各类专业技术图书资料,這对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br></div> <h3>吉林工学院和其它高校不同处,在于非常重视动手能力和实践。学校里有三座实习工厂,其中最大的是机床制造厂,生产组装c618车床,並出口到朝鲜。</h3><h3><br></h3><h3>刚到学校不久,就安排我们到学校的机床厂当车工(或铣工),加工机床的毛坯零件。不久又由实习老师教授翻砂铸造知识,用木型砂箱造型,查看密实度是否合格。还给我们表演大型铸件砂坑造型。</h3><h3><br></h3><h3>我们还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分厂参观实习,中午饭就在铸造分厂食堂里就餐。</h3><h3><br></h3><h3>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购买各种物质都需要卷或票(粮票,油票,肉票,布票,棉花票等票证。)</h3><h3>职工食堂伙食比学校食堂吃的强多了。</h3><h3><br></h3><h3>毕业前学校还组织我们到汽车厂各分厂整整参观学习了两天。</h3><h3><br></h3><h3>我曾问过一位吉林工业大学汽车专业的高中好友,是否去过长春一汽实习。他却多次告诉我,虽然学习汽车专业,這輩子都没进过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里面。<br></h3><h3><br></h3><h3><br></h3><h3>一九六四年毕业前,我们来到沈阳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进行二个月的毕业实习。<br></h3><h3>這家工厂主要生产搖臂钻床和精密机床T68卧式镗床(主要用于较大零件的精密孔加工)。</h3><h3><br></h3><h3>实习老师拿来几本厚厚的镗床总装配图和部分主要零件的图纸,让我们练习视图能力。为了防止图纸外传和丟失,实习结束时要全部交给工厂。</h3><h3><br></h3><h3>一天,我们看到镗床上正在装夹加工机床的一个重要零件,吊车把毛坯铸件送到镗床的夹具里。(夹具是装夹工件的专用装备,由工厂技术部门设计。)因为装夹找正工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一个工作班(八小时)只能出二三件成品。<br></h3><h3><br></h3><div>后来一名同学和实习代班老师反映工厂设计的夹具不完美,应该改正。经过全体实习同学讨论,认为建议合理,並向代班老师反映。</div><div><br></div><div>厂方答复是夹具设计者在沈阳也算有些名气的,可惜年老已过世。夹具己用了许多年,我们這些没毕业的学生意见不可取。</div><div><br></div><div>由于没有毕业的书呆子太较真,几天后工厂技术负责人下来听取意见,最后终于被我们说服了。问我们应该忑么改,我们建议在一个方向增加一个活动挡块,就可以大大減少装夹找正时间。<br></div><div><br></div><div>這件事对实习工厂触动很大。多次向我们提出要求,希望毕业后能到他们工厂上班。吉林工学院当吋屬于省教育厅领导,只能省内分配。不像高教部所屬大学,可以全国分配。何况沈阳长春是跨省城市。</div><div><br></div><div>后来才知道,沈阳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雖然也屬於一机部领导,却远不如沈阳第一机床厂名气大,分配到大学生也比较困难。</div><div><br></div><div>這件事也算给学校争了光,添了彩。</div><div>学校的办学方针和方向使学生受益非淺。</div><div>学校重视实践和親自动手能力,值得高度称赞。</div><div><br></div><div>我们参加工作后不断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获得科技成果,都是来源於大学的培养和母校的教育分不开的。</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近年,吉林工学院己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是目前吉林省较优秀的工科大学。祝愿母校越办越好,蒸蒸日上。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科技兴国战略方针,不断地培养有用人材,高歌猛进!<br></div><div><br></div><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