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博苑】我愿用我的心记下孩子在成长路上的每一步――中一班观察记录

静文子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李诗墨</b></div><div><b>观察事件:睡前工作</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睡觉时间到了,所有的小朋友都脱完衣服准备睡觉了,咦,怎么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躺下,仔细一看,原来是李诗墨在叠自己的衣服,再仔细一看,鞋子摆放的都很整齐,每天她都会把鞋子衣服都整理好,摆放好,被子再伸开伸平,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后才会躺下睡觉。</b></div><div><b>观察分析:秩序感是指物体摆放的空间和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良好的秩序感有利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可以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王瑞熙</b></div><div><b>观察事件:睡午觉</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王瑞熙是一个聪明、活泼、敢于表现自己的孩子。在每天的活动中,总是显得很快乐、很自信、很活跃。但每到中午午睡时,她基本是睡不着,虽然到午睡时间她乖乖地上床睡觉,但过一会总能看见她的小手小脚在动,翻来覆去。别人睡觉他不睡,但每到快起床时总能睡着,如果哪天玩得累了,她会睡的很早。</b></div><div><b>观察分析:睡眠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情绪和状态。我们必须提高午睡的质量,做到家园共育,培养孩子有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李贾昊</b></div><div><b>观察事件:口中的“小蜗牛”</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李贾昊等两三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立刻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李贾昊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李贾昊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李贾昊看了我一眼,最后说,我吃不下了。</b></div><div><b>观察分析:李贾昊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他激动。但是,他虽小,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必须会有变化,会成长得十分好。</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刘卓雅</b></div><div><b>观察事件:不爱吃蔬菜</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午饭时间到了,孩子们自然地吃起来,一个个就像小恶狼,吃得香喷喷,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可是有些小朋友却不爱吃蔬菜,只是喝汤吃荤菜。于是,我们老师发动浑身解数,不停地讲解吃蔬菜的好处,而且不断地鼓励他们,效果还不错,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刘卓雅一个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荤菜是吃个不停,怎么哄也不管用,其实,我知道她就是不爱吃那个菜。</b></div><div><b>观察分析: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不定时定量,而家长们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营养,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所以,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因为恐惧、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我们应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心情愉快,乐于进食。为孩子树立效仿的榜样 ,孩子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积极地效仿。 </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鲁俊泽</b></div><div><b>观察事件:张大嘴巴吃饭的游戏</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有一次,小朋友都吃完,老师要擦桌子了,鲁俊泽还在吃。我坐到鲁俊泽旁边,观察到他吃饭的时候每一次只拿勺子舀三四粒米饭放到嘴里然后慢慢嚼,我问鲁俊泽:“鲁俊泽,你吃饱了吗?”鲁俊泽摇摇头,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老师喂你?”鲁俊泽摇摇头,我说“鲁俊泽,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大口大口吃的,没有人小口小口的吃,你可以做到吗?”我帮他舀了一大勺饭和菜,让他自己拿着勺子并跟他玩了个游戏“鲁俊泽你看老师能把嘴巴张得很大,鲁俊泽有没有大嘴巴呢?”鲁俊泽听完把嘴巴张的很大,然后把勺子里的饭菜送到了嘴里……</b></div><div><b>观察分析:很多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很慢甚至有时候会边吃边玩,家长经常看不下去就会喂饭。时间一长,小朋友就会对家长产生依赖,觉得反正自己不吃饭就会有人来喂,慢慢的就会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和老师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陪着小朋友,可以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让小朋友自己把饭吃完。</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贾茹</b></div><div><b>观察事件:有爱心的好孩子</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午睡起床了,小朋友们都从被子里探出了小脑袋,纷纷起床穿衣裤,贾茹也从被子里钻了出来,但是没有马上穿衣裤,却去把自己隔壁的小朋友都叫醒:快醒啦,要起床了!接着又到另一边去叫小朋友说:快起床啦!几分钟过去了,眼看着大家都快穿好裤子鞋子了,我发现贾茹衣服裤子鞋子都还没穿,我对贾茹说:你怎么还没穿好呢?要着凉的!可贾茹还是坚持不懈的把附近的小朋友都叫醒,我对她竖起大拇指:你赶紧把自己的衣服裤子鞋子穿好,不然会感冒的。她点点头,很快的把衣裤和鞋子穿好了。   </b></div><div><b>观察分析:贾茹是个可爱、大方、宽容的孩子,也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她坚持着要把小朋友都叫醒,也不顾自己有没有穿衣服;帮助别人是好事,所以在小朋友起床后我表扬了她帮助别人的行为,同时也告诉她,以后要先把自己的衣服穿好了再去帮助别人,这样自己就不会着凉。这样的帮助才更加有意义!</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杜依诺</b></div><div><b>观察事件:爱模仿的甜甜</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杜依诺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一般在操作豆子的工作和五指抓还有舀工作时经常听见她对小朋友说:“孩子,妈妈做好了饭,你快来吃吧!”我们玩过家家的游戏时杜依诺喜欢把自己扮演成妈妈,可见妈妈在她心中的地位是多重要。有一次我们去操场上玩她把自己扮演成老师,教小朋友读儿歌,学老师说话还真的模有样的。每次这些事情发生我们老师都不会去打断她,只是默默的在一旁观察着,因为这是孩子角色扮演的敏感期的表现。</b></div><div><b>观察分析: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模仿和在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学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就提示了人际智能。孩子通过自己所看到的去进行角色扮演,如:妈妈在她心目中是怎样的,她就会模仿着妈妈的一些言行举止去扮演这个角色。这是一种获得愉快、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李沐辰</b></div><div><b>观察事件:人际关系的敏感期</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每天,吃完点心后,孩子们都会搬自己的小椅子坐到中间来,而我们并没有给孩子们规定,一定要坐在哪里。那天,孩子们都已经坐好,而李沐辰却搬着小椅子,还没有坐下来。我走到他旁边:“怎么还搬着小椅子呢?你看,那边有位置,你可以坐在那里。”李沐辰摇摇头,说:“不要,我要跟张溢辰靠着。”我又问张溢辰:"你想和李沐辰一起坐吗?”只见张溢辰点了点头。我只好对两人说:“那下次你们可以商量好,搬小椅子时就可以坐在一起了。”</b></div><div><b>观察分析:</b></div><div><b>人际交往的敏感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在人际关系中,儿童最终会发现,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彼此关爱、相互理解和相互倾听的基础上。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儿童就能发现,他和伙伴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真正的和谐。</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马世泽</b></div><div><b>观察事件:模仿的敏感期</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一天,小朋友们都在玩着积木游戏,突然,一个小朋友拿了一个积木往地上扔去,感觉很好玩的样子,马世泽就学着他也把手上的积木玩具扔到地上去,你一个,我一个地开始扔了起来。这时候,老师来了,拿着积木篮子,请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小朋友捡起来,马世泽也跟着捡了起来。</b></div><div><b>观察分析:模仿是儿童对自己身体行为上的一种确认,就好像儿童可以停在某一系列的动作中,然后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能力。对于马世泽而言,模仿是一种获得愉快、力量、财富或别的渴望目标的自我意识的尝试。</b></div> <h3><font color="#010101">观察时间:2018年4月观察地点:中班教室观察人物:孙楚晴观察事件:画房子观察老师:信老师观察内容:今天我们上的美术课让小朋友们自己画想画什么画什么“老师,请帮忙,我不会画房子”“好的,让我们一起想一想房子什么形状”我走过去并没有直接帮助她。“请你看一看这座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我们可以用三角形来表示”“那房子的身子呢?”“正方形”“我们可以用正方形来表示”“那你想画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呢?”“我想画城堡,嗯……可以用三角形,还有圆形”“是的,你还可以用长方形”观察分析:在绘画敏感期,孩子会对色彩以及不同的图案有着极大的兴趣。在“画房子”时,我并没有直接教他怎么画,而是让他去观察房子是由什么组成的,进而引导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画出自己喜欢的房子,而不是传统的规规矩矩的房子。 同时,在绘画敏感期我们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带孩子去感知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可以带孩子去欣赏美术作品,同时也要学会去欣赏并鼓励孩子的作品。</font></h3>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王伟泽</b></div><div><b>观察事件:我可以自己来</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午睡的时候,我看到王伟泽坐了起来,他想上厕所,我走过去问道:“王伟泽,需要老师帮忙穿鞋子吗?”王伟泽马上拒绝了我“不要,不要,我自己会穿,我自己来。”“好的,需要帮忙可以跟我说”我在一旁看着他自己熟练地穿好鞋子,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把鞋子脱下摆好。可以看出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是给予自由和独立的,所以多多的自理能力很棒,老师为你点赞!</b></div><div><b>观察分析:当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她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就应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尝试,她会获得做成事情之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儿童不断地使用自身的每一个功能以达到独立性,最后逐渐走向内在的心里:意识的独立。</b></div> <h3><b>观察时间:2018年4月</b></h3><div><b>观察地点:中班教室</b></div><div><b>观察人物:刘浩俊</b></div><div><b>观察事件:秩序感</b></div><div><b>观察老师:信老师</b></div><div><b>观察内容:刘浩俊是一个秩序感很强的小男生。有一次上展示课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坐下来了,他却还在教室到处跑,原来是没有找到他的小椅子。有老师给了他一把备用的,可是他没有接受,终于在一个小朋友那里找到他的小椅子了,将它摆放在他的位置上他才坐下来上课。有时候其他的小朋友坐错了椅子,他也会要求那个小朋友换过来。</b></div><div><b>观察分析: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这个时期,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家长不妨满足他的这个需求。</b></div>

观察

小朋友

老师

孩子

教室

鲁俊泽

自己

地点

鞋子

敏感期